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0-12-21 浏览次数:226 类型:期末考试
一、句子默写
  • 1. 默写。
    1. (1) 秋风萧瑟,。(曹操《观沧海》)
    2. (2)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 (3) 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 (4) 晴空一鹤排云上,。(刘禹锡《秋词(其一)》
    5. (5) 《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的诗句是“。”
    6. (6) 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情思的两句是“。”
    7. (7)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两句是“”和“。”
二、名著阅读
  • 2. 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后面小题

    行者笑道:“嫂嫂勿得悭吝 , 是必借我使使。保得唐僧过山,就送还你。我是个志诚有余的君子,不是那借物不还的小人。”

    罗刹又骂道:“泼猢狲!好没道理,没分晓!夺子之仇,尚未报得;借扇之意,岂得如心!你不要走!吃我老娘一剑。”

    1. (1) 以上文段选自《》,作者是
    2. (2) “悭吝”在句子中的意思是
    3. (3) 请把文中画线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4. (4) 请结合原著回答。

      ①写出罗刹的丈夫和孩子的名字。

      ②孙悟空为何要借芭蕉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三、综合性学习
  • 3. 校学生会开展“热爱汉字”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 (1) 下面是某同学《我爱汉字》的一段演讲词,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承载工具,横竖撇捺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甲)学习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那如人端正站立的楷书,悠然行走的行书,(乙)草书的刚劲大气 , 栩栩如生,各具情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汉字,去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

      ①演讲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正确的写法是“”。

      ②(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③(乙)处跟前面句式不一致,请加以修改

    2. (2) 中国书法习惯上将汉字字体分为“正书”“草书”“隶书”“篆书”四体。请指出下面的汉字各属于什么体。

    3. (3) 下面是小明同学给本次活动撰写的一条宣传标语的下半句,请你运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上半句。,传承华夏文明
四、现代文阅读
  • 4.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上学路上的“新鲜事儿”

    沈从文

    ①从我家中到那个新的学塾里去时,路上我可看到针铺门前永远必有一个老人戴了极大的眼镜,低下头来在那里磨针

    ②又可看到一个伞铺,大门敞开,作伞时十几个学徒一起工作,尽人欣赏。又有皮靴店,大胖子皮匠,天热时总腆出一个大而黑的肚皮(上面有一撮毛!)用夹板上鞋。

    ③又有剃头铺,任何时节总有人手托一个小小木盘,呆呆的在那里尽剃头师傅刮脸。又可看到一家染坊,有强壮多力的苗人,踹在凹形石碾上面,站得高高的,手扶着墙上横木,偏左偏右的摇荡。

    ④又有三家苗人打豆腐的作坊,小腰白齿头包花帕的苗妇人,时时刻刻口上都轻声唱歌,一面引逗缚在身背后包单里的小苗人,一面用放光的红铜勺舀取豆浆。

    ⑤[A]我还必需经过一个豆粉作坊,远远的就可听到骡子推磨隆隆的声音,屋顶棚架上晾满白粉条。

    ⑥[B]我还得经过一些屠户肉案桌,可看到那些新鲜猪肉砍碎时尚在跳动不止。我还得经过一家扎冥器出租花轿的铺子,有白面无常鬼、蓝面阎罗王、鱼龙、轿子、金童玉女。

    ⑦每天且可以从他那里看出有多少人接亲,有多少冥器,那些定做的作品又成就了多少,换了些什么式样。

    ⑧并且还常常停顿下来,看他们贴金敷粉,涂色,一站许久。

    ⑨我就欢喜看那些东西,一面看一面明白了许多事情。

    ⑩[C]在家中虽不敢不穿鞋,可是一出了大门,即刻就把鞋脱下拿到手上,赤脚向学校走去。不管如何,时间照例是有多余的,因此我总得绕一节路玩玩。

    ⑪[D]既然到了溪边,有时候溪中涨了小小的水,就把裤管高卷,书篮顶在头上,一只手扶着,一只手照料裤子,在沿了城根流去的溪水中走去,直到水深齐膝处为止。

    ⑫学校在北门,我出的是西门,又进南门,再绕从城里大街一直走去。在南门河滩方面我还可以看一阵杀牛,机会好时恰好正看到那老实可怜畜牲放倒的情形。

    ⑬因为每天可以看一点点,杀牛的手续同牛内脏的位置,不久也就被我完全弄清楚了。

    ⑭再过去一点就是边街,有织簟子的铺子,每天任何时节皆有几个老人坐在门前小凳子上,用厚背的钢刀破篾,有两个小孩子蹲在地上织簟子。(我对于这一行手艺所明白的种种,现在说来似乎比写字还在行。)

    ⑮又有铁匠铺,制铁炉同风箱皆占据屋中,大门永远敞开着,时间即或再早一些,也可以看到一个小孩子两只手拉着风箱横柄,把整个身子的分量前倾后倒,风箱于是就连续发出一种吼声,火炉上便放出一股臭烟同红光。

    ⑯待到把赤红的热铁拉出搁放到铁砧上时,这个小东西,赶忙舞动细柄铁锤,把铁锤从身背后扬起,在身面前落下,火花四溅的一下一下打着。有时打的是一把刀,有时打的是一件农具。

    ⑰有时看到的又是这个小学徒跨在一条大板凳上,用一把凿子在未淬水的刀上起去铁皮,有时又是把一条薄薄的钢片嵌进熟铁里去。日子一多,关于任何一件铁器的制造秩序,我也不会弄错了。

    ⑱边街又有小饭铺,门前有个大竹筒,插满了用竹子削成的筷子。有干鱼同酸菜,用钵头装满放在门前柜台上。引诱主顾上门,意思好像是说,“吃我,随便吃我,好吃”!每次我总仔细看看,真所谓“过屠门而大嚼”,也过了瘾。

    (本文节选自《沈从文别集·自传集》,有删改)

    1. (1) 下面的句子是文章原句,请选择它在文中的正确位置()

      每天上学时,我照例手肘上挂了那个竹书篮,里面放十多本破书。

      A . [A]处 B . [B]处 C . [C]处 D . [D]处
    2. (2) 请依据①~⑧段文章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

      上学路上看到老人磨针→看到伞铺十几个学徒工作,皮靴店皮匠上鞋→→豆腐作坊苗妇人取豆浆→→看屠户肉案桌新鲜猪肉被砍碎,看扎冥器出租花轿的铺子,有多少人接亲

    3. (3) 请找出与第⑨段“我就欢喜看那些东西,一面看一面明白了许多事情”互相照应的句子。
    4. (4) 按照要求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这个小东西,赶忙舞动细柄铁锤,把铁锤从身背后扬起 , 在身面前落下 , 火花四溅的一下一下打着。(品味加点动词连用的表达效果)

      ②引诱主顾上门,意思好像是说,“吃我,随便吃我,好吃”!(从修辞角度品味)

    5. (5) 作者在上学路上发现了许多“新鲜事儿”,请结合全文,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 5.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秋天的青海湖

    辛茜

    10月后,旅游的过客匆匆离去,欢腾了一夏的候鸟远赴他乡。白云翻滚、草木见黄,只有蓝色的湖水波澜不惊、宁静淡远,与蓝天相伴。牧人们更是心如止水、安详平和,任由思绪随云朵飘向远方。这是秋天的安顿,也是一年中享受安宁的极好时光。

    青稞磨成粉,收进了帐房,装酥油的“加木热”堆在角落里。行吟的歌手弹着“扎姆捏”四处游唱,赞颂英雄,表达爱情。黄昏临近,男人默默地坐在火炉边,身心被日子、牛羊、草原和天空占据,懒洋洋的,女人们则里里外外、井井有条地忙碌着。

    漫长的冬天就在眼前,草地变得坚实硬朗,萧瑟的风呜呜吹过,可生活在湖畔的人并不担忧,草原人的心太大了,大得能容下千丘万壑、世相更新,秋的夜来风霜、冬的冰雪严寒。秋天,虽有不堪的惆怅。可是,秋天疏朗开阔、从容豁达,其神、其灵、其韵,反而成就了青海湖固有的宁静致远,如人格的高与洁,自有脱俗、质朴、平静的风韵。

    清晨,红色霞光使湖面微红,牛奶的甜味与雾一样弥漫在空中。静静站立、默默凝视中,青海湖的神情,让人很难揣度。在它面前,人世间的一切功名利禄亦然变得黯淡,微弱渺小。

    300年前,湖畔曾经留下仓央嘉措的身影。他一生短暂,却为我们留下了60多首传扬颇广的情诗。多年后,西部歌王王洛宾在大湖北岸金银滩草原,因与千户之女卓玛的一段情缘,创作了《在那遥远的地方》。晚年时,王洛宾来到金银滩,想再见见卓玛,却没能如愿。只有这首歌曲,一直像鲜花一样散发着浓郁的芬芳,回荡在草原上。

    “一片白银浮白雪,无人知是海心山。”青海湖湖心偏南,距南岸30多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孤岛海心山。山体由花岗岩、片麻岩构成。一年四季有别,各有美意,夏季如绿色长叶(    )在湖面,秋天如白色海螺静(    )于天湖之间。海心山四周(    )水,远离尘世,千百年来与尘世隔绝。可汉代时,却有僧人于冰合时出海取一年之粮而入居,在岛上修行,整年不复出。自藏传佛教名僧、夏嘎巴大师在海心山苦修之后,海心山在教徒心目中的地位更加神圣。更多的修行者来到海心山,期望自己在岛上苦修的日子,能让普天下蒙受精神苦难的人脱离苦恼,保持心地明净,成为幸福的人。

    青海湖东北岸的沙岛,也是秋天的好去处。秋风荡漾,湖水涟漪,沙丘泛金,黄绿色的芦苇随风摇曳,一只只渔鸥脚步轻柔,站在芦苇湖厚厚的苔藓上,像一位位仙子梳理着羽毛。我一直以为,沙岛的秋天最美,阳光、沙滩、芦苇和淡水湖所蕴含的生命迹象,甚至沙漠中生存的小蜥蜴,都足以使我们感受、理解生命的本质。

    正午之后,秋天的原野厚重丰满。此时,草木微吟低唱,满身秋华,不再惊慌的普氏原羚,终于得以在湖水边缘和有沙漠的地方来往觅食,早出晚归。这些因栖息地破碎、种群分割、基因交换困难等诸多问题,仅衍息在青海湖南山、湖东,数量极少,极度濒危的野生动物普氏原羚,之所以会生活在这里,不至于完全消亡,是因为湖东种羊场与小北湖一带的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人迹罕至,成了它们的避难所。

    说起来,普氏原羚、青海湖裸鲤和雪豹、藏野驴、黑颈鹤、玉带海雕、野牦牛才是青海湖真正的主人,唯有它们才能以自然之性,天地造化之功,使这片美丽而广阔的湿地,永远保持新鲜旺盛的活力,并以它自身的生存智慧,成就青海湖流域丰富的草原文化,诗性般洒脱的魅力。

    秋天的青海湖幽雅、超脱,像天空中飘动的云,舒展、自由、飘逸,这是一种命定的美。忘我,却并不忧伤。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1. (1) 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飘卧环 B . 卧环飘 C . 环飘卧 D . 飘环卧
    2. (2) 从文章前三段中概括出秋天青海湖人的生活状态。
    3. (3) 文中为什么要插入仓央嘉措、西部歌王王洛宾、夏嘎巴大师的故事?
    4. (4) 为什么说“普氏原羚、青海湖裸鲤和雪豹、藏野驴、黑颈鹤、玉带海雕、野牦牛才是青海湖真正的主人”?
五、对比阅读
  • 6.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有删改)

    1. (1)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非学无以广

      ②非宁静无以

      ③将何及

      仰于官

      ⑤及 , 如其所言

    2. (2) 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3. (3) (乙)文中诸葛亮所说的话印证了(甲)文中所说的“”。(用原文语句回答)
    4. (4) 从(乙)文看,诸葛亮具有怎样的品质?
六、作文
  • 7. 以“在  ▲        中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①请你从“阅读”“奋斗”“幸福”“挫折”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④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

    ⑤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