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揭阳市五校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

更新时间:2017-10-09 浏览次数:932 类型:开学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雨后的青山湖如出浴美人,舟行寂寥的湖面,游人沉湎于氤氲的云气中,如梦如幻,喜不自胜。 B . 科技使自然造福于人类,但面对自然对人类的某些惩罚,它却束手无策 C . 像我这样极为普通的芸芸众生的人,也许不能取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但也可以使生命熠熠闪光。 D . 他知识广博,思维敏捷,又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因此在处理问题时常能进退维谷 , 游刃有余。
  • 2.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个人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就读的学校是重点还是普通,而在于他是否具备成功的特质。(在“一个人”后面加“否”) B . 喜欢游泳的人大多有这种体验:不管天气很热,可是刚从水里出来时会感到有点凉,有时甚至还会打一下寒战。(把“不管”改成“尽管”) C . 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把“使”改为“以致”) D . 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田地了。(把“田地”改为“地步”)
二、<b >默写</b>
  • 3.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1) 有约不来夜过半,。(赵师秀《约客》)
    2. (2) 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 (3) 父利其然也,,不使学。(《伤仲永》)
    4. (4) 杜牧的《泊秦淮》中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句子是:
    5. (5) 把王湾的《次北固山下》默写完整。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b >书写</b>
  • 4.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无拦天空下的yīn  bì。

    ②那像是滑轮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 xī  sū 作响。

    ③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  háo  míng  的蒙古狗。

    ④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wù  wù  qióng  nián , 沥尽心血。

四、<b >语言表达</b>
  • 5. (2016·金平模拟) 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句子,使之构成排比。

          我爱古诗词,不仅仅因为她是汉语最美丽的珍珠,更因为她带给我无数瑰丽的梦想。我梦想,驰骋于塞外辽阔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雄浑;我梦想,置身于江南秀丽的小镇,在绵绵的细雨中,体味“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情调;①我梦想,;②我梦想,

五、<b >文言文阅读</b>
  • 6.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口技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 (1) 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众妙

      ②会宾客大

      ③中力拉崩倒之声

    2.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②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3.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表演道具,这样写首尾呼应,突出道具简单,以反衬表演艺人技艺高超。 B . 文中由“遥闻”至“以为妙绝”,写出声音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小而大、由疏而密、由少而多、由分到合的过程。 C . “善”字统领全篇,全文的内容情节都是围绕“善”来展开的。 D .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这是写宾客对口技表演的反应,细致地表现了宾客的情绪由松弛到紧张的变化过程。属于侧面描写,侧面烘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 7.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优孟哭马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致死。”

        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

        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大王以六畜葬之。以垄灶为椁,铜历为棺,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粳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王惊而问其 / 扶苏以数谏 B . 使群臣丧之 / 必能使行阵和睦 C . 诸侯之 / 不能称前时之 D . 寡人之一至此乎 / 人恒然后能改
    2. (2) 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马者王之所爱也以 楚 国 堂 堂 之 大 何 求 不 得 而 以 大 夫 礼 葬 之 薄。

    3. (3) 楚庄王已下令说“有敢以马谏者,罪致死。”而优孟用什么方法成功进谏?
六、<b >现代文阅读</b>
  • 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们不知道自己有多穷

    徐怀谦

        从报上读到一则《我们到底有多穷》的故事,讲一个富翁带自己的儿子去乡村旅行,本意是想让儿子看看农场的人有多穷而他们有多富。可是当他们离开的时候,儿子却说:“我看到他们养了四条狗,而我们只养了一条;我们家有喷泉,他们家旁边却有一条没有尽头的小溪;我们家花园里的灯贵得要死,但还是没有他们家房顶上的星星好看;我们家的花园很大,但是他们家的后院大得能看到地平线——父亲,原来我们这么穷。”

        我们得承认,这个富翁的儿子是很有智慧的。他能从常人以为富裕的生活中发现贫穷而从常人以为贫穷的生活中看到富足。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穷富是相对的,正如幸福感是相对的一样。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富翁的儿子只说出了一半的真理。他只是来农场做短期旅行。如果要他在农场和城市之间选择长期居住地的话,他最终选择的可能还是城市。因为即使城市再穷,城市仍具有购物方便、交通便利、文化生活丰富、医疗设施齐全等诸多有利条件,这正是很多人削尖了脑袋也要挤进大城市的原因所在。

        我当然不是要比较城乡的贫富差别,而是想提醒国人“我们到底有多穷”这句话所具有的现实意义。有的人可能会不屑地说:你这个论题本身就错了,现在需要争论的是“我们到底有多富”。是呀,媒体上已经报道了中国的亿万富翁有多少,百万富翁有多少。最近的例子是有一名深圳的生意人报名参加明年的太空亚轨道飞行,光报名费就达百万元。不管是通过合法的、非法的还是违法的途径,中国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第一,中国到目前为止,仍有数量庞大的贫困人口。穷到什么程度?电视上说过一个小例子。有位城里的学生写信要“手拉手”的小伙伴给自己寄一张彩照过来。等啊等,好多天过去了,他终于等来了小伙伴的来信,不过里面装的是一张黑白照片。这位家住山沟的小伙伴在信中说,为了照这张照片,他要翻山越岭,走几十里的山路到县城去拍照。第二,在物质文明大大丰富的今天,人们的精神文明没有得到同步提高。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物质上的富翁,精神上的赤贫儿。他们居华厦,食有鱼,出有车,可以花上千元看一场明星演唱会,却不肯为希望工程捐一分钱;他们可以为冬日都市里的一只流浪狗奔走相告,买狗粮,送狗衣,争献爱心,却不肯为身边的一个流浪汉送去哪怕一件单衣;他们可以在赌场里、在酒桌上挥金如土、通宵达旦,却不肯拿出哪怕几分钟读一本益智的书……在很多人身上,真的是“穷得只剩下钱了”。

        在我看来,衡量一个社会的发展水平高低,物质的富裕与否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看精神上是否富有。“我们到底有多穷”这句话的现实意义就在于,我们不仅要正视中国还有多少绝对贫困人口,而且要看到在少数富豪身上,在已经过上小康生活的那些人身上,为什么存在那么严重的信仰危机、道德危机(包括诚信危机)。前一种穷不可怕,我们可以通过发展经济消灭之;后一种穷的可怕在于,打个比方,由绿洲变成沙漠容易,而由沙漠变回绿洲则难乎其难。美国牧师比彻说过这样的话:“不要以为生活是荷包满满,就会称心如意。人的幸福主要取决于其性格……如果品位高雅,情感真挚,心境磊落,对有需要的人提供慈爱,并且慷慨济助;如果以热心公益之手从事于美化社会的事业,促使社会更加高尚,那么富人才是快乐的。”

        请人们学一学那个富翁的儿子吧,面对着小溪、星星和地平线,由衷地说一声:“哦,原来我们这么穷!”

    1. (1) 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    )
      A . 《我们到底有多穷》这一故事告诉了我们,穷富和幸福感都是相对的,进而引出文章论题。 B . 城里的学生要“手拉手”的小伙伴寄彩照的例子表明我国目前部分地区贫穷的程度比较高。 C . 深圳生意人报名参加太空亚轨道飞行的例子,讽刺了部分富人是“物质上的富翁,精神上的赤贫儿”。 D . 美国牧师比彻的话说明在物质富裕的同时,能够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这样的富人才是快乐的。
    2. (2) 徐怀谦先生认为,当今社会那些只知道累积财富,却对精神文明建设视而不见的富翁们“穷得只剩下钱”,下列材料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 无知和富有在一起,就更加身份大跌了。——德国 叔本华 B . 没有钱是悲哀的事,但是金钱过剩则更加悲哀。——俄国 列夫•托尔斯泰 C . 多余的财富只能换取奢靡者的生活,而心灵的必需品是无需用钱购买的——美国 梭罗。 D . 对知识的渴望如同对财富的追求,越追求,欲望就越强烈 ——德国 斯特恩
    3. (3) “我们到底有多穷”这句话的现实意义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 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干涸的眼睛

    [法]吉尔贝·塞斯布隆

        亿万富翁猛一摔眼镜(近几年来他摔得最重的一次),金边眼镜摔了个粉碎。因为用力过猛,呼吸都显得急促起来。他按了按钮,响起了一个讨好的声音:

        “先生,有什么吩咐?”

        “告诉吉米,请普雷斯顿把眼科医生叫来,”亿万富翁说道,“戴了新眼镜,我仍然觉得不舒服,真叫人受不了……”

        普雷斯顿飞快地带来了眼科医生和医生的两位同事,一辆满载着药品的货车尾随而至。三位大夫立即给亿万富翁作了检查,接着他们退到相隔较远的一间屋里,讨论最终的治疗措施。

        最后,三人中胆子最大的出来讲话。他咕哝了一通谁也听不懂的术语后,说:“今后,任何眼镜,任何眼药水,任何外界的治疗手段,都对亿万富翁的眼睛不适用,当然也无法消除他的痛苦。解除痛苦的唯一药物,全靠他本人——只要他经常哭泣流泪,一切都会恢复正常……”

        “哭出眼泪?”

        “对!只有这自然分泌物,这形成眼泪的无法人工合成的混合物,才能洗涤眼球,治好眼病。”

        “哭出眼泪!可怎样才会哭呢?”

        专家们只好承认无能为力,普雷斯顿举起双臂,无可奈何。

        “怎样才能使人哭泣呢?……普雷斯顿,去调查一下!”

        整幢大楼的人都开始读书了。一批学识广博的人,挑选了世界文学中最悲惨的作品;一群最易伤感掉泪的演员,为亿万富翁读作品中最催人泪下的段落。他们声泪俱下,他却无动于衷。演员们带着浸透泪水的手帕,灰溜溜地走了。亿万富翁老是抱怨眼睛痛。

        人们特意为他上演了一些令人心碎的节目。他打量着这些化了妆的女演员,心中揣度着该出多少钱让她们来陪他乘车兜风或是过周末。他已结过五次婚,是个老手,懂得不同的交往所需要的不同花费。

        好不容易搜集到最悲伤的电影来放给他看,可仍然是空忙一场。因为,他除了其他行业不算,还经营着一家电影制片厂。在给他放电影时,他不由自主地计算起拍摄电影所需的费用来了。放了一个半小时电影,他算了一个半小时。当然,在黑暗中,他的眼睛痛得更厉害了。怎么办?

        看到亿万富翁紧缩双眉,普雷斯顿和其他人似乎感到了被扫地出门的威胁。他们决定重病用重药。于是,亿万富翁破天荒第一次参观了城里最贫穷的几个区。他坐在世界上最长的卧车里(因为他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他的心情十分愉快,大声地说:“真是景色非凡哪!你不觉得吗,普雷斯顿?”自然,要他从那装有空气过滤器设备和空气调节设备的车上下来,是不可能的。所以,治疗的方法也只能到此为止。眼睛依然干涸无泪。

        事情发展到刻不容缓的地步了。普雷斯顿想了整整一夜之后,终于在黎明时找到了一帖万无一失的药方。他下令把全国各地面目、身材都酷似亿万富翁的人都找来,运气还真不错,他找到的人中,有一个正患着一种非常痛苦的病,在一家肮脏不堪的医院里奄奄一息。普雷斯顿命人将病人抬到他主人的住所。他的主人每天都要在这垂死的人身边呆上片刻。亿万富翁看到自己(两人的面目非常相像)躺在床上,由于痛苦而脸部抽搐,浑身出汗,上气不接下气,双手没有一点血色,这可无论如何也受不了。他晃了晃脑袋,终于哭了,为自身而伤心掉泪……

        就这样,每当他觉得眼睛痛时——不过,这种情况越来越少——只要他走到隔壁房间里,在病榻旁坐一会儿,就会伤心掉泪,眼睛顿时就不疼了。另一个“他”越是病痛难熬,他的眼痛越是消失得快。

        不幸的是,那穷苦潦倒的病人受到了比以前好的治疗,在某一个晚上溜走了。而那个亿万富翁却不知怎么搞的,染上了一种什么病,卧床不起。病魔并没有放过他,他很快变成了一具丑陋的僵尸,只有两只眼睛依旧完好无恙。

    (选自《外国著名短篇小说选读》,有删节)

    1. (1) 通读全文,在下列表格空白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治疗措施

      富翁反应

      佩戴新眼镜

      摔碎眼镜,仍然觉得不舒服

      朗读最悲惨的作品

      打量演员揣度花费,眼睛痛得更厉害了

      播放最悲伤的电影

      参观最贫穷的地区

      心情愉快(或从不下车),眼睛依然干涸

      找到酷似富翁的垂死病人

    2. (2) 亿万富翁为什么对“最悲惨的作品”“令人心碎的节目”“最悲伤的电影”都“无动于衷”?他为什么又“终于哭了”?
    3. (3) 小说中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从最后两段中找出两处,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4. (4) 作品用“干涸的眼睛”做题目,有何作用?
七、<b >命题作文</b>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请你以“长大的感觉真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八、<b >名著导读</b>
  • 11.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①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惦记着它。于是便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②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就能更显出生命的价值。如果以为生命还比较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是充满热情。

        ③我们对待生命如此倦怠,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后失明、失聪的人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正常人却不好好地去利用他们的天赋。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事情往往就是这样 , 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对会想到健康的幸福。

        ④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每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有多好。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寞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欢乐。

        ⑤最近一位朋友来看我,他刚从林中散步回来。我问他看到些什么,他说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要不是我早习惯了这样的回答,我真会大吃一惊。我终于体会到了这样一个道理:明眼人往往熟视无睹。

        ⑥我多么希望看看这世界上的一切,如果说凭我的触觉能得到如此大的乐趣,那么能让我亲眼看一下该有多好。奇怪的是明眼人对这一切却如此冷漠!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在他们看来是那么平庸。也许人就是这样,有了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一味追求。在明眼人的世界上,视力这种天赋不过增添一点方便罢了,并没有赋予他们的生活更多的意义。

        ⑦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要设一门必修课程:“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教授应该让他的学生知道看清他们面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乐趣,从而唤醒人们那麻木、呆滞的心灵。

        ⑧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这那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

    ——(美)海伦·凯勒

    1. (1) 第②③中划线词语“这”和“这样”分别指代什么内容?
    2. (2) 作为一个盲人,海伦凯勒为什么要假设自己能够得到三天光明,并以此来展开想象?
    3. (3) 在第⑦段中作者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从这一“假设”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请简要谈谈你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