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内蒙古包钢四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

更新时间:2017-09-27 浏览次数:104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凡秋耕欲深“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浅。犁欲廉(锋利),櫌(耙地工具)欲再。初耕欲深,转地欲浅;耕不深,地不熟;转不浅,动生土也。”这体现出古代农业的特征是(  )

    A . 集体劳作 B . 男耕女织 C . 精耕细作 D . 个体经营
  • 2. 墨子说:“今也,农夫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反映出在战国时期(    )

    A . 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 B . 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C . 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 D . 生产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 3. (2017高一下·盐城期中) 元代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该作品反映出当时(    )

    A . 农业采用集体耕作方式 B . 绝大多数土地属国家所有 C . 手工产品主要供应市场 D . 农民生产生活的自给自足
  • 4. (2017高一下·福州期中) 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    )

    A . 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 . 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 C . 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 D . 将所有土地公有化
  • 5. 中国古代某水利工程根据“深淘滩,低作堰”的原则,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使成都平原变成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该水利工程是(  )

    A . 郑国渠 B . 都江堰 C . 井渠 D . 坎儿井
  • 6. 古代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锦之首,是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其织造工艺高超,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

    A . 民营手工业 B . 官营手工业 C . 工场手工业 D . 家庭手工业
  • 7. (2017高一下·哈尔滨期中) 道光十二年(1832年),苏州盛泽镇“徽宁会馆”碑记:“凡江浙两省之以蚕织为业者,俱萃于是,商贾辐辏,虽弹丸之地,而繁华过他郡。皖省徽州、宁国二郡之人,服贾于外者,所在尤多。”材料突出反映了当时(    )

    A . 江南市镇商业繁荣 B . 重农抑商政策废弃 C . 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D . 徽商经营品种单一
  • 8. 王莽曾经在长安和“五都”设“五均官”。“五均官”的设置对商业活动的主要影响是(  )

    A . 使对外贸易得到迅速发展 B . 便利了政府对商人的经济掠夺 C . 限制了商人利用市场供求情况控制物价的行为 D . 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市场物质的需求
  • 9. (2017高一下·南阳期末) 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

    A . 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B . 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余劳动力 C . 劳动力的商品化出现 D .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普及
  • 10. (2017高一下·阳东月考) “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表明清政府(   )

    A . 禁止外国商人来华 B . 重视维护外商利益 C . 加强沿海军事防御 D . 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 11.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出现这种现象反映了(  )

    A . 自然经济已完全解体 B . 清政府改变重农抑商政策 C . 中国手工业纺织无法与外国的机器纺织相抗衡 D . 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开办工厂
  • 12. 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米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一半……这好象是一个奇怪的结局。”这一结局“奇怪”的根源是(  )

    A . 清政府继续实行闭关政策 B . 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抵制 C . 英国商品倾销仅限于东南沿海地区 D . 鸦片输入削弱了国人购买能力
  • 13. 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呈现出“一流价格,二流设备,三流产品”的不正常现象,其中的主要原因是(  )

    A . 缺少必要的资金 B . 缺乏先进的投资方式 C . 劳动力素质较低 D . 设备和技术受制于外国
  • 14. 我国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城市,这主要是因为(  )

    A . 该地区人们的思想比较开放 B .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促使封建自然经济瓦解较早 C . 清政府扶植沿海企业 D . 康有为维新派宣传推动
  • 15. (2017高一下·济南期中) 1896年至1899年张謇以新科状元的身份,在通州创办了大生纱厂。促使他与“学而优则仕”传统道路告别的社会背景是(    )

    A . 中国政府大力扶植私人办厂 B . 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C . “办厂自救”成为时代最强音 D . 列强经济侵略有所放松
  • 16.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中,产生了一些新的因素,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  )

    A . 官僚资本主义、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 B . 外国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 C . 民族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外国资本主义 D . 外国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 17. 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的发展陷入困境的原因包括(  )

    ①美国商品的涌入  ②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③官僚资本的压迫  ④繁重的捐税负担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8.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  )

    A . 推行了土地改革 B . 组织了人民公社 C . 实施了“一五”计划 D . 发动了“大跃进”
  • 19.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 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已经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 .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 . 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 . 经济建设的速度忽视了客观规律
  • 20.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是(  )

    ①土地改革    ②人民公社化   ③农业合作化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①④②③ D . ③①④②
  • 21. (2017高一下·永寿期中)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

    A . 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 B . 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 .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 . 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
  • 22.

    票证是一定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也是社会发展或文明进步的必然产物。图1和图2票证的变化反映了(  )

    A . 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 B . 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C . 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逐渐分离 D . 国家逐渐放松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 23. (2016高一下·仙桃期末) “又出新车啦!”“又有车降价了!”这是近来人们在媒体上见得最多的一类消息。表面上看,企业的行为是自发的,但是却与一只看不见的手息息相关。材料中这只“看不见的手”说明了我国在现阶段实行的是(   )

    A . 社会主义企业体制改革 B .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 .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24.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呼吁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A . 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 . 推行公司制 C . 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 . 废除国有制
  • 25. 到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初步形成的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

    A .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 .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D .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 26. 区别中国19世纪对外开放和当今对外开放的根本标准是(  )

    A . 是否向所有国家开放 B . 是否是部分开放 C . 是否有利于民族工业 D . 中国是否为拥有完全主权的国家
  • 27. 国际关系有时会影响国家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包括服饰的流行。“布拉吉”本是前苏联地区妇女们春夏季的日常服装,有段时期曾在我国广为流行。这个时期最有可能是(  )

    A . 20世纪20年代初,因为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B . 20世纪40年代初,因为苏联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 C . 20世纪50年代,因为中国全面借鉴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 D . 20世纪90年代,因为冷战结束后中俄友好关系加强
  • 28. 中国是一个饮食文化十分发达的国家,其中影响最大的四大菜系是(  )

    A . 鲁菜、湘菜、川菜、淮扬菜 B . 鲁菜、粤菜、川菜、江南菜 C . 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 D . 粤菜、湘菜、陕菜、淮扬菜
  • 29. 1913年章太炎在报上刊登征婚广告,条件是:以湖北籍女子为限;须文理清顺;大家闺秀;要不沾染学堂中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其开创风气的表现是(  )

    A . 婚礼简约 B . 自主择偶 C . 自由恋爱 D . 夫妻平等
  • 30. 下列通讯工具在我国近现代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 . 有线电报、无线电报、固定电话、移动电话 B . 有线电报、固定电话、无线电报、移动电话 C . 有线电报、无线电报、移动电话、固定电话 D . 固定电话、有线电报、无线电报、移动电话
二、非选择题
  • 31.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天仙配》选段歌词

    材料二: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称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材料三:“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粮钱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剥削之余,市积压之料。

    1. (1) 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哪种生产经营方式?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生产经营方式的特点。

    2. (2) 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87年,他(严信厚)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初创时,资本五万两,从日本购入蒸汽发动机、锅炉和四十台新式轧花机,雇佣工人三、四百人,并聘用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到一八九七年,据九月二十一日《中外日报》,该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这表明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

                                                      ——赵世培等编《浙江近代史》

    材料二:(通久源纱厂)纺纱机器现经安妥,开工在即,外洋机器厂派洋人二名来甬(宁波),已为该局雁佣。……宁波道台已批示慈溪县的仁乾及其他华商商号,准其建立一个火柴厂制造火柴。他们准备暂时雇佣日本工匠……这是一个新创举,可使中国在这种一向被外国入口货独占的行业中,今后也可分得一分利润。这工厂将设于偏僻的处所,不至于使城市中人觉得讨厌或影响健康。

                                             ——孙毓棠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三:1897年4月,湖广总督张之洞上奏,在概述数年以来中国新式工业兴办情况后,接着指出:“洋商见我工商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推押与洋商者。以后华商有束手之危,洋商成独搅之势。”张之洞此奏是对全国情况的综论,具有普遍性,文中又点浙江,可见问题较为突出。

                                                     一一金普森等《浙江通史》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97年“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阻力?

    3. (3) 从材料可以看出,近代浙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这在全国具有普遍性吗?为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