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雅安市2020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更新时间:2020-11-10 浏览次数:269 类型:中考真卷
一、选择题
  • 1.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与良渚古城遗址经济支撑最相似的原始居民是(    )
    A . 元谋人 B . 山顶洞人 C . 半坡原始居民 D . 河姆渡原始居民
  • 2. 中医成为我们中国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利器”。我国汉代中医学家中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    )
    A . 扁鹊 B . 张仲景 C . 华佗 D . 李时珍
  • 3. 随着交通运输科技跻身世界强国之列,我国走向世界的名片由古代的“丝绸”“瓷器”“茶叶”变成“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中国车”。其中“瓷器”这张名片的辉煌时代出现于(    )
    A . 宋朝 B . 元朝 C . 明朝 D . 清朝
  • 4. 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常用方法。如图图示空白处应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洋务运动 C . 义和团运动 D . 五四运动
  • 5. 清代有一名状元不热衷于做官,而是辞官回乡办实业。毛泽东同志在谈到这位状元指出,“轻纺工业,不要忘记        ”。横线处应填写的是(    )
    A . 李鸿章 B . 张之洞 C . 张謇 D . 詹天佑
  • 6. 如图是近代列强侵华战争年代尺。其中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是(    )

    A . B . C . D .
  • 7. 1928年,“胶东抗粮军”攻打莱阳县城,在胶东开创了以革命武装反抗反革命武装斗争的先河,对烟台市革命斗争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材料反映的斗争主题是(    )
    A .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 .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C . 红军不怕远征难 D .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 8. 有学者这样评价某战役:是八路军在敌后战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略性战役。军事上,它沉重打击了日军在华北的“囚笼政策”,迫使日军不得不从正面战场抽兵华北,从而对正面战场形成战略支援。该战役是(    )
    A . 平型关大捷 B . 台儿庄战役 C . 百团大战 D . 辽沈战役
  • 9. 如图为1945年毛泽东到重庆与蒋介石面商国家大计时的合影。两人这次会谈取得的重要成果是(    )

    A . 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 B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D . 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中国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使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11. 如图描绘的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在某次重大国际会议内场录。该会议是(    )

    A . 巴黎和会 B . 雅尔塔会议 C . 日内瓦会议 D . 万隆会议
  • 12.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DB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林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下列科技成就开我国卫星成功发射先河的是(    )
    A . 东方红1号 B . 神舟一号 C . 神舟五号 D . 神舟六号
  • 13. 如图所示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C . 经济特区的建立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成果。下列思想理论属于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成果”的是(    )

    ①毛泽东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5. 古代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孕育了灿烂的文明。下列文明成果与地区搭配正确的(    )
    A . 种姓制度——古代中国 B . 《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 C . 金字塔——古代埃及 D . 《查士丁尼法典》——古巴比伦
  • 16. 如表是对古代日本发展历史的归纳,其中的空白表格处对应的事件是(    )
    时间事件影响
    5世纪大和政权兴起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
    646年 从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12世纪晚期设幕府于镰仓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A . 派遣遣唐使 B . 大化改新 C . 建立庄园 D . 武士集团兴起
  • 17. 13世纪,欧洲的许多城市成为自由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这表明西欧中世纪部分自由城市(    )
    A . 实现了相对的自治 B . 完全摆脱了国王和贵族的控制 C . 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 D . 主要以武力手段取得自治地位
  • 18. 1492年,哥伦布受西班牙国王派遣,带着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开始远航,他的船队却漂到了“新大陆”。世界历史新的一页由此打开。材料中的“新大陆”指的是(    )
    A . 亚洲 B . 非洲 C . 美洲 D . 大洋洲
  • 19.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说,“手工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资本家为首的社会。”下列发明与“蒸汽磨”属于同一个时代的是(    )
    A . 火车 B . 汽车 C . 飞机 D . 计算机
  • 20. 1871年的“318”运动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伟大革命,它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材料评价的是(    )
    A . 攻占巴士底狱 B . 击败反法联盟 C . 建立第一国际 D . 巴黎公社运动
  • 21. 甘地出生于英国殖民桎梏下的印度,成长在一个信奉仁爱、不杀生、素食、苦行的印度教家庭,主张用自我牺牲去感化敌人,用自己的爱去召唤敌人心中的爱,战胜暴力。为此倡导了(    )
    A . 印度民族大起义 B .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 . 华夫脱运动 D . 纳米比亚独立运动
  • 22. 罗斯福新政中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举办公共工程,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来增加国民收入,刺激消费与生产的均衡。材料肯定了“新政”中哪一方面的措施(    )
    A . 以工代赈 B . 调整农业生产 C . 整顿金融体系 D .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 23. 如图所示战役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陷入了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该战役是(    )

    A . 莫斯科保卫战 B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C . 诺曼底登陆 D . 攻占柏林
  • 24. “它试图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其实施后,欧洲经济很快得到恢复,各国被纳入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A . 杜鲁门主义 B . 马歇尔计划 C . 北约成立 D . 欧共体成立
  • 25. 某一国际组织与联合国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被誉为“经济联合国”。该国际组织是(    )
    A . 华沙条约组织 B . 亚太经合组织 C . 世界贸易组织 D . 二十国集团
二、综合题
  • 26. 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中华民族高于一切的理想追求和道德情感。组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大一统”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

    ——黄朴民《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实在是关系到整个中华大地再次统一的重大事件,这是因为文明的内容与程度的相对接近才是国家统一昌盛的真正基础。

    ——李凭、袁刚《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文明发展脉络》

    材料三:清代“大一统”的理念和实践更多地表现在蒙古、新疆、西藏等边疆地区,其实,如何处理边疆民族问题。

    ——赵云田《说说清代“大一统”的理念和实践》

    材料四:“一国两制”的构想从实际出发,兼顾了各方面的实际利益,因而是各方可以接受的、合情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一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杨先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政治上、汉朝思想上“大一统”的表现分别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汉化改革的意义。
    3.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乾隆时为加强对西北边疆地区的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
    4. (4) “一国两制”这一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方针“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此理解。
  • 27. 历史是条奔腾的大河,其中的许多事件往往预示着新的历史走向,改变了历史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枯竭的土壤,渴求生长的力量;生存的压力,能否铸就崭新的国家。探索者们开始走到一起。一个外来者,掀起改革的浪潮。一个旧制度的挑战者,为君王的信念而战。机遇、开拓、质疑、争斗,古老的秦国在变法中成为东方霸主。

    ——《历史的拐点》解说词

    材料二:中国至今仍处于以1840年为时间起点的历史性大转型之中,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传统大国由盛转衰,深陷“落后就要挨打”之后,重新崛起的轨迹,其与历史上“治乱交替”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发生了从未有过的变化。

    ——摘编自顾骏《大国方略:中国怎样走向世界》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具有建设自己、完善自己的能力,在不同的环境下,面对不同的问题,党都能实现自身的转变。20世纪30年代和70年代,在面临严重的国难局面时,党召开了两次会议,及时纠正“左”倾错误,确立了新的领导核心,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

    ——摘编自《学习强国》

    材料四:下面的三幅图片反映了俄国近代以来的三次历史性转折,其有的使俄国发生了耀眼的腾飞崛起;有的使俄国出人意料地失势陨落。这些事件都深刻影响了进程。

    1. (1) 材料中的“变法”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铸就“崭新的国家”,其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
    2. (2) “历史性大转型”的起点指的是什么事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重新崛起”,中国的资产阶级进行了哪些探索?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表格。、

      “历史性大转型”的起点

      资产

      阶级

      探索

      派别

      救亡图存事件

      主要救国方略

      维新派

      实行君主立宪制

      革命派

      进步知识分子

      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

    3. (3) 写出材料中的“两次会议”的名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次会议概括其实现了怎样的“历史性转折”。
    4. (4) 材料中的“三次历史性转折”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二所反映的事件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 28. 民主政治是人类重要文明成果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此外,罗马法作为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它不仅在维系罗马帝国的统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也对近现代西方国家的司法与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吴明华《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对近现代西方的影响》

    材料二:在世界近代史上,英国政治制度史具有鲜明的典型性:最早建立君主立宪制,最早实行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内阁制、两党制……这些制度有效地保证了英国剥削阶级的统治地位,并为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仿效。一位美国党政学家不无夸大地写道“拿持久性、缺乏剧烈骚动、法律和秩序的维持力以及对其他国军政治思想和制度的影响程度来说,英国政府是世界上闻所未闻的最出色的一个”。

    ——阎照祥《论英国近代政治制度发展的渐进性和多元性》

    材料三:美国的民主实践是一种崭新的尝试。作为英国的殖民地,美国通过革命和协商的方式,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民主政体——总统制。与英国的议会制相比,美国不仅根除了“君主”“王权”的存在土壤,开启了国家元首的选举模式,而且还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经过长时间的磨合,特别是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和经济优势,使其民主形式看上去更加耀眼,其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过此前的英国。

    ——摘编自孙瑛辉《论民主的多样性及其科学把握》

    材料四: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讲民主,不能搬用资产阶级的民主,不能搞三权鼎立那一套。我经常批评美国当权者,说他们实际上有三个政府。当然,美国资产阶级对外用这一手来对付其他国家,但对内自己也打架,造成了麻烦。这种办法我们不能采用。”“民主只能逐步地发展,不能搬用西方的那一套,要搬那一套,非乱不可。”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我们的根本政治制度,抵制和反对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摘编自高永中《始终坚持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基本原则》

    1. (1)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在谁主政时期发展到了高峰?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颁布了哪部法律?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古希腊民主政治和罗马法对后世的共同影响。
    2. (2) 英国以哪部法律文献为基础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根据材料概括英国政治制度的历史意义。
    3. (3) 材料中的“革命”具体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美国的民主实践“新”在何处。
    4. (4) 结合以上四则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