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历史...

更新时间:2020-11-04 浏览次数:204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 “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这是《吕氏春秋》记录的一些中国古代的传说。其中“仓颉作书”的传说讲的是古代中国(   )
    A . 汉字的起源 B . 书法的形成 C . 绘画的出现 D . 诗歌的诞生
  • 2. 战国时期,魏国西门豹兴建引漳灌邺的水利工程,魏国还利用春秋时期修建的“鸿沟”将黄河和淮河连接起来;秦国李冰更是修筑了著名的都江堰,同时关中平原的郑国渠也修建成功。这些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主要得益于(   )
    A . 铜制农具的出现 B . 铁制农具的使用 C . 牛耕技术的推广 D . 诸侯争霸的推动
  • 3. 史载:,“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典属国,秦官,掌蛮夷降者”。下列职官或机构,与此史料所载官职职能具有一致性的是(   )

    ①汉朝的刺史          ②唐朝的御史台         ③元朝的宣政院    ④清朝的理藩院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4. 论及造纸术的发明及改进,有外国学者评价道:“纸对后来西方 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作估计都不为过”从这个意义上讲,“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许多更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下列项中,与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蔡侯纸成为世界上最早的书写用纸       ②造纸术在唐代经海路开始传往欧洲

    ③造纸术大大改善了文化传播的条件        ④纸对欧洲社会进步的作用极为显著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5. 有文献记述:唐开元时,小“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皆有驴赁客乘,俁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这段话勾勒出盛唐之时中国小(   )

    ①草市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②城市间交通运输较为便利

    ③服务于商运的辅助性生意非常兴隆    ④各地城市的商业活动兴盛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6. 宋代有学者指出,余谓群生失真迷性,弃本迟末者,痛也;三教之语,以驱其感者,药也。儒者使之求为君之者,治皮肤之疾也:道书使之日损,损之又损者,治血脉之疾也:释氏直指本根,不存枝叶者,治骨髓之疾也。”下列选项与该学者的观点相符的是(   )
    A . 仁者境界与佛老境界具有不同属性 B . 儒佛道在民众的教化方面各有侧重 C . 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D . 儒学开始成为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
  • 7. 西汉设十三部刺史,唐设+道采访使、观察史,元设御史台和二十二道肃政廉访使司,明清设十三道监察御史。这些机构(   )
    A . 设立伊始即为地方行政机构 B . 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 C . 保证了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 D . 代表社会有效地履行职责
  • 8. 陕西岐山有一周天子宗庙建筑遗址。整个建筑布局由南而北为影壁、门道、前堂,“过廊居中,后边为后室,南北构成一一中轴线:东西两侧配置门房、厢房,左右对称:由前至后又形成前院、中院和东西小院,中院和两小院四周有回廊,布局并然有序。下列建筑文化遗产中,也具有这一布局特色的是(   )

    ①秦始皇陵中的陵园建筑             ②北京紫禁城的故宫建筑

    ③平遥古城的古民居建筑             ④西藏大昭寺的主体建筑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9. 鸦片战争,中西会面。西人面对的是闭塞的中国,国人面对的是陌生的西方。为此,一些有识之十积极搜集资料,编写书籍。魏源称其为“以西洋人谭(谈)西洋”、“斯纯乎以夷人谭(谈)夷地也”;徐继畲也说“泰西诸国疆域、形势、沿革、物产、时事,皆取之泰西杂书”。这说明当时兴起的新思想重在( )
    A . 了解西方世界的情况 B . 探寻求强求富的策略 C . 学习资本主义的制度 D . 追求民主科学的启蒙
  • 10. 汉口在明嘉靖年间成为镇。清代是准盐的销售中心,同时又是木材、花布、药材的集散地。当时人们形容这里“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晚清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时在武昌成立湖北织布局,在汉阳兴建铁厂。材料说明明清时期的武汉地区(   )

    ①海外商运发达②市镇经济繁荣③专业市场形成④民族工业创办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1. 1882年上海开始出现某电信设施时,《淞南梦影录》有这么一段浓墨重彩的描摹:“其法,沿途竖立木杆,上系铅线两条......传递之法,不用字母拼装,只须向线端传语”。据此判断(   )
    A . 中国人自办的有线电报业务由此开始 B . 美国人爱迪生改进的电话开始传入中国 C . 新式高效的通信工具得到广泛的使用 D . 上海成为中国首个使用电信设施的城市
  • 12. 如图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一些阶层占国民党党员的比例统计表(整理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的《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这一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 . 辛亥革命成功的有力推动 B .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 C . 中国国民党的全面改组 D . 抗日民族统一战的线建立
  • 13. 有学者在评价抗战某战役时说,此役给了日军以沉重打击,“进一步坚定了全国军民持久抗战的信心,对于抑制国民党顽固派的投降危险,时局好转,都起了重要作用。”该学者评价的是(   )
    A . 平型关大捷 B . 台儿庄战役 C . 百团大战 D . 枣宜会战
  • 14.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短短几年时间,中国外交就很(   )

    ①从“中苏结盟”到“不结盟”      ②从“因营周边”到“人舞国际”

    ③从“一边倒”到“求同存异”     ④从“团结亚非”到“跨洋握手”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15. 如图为“有你圳好,见证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系列主题祝福活动”标记。四十年来,深圳经济特区以令人吃惊的速度和效率,进发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对全国更是起了巨大的示范带头作用。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成为当时中国(   )

    ①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窗口

    ②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③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前沿地

    ④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始点站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6. 某研究文章在叙述旧徽州特殊的地理环境影响微商兴起时作了如下表所列的分析。阅读下农并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项中与该叙述情形最为相似的是(   )

    A . 古希腊因独特的自然条件而进行大规模的海外贸易活动 B . 中国唐宋以来因制瓷业的发展而开辟“海上丝绸之路” C . 15世纪的欧洲因为旧商路的阻断而转移商路和贸易中心 D .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为积累原始资本而开展殖民活动
  • 17. 关于美国的民主制度,近代伊始有中国人这样介绍道:“在西业执事中;西那多(某职官音译)每部落公举二人承充, 六年更代”的“特底甫(某职官音译)由各部落核计四万七千七百人中公举一人承充,二年更易。”该“介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美国(   )
    A . 白人与黑人之间的矛盾 B . 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 C . 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 D . 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矛盾
  • 18. 麦克尼尔在《全球史》中评述说,19世纪中叶一位知识渊博的思想家对历史做出了一种复杂的阐释,并构想出一个充满平等与和谐的全新时代。这种千年允诺对许多原本对理论不感兴趣的人们更具吸引力,他的学说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据此判断,麦克尼尔评述的是(   )
    A . 理性主义思想 B . 浪漫主义情怀 C . 空想社会主义 D . 科学社会主义
  • 19. 有学者认为,19世纪上半期英国“自由贸易已成为一则适合社会状况和经济政策并由政府确认的不可动摇的信条”自由贸易的推行使得英国能将“世界工厂里的产品推向世界。下列项中,与之不相符的是(   )
    A . 英普间规定彼此关税平等 B . 英国废除《谷物法》和《航海条例》 C . 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 D . 英国政府奖出限入,对出口商子以补助
  • 20. 一位近代科学家“在数学、天文学、光学尤其是力学成就,使科学不再是一些杂乱孤立的事实和定律,他为我们留下了一个统。的科学体系,这个体系能解释大量的自然现象也能用来做准确的预测”。这位科学家(   )
    A . 概括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B . 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C . 阐明了微观世界的发展特征 D . 构建了现化物理学的理论体系
  • 21. 对某-世界名画,有学者作了这样的赏析:一片朦胧的水上风光,云雾中涌出-轮光彩夺目的红日,海水被晨曦染成淡紫色,天空被各种色块晕染成微红,三只摇曳的小船在薄涂的色点中显得朦庞模糊,船主人影依稀可辨,l远处的工厂烟囱、大船上的吊车等若隐若现。据此并结合所学判断,该画派(   )

    ①代表人物主要有莫奈、梵高、列宾等   ②将浪漫主义的综画艺术推向了高峰

    ③营造了一种光与色的生动明快的效果     ④推动了绘画技法上的一次重大革命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③④
  • 22. 如图为《一战后脱离德国的领土》图。细察地图并结合所学,相关解读错误的是(   )

    A . “划给法国”指把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 B . “法国托管”指把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15年 C . “但泽自由市”指把但泽交由德、波两国共同管理 D . “划给波兰”指把波兹南等部分领土划给波兰
  • 23. 有学者指出,在迅速变化的全球经济中,接受自由贸易和开放市场意味着承认全球经济的相互依赖,没有一个经济强国能够完全控制全球贸易和商业,众多国家因此建立一些经济联盟。这其中,强调灵活性、开放性,遵循相互尊重、自觉自愿的原则,而且没有法律义务的经济联盟是(   )

    A . B . C . D .
  • 24. 从有历史记载以来,疾病就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影响剧烈并极具破坏性。如SARS(非典)、H7N9禽流感、登革热、埃博拉病毒及时下流行的新冠肺炎,就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影响着全人类的根本利益。为有效应付类似日益突出的问题,世界更需要(   )
    A . 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 . 改变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不平衡发展的局面 C . 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 . 扭转当今世界经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 25.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氢”这是司马迁在《史记.陈沙世家》中关于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原因的记述。1975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11号墓的竹简中,发现对当朝大秦律例却有这么一段记载:“如果没有按期抵达,失期3到5日,则会受到训斥:若是6到10日则会受到罚款:铠甲一副:如果途中遇到突发状况,例如天气等影响,可以免除责罚。”为此,有学者对司马迁的相关记述提出了质疑。这说明(   )
    A . 认识事物有一个摸索的过程,但材料无疑是历史研究的出发点 B . 处理问题与史料的关系时,须杜绝先树观点,再找材料的做法 C . 历史的基本事实通过各种资料并借助多种研究路径,有可能逐步弄清 D . 历史事实的考辨,只有通过考古学的进展和史学家的价值判断才有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去年十二月九日我们对日德意宣战,今年元旦参加反侵略同盟,我们已正式踏上世界政治舞台,今后世界战时与战后的大大小小问题我们都得参加。参加得力,我们可以一跃而为列强之一员;参加不力以至失当,将永远做一个三四等国家。这一点,我们应该以极大的警惕,做今天的努力。

    ——摘自《反侵略同盟与中国》(《大公报》)

    材料二:中国抗战后期,“蒋介石的权力只及于西南一隅”,长江以北连“中央政府的影子也没有”,的“假如我们让日本人立即放下他们的武器,并且向海边开去,那么整个中国就将会被共产党拿过去”。

    ——摘引自(美)杜鲁门《杜鲁门回忆录》(第2卷)

    1. (1) 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去年十二月九日我们对日德意宣战”的直接原因及“今年元旦参加(的)反侵略同盟”的组织性质,并列举“我们已正式踏上世界政治舞台,今后世界战时与战后的大大小小问题我们都得参加”的典型事实。
    2. (2) 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简述抗战后期美因为避免出现“整个中国被共产党拿过去”而采取的对华政策。指出为避免整个欧洲被苏联控制: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采取的重大举措
  •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战争的结束和外国干涉军威胁的消失,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正面临着另外一场新的危机。当时列宁就说:“我们在1921年春天遭到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随着危机的不加深,列宁亲自过问这一问题。在多次接见农民代表团,并与农民交流后,列宁逐渐认识到,在坚决镇压叛乱的同时,必须改变经济政策;特别是对农民的政策。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恢复和发展经济;才能维护工农联盟和稳定政权。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摘引自《邓小平文选》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新生苏维埃政权在“1921年春天遭到严重的政治危机”的表现,并阐述苏俄政府为解决这点“危机”对农民采取的具体对策。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后来僵化的“苏联模式”与当初“列宁的思路”的最大变化。概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是如何借用“列宁的思路”推行经济体制改革的。
  • 28. 古语有之:“顺乎天, 应乎人!”从一个侧面强调了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老子亦曰:“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注:可以理解为不要有违反自然的行为)

    ——据《荀子,天论》,《老子,道德经》 改编

    材料二:1933年,罗斯福总统敦促国会通过立法成立了民间资源保护队,将25万失业的男青年和“流浪的野孩子”投入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保护自然资源的有偿劳动中去。到1942 年结束时,民间资源保护队先后雇佣了275万失业青年,承担了植树造林、土壤保持、筑路挖河.控制病虫鼠害、保护野生动物等工作,开辟了数万英亩的国有林区和公园。

    ——据杨会军《一口气读完美国史》整理

    材料三:在古希腊人建造的公共建筑物中,以雅典卫城建筑群最为著名。卫城建在高出地面70米的一个陡峭的山岗上,建筑物分布在山顶的天然平台上,在沿坡而下的低处砌上围墙,建筑物的安排顺应地势,建筑布局不是刻板的简单轴线关系…….帕特农神庙的位置雄居雅典卫城山巅之上,是整个建筑群的中心,其他建筑则起着陪衬和烘托作用。

    自南宋绍兴年间至明朝永乐年间,宏村先民几经探寻,在村落规划建设时,独运匠心开仿生学之先河,建造出堪称“中华一绝”人工水系,“仿牛学” 做活了一篇“水文章”。九曲十湾的水圳是“牛肠”,傍泉眼挖掘的月沼是“牛胃”,南湖是“牛肚”。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创造了一种“家家门前有清泉”;的人居环境。徽州另一古村落西递则以自然水系为主,其村四面环山,两条溪流自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汇聚,居民大多临溪而建,书院、牌坊、村落在一条主轴线上,环境优雅,风光自別。

    ——摘自戴尔.布朗《失落的文明》及金绍兵《看得见的水——徽州古村落经验与美丽乡村规划》

    1. (1) 仔细阅读材料一,归纳指出材料所体现的荀子、老子的共同主张。东西方文化具有同一性,结合所学扼要说明古希腊斯多亚学派、法国卢梭与中国这两位思想家相近的主张或思考。
    2. (2)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33年美国成立“民间资源保护队”的目的,并简析这一举措在当时所起的积极作用。
    3. (3) 古代希腊雅典卫城的建筑和古代中国村落的规划建设,在-定程度上体现了“顺乎天,应乎人”的理念。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简要说明雅典卫城的建筑特色,并用一句话指出雅典卫城在西方建筑史上的突出地位。②指出徽州两大古村落水系的主要

      不同之处,并简析宏村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的作用。

  • 29. 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是优秀的政治文化遗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67年,罗马设立了裁判官,以接替执政官审判权中民事司法权的部分,负责处理罗马市民的民民事纠纷。裁判官有权发布文告,而且所颁布的文告也变得越来越重要,逐渐发展成一个体系。... ..裁判官有力量将来自“万民法”的新观念和新原则灌输到罗马法中。随着罗马的不断征服,罗马国家的人口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罗马有许多非公民身份的人,还有许多非罗马的人。为了更好地处理这些关系,公元前242年又设立外事裁判官。外事裁判官处理问题基于一系列对所有人都一致的原则。这些原则具有所有人都要认可的合理性和公正性,故工而被称作“万民法”。

    ——摘自赵立行《世界文明史讲稿》

    材料二:

    序列 内容
    第11条 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44、545条 所有权是无限地利用并支配物品的权利,但利用以不受法律禁止为限除非供公用并有公正的赔偿,不得强迫任何人放弃自己的财产。
    第1134条 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

    ——摘自《法国民法典》(1804年)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如果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护私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编纂民法典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需要, 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户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据《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2020年5月22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整理

    1. (1) 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马“万民法”体系形成的原因,并分析万民法对罗马帝国的作用。
    2. (2) 仔细阅读材料二,概括指出《法国民法典》所体现的法律原则。
    3. (3) 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扼要说明“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在英国《权利法案》和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原则中的突出体现,并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的重要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