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兰考三高卫星试验部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20-10-13 浏览次数:175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60分)
  • 1. 老子的“无为”思想强调“少私寡欲”,要求统治者减损欲望,放下贪欲。孔子也把“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作为对君子的要求。这种现象(   )
    A . 反映春秋战国时期个人私欲膨胀 B . 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C . 体现先秦儒道思想存在一定联系 D . 导致了贵族社会逐步瓦解
  • 2. 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
    A . 君主专制源于宗教权威 B . 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 . 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 . 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 3. 宋明理学通过天理论、道统论、格物致知论和心性论构建起庞大的理论体系,高度重视个人道德修养。宋明理学客观上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历史进步性。其进步主要体现在(   )
    A . 神话君主权威,维护专制统治 B . 重视辩论教育,认识灵魂善性 C . 重塑社会伦理,维护社会稳定 D . 杂糅三教思想,实现三教归儒
  • 4. 胡适在评论中国古代的某思想流派时说:“(它)挂着儒家的招牌,其实是禅宗、道家、道教、儒教的混合产品……但其中的主要观念却是古来道家的自然哲学里的天道观念。”这一流派(   )
    A . 研究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行为准则 B . 探寻格物致知和本心体悟的明理方法 C . 从哲学高度论证伦理纲常的合理性 D . 提出与佛道学说对立的新儒学理论
  • 5. 理学家陆九渊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剥落心弊”“发明本心”,用“读书”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这说明他(   )
    A . 强调伦理道德 B . 反对格物致知 C . 践行知行合一 D . 主张心灵净化
  • 6. 中国历史上,明代的言官(负责监督与上谏)声明显赫。在许多重大问题中,言官冒死上谏,秉直弹劾,甚至多次出现集体跪谏、不畏死难,或前赴后继、持续极谏的场面。明代言官这些行为(   )
    A . 说明言官政治地位高于百官 B . 奠定了制约腐败的政治基础  C . 源于儒家伦理和道德的影响 D . 表明明代皇权受到有效制约
  • 7. 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指出,《明夷待访录》“之最高原理处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黄宗羲论君臣关系)其立言亦悉依《孟子》。”据此推断,明清的思想批判(   )
    A . 继承了传统的民本思想 B . 延续了“君为臣纲”的传统 C . 凸显了经世致用的学风 D . 维护了力学的主体地位
  • 8. 中医用药讲究“君臣佐使”,“君药”分量最多且起到主要疗效,‘臣药’次之,“佐药”又次之,“使药”再次之。唐代某太医为皇帝病状之需,配药时没有拘泥这一原则,擅自加了三味药,背叛绞刑。据此可推知(   )
    A . 理学观念主导古代司法 B . 中医临床固守辩证施治 C . 专制体制影响医学发展 D . 传统科技遵循自然和谐
  • 9. 明清时期,取材于法律文献中的案例与史书中的清官循吏传记的公案小说兴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清代的《三侠五义》。这折射出(   )
    A . 政府重视楷模示范效应 B . 民众对理想社会的诉求 C . 民众借助清官伸张正义 D . 官民价值观念的趋同化
  • 10. 唐代是我国封建时代文化的高峰时期。下列有关唐代文化现象正确的有(   )

    ①出现世界上迄今所知最早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②由隋人唐的书法家创立了“颜体”和“赵体”

    ③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出现

    ④民间出现“曲子词”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1. 下边两幅作品的作者创作基本特点有(   )

    ①集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

    ②通常以自然风景为主要内容

    ③强调个性,追求抒情写意

    ④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

    A . ②④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①③
  • 12. 元代杂剧《窦娥冤》描述一位叫窦娥受害含冤而死,她在临刑前发下了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楚州大旱三年,这三桩誓愿都得到了实现。这种描写(   )

    ①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②折射了劳动人民的正义呼声

    ③反映了儒家的天人感应理论

    ④表现了封建法制的阶级属性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13.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对其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 融合了黄老之学、法家主张,充满专制迷信,没有多大价值 B . 新儒学从根本上摒弃了“为政以德”的先秦民本思想 C . 强化君主专制的同时主张人君“行仁政以顺天道” D . “顺天命”与“大一统”的政治思想符合汉高祖的统治需要
  • 14. 在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中,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态度完全相反的一组是(   )
    A . 抵抗派和洋务派 B . 顽固派和洋务派 C . 维新派和革命派 D . 洋务派和维新派
  • 15. 魏源的《海国图志》对英国政体作了详细介绍,其意图不是(   )
    A . 希望中国进行政治改革 B . 反思中国战败教训 C . 探究英国获胜原因 D . 让国人了解英国国情
  • 16. 李鸿章自嘲“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的“屋子”及所用的“材料”分别是(   )
    A . 清朝封建制度  西方先进科技 B . 清朝封建统治  君主立宪制度 C . 清朝封建制度  民主共和制度 D . 清朝封建统治  养兵练兵之法
  • 17. (2017高二下·安庆期中) 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的意义是(    )

    A . 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B . 是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 C . 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 .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 18. 19世纪80年代,两广总督张树声在奏议中说,“西人立国具有本末,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这一认识 (   )
    A . 阐述了中体西用思想 B . 奠定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C . 反对学习西方的技术 D . 对洋务派的思想有所突破
  • 19. 中国某一时期的报刊上充斥着“天演”“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新名词,有教师以“物竞”“天择”为作文题目,有些青少年以“竞存”“适之”等作为自己的字号。这些现象最能反映( )
    A . 社会普遍要求挽救民族危亡 B . 民族危机促使国人逐渐警醒 C . 达尔文进化论在中国广泛传播 D . 清政府允许西方思想自由传播
  • 20. 孙中山在“天下为公”的理念下,发展出自己的三民主义理论,即民族、民权、民生,探索使中国由贫弱到富强的办法,但其民生主张带有“空想色彩”。主要是因为(   )
    A . 基本上不变更土地所有性质 B . 根本上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C . 注重政党建设,忽视民生问题 D . 缺乏实现国富民强的具体举措
  • 21. 1921年6月,孙中山说道:“因中国积弱,主权丧失已久,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贱待汉族。”这举措说明孙中山(   )
    A . 意识到民生主义比民族主义更重要 B . 首倡以革命手段实现民族主义 C . 认为民生主义有助于实现民族独立 D . 吸收了中共革命纲领的合理成分
  • 22. 关于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是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
    ②马列主义的引进与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
    ③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阶级基础
    ④毛泽东本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23.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是(   )

    ①提出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
    ②用国家资本主义形式与和平赎买政策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③用逐步过渡的形式改造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
    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 D . ①④
  • 24. 下列有关毛泽东思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的正确思想
    ②主要来自新三民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③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思想
    ④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
  • 25. 毛泽东曾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中共“高明些”的表现有(   )

    ①工农武装割据   ②一国两制   ③大跃进运动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26.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   )

    ①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②计划是社会主义的

    ③市场是资本主义的         ④计划和市场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根本依据

    A . B . ①②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 27. 邓小平从根本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取得了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最大的理论成果是(   )
    A . 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B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C .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观点 D . 和平统一祖国和“一国两制”的构想
  • 28. 确立“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就(   )
    A . 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都无须问姓“资”姓“社”的问题 B . 意味着凡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凡违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决不是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 C . 意味着我们的改革开放可以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不再受到任何约束 D . 意味着姓“资”姓“社”的问题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
  • 29. 下图是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发行的纪念章图片。“实事求是”四个字成为这枚纪念章主要内容的理由是(   )

    A . 中共在这次会议上首次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 B . 该会议重新确立“实事求是”为党的思想路线 C . 该会议重视现实问题的解决 D . 因为“实事求是”四个字是毛泽东题写的
  • 30. 中国近代史上,各派人士在是否向西方学习和学习什么的问题上长期争论不休,斗争激烈,下列观点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是( )
    A .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B . “中国文明未进步,工商未发达,故社会革命易” C . “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 D . “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
二、非选择题(40分)
  • 3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回顾我们党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我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则,我们的革命就一帆风顺;反之,什么时候我们违背了这一原则,形而上学地、僵化地、保守地、片面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我们的革命就会遭到严重的挫败。

    材料二  20世纪的20、30年代,中国共产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同这种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过程中,毛泽东初步阐述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反映的指导中国革命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什么?这一成果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2. (2)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的哪些重要论著或理论初步阐述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思想?
    3. (3) 你对这一理论成果的形成有什么认识?
  • 32. 作答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方谈话

    材料二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

    1. (1) 根据材料一,“在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程中,邓小平是怎样引导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的?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立足点是什么?
    3. (3) 有专家指出,改革开放也是解放思想的过程。改革的每一步都是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没有解放思想就没有今天。改革开放后的30年里,中国思想界形成了哪些伟大成果?他们着重解决的哪些重大问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