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中国革命的胜利 /第一课 两种命运的决战 /2.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历社九上第四单元第一课第二目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 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20-11-18 浏览次数:74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解放战争时期,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战役是(    )
    A . 挺进大别山 B . 辽沈战役 C . 淮海战役 D . 平津战役
  • 2. 为了加快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中共中央抓住时机,作出战略决战的决策。为此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    )

    ①辽沈战役    ②淮海战役

    ③平津战役    ④渡江战役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3. 诗歌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白山黑水一盘棋,战锦方为决斗时”“杜李邱黄哀暮霭,刘陈邓粟笑朝晖”“华夏岁时冬又春,雄师百万骋平津”,这三句诗体现的历史主题是(    )
    A . 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 B . 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反攻 C . 工农红军进行战略转移 D . 人民解放军转战陕北
  • 4. 北平的和平解放,使古都的文物古迹完好无损的保存下来了,人们的生命财产也免遭战火的破坏和损伤。对此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
    A . 张学良 B . 佟麟阁 C . 李宗仁 D . 傅作义
  • 5. 1948年,人民解放军已发展到280万人,根据战争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军委果断地作出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决策,下列哪次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
    A . 渡江战役 B . 辽沈战役 C . 淮海战役 D . 平津战役
  • 6.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蒋……将大批部队派往东北,结果便是令其中的47万人被消灭或被俘……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指挥不当,再一次导致了无可挽回的兵员损失。作者旨在说明影响战争结局的因素(    )
    A . 人心的向背 B . 军队的士气 C . 决策者的作用 D . 外部势力的介入
  • 7. 下列关于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三大战役中歼敌最多的是淮海战役 B . 三大战役中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是平津战役 C . 三大战役的胜利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D . 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的主力决战。
  • 8. 在下图所示战役后,国民党军统帅部在检讨中承认:国军遭受之失败,影响全局,最为重大,尤其是华东地区。这次战役胜利的重要意义是(    )

    A . 东北三省地区全境获得解放 B . 华北地区全境基本获得解放 C .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 D .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 9. 查找史料要遵循客观、真实的原则。下列可作为研究“平津战役”直接材料的是(    )
    A . 平津战役的遗迹和当时的照片 B . 参加平津战役老兵写的回忆录 C . 历史论著中对平津战役的描述 D . 电影作品《平津战役》
  • 10. 为了了解我国农民的历史发展状况,“薇·萌”学习小组到柯桥区图书馆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绘制成图表如下。 

    王庄农户构成变化表(单位:户)

    年份

    雇农

    贫农

    中农

    富农

    新富农

    地主

    其他

    1948年

    86

    197

    116

    18

    0

    27

    2

    1953年

    3

    74

    355

    0

    4

    0

    7

    他们研究的结论应是 ( )

    A .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 . 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施 C . 农业合作化掀起高潮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规模开展
二、材料分析题
  • 11. (2019九上·义乌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晨8时,约毛泽东早餐后,余再与之恳切对谈,阐明数次谈论要旨,明告其所谓解放区问题,政府决不能再有迁就,否则不成其为国家之意,坚决表示望其了解也。

    ——蒋介石日记  1945年10月11日

    材料二:许多观察家的意见,他们(指国民党政府)已经堕落于腐败,争夺地位权力……一向是一党政府,而不是在西方意义下之民主政府。……尽管如此,我们为了显见的理由,仍旧继续倾全力援助国民政府。

    ——《艾奇逊致美国总统杜鲁门的信》

    材料三: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其结果如何?
    2. (2) 根据材料二,说说西方观察家们眼中的国民政府的形象。并说明尽管如此,还要倾全力援助国民政府的目的。
    3. (3) 艾奇逊写这封信时,中国局势如何?结合材料三分析其原因。东的正确领导)
  • 12. (2019九上·江山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万急,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蒋介石给毛泽东的电报

    材料二:解放区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农民踊跃参军。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也由战前的120万增加到195万,在战场上逐渐占据了主动。为此,中共中央做出了人民解放军变战略防御为战略进攻的决策。

    材料三:解放战争(1946.7—1950.6)国共军队人员损失统计表

     

    ①伤亡

    ②被俘

    ③起义

    ④投诚

    国民党军队

    171.1万人

    458.7万人

    84.7万人

    63.4万人

    共产党军队

    131.3万人

    1.4万人

    【注】解放战争时国民党统治区“许多人以树皮、野草、观音土充饥,甚至卖儿卖女,全家自杀”。

    1. (1) 材料一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该电报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出的?
    2. (2) 材料二中人民解放军变战略防御为战略进攻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3. (3) 综合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并且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