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2020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检测试...

更新时间:2020-09-16 浏览次数:284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运用。
  • 1. 请抄写古人关于追求改革创新、发展超越的内容,要求行款正确、标点规范、书写美观。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 2. 根据拼音和语境,在横线上填上正确的词语。

        2020年,新冠病毒sì nüè。一些国家由于quē fá相应的物资,老百姓的chǔ jìng十分艰难。形势逐渐yán jùn,但有zé rèn心的医护人员还是坚守在抗疫一线,他们这种无私奉献、qiè ér bù shě的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

  • 3. 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瞅”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Q”,再査“iu”。 B . “焕然一新、贼眉鼠眼、卧薪尝胆、胸有成竹”这一组词都是褒义词。 C . “通国之善弈者”的“之”与“虽与之俱学”的“之”意思一样。 D . “相顾一笑、三顾茅庐、顾客盈门、奋不顾身”四个成语中“顾”分别是“看、拜访、前来买东西的、考虑”的意思。
  • 4. 下面加下划线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zèng)恶       不(xiǔ)       咳(sòu)    张灯(jiē)彩 B . (tuí)唐           (shà)那     弓(zhuó)       (qì)而不舍 C . (xiāo)像            旋(wō)           咀(jiáo)         (zhuó)有成效 D . (chàng)然        (piē)见            (mú)样         不知所(cuò)
  • 5.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迫不得己   焉知非福   蜂拥而至   与世隔诀 B . 灯火通霄   垂头丧气   精兵简征   标新立异 C . 无缘无故   坚持不懈   再接再厉   五彩斑斓 D . 浑身懈数   独出心裁   不耻下问   绕有兴趣
  • 6. 在我们成长的时候,父母也在慢慢变老,趁他们健在,我们要及时行孝,否则会留下(       )的遗憾。
    A .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B .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C . 长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D . 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
  • 7. 下列省略号的用法不正确的是(    )
    A . 他迟到了,站在教室门口,低着头对班长说:“因……因为,我……我睡……过头了。”这句话中,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B . 最近,我学会了背《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中,省略号表示引文的省略。 C . 最近,新冠疫情特别严重的国家有美国、意大利、英国……这句话中,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 D . 临之前,他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儿学习,将来……”这句话中,省略号表示引文的省略。
  • 8. 根据课文内容,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B . 《那个星期天》的作者是史铁生,他的代表作是《我与地坛》,他是一位一生都在死亡边缘行走的作家。 C .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用了两个具体事例来阐明观点。 D . “鲁提辖”“刘姥姥”“星期五”分别是《水浒传》《红楼梦》《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人物。
  • 9. 下面是学生参加“小文学家”选拔作文中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通过这次的疫情,使我明白了免疫力的重要性。 B . 10天前动工的“火神山医院”建设工程,基本上完全竣工了。 C . 春天的武汉,是樱花盛开的时节。。 D . 病毒不可怕,可怕的是畏惧病毒的心理。
  • 10.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让我们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①文字中有“情”:朱自清说过:“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呢?”朗读着这些句子,我们感受到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

    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惋惜、留恋之情;

    ②文字中有“画”:好雨知,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细无声。回味这些句子,我想给这幅画面配上一个标题《》;

    ③文字中有“理”: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同学二人,同是师出名门,可技艺却大相径庭,原因何在?并非智力的差异,而是用心不专一,功夫不到家。可见,专心致志方能成功。

  • 1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或。”

        一儿曰:“日初出,及日中,此不为?”

  • 12. 根据积累填空。

    语文是诗,诗中有“谁言寸草心,”的不舍;

    语文是情,情中有“ ,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正直。

    语文是画,画中有“大漠沙如雪,”的幻想;

    语文是意,意中有“,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言志;

    语文是歌,这歌是“留连戏蝶时时舞,”的狂喜。

二、<h2 >阅读。</h2>
  • 13. 课内阅读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我忍不住喊出声来    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

      A  !  。      B“  !”。         C“  。”!         D“  。”。

      A . !  。 B . “  !”。 C . “  。”!  D . “  。”。
    2. (2) 节选部分的第一自然段是对人物的描写。

      A外貌描写     B神态描写     C语言描写     D动作描写

    3. (3)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从中你体会到了(        )
      A . 说明了敌人并没有为难李大钊,所以他的表情还是平静而慈祥的。 B . 李大钊同志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坚强。 C . 李大钊同志不想亲人们看了伤心,所以在亲人面前故作镇定。
    4. (4) 在法庭上,面对亲人的呼喊,父亲为什么“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下面选项最合适的是( )
      A . 因为父亲李大钊根本没听见。 B . 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他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影响家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C . 因为李大钊担心亲人们的哭喊声会惹怒敌人,不想连累亲人。 D . 他相信革命必将胜利,敌人一点会投降,放过他和家人的。
    5. (5) 父亲在法庭上的表现,让你想到了哪些形容英雄人物品质的成语?请写出两个。
  • 14. 课外阅读

    北人食菱

        北人①生而不识菱者,仕②于南方。席上食菱,并③壳入口。或④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⑤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⑥强⑦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北人:北方人。  ②仕:做官。  ③并:连同。  ④或:有的人。 ⑤夫:语气词,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⑥坐:因为,由于。 ⑦强( 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1. (1) 用停顿符号“/”给下面这句话断句。

      夫 菱 生 于 水 而 曰 土 产,此 坐 强 不 知 以 为 知 也。

    2.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3. (3) 请用写出画出文中两处可以看出北人真的不识菱的句子。
    4. (4) 仔细阅读下列句子,与《北人食菱》文意不相符的一句是(       )。
      A . 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B . 说话做事应该要实事求是。 C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15. 图文信息阅读。

    材料一:某市中小学生使用手机比例

                对象                          时间

    小学生

    初中生

    高中生

    2016年

    16.38%

    69.33%

    90.26%

    2018年

    19.22%

    72.45%

    92.30%

    材料二  某市近几年中小学生近视比例(左下图)

    材料三:某市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目的(右上图)

    材料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类最直观认知世界的感觉器官。人类所能感知的外界信息,超过90%来源于视觉。人人都希望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享有清晰、持久、舒适的健康视觉。

        然而,现实并非如此,近视已然成为“国病”。2018年6月5日《人民日报》报道:我国近视人数已经超过4.5亿,近视发病呈现年龄早、进展快、程度深的趋势。《国民健康视觉报告》指出:预计到2020年,我国近视人口将达7亿,患病率近50%,尤其是青少年近视率逐年升高,令人担忧。

        近距离、长时间观看电子产品,尤其是沉溺于智能手机,是造成青少年视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小学生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眼睛离屏幕越来越近,还很少眨眼,眼部肌肉得不到放松,时间长了,视网膜就会受到损伤。还有人喜欢在黑暗的环境中玩手机,黑暗环境中手机屏幕特别亮,近距离观看,高能量直射眼睛,容易造成黄斑部病变。初期会引发干眼症,严重则让白内障提早报到,甚至让视力丧失,变成失明。

        减少手机等电子产品对中小学生视力的影响,关注青少年用眼卫生,防控青少年视力低下,让每个孩子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和光明的未来,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1. (1) 阅读材料一,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2. (2) 阅读材料二,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3. (3) 阅读材料三可知,中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主要用来
    4. (4) 文中四则材料都是关于两大主题的。它们之间的联系是
三、童心妙笔。
  • 16. 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习作。

    ⑴心里想去的地方,穿着朴素的鞋就可以到达。你心之所向的理想是什么?请以“心之所向,素履以往”为题写一篇习作,展示你为理想奋斗的过程。

    ⑵每个人的记忆中,总有一段光,常常萦绕在心头,请以“那一段时光”为题,根据自身经历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主题明确并符合题目要求; ②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③不少于4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