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株洲市醴陵二中、醴陵四中联考2016-2017学年高一...

更新时间:2017-09-30 浏览次数:340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碘元素的一种核素 可用于治疗肿瘤.下列有关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质量数是53 B . 质子数是125 C . 中子数是125 D . 电子数是53
  • 2. (2015高一下·广州期中) 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能生成碱的金属元素都在ⅠA族 B .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C . 第二周期ⅣA族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种子数一定为6 D . 原子序数为14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3周期ⅣA族
  • 3. 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已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XO4>H2YO4>H3ZO4 ,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原子半径:X>Y>Z B . 非金属性:X>Y>Z C .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H3>H2Y>HX D . 原子序数:Z>Y>X
  • 4. 下列微粒中,与NH4+的电子总数和质子总数都相同的是(  )

    A . Na+ B . F C . OH D . CH4
  • 5. (2016高一下·城中期中) 元素周期表中某区域的一些元素多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它们是(   )
    A . 左下方区域的金属元素 B . 右上方区域的非金属元素 C .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元素 D . 稀有气体元素
  • 6. (2015高一下·永昌期中) X元素的阳离子与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原子序数X<Y B . 原子半径X<Y C . 离子半径X>Y D .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Y
  • 7.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 氯化钠的电子式 B . 次氯酸的电子式 C . HCl分子的电子式 D . 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8. (2016高一下·岳阳期中) 对于反应N2(g)+3H2(g)═2NH3(g),下列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中,所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 v(N2)=0.40 mol•L﹣1•s﹣1 B . v(H2)=0.80 mol•L﹣1•s﹣1 C . v(H2)=0.60 mol•L﹣1•s﹣1 D . v(NH3)=1.2 mol•L﹣1•min﹣1
  • 9.

    如图是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用化学电源使LED灯发光的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铜片表面有气泡生成 B . 装置中存在“化学能→电能→光能”的转换 C . 如果将硫酸换成柠檬汁,导线中不会有电子流动 D . 如果将锌片换成铁片,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不变
  • 10.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并需要吸收能量.已知12g石墨或金刚石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依次为Q1和Q2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Q1<Q2 B . 石墨不如金刚石稳定 C . 石墨具有的能量比金刚石低 D . 完全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一样多
  • 11. (2017高一下·唐山期中)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2(g)+3Y2(g)⇌2Z(g),其中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1、0.3mol•L1、0.2mol•L1 , 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
    A . c(Z)=0.5 mol•L1 B . c(Y2)=0.5 mol•L1 C . c(X2)=0.2 mol•L1 D . c(Y2)=0.6 mol•L1
  • 12. (2016高一下·赣州期中) X,Y,Z都是金属,在X与稀H2SO4反应中,加入少量Z的硫酸盐溶液时能使反应加快;X与Y组成原电池时,Y电极质量减少,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 . X>Y>Z   B . X>Z>Y   C . Y>X>Z   D . Y>Z>X
  • 13. 100mL 6mol/L硫酸溶液与过量锌粒反应,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采取的措施是(  )

    A . 加入少量碳酸钠粉末 B . 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 C . 加入适量NaCl溶液 D . 加热
  • 14. 将一定量的SO2和O2放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500℃时,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不能作为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 . 容器中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B . 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C . 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 D . 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 O2的同时生成2amol SO2
  • 15. (2016高一下·邯郸期中) 在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3H2⇋2NH3 , 经一段时间后NH3 的物质的量增加了2.4mol,这段时间内用氢气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6mol/(L•s),则这段时间为(   )
    A . 6 s B . 4 s C . 3 s D . 2 s
  • 16. 一定条件下,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1molX和1molY进行反应:2X(g)+Y(g)⇌Z(g),经60s达到平衡,生成0.3mol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进行30s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B . 反应进行80s时,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 C . 以X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1mol/(L•s) D . 反应进行80s时,X物质的量浓度为0.04mol/L
二、<b >填空题</b>
  • 17. 在Cl2、Na2S、Na2O2、HClO、H2O2、NH4Cl六种物质中:

    1. (1) 其中只含非极性键的物质的电子式为

    2. (2) 其中只由极性键构成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3. (3) 其中由离子键和共价键构成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4. (4) H2O2属于共价化合物,其结构式为

    5. (5) 用电子式表示Na2S的形成过程

  • 18. 六种短周期元素A、B、C、D、E、F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和D同族,B和E同族,B和C相邻,D离子和B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和B、C、E、F均能形成共价型化合物.A和B形成的化合物在水中呈碱性,D和F形成的化合物是烹饪中最常用的调味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E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 (2) B、C、D、E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

    3. (3) A和F形成的化合物与A和B形成的化合物反应,产物的化学式为

    4. (4) 单质F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 (5) 下列选项中能作为判断B和E的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有(填字母编号)

      a.B和E的单质的熔点高低                  b.B和E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

      c.B和E的单质与氧气反应的难易     d.B和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 19.

    如图为原电池装置示意图:

    1. (1) 若A为Zn,B为石墨棒,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写出正极的电极反应式

    2. (2) 若A为铜片,B为铁片,电解质为FeCl3溶液,则作铜片为极(填正或负),写出该电极反应式:

    3. (3) 若A、B均为铂片,电解质为KOH溶液,分别从A、B两极通入H2和O2 , 该电池即为燃料电池,通入氧气的一极为该电池的极(填正或负),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


  • 20.

    698K时,向某V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H2(g)和2mol I2(g),发生反应:H2(g)+I2(g)═2HI(g),测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容器的体积V=L.

    2. (2) 反应达到最大限度的时间是s,该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v(HI)=mol•L﹣1•s﹣1

    3. (3) 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依据是 (填序号)

      ①v(I2)=2v(HI)

      ②H2、I2、HI的浓度都不变

      ③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

      ④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 21.

    某实验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以检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中发现,反应后①中的温度升高;②中的温度降低.由此判断铝条与盐酸的反应是热反应,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 热反应.反应过程

      (填“①”或“②”)的能量变化可用图2表示.

    2. (2) 一定量的氢气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并放出热量.若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为Q1;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Q2 . 那么Q1Q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 (3)

      已知:4HCl+O2═2Cl2+2H2O,该反应中,4mol HCl被氧化,放出115.6kJ的热量.则断开1mol H﹣O键与断开1mol H﹣Cl键所需能量相差约为kJ.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