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期中考...

更新时间:2020-10-23 浏览次数:179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18高一上·常熟期中) 在下述问题中,能够把研究对象看作质点的是   
    A . 计算“和谐号”动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所用时间 B . 比较“摩拜”与“ofo”共享单车的车轮半径大小 C . 利用“北斗”导航系统确定远洋海轮在大海中的位置 D . 研究“蛟龙600”水陆两栖飞机水面高速滑行的机翼姿态
  • 2. (2018高二上·桂林期中) 2016年1月1日南京扬子江隧道实施免费通行政策,大大缓解市民过江压力,该隧道全程7.36公里,设计时速为80 km/h,隧道管养护在夜间1:00-5: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汽车过7.36公里隧道指的是汽车运动的位移 B . 设计时速80 km/h为瞬时速率 C . 1:00养护开始指的时间间隔 D . 在遵守规定的情况下,4 min内汽车可以通过隧道
  • 3. (2016高一上·泰州期中) 针对下面几种运动情景,请你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进行分析思考,并选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长征二号火箭点火后即将升空

    ②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

    ③运动的磁悬浮列车在轨道上高速行驶

    ④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男子100决赛中张培萌夺得冠军.

    A . ①中因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为零 B . ②中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很快减为零,所以加速度很大 C . ③中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很大 D . ④中张培萌率先冲过终点,所以和其他运动员相比经过终点时加速度一定最大
  • 4.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4∶9 B . 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3∶5 C . 从开始运动起依次下落4.9cm、9.8cm、14.7cm,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1∶2∶3 D . 它是竖直向下,v0=0,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 5. 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是矢量的有(    )

    A . 重力、速度、路程、时间    B . 弹力、速度、摩擦力、路程 C . 速度、质量、加速度、路程   D . 位移、弹力、加速度、速度
  • 6. (2016高一上·连云港期中) 水平桌面上放着一本书,下列有关书与桌面之间的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书受的重力就是桌面受到的压力 B . 书受到了支持力是因为桌面产生了形变 C . 书发生了形变,因此书受到了支持力 D . 桌面受到的压力和桌面给书的支持力不是桌面与书之间的相互作用
  • 7. 下列各组力中,合力可能为零的是(   )
    A . 3 N,4 N,8 N B . 1 N,3 N,5 N C . 4 N,7 N,8 N D . 2 N,6 N,9 N
  • 8. 如图所示,小球用细绳系住始终静止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当细绳方向由水平逐渐向上偏移时,绳的拉力F和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FN将( )

     

    A . F逐渐增大,FN逐渐减小. B . F先增大后减小,FN逐渐减小. C . F逐渐减小,FN逐渐增大. D . F先减小后增大,FN逐渐减小.
  • 9. (2019高三上·衡阳月考) 有四个运动的物体A、B、C、D,物体A、B运动的x—t图像如图①所示;物体C、D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的v—t图像如图②所示.根据图像做出的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 物体A和B均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A的加速度比B更大 B . 在0~3s的时间内,物体A运动的位移为10m C . t=3s时,物体C追上物体D D . t=3s时,物体C与物体D之间有最大间距
  • 10. (2019高三上·漳平月考) 如图所示,重80N的物体A放在倾角为30°的粗糙斜面上,有一根原长为10cm、劲度系数为1000N/m的弹簧,其一端固定在斜面底端,在另一端放置物体A后,弹簧长度缩短为8cm,现用一测力计沿斜面向上拉物体,若物体与斜面间最大静摩擦力为25N,当弹簧的长度仍为8cm时,测力计读数不可能为( )

    A . 10 N B . 20 N C . 40 N D . 60 N
二、多选题
  • 11. 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关于接触处的弹力和摩擦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如果有弹力,也不一定有摩擦力 B . 如果有弹力,则一定有摩擦力 C . 如果有摩擦力,则一定有弹力 D . 如果有摩擦力,则其大小一定与弹力成正比
  • 12. 图示是幽默大师卓别林一个常用的艺术造型,他身子侧倾,依靠手杖的支持使身躯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水平地面对手杖没有摩擦力的作用 B . 水平地面对手杖有摩擦力的作用 C . 水平地面对手杖的弹力方向竖直向上 D . 水平地面对手杖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
  • 13. 物体由静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s内通过的位移是6m,则( )
    A . 第3 s内平均速度是6m/s B . 物体的加速度是1.2 m/s2 C . 前3 s内的位移是6 m D . 3 s末的速度是7.2m/s
三、实验题
  • 14. 如图甲所示,是研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
    1. (1) 某同学打出了一条纸带,已知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他按打点先后顺序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得到了O、A、B、C、D等几个计数点,如图乙所示,则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s.
    2. (2) 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电源是____.

      A . 220V交流电源 B . 220V直流电源 C . 6V以下交流电源 D . 6V以下直流电源
    3. (3) 用刻度尺量得OA=1.50cm,AB=1.90cm,BC=2.30cm,CD=2.70cm.由此可知,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m/s. 加速度大小为m/s2
    4. (4) 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源的电压变成210V,打计时点的周期不变,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将.(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15. “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P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用两把互成角度的弹簧秤把结点P拉到位置O。

     

    1. (1) 从图甲可读得弹簧秤B 的示数为N
    2. (2) 图乙中与F1、F2效果相同的力是(填“F”或“F' ”)
    3. (3) 图乙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力是(填“F”或“F' ”).
  • 16. 如图甲所示,用铁架台、一根粗弹簧和多个重力均为1N的钩码,通过实验,探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1. (1) 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几次实验,实验数据如表格所示,请在图乙中作出反映弹簧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之间关系的F-x图线;

         次序

      物理量

      (1)

      (2)

      (3)

      (4)

      (5)

      弹力F/N

      1

      3

      4

      5

      8

      伸长量x/cm

      1

      2

      2.5

      3

      4.5

    2. (2) 1676年,英国科学家胡克首先发现了F=kx这个规律,现叫做胡克定律.

      ①式子中的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反映弹簧本身的属性,由弹簧自身的长度、粗细、材料等因数决定.根据F-x图线,该实验所用的弹簧的劲度系数为N/m.根据所画图像,试分析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由于

      ②胡克定律是力学的最重要基本定律之一,其实际表达式为F=-kx,式中负号表示.为了方便,平时进行弹簧弹力计算时,我们不需要写出负号.

四、解答题
  • 17. 如图所示,小球在轻弹簧和水平轻绳的拉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 ,弹簧的拉力F=10N,伸长量为△x=0.01m,sin =0.6,cos =0.8.

    1. (1) 画出小球的受力示意图;
    2. (2) 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
    3. (3) 求出水平绳上的拉力和小球的重力.
  • 18. 一学生在楼层顶做了一个小实验:让一个铁球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下落t1=2s后打开降落伞。打开降落伞后加速度大小恒为 ,然后铁球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地面刚好停止。g取10m/s2 ;求:
    1. (1) 刚打开降落伞时,铁球的速度大小 和铁球下落的高度
    2. (2) 铁球从静止开始下落到地面的总位移大小s和总时间t;
    3. (3) 画出铁球从静止开始到地面的v-t图像,不需要计算和说明。
  • 19. (2018高一上·常州期中) 工人拖着木箱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往往可以采用“拉”和“推”两种方式。上述情景可以简化成如图所示的模型,甲、乙两物体的质量同为 50kg ,甲受到与水平方向成 30° 角的拉力 F1 , 乙受到与水平方向成 30° 角的推力 F2 ,在力的作用下它们都沿相同的粗糙水平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若 F1  = 200N 。(g = 10m/s2) 求:

    1. (1) 物体与粗糙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m ;
    2. (2) F2 的大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