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甘肃省张掖市2020年春学期部编版七年级西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0-09-21 浏览次数:166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有人形容某一朝代“如一颗流星划过六世纪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这一朝代是(   )
    A . 隋朝 B . 唐朝 C . 宋朝 D . 明朝
  • 2.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上文中的“此项制度”指的是(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科举制 D . 行省制
  • 3. 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上述材料说明唐太宗秉持的治国理念是 (   )
    A . 以民为本,重视人民的力量 B . 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C . 官吏选拔,唯才是举 D . 戒奢从简,轻徭薄赋
  • 4. 在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下列选项与“盛唐社会气象”不相符的是(   )
    A . 发明并推广使用曲辕犁和筒车 B . 商业繁荣,出现纸币交子 C . 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妇女可以骑马、打球、拔河 D . 文学艺术多姿多彩,是唐诗创作的黄金时期
  • 5. 唐朝诗人杜甫在《无家别》中写道:“寂寞天宝(唐玄宗在位后期的年号)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诗中的“世乱”指的是 (   )
    A . 黄巾起义 B . 安史之乱 C . 黄巢起义 D . 五代十国
  • 6. 小刘喜欢旅游,尤其喜欢寻访历史古迹。假期他计划前去寻访陈桥兵变的古迹,他应去下列的哪个景点(   )
    A . 扬州隋炀帝陵 B . 宋太祖黄袍加身处 C . 乾陵武则天无字碑 D . 唐太宗昭陵
  • 7. 宋初大将曹翰在《退将诗》中写道“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他有此感叹的主要原因是(   )
    A . 宋初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 B . 宋朝天下太平,武将没有打仗的机会 C . 曹翰家贫,买不起武器装备 D . 宋朝只设文官,不设武职
  • 8. 下图是七年级教科书某一单元的部分目录,它们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第6课  北宋的政治……………………………28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33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37

    A . 两宋历史的短暂 B . 少数民族的崛起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 . 民族政权的并立
  • 9.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曾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这里的“胡虏”和“匈奴”指的是(   )
    A . 女真统治者 B . 匈奴统治者 C . 契丹统治者 D . 党项统治者
  • 10. 宋朝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当时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   )
    A . 澎湖巡检司 B . 市舶司 C . 广州十三行 D . 宣政院
  • 11. 宋朝时有“朝廷在故都(汴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 . 经济重心南移 B . 南方地区尚未得到开发 C . 南方经常战乱 D . 政府财政收入依靠北方
  • 12.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建立者是(   )
    A . 耶律阿保机 B . 完颜阿骨打 C . 铁木真 D . 忽必烈
  • 13. 下图是一幅残损的某朝代疆域图,该朝代是(   )

    A . 元朝 B . 宋朝 C . 唐朝 D . 明朝
  • 14. 邓广铭教授说:“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它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假如你生活在宋代,不可能做到的是 (   )
    A . 到城市的瓦子中欣赏各种表演 B . 过春节,燃放鞭炮,互相拜年 C . 诵读李清照、苏轼的词作 D . 品读曹雪芹的名著《红楼梦》
  • 15. 《明太祖实录》记载,(朱元璋)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是 (   )
    A . 强化皇权 B . 钳制思想 C . 监视官民 D . 控制军队
  • 16. 文物承载着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能够作为“朱元璋强化皇权”研究资料的是 (   )
    A . “司隶校尉”印文 B . 锦衣卫印 C . 达赖金印 D . 班禅金印
  • 17.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他抨击“八股”的理由是八股取士(   )
    A . 削弱了儒学地位 B . 使皇帝的权力高度集中 C . 损害了国家统一 D . 摧残了中国的思想文化,败坏了人才
  • 18. 历史地图是浓缩的历史,是对客观历史进程更直观、更生动、更简化的反映。如图反映的史实(   )

    A . 促进了唐代中外交流 B . 世界航海史上空前壮举 C . 取得了抗倭斗争的胜利 D . 传播了中国的四大发明
  • 19. 明朝中后期,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技著作。其中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A .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B .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C .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D .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 20.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歌谣中的“闯王”是 (   )
    A . 陈胜 B . 黄巢 C . 张角 D . 李自成
  • 21. 如图所示,1661年至1766年,清朝时期耕地面积大幅增加,导致这种趋势出现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 . 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B . 推行文化专制的政策 C . 当时人口的快速增长 D . 大力推行垦荒的政策
  • 22.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军机处设置一事的历史记述。根据“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的史学研究方法,能够被共同认可的历史事实是军机处(   )

    记述

    出处

    “雍正十年,用兵西北……始设军事房,后改军机处。”

    《清史稿》

    “雍正七年六月始设军机房,十年三月改称办理军事处。"

    《军机大臣年表》

    A . 因战事而设 B . 设于雍正十年 C . 强化了君权 D . 设于雍正年间
  • 23. 清朝统治者非常重视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为此,他们实行了(   )
    A . 焚书坑儒 B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 八股取士 D . 文字狱
  • 24. 美国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这样写道:“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这反映了清政府(   )
    A . 固守传统,重商抑农 B . 固步自封,闭关锁国  C . 夜郎自大,积极交流 D . 学习西方,变法通商
  • 25. 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
    A . 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B . 清政府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C . 清政府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D . “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这是导致中国落伍于世界潮流的重要原因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 26.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国家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经济迅速恢复,社会繁荣太平。都城长安以其雄伟博大的气势、海纳百川的精神,被当时的人们看作是世界的中心。

    ----摘编自《中华文明•厚德载物》解说词

    材料二

    图1: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塑像 图2: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  图3: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像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唐朝的繁荣盛世局面。
    2. (2) 依据材料二,任选三幅图片中的两幅,写出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3. (3) 依据上述材料,请概括出唐朝的主要特征。
  • 27.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1001一1500年世界科技发明数量概况

    ——数据来源于《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材料二 “举世皆知的……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地改善。”

     ——英国哲学家培根《新工具》

    材料三  (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这一“李约瑟之谜”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课程设置,没有能够以数学和可控实验为主,而是以四书五经为主,结果科学革命无以发生,中国的前现代生产经验试错型技术进步方式,也就无法转化为以科学实验为理论基础的现代技术进步方式。技术进步的停滞,最终导致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

    ——林毅夫《李约瑟之谜与中国的兴衰》

    1. (1) 依据材料一,公元1001—1500年,中国科技发明的数量占比如何?
    2. (2) 依据材料二,列举“举世皆知的这三种发明”,并概括其作用。
    3. (3) 依据材料三,概括“李约瑟之谜”的原因。中西方差距为何不断拉大?
  • 28.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序号

    地区(名称)

    事件简介

    1

      ① 

    1683年,其归入清朝版图。1684年,清朝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与祖国内地的联系,社会经济发展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2

    西藏

    元朝时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清朝顺治皇帝册封“达赖”,康熙册封了“班禅”。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  ②   , 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

    3

    西北地区

    康熙皇帝打败噶尔丹,平定了叛乱。乾隆时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设置  ③  管辖整个新疆地区,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1. (1) 依据材料一,判断文中的“戚少保”和“余”分别是谁?
    2. (2) 依据材料,请在此处或者答题纸①②③处填写相应内容。

      ①:

      ②:

      ③:

    3. (3) 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特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