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2020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0-09-14 浏览次数:183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见(piē)       愧(zuò)        未雨绸(móu) B . 告罄(qìng)    (chèn)亮      轻怕重(niān) C . 或(jiàn)    褴(lǚ)        然而止(jiá) D . 广(mào)     刻(juān)      相形见(chù)
  • 2. 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晾起波浪的飞沫。 B . 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个迁徒的雁群暄嚷着发出邀请。 C . 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D . 将受到历史治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 3.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一个人如果目空一切 , 一意孤行,就很容易停滞不前,甚至迷失方向。 B . 疫情已对经济形势造成较大冲击,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同样面临巨大挑战,恢复经济社会活力刻不容缓 C . 最近各地出现了不少个性鲜明的“网红书店”,但在纷至沓来的顾客中,有不少是“到此一游”的打卡拍客。 D . 锦屏山森林公园峰峦峭拔,谷壑幽深,郁郁葱葱的树木鳞次栉比。这个大型天然氧吧,让市民有了驻足流连愉悦身心的处所。
  • 4.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书写水平大幅提高。 B . 前不久,Facebook和Twitter还删除了近千个支持香港警察、反对暴力的中国账户给封了。 C . “没有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感谢你们在武汉人民遭遇疫情的困难时刻,迎难而上、冲锋在前,以命搏命、舍命相助,用大爱温暖了整座城。 D . “非遗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在全市中小学生中掀起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
二、对比阅读
  • 5.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 (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年与时      驰:飞驰 B . 往事耳        见:了解 C . 无冻之患矣  馁:气馁 D . 诸人而后见也  假:借
    2. (2)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君子行/已而细柳军 B . 蒙辞军中多务/祭尉首 C . 诸生学太学/万钟我何加焉 D . 不告/相委
    3. (3) 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

      A . (我)坐在大房子里吟诵诗歌,没有东奔西走那么劳累了。 B . (他们)坐在大房子里读诗歌练书法,没有奔走的劳苦了。 C . (我)坐在高大的房屋下诵读经书,不用奔走得那么劳累了。 D . (他们)坐在高大宽敞的房屋下诵读诗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
    4. (4) 下列对文段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选文都谈到了学习的重要性。甲文认为学习能增长人的才干,乙文认为学习能更好地做好分内的工作,丙文认为学习必须要有优越的学习条件。 B . 选文都有劝学的主旨。甲文以父亲的身份循循善诱,勉励儿子立志向学;乙文孙权以领导的身份结合自己的体会开导下属重视学习;丙文以长者的口吻,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鼓励后学认识到治学的艰辛,发奋学习。 C . 选文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甲文用静心治学广才对比淫慢险躁悲守穷庐,乙文用吕蒙就学前的“吴下阿蒙”对比就学后才略令人刮目相待,丙文用太学生学习的优越对比作者学习的艰苦。 D . 选文语言很有特点。甲文语言智慧理性、简练谨严,富含哲理;乙文语言简约凝练,用对话刻画人物,揭示主题;丙文用排比手法,语言形象,很有说服力。
三、句子默写
  • 6.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
    1. (1) 拣尽寒枝不肯栖,。(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2. (2) ,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3. (3) 年少万兜鍪,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 (4) 请在韩愈的《晚春》和谭嗣同的《潼关》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

      题目:

四、现代文阅读
  • 7.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熬出生活的浓香

    胡建新

        ①“苦日子终于熬到头了”“他终于熬出来了”……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不知是酸楚还是庆幸的感叹。一个“熬”字,浸润了多少人生辛酸,又蕴含了多少人生哲理!

        ②熬,是一种炙热的历练,是一种能量的积蓄。犹如小火慢煨,虽然火焰微小、火势温和,但却炙热长久,如果没有经受得住炙烤的钢骨铁身,难免会随时散架、消融,乃至在悄无声息中慢慢消弭,或曰死亡。可一旦经受住了这种炙烤,便会积蓄起火热中饱蕴的能量,将执著、刚强、勇敢、大度等光辉品质融入血脉、骨髓和胸膛,从此一辈子坚强挺立、无所畏惧。

        ③熬,是一种长久的坚持,是一种坚毅的淡定。人生没有捷径,成功都是熬出来的。厚粥是熬出来的,高汤是熬出来的,蜜汁也是熬出来的。只有饱经风霜,才能通达世事;只有坚守希望、铭记梦想,才能在酸甜苦辣中品出滋味、在枯燥单调中透出华彩。熬过了凄风苦雨,才能迎来丽日艳阳;熬过了山重水复,才能迎来柳暗花明。

        ④然而,熬也有熬的“准则”和“法度”。它不是心如死灰的妥协,更不是逆来顺受的苟且;不是委曲求全的窝囊,更不是卑躬屈膝的无耻。它表面上是无奈,骨子里却是坚韧;看上去是退守,实际上却是进取。熬中有窥望也有思索,有等待也有突破,有充满活力的努力也有充满活力的奋斗,有忍饥挨饿的窘迫也有扬眉吐气的从容。

        ⑤对待熬的不同态度,会得来熬的不同结果。有些人熬着熬着前进了,有些人熬着熬着退缩了。有些人熬着熬着成功了,有些人熬着熬着沉沦了。熬得过,出众;熬不过,出局。熬不是消极等待,消极等待熬不出好日子;不是无谓蛰伏,无谓蛰伏熬不出好名堂;不是自然消磨,自然消磨熬不出好结果。

        ⑥因此,熬要有“三心”:一是要有信心。能否熬得出来,关键在于是否对生活充满信心。遇到挫折,只要信念尚在,就会熬过痛苦,接近成功。二是要有耐心。熬需要安然的心境、淡然的心态和超然的胸襟。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只有在耐苦的煎熬中才能实现;蝴蝶羽化、凤凰涅槃,只有在耐久的煎熬中才能到达。三是要有善心。善心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元素,也是酿就事业成功最浓醇的酵母。有了善心,就不怕风言风语伤害自己,也无畏污言秽语诽谤自己。而成功这个天使,往往就在这种无私无畏的善心忍耐中翩翩而来。

    (选文有删改)

    1. (1) 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引述人们的感叹,试结合选文内容进行分析。
    2. (2) 请简述第②段的论证思路。
    3. (3) 请你为第③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论据字数不超过70字(文中所涉论据除外)。
  • 8.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书房花木深

    冯骥才

        ①一天忽发奇想,用一堆木头在阳台上搭一座木屋,还将剩余的板条钉了几只方形的木桶,盛满泥土,栽上植物,分别放在房间四角。鲜花罕有,绿叶为多。

        ②最初是想把它作为一间新辟的书房,期待从中获得新的灵感。谁料坐在里边竟写不出东西来。白日里,阳光进来一晒,没有涂油漆的松木味道浓浓地冒出来,与植物的清香混在一起,一种享受生活的欲望被强烈地诱惑出来。享受对于写作人来说是一种腐蚀,它使心灵松弛,握不住手里沉重的笔了。

        ③写作是一种与世隔绝的想象之旅,是钻到自己的心里的一种生活,是精神孤独者的文字放纵。在这样的被各种美迷乱了心智的房子里怎么写作呢?因此,我没在里面写过一行字。每有“写”的欲望,仍然回到原先那间胡乱堆满书卷与文稿的书房伏案而作。

        ④渐渐地这间搭在阳台上的木屋成了花房。但它得不到我的照顾,我只是在想起给那些植物浇水时才提着水壶进去,没时间修葺与收拾。房内四处的花草便自由自在、毫无约束地疯长起来。从云南带回来的田七,张着耳朵大的碧绿的圆叶子,沿着墙面向上爬,像是“攀岩”;几棵年轻又旺足的绿萝已经蹿到房顶,一直钻进灯罩里;最具生气的是窗台那些泥槽里生出的野草,已经把窗子下边一半遮住,上边一半又被蒲扇状的葵叶黑乎乎地捂住。由窗外射入的日光便给这些浓密的枝叶撕成一束束,静静地斜在屋子当中。

        ⑤一天,两只小麻雀误以为这里是一片天然的树丛,从敞着的窗子叽叽喳喳地飞了进来,使我欣喜之极。我怕惊吓它们,不走进去,它们居然在里边快乐地鸣唱起来了。

        ⑥一下子,我感受到大自然野性的气质,并感受到大自然的本性乃是绝对的自由自在。我便顺从这个逻辑,只给它们浇水,甚至还浇点营养液,却从不人为地改变它们。于是它们开始创造奇迹——

        ⑦首先是那些长长的枝蔓在屋子上端织成一道绿盈盈的幔帐。常春藤像长长的瀑布直垂地面,然后在地上愈堆愈高。绿萝是最调皮的,它在上上下下胡乱“行走”——从桌子后边钻下去,从藤椅靠背的缝隙中伸出鲜亮的芽儿来。

        ⑧几乎每次我走进这房间,都会惊奇地发现一个画面:一些凋落的粉红色的花瓣落满一座木佛身上,几片黄叶盖住桌上打开的书。一次,我把水杯忘在竹几上,一枝新生的绿蔓从杯柄中穿过,好似一弯娇嫩的手臂挽起我的水杯。于是,我在写作过于劳顿之时,或在画案上挥霍一通水墨之后,便会推开这房间的门儿,撩开密叶纠结的垂幔,独坐其间,让这种自在又松弛的美,平息一下写作时心灵中涌动的风暴。

        ⑨我开始认识到这间从不用来写作的房间非凡的意义。虽然我不在这里写作,它却是我写作的一部分。

        ⑩我前边说,写作是一种忘我的想象,只有离开写作才回到现实来。这间小屋却告诉我,我的写作常常十分尖刻地切入现实,放下笔坐在这里所享受的反倒是一种理想。

        ⑪我被它折服了,并把这种奇妙的感受告诉一位朋友。朋友笑道:“何必把现实与理想分得太清楚呢!其实你们这种人理想与现实从来就是混成一团。你们总不满现实,是因为你们太理想主义。你们的问题是总用理想要求现实,因此你们常常被现实击倒在地,也常常苦恼和无奈。是不是?”

        ⑫朋友的话不错。于是当我坐在这间花木簇拥的木屋中,心里常常会蹦出这么一句话:

        ⑬我们是天生用理想来生活的人!

    1. (1) 文中第④段和第⑦段都描写了花木的生机勃勃,但作者的写作目的略有不同,请结合具体语句,说说有何不同。
    2. (2) 下列句子都用到了“享受”一词,它们的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

      ①享受对于写作人来说是一种腐蚀。

      ②放下笔坐在这里所享受的反倒是一种理想。

    3. (3) 作者对木屋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
    4. (4) 文章结尾处“我们是天生用理想来生活的人”,请联系全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五、作文
  • 9. 作文。

        著名诗人汪国真曾在诗中写道:“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无论走向何方/都会有无数双眼睛跟随着你/从别人那里/我们认识了自己”,这些话,引发了你哪些感悟与思考?

    请“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六、诗歌鉴赏
  • 10.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刘景文

    苏  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注】①擎雨盖:喻指荷叶。擎:举,向上托。②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③君:你,指刘景文。

    1. (1) 从诗中等具有特征性的词组,可以看出诗中所表现的时节是
    2. (2) 结合全诗,分析本诗如何运用象征表现手法,表达了对朋友的勉励之情。
七、课外阅读
  • 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母亡,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数日湩流,能食乃止。

        有盗系狱,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吏白:“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馀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饥,日或不爨 , 陶然弹琴以自娱。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族弟结哭之恸,或曰:“子哭过哀,礼欤?”结曰:“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大夫生六十年未尝求足,未尝有十亩之地、十岁之僮,未尝完布帛而衣、具五味之餐。吾哀之,以戒荒淫贪佞、绮纨粱肉之徒耳。

    (选自《新唐书·列传》,有删节)

    【注】①擢第:科举考试得中。②湩(dòng):乳汁,这里指汤汁。③爨(cuàn):烧火做饭。

    1. (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 墓侧        庐:搭建庐舍 B . 虎为暴      会:适逢,正赶上 C . 不爨      或:或者 D . 知礼之过    若:你
    2. (2)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

      ②吾哀之,以戒荒淫贪佞、绮纨粱肉之徒耳。

    3. (3) 元德秀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试结合选文内容分析。
八、名著阅读
  • 12. 阿长和衍太太是《朝花夕拾》中两个很典型的妇女形象,分别写出她们与“我”相关联的一件事情以及“我”对她们的态度。
  • 13. 阅读下面《水浒传》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薛霸去烧一锅百沸滚汤,提将来倾在脚盆内,叫道:“林教头,你也洗了脚好睡。”林冲挣的起来,被枷碍了,曲身不得。薛霸便道:“我替你洗。”林冲忙道:“使不得!”薛霸道:“出路人那里计较的许多。”林冲不知是计,只顾伸下脚来,被薛霸只一按,按在滚汤里。林冲叫一声:“哎也!”急缩得起时,泡得脚面红肿了。林冲道:“不消生受。”薛霸道:“只见罪人伏侍公人,那曾有公人伏侍罪人。好意叫他洗脚,颠倒嫌冷嫌热,却不是好心不得好报。”口里喃喃的骂了半夜。

    薛霸为什么要帮林冲洗脚?

九、综合性学习 <p align=left >某校举行“众志成城,共同防疫”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p>
  • 14. 阅读下列新闻,完成相关要求。

        央广网成都3月25日消息(记者韩民权)24日,四川省应急委员会决定自3月25日零时起,将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级应急响应调整为三级应急响应。为什么会进行本次调整?在25日下午举行的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9场新闻发布会上,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宋世贵进行了通报。

        宋世贵介绍,截至3月24日24时,四川省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547人,已治愈出院536人,死亡3人,目前在院隔离治疗8人(均为境外输入病例),648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全省21个市(州)实现了本土确诊住院病例“清零”,连续20天无本土新增确诊病例,连续34天无本土聚集性疫情和社区传播。全省183个县(市、区)全部为低风险区。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

    1. (1) 概括新闻标题,字数不超过20字。
    2. (2) 有的同学认为抗疫取得阶段成效,不用再戴口罩了。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请简述理由。
    3. (3) 观察下面“在岗言岗”漫画,简述漫画内容。

      主要内容:

    4. (4) 防疫期间,在街道、广场、大路、村镇等公共场所,张贴着许多宣传防疫的标语,现摘录几则,选择你喜欢的一则,写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A.串门就是互相残杀,聚会就是自寻短见

      B.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C.口罩还是呼吸机,请你看着二选一

      D.测体温、勤洗手,常通风、健康有

      我喜欢:

      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