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铁岭市部分校2021届九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9月月考试...

更新时间:2020-10-26 浏览次数:152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 1. “一分钟,333元投入研究和实验;一分钟,生产汽车55辆;一分钟,5288万元货物进出口;一分钟,创造GDP1.57化元……”中国的每一分钟都在发生巨大的改变,这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成就的中国奇迹。这一中国奇迹使我们更加坚信( )
    A . 改革开放使中国跨入发达国家行列 B . 改革开放使中国基本实现了现代化 C . 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 . 改革开放推动中国踏上了强国之路
  • 2. 我国过去4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以下观点不正确的是( )
    A .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B .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C . 改革开放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富差距,实现同步富裕 D .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 3. 2017年10月召开党的十九大( )
    A .   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B . 宣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 . 宣告开启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D . 宣告全面依法治国开启新征程
  • 4.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不忘初心和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 )
    A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 .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C .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 D .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 5. 2020年元旦,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提出: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铿锵有力的话语,是温暖人心的新年序曲。下列有利于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有( )

    ①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

    ②人民收入持续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

    ③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

    ④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 6. 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就是要努力践行     的发展思想,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
    A .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心 B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 以人民为中心 D . 以科学发展观为中心
  •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
    A .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 .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 .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D .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8.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对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高扶贫实效。这样做的经济意义是( )
    A . 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国家安全 B . 增进民生福祉,让各族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C .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同步富裕 D . 促进民族团结,改革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9. 阅读上下面的数据:

    年份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78年

    3678.70亿元

    332元

    165元

    2018年

    900309亿元

    39251元

    14617元

    从解决问题的角度看,对以上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A .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取得了重大成就 B . 现阶段我国的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 C . 要认清现阶段主要矛盾,落实新发展理念 D . 要引领人民朝着同步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 10. 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 )
    A . 改革开放 B . 全面小康 C . 共同富裕 D . 共享合作
  • 11. 李克强总理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基本养老、医疗、低保等保障水平提高。城镇保障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深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活补助人数增加近40%,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这些做法( )

    ①能彻底消除城乡差别

    ②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③有利于解决民生问题,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④有利于实现同步富裕

    A . ②④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③④
  • 12. 自第一张社保卡在1999年在上海发出后,我国今年已发出第10亿张社会保障卡,目前社保卡已覆盖全国超过72%人口,“十三五”期间社保卡将覆盖90%的人口,未来将最终实现人手一张。材料说明( )
    A .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全满足了人们的需要 B . 我国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 C . 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 D . 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社会保障制度健全
  • 13. 芯片技术是高科技的核心技术,“芯太软”使我们应对贸易战显得格外“芯痛”,“缺芯少魂”的问题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 )

    ①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②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

    ③要把科技创新作为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

    ④创新是国家命运之所系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4. 2019年9月25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建成投运。据统计,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已经创造了40余项国际、国内第一,技术专利103项,国产化率达98%以上,英国《卫报》更是将其评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以上数据表明( )

    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②创新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我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效显著

    ④我国科技整体水平已跻身世界前列

    A . ③④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①③
  • 15. 智能机器人、VR(虚拟现实)、R导航、聪明厕所、无人超市等时下流行的科技元素在我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陆续亮相。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 . 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B . 我国已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C . 我国已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 . 我国各领域科技创新水平都领先世界
  • 16. 有时,我们常常会为一个别出心裁的点子而激动,为一个突发奇想的灵感而兴奋,为一个独具匠心的构思而得意……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且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这说明了( )
    A . 只有生活才有创新 B . 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C . 生活处处有创新 D . 创新改变了我们生活
  • 17.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②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③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④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 18. 改革开放40年来,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无论在哪-种工作岗位和学习岗位上,由于改革开放的需要,创新都必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下列对改革与创新二者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②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

    ③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

    ④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19. (2020·十堰) 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随着中国北斗三号收官之星的发射成功,意味着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历时20多年,中国终于拥有了自己独立研发的全球导航系统,一举打破了美国GPS的垄断。这表明(    )
    A . 我国已从科技大国迈入科技强国行列 B . 我国要把科技创新作为当前工作的中心 C . 我国要坚持自力更生,拒绝引进外国技术 D . 我国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 20. (2020·朝阳) “扶贫先扶智,要更加注重教育脱贫,着力解决教育资源均等化问题,不能让贫困人口的子女输在起跑线上,要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国家重视教育,是因为教育(    )

    ①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④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①③
  • 21. “小康大业依赖科技,和谐社会根植教育。”下列四个选项与下联寓意最吻合的是( )
    A . 教育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B . 科学技术是一生产力 C . 发展教育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根本途径 D .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 22. “中国制造业女王”、全国人大代表、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曾说:创新应成为企业发展新常态。创新对企业的意义有( )
    A . 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B . 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 C . 提升创新能力目的是为企业带来巨额经济利益 D . 企业创新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
  • 23. 2020年4月26日,是第20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下列选项可取的是(    )

    ①正版光盘质量高,尊重劳动和创造

    ②你的专刊我用了,未经许可我赚了

    ③绘画作品我发表,稿费报酬不可少

    ④盗版低廉助侵权,发现盗版我举报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4.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变“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为“MADE BY CHINA(中国创造)”。这是因为( )
    A . 我国各个领域的科技水平都还落后于发达国家 B . 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C . 我们只能靠本国力量,加快科技创新 D . 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 25. 你对“今天的教育,明天的科技,后天的经济”这句口号的理解是( )
    A . 我国要先发展教育,再发展科技,后发展经济 B . 我国把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C . 我国把发展教育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 .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二、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本题包括3小题,26题8分,27题8分,28 题9分,共25分。)
  • 26. 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好于预期,经济活力、动力和潜力不断释放,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相比经济增速,中国更看重发展质量,追求“稳中求进"”“稳中向好”。作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源,中国的“稳”“进”“好”,是世界之福。中国进则世界进,中国好则世界好。
    1. (1) “中国进则世界进,中国好则世界好”说明了什么?
    2. (2) 当代中国经济的腾飞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3.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腾飞让中国人民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 27. 材料一:我国科技创新“三步走”战略: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到2035年左右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要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作为重要支撑和引领力量,也作为发展的重要动力。

    材料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评审一次,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荣誉证书和高额奖金。从2018年开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额度由设立之初的500万/人调整为800万人。

    材料三:2020年1月17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少儿频道原创季播节目《创意无极限——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意大赛》圆满落下帷幕,大赛巧妙设置地面选拔、演播室晋级等环节,让孩子们在与创意导师思维碰撞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想象变成可感可知的实际作品,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 (1) 材料一说明我国正在实施什么战略?
    2. (2) 实施这一发展战略的必要性是什么?
    3. (3) 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应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 28. 李克强总理在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发展社会研发机构,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展民生科技。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1. (1) 请你给材料归纳一个主题。
    2. (2) 请你从科技创新现状的角度分析落实这一主题的原因.
    3. (3) 怎样落实这一主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