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0-11-09 浏览次数:140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出自《论语》的语句,最能体现孔子对于信仰执着追求的一项是(   )
    A .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B .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论语·八佾》) C .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D .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二、综合性学习
  • 2. 篆刻是一门集书法、绘画、雕刻于一体的古老艺术,它以美寓意,以美养心。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篆刻艺术,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语文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一)今年的世界文化遗产日,古钟博物馆推出了篆刻展。参观前,同学们查找了对篆刻的介绍。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篆刻”一词原为书写篆字和精心为文,本指作赋修辞时雕章琢句,后来逐渐演变成刻印章这一艺术的名称。

            篆刻艺术迄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古印可谓不jì其数(甲)不同时期都有其代表性的印章(乙)先秦时期的古玺大开大合,秦印苍劲俊秀,汉印庄严雄浑,唐宋官印屈曲盘旋……可谓①。篆刻艺术在明清两代好手如林,②:明代的文彭被人奉为“篆刻之祖”,他的篆章秀丽典雅,最具特色,开创了皖派;与文彭齐名的何震,被誉为“法古而不泥古”的集大成者,创立了徽派;清代中叶篆刻艺术进入兴盛时期,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是丁敬和邓石如,他们借古开今,成为浙派的开创者。

            篆刻艺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厚重的文化传统,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它rónɡ万千气象于方寸之间,体现了中国艺术家们的审美情趣,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质。中国篆刻于2009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 (1) 以上文段中划线字的读音和根据拼音填入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镌”的读音为“juàn”   “jì”应写成“计” B . “镌”的读音为“juān”   “jì”应写成“记” C . “髓”的读音为“suǐ”        “rónɡ”应写成“融” D . “髓”的读音为“suí”        “rónɡ”应写成“溶”
    2. (2) 以上文段中画横线处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处应填“巧妙绝伦”  处应填“各成流派” B . 处应填“异彩纷呈”  处应填“惟妙惟肖” C . 处应填“巧妙绝伦”  处应填“惟妙惟肖” D . 处应填“异彩纷呈”  处应填“各成流派”
    3. (3) 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逗号  (乙)句号                           B.(甲)句号  (乙)冒号

      C.(甲)冒号  (乙)逗号                           D.(甲)逗号  (乙)冒号

    4. (4) 以下是一则新闻的草拟稿。请你概括其主要内容,为同学们做推送。

              9月9日,“印记中国(1949-2019)——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众篆刻作品展”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开幕。众多精美的篆刻作品令公众穿越历史,记录了70年来新中国的辉煌历程和伟大成就。400余件来自专业篆刻工作者、大中小学师生、企业员工和科研单位职工设计创作的篆刻作品集中亮相。从新中国成立之时制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到采用金属3D打印技术制作的最新篆刻作品,种类繁多。印章的内容不仅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成渝铁路通车、红旗牌轿车制成、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等里程碑事件,还记录了的确良、籼(xiān)型杂交水稻、复兴号等与老百姓衣食住行相关的标志性事件。

    5. (5) 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写下的对篆刻艺术的认识,其中修辞方法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 一件篆刻作品由篆法、章法、刀法组合而成,真像是一首悦耳动听、气势恢宏的交响乐。 B . 我最爱秦汉之印,它壮如舞剑,细如抽丝,放如纵鹰,收如勒马……真是其妙无穷。 C . 如果能有更多人在传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篆刻艺术怎能不开出具有新时代特色的绚烂花朵? D . 篆刻作品倘若疏密处理得当,做到密不容针,疏可走马,则会生动活泼,令人赏心悦目。
    6. (6) 一位同学拟将一副对联做成篆刻作品投稿。你认为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________水流开________②

      鸢飞________③________悟 ________④

      A . ①脉脉        ②天机         ③鱼跃         ④画意 B . ①山静        ②画意         ③鱼跃         ④天机 C . ①山静        ②天机         ③戾天         ④画意 D . ①脉脉        ②画意         ③戾天         ④天机
三、句子默写
  • 3. 句子默写
    1. (1) 采菊东篱下,。(陶渊明《饮酒》(其五))
    2. (2)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3. (3) 至于夏水襄陵,。(郦道元《三峡》)
    4. (4) 富贵不能淫,。(《孟子·滕文公下》)
    5. (5) 《春望》中,杜甫用“”表达自己在乱世中对离散亲人的思念之情。
    6. (6) 诗人在诗词中常借助“树”的形象来表达感情。请你写出一句描绘“树”的诗句:
四、诗歌鉴赏
  • 4. 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 (1) 这是一首激荡人心的“战歌”。李贺在诗中描绘了一场的战争,赞颂了作战将士的精神。(均用四字词语回答)
    2. (2) 你从诗中看到了几种色彩?请写出至少三种。任选连续两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色彩在你脑海中勾勒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五、对比阅读
  • 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乙)

            (李)广与程不识俱以边太守将兵,有名当时。广行无部伍、行阵 , 就善水草舍止 , 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幕府省约文书;然亦远斥候 , 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 , 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九》,有删节)

    注:①[程不识]汉武帝时的大将,与李广齐名,生平未尝败绩,别称“不败将军”。②[部伍]指军队的编制。行阵:行军的阵列。③[就善水草舍止]选择水甜草肥的地方驻扎下来。④[刁斗]铜制的军用锅,白天用它做饭,夜里敲它巡逻。⑤[幕府]军队的司令部。⑥[省约]简化。⑦[远斥候]在远处布置侦察兵。⑧[部曲]古代军队编制。⑨[治军簿至明]处理考绩等公文簿册非常明白,毫不含糊。⑩[卒]同“猝”,突然。

    1. (1) 下列选项中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划线字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天子至/年九十           有当时/有仙则 B . 将军令/久大名           按辔行/清风 C . 揖/ 以边太守将        细柳军/李广 D . 可袭而虏/汝心之         未遇害/饱艰苦
    2. (2) 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翻译:军中官兵都身穿铠甲,刀出鞘,张开弓弩并且拉满。 理解:细柳营常备不懈,严阵以待,表现出周亚夫治军有方,恪尽职守。 B .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翻译: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随行的大臣们都十分惊诧。 理解:群臣的“惊”从侧面体现出周亚夫治军之严到了令人恐怖的地步。 C . 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 翻译:我的军队虽然军务烦扰,但敌人也没有办法侵犯我。 理解:程不识把自己的军队和李广的军队进行了比较,肯定了自己的治军之道。
    3. (3) (甲)(乙)两文中将军与将军具有共同优点。两文都指明了军纪涣散将导致的后果是。(①②空填写人名)
六、名著阅读
  • 6. 这学期同学们读了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年级组打算让每班出一期关于这部书的板报。请你用一个四字词语为本班确定一个板报主题,并参考以下目录,选取一个最能体现这个主题的内容,结合作品为同学们做简要介绍。

    板报主题:

    介绍:

七、现代文阅读
  • 7.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提起刷脸支付,人们已不陌生。无论是餐厅、医院还是交通出行,刷脸支付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现在一些大型企业的考勤记录、密码解锁,也已由指纹识别替代了传统的方式。

            传统的身份鉴定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鉴定用户自己设置的密码;二是通过鉴定含有用户身份信息的实体物件,比如智能身份证、银行U盾、智能门卡。这两种方式的缺点较为明显:密码容易遗忘,含有身份信息的设备容易被伪造或被盗。由此,生物识别技术应运而生。

            生物识别技术是当下最为快速的个人身份鉴定技术,除此之外,利用它进行身份的认定,安全、可靠又准确,同时更易于配合电脑和监控管理系统,实现自动化管理。

            因为生物识别技术的优势明显,所以近年来在各个领域得以广泛应用。早期,主要为政府部门所用。比如,美国入境关口采集来访者的指纹,从而鉴定他们与签证申请者的身份是否吻合。商业领域的使用也主要集中在企业内部验证员工身份、医院鉴定患者身份等方面。随着该技术准确度的提升,硬件成本的下降以及智能手机的大量普及,生物识别技术已经在大众市场逐步            开来。

    (材料二)

             2006年,美国新泽西州的学校在校园里安装了虹膜识别装置进行安全控制。该校师生都不再使用任何形式的卡片与证件,只要在虹膜摄像头前经过,他们的位置和身份便会被系统识别出来。这里,他们所运用的虹膜识别技术,是通过检查虹膜——瞳孔周围彩色的环形区域来确认人的身份。虹膜识别是身份验证市场中较为精确同时也是较为昂贵的产品,因此用户的接受程度较低。

            人脸识别是常见的生物识别技术。这种技术是基于人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用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一系列相关技术处理,并将获取的信息与已存储的信息进行对比,从而识别每个人的身份。

            此外,每个人包括指纹在内的皮肤纹路,在图案、断点和交叉点上各不相同,呈现唯一性且终生不变。据此,我们可以把一个人同他的指纹对应起来,通过将他的指纹和预先保存的指纹数据进行比较,就可以验证他的真实身份,这就是指纹识别技术。得益于电子集成制造技术的算法研究,指纹识别已经走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目前生物检测学中研究最深入、应用最广泛、发展最成熟的技术,同时也具有价格低、适用性强的特点。

            最近几年,在生物识别市场异军突起的是声纹识别。声纹识别就是把声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用计算机进行识别。与其他生物特征相比,声纹识别的应用有一些特殊的优势,如获取方便、速度快、识别成本低,一个麦克风即可,同时还适合远程身份确认。声纹识别技术在近两年迅速发展,无论是在技术的识别准确率与稳定性方面,还是在应用的                 与安全性方面,都备受金融机构的称赞。

    (材料三)

             2015年和2019年生物识别技术市场份额对照图(单位:亿美元)

    1. (1) 依据上下文,在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①推行   ②便捷性 B . ①推广   ②便利性 C . ①推行   ②便利性 D . ①推广   ②便捷性
    2. (2) (材料一)的后三段,介绍了传统的身份鉴定存在不足、三个方面的内容。
    3. (3)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材料三)的主要信息。
    4. (4) 小亮家新装修了房子,爸爸想去定制智能门禁卡,小亮提议安装“指纹识别锁”。根据以上材料,请你帮助小亮写出“指纹识别锁”的优势。
  • 8. 阅读《老师窗前的灯光》,完成下面小题。

    老师窗前的灯光

    韩少华

            我曾在深山间和陋巷里夜行,有时候连星光也不见。但只要能瞥见一豆灯光,哪怕它是昏黄的、微弱的,我也会立时感到温暖、振奋。如果说人生如远行,那么在我蒙昧和困惑的时日里,让我最难忘的就是我的一位师长窗前的灯光。

            记得那是抗战胜利、美国“救济物资”满天飞的时候,这种物资也被弄到了我当时就读的北京市虎坊桥小学里来。我曾在我的国语老师崔书府先生宿舍里,看见旧茶几底板上,放着一听美国奶粉,上面落满了灰尘。当时我望着形容削瘦的崔老师,不觉想到,他为什么不喝这奶粉呢?

            有一次,我写了一篇作文,抄袭了冰心先生《寄小读者》里面的几个句子。作文本发下来,得了个漂亮的好成绩。我虽很得意,却又有点儿不安。偷眼看看那几处抄袭的地方,竟无一处不加了一串串长长的红圈!得意从我心里跑光了,剩下的只有不安。直到回家吃罢晚饭,我一直觉得坐卧难稳。我穿过后园,从角门溜到街上,衣袋里揣着那有点像赃物的作文簿。一路小跑,来到学校,我侧身进了校门,悄悄踏过由古槐树冠洒落的浓重的阴影,曲曲折折,进入一座小小的院落里。那就是住校老师们的宿舍了。

            透过浓黑的树影,我看到了那样一点亮光——昏黄、微弱,从一扇小小的窗格内浸了出来。我知道,崔老师就在那窗内的一盏油灯前做着他的事情。我迎着那点灯光,半自疑又半自勉地,登上那门前的青石台阶,终于举手敲了敲那扇雨淋日晒以至裂了缝的房门。

            “进来。”老师的声音低而弱。

            我深深鞠了一躬,肃立在老师那张旧三屉桌旁。老师边打量我,边放下手里的笔,缓缓地问道:“这么晚了,不在家里复习功课,跑到学校里做什么来了?”

            我低着头,没敢吭声,只从衣袋里掏出那本作文簿,双手送到了老师的案头。

            两束温和而又严肃的目光落到了我的脸上。我的头低得更深了,嗫嚅地说:“这、这篇作文,里头有我抄袭人家的话,您还给画了红圈,我骗、骗……”

            老师没等我说完,一笑,轻轻撑着木椅的扶手站起来,到靠后墙那架线装铅印的书丛中,随手一抽,取出一本封面微微泛黄的小书。等老师把书拿到灯下,我不禁侧目看了一眼——那竟是一本冰心的《寄小读者》!

            还能说什么呢?老师都知道了,可为什么……

            “怎么,你是不是想:抄名家的句子,是谓‘剽窃’,为什么还给打红圈?”

            我仿佛觉出老师憔悴的面容上流露出几分微妙的笑意,心里略松快了些,只得点了点头。

            老师真的轻轻笑出了声,随之用他那低而弱的声音说:“我问你,你自幼开口学话是跟谁学的?”

            “跟……跟我的妈妈。”我怯生生地答道。

            老师看着我说,“孩子从母亲那里学说话,能算剽窃么?”

            “可,可我这是写作文呀!”

             “可你也是孩子呀!”老师望着我,缓缓归了座,见我已略抬起头,就眯细了一双含着倦意的眼睛,看看我,又看看案头那本作文簿,接着说,“口头上学说话,要模仿;笔头上学作文,就不要模仿了么?一边吃奶,一边学话,只要你日后不忘记母亲的恩情,也就算是好孩子了……”这时候,不知我从哪里来了一股子勇气,竟抬眼直望着自己的老师,更斗胆抢过话来,问道:“那,那作文呢?”

            “学童习文,得人一字之教,必当终身奉为‘一字师’。你仿了谁的文章,自己心里老老实实地认人家做老师,不就很好了么?模仿无罪。学生效仿老师,谈何‘剽窃’!”

            我的心,着着实实地定了下来;却又着着实实地激动起来。也许是一股孩子气的执拗吧,我竟反诘起自己的老师:“那您也别给我打红圈呀!”

            老师向椅背微靠了靠,眼光由严肃转为温和,只望着那本作文簿,缓声轻语着:“从你这通篇文章看,你那几处抄引,上下也还可以贯串下来,不生硬,就足见你并不是图省力硬搬的了。要知道,模仿既然无过错可言,那么聪明些的模仿,难道不该略加奖励么——我给你加的也只不过是单圈罢了……你看这里!”

            老师说着,顺手翻开我的作文簿,指着结尾一段。那确实是我绞得脑筋生疼之后才落笔的,果然得到了老师给重重加上的双圈——当时,老师也有些激动了,苍白的脸颊,微漾起红晕,竟然轻声朗读起我那几行稚拙的文字来……读罢,老师微侧过脸来,嘴角含着一丝狡黠的笑意说:“这几句么,我看,就是你从自己心里掏出来的了。这样的文章,哪怕它还嫩气得很,也值得给它加上双圈!”

            半年以后,我告别了母校,升入了当时的北平二中。当我拿着入中学后的第一本作文簿,匆匆跑回母校的时候,心中揣着几分沾沾自喜的得意,因为,那簿子里画着许多单的乃至双的红圈。可我刚登上那小屋前的青石台阶的时候,门上一把微锈的铁锁,让我一下子愣在那小小的窗前。听一位住校老师说,崔老师因患肺结核,住进了医院。

            临离去之前,我从残破的窗纸漏孔中向老师的小屋里望了望——迎着我的视线,昂然站在案头上的,是那盏油灯:灯罩上蒙着灰尘;灯盏里的油,已几乎熬干了……

            时光过去了近四十年。在这人生的长途中,我确曾经历过荒山的凶险和陋巷的幽曲,而无论是黄昏还是深夜,只要我发现了远处的一豆灯光,就会猛地想起我的老师窗内的那盏灯,那熬了自己的生命,却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振奋,给人以光明和希望的,永不会在我心头熄灭的灯!

    (有改动)

    1. (1) 本文记叙了四十年前“我”与老师的一段往事。阅读作品,填写下面的表格。

      情节

      心情

      作文得了好成绩,却发现抄袭处无不加了红圈

      见老师取出《寄小读者》

      踏实,激动

      失落,感动

    2. (2) 本文以灯光为线索,多次对老师窗前的那盏油灯进行了传神的描写。请你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①透过浓黑的树影,我看到了那样一点亮光——昏黄、微弱,从一扇小小的窗格内浸了出来。

      ②迎着我的视线,昂然站在案头上的,是那盏油灯:灯罩上蒙着灰尘;灯盏里的油,已几乎熬干了……

    3. (3) 这篇文章的原文还写了一件当晚发生的事,现把省略段落摘录如下,请你写出这些段落对刻画崔老师的形象有何作用。

              我双手接过作文簿,正要告辞,忽见一个人,不打招呼推门而入。他好像是那位新调来的“训育员”:平时总是金丝眼镜,毛哔叽中山服,面色更是红润光鲜;现在他披着件外衣,手里拿个搪瓷盖杯,对崔老师笑笑说:“开水,你这里……”

              “有。”崔老师起身,从茶几上拿起暖水瓶给他斟了大半杯;又指了指茶几底板上的美国奶粉,看了来人一眼,“这个,还要么?”

              “呃……那就不客气了。”

              等老师把那位不速之客打发得含笑而去后,我望着老师憔悴的面容,禁不住脱口问道:“您为什么不留着自己喝?您看您……”

              老师默默地,没有就座,高高的身影印在身后那灰白的墙壁上,轮廓分明,凝然不动。只听他用低而弱的声音,缓缓地说道:“还是母亲的奶最养人……”

    4. (4) 请结合具体语句,写出从崔老师教导作者写文章这件事上,你得到的写作上的启示。
八、作文
  • 9. 题目一:新年伊始,回望刚刚过去的2019年,有哪些人、事、景给你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请你以“回望2019”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②作文内容积极向上。③字数在600-800之间。④不要出现所在班级师生的姓名。

  • 10. 题目二:请以“天灰蒙蒙的,我和法布尔先生蹲在低矮的灌木丛中……”为开头,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题目自拟。

    要求:①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②作文内容积极向上。③字数在600-800之间。④不要出现所在班级师生的姓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