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地理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二节 农业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同...

更新时间:2017-09-25 浏览次数:1282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二、综合题
  • 24. (2017八下·平阴期中)

    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充分利用各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满足13亿人的温饱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 (1) 参照图中A框的描述,完成B框内容。

    2. (2) 在图中找到并描画出种植业与畜牧业分布区的界线。

    3. (3) 据图中信息,描述我国东、西部农产品主产区分布形状的差异,并简析西部农产品主产区分布的形成原因。

    4. (4) 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试对C地区进行农业规划,并说明理由。

  • 25. (2017·青岛)

    读柴达木盆地海西地区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农业扶贫开发纲要》将柴达木盆地地区作为国家“十三五”阶段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材料二:下图海西地区多年平均气候资料图

    材料三:

    土地利用类型

    耕地

    草地

    林地

    难利用的土地

    占总用地比例%

    0.19

    46.64

    2.86

    50.31


    材料四  下图柴达木盆地海西地区农业改革示意图

    1. (1) 柴达木盆地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地区。

    2. (2) 据图 27 分析当地发展种植业的不利条件。

    3. (3) 据材料三,说出该地土地利用类型的主要构成特征。该地区最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是

    4. (4) 材料四中的①是当地部分牧民过度放牧藏羊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

    5. (5) 材料四中,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牧民采取了、土地流转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使当地的生态环境得以恢复和发展,生态环境的好转又促进了业的发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