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蚌埠局属初中2019-2020学年八年级12月月考物理...

更新时间:2020-07-29 浏览次数:153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听到考试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这个场景说明(   )
    A . 铃声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B . 铃声能传递能量 C . 铃声属于噪声 D . 铃声能传递信息
  • 2. 某同学4次测量一小球的直径分别是:5.12 cm、5.14 cm、5.25 cm、5.13 cm。则物体的长度应为(    )
    A . 5.12 cm B . 5.13 cm C . 5.14 cm D . 5.16 cm
  • 3. 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白气”.下面有关 “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夏天打开冰箱门时,门口的“白气”,是冰箱内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 B . 文艺演出时,舞台上施放出的“白气”,是干冰在常温下升华成的气态二氧化碳 C . 清晨,河面上的一团团“白气”,是河里的水蒸发成的水蒸气 D . 打开热水瓶的盖子时,瓶口周围的“白气”,是瓶内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
  • 4.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光现象与原理相符合的是(   )
    A . 白云生镜里,明月落阶前——“白云生镜里”是光的反射现象 B . 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潭清疑水浅”是光的反射现象 C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对影成三人”是光的折射现象 D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江清月近人”是光的折射现象
  • 5. (2017八上·江津月考) 甲乙两物体运动的路程比 2:1 ,所用时间比为 1:2 ,则两者速度比为( )
    A . 4:1 B . 1:1 C . 1:2 D . 2:1
  • 6.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st图像,分析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两物体是从同一地点出发的 B . 甲、乙两物体是往同一方向运动的 C . 甲、乙两物体相遇时都通过了20m路程 D . 甲、乙两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相同,都是2m/s
  • 7. (2019八上·石家庄月考) 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分别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两者的响度和音色均不同 B . 甲、丙两者的响度和音调相同 C . 乙、丙两者的音调和响度均不同 D . 甲、丁两者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 8. (2019八上·江苏期中) 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物质的沸点是80℃ B . 甲物质在4﹣6min内一定吸收热量 C . 乙物质在第6min时是固态 D . 乙物质在6﹣10min内是固液共存态
  • 9. 如图是日偏食景象,此时,若将太阳光垂直照射在纸板一个很小的“△”形孔上,那么在地面形成的光斑是(  )

    A . “△”形 B . “▽”形 C . “○”方形 D . ”形
  • 10. 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 . u=15cm时,光屏上不能成像 C . u=25cm时成缩小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 .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1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二、填空题
  • 11. 如图所示,这只铅笔长度的测量值为cm。

  • 12. “宫、商、角、徵、羽”起源于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亦称五音,相当于现代7个音阶中的do、re、mi、sol、la。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
  • 13. 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14. 一只小船往返于M、N两码头间,顺流中与逆流中的速度分别为6m/s和4m/s,则小船在M,N之间往返的平均速度为 m/s。
  • 15. 如图所示,工人们正在给高架桥安装隔音板,这是为了在减弱噪声。

  • 16. 如图所示,是明代著名画家吴伟的饮驴图,画配诗《题老人饮驴图》中有两句诗:“岸上蹄踏蹄,水中嘴对嘴”,“水中嘴对嘴”是光的现象,其中的“水中嘴”是另一个“嘴”的像(选填“虚”或“实”).

     

  • 17. 如图所示,将一只小闹钟放在玻璃钟罩内,可清楚地听到闹钟铃声。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铃声会逐渐变弱,甚至听不见。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内,会再次清楚地听到铃声。通过这一实验事实可近似说明声音不能在中传播。

  • 18. 我国北方的冬天,窗玻璃的(选填“内”或“外”)表面上会出现冰花,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到冰冷的窗玻璃发生了(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而形成的.
  • 19. 某同学身高1.60m,他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他在镜中的像高为m;若他以1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则他的像大小将(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周围的同学都能看到他,是因为光照在小明身上,发生了光的反射(选填“镜面”或“漫”)。
  • 20. 如图,四个相同的瓶子里装有高度不同的水,对着瓶口吹气,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

  • 21. 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据图分析:两种介质的界面是(选填“AB”或“CD”),光的折射角度是

三、作图题
  • 22.        
    1. (1) 如图所示,ABCD是发光点S发出经平面镜反射的两条光线。在图中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画出发光点S和它在平面镜中的像 ,并补全光路。

    2. (2) 如图所示,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性质,补全光路。

        

四、实验题
  • 23. 某同学选择蜂蜡和海波研究“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 (1) 为了完成实验,除图中器材外,还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2. (2) 实验采用“水浴加热法”,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这是为了使固态小颗粒
    3. (3) 将温度计正确插入蜂蜡和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ABC如图乙所示,其中正确的是,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4. (4) 丙图是该同学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中可以看出,海波的熔化过程经历了min,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填“持续上升”、“保持不变”或“一直下降”),处于(填“固体”、“固液共存”或“液体”)状态。
    5. (5) 丁图是该同学绘制的蜂蜡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知蜂蜡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 24.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中,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① 厚为2mm的茶色玻璃、② 刻度尺、③ 光屏、④ 两只相同的蜡烛A和B、⑤ 火柴。

    1. (1) 小明在实验中将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适当位置,将蜡烛B置于玻璃板后方,调节它的位置,发现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的位置或调整角度,在玻璃板前面透过玻璃板观察时,都不能使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发生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 . 玻璃板与白纸面不垂直 B . 蜡烛A与白纸面不垂直 C . 人不应在玻璃板前面透过玻璃板观察
    2. (2) 小明调整好实验装置后,再次将蜡烛B置于玻璃板后方,调整它的位置,并在玻璃板前面透过玻璃板从不同角度观察,使其都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了
    3. (3) 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后,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由此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选填“实”或“虚”)像。
  • 25. 小敏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已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1. (1) 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位于上。
    2. (2) 如图所示,光屏上能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倒立、(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其实际应用是(选填“放大镜”“幻灯机”或“照相机”)。
    3. (3)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当她将蜡烛向左移动10cm后,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她应该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
五、计算题
  • 26. 一列长200m的火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进入长为3.2km的隧洞,求火车完全通过隧洞的时间是多少?
  • 27. 小明同学在今年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100m跑项目中,取得18s的成绩。求:
    1. (1) 小明的平均速度。(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 (2) 如果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声才开始计时,则小明100m跑所用实际时间为多少秒?(已知声速为340m/s,人看到冒烟的时间忽略不计,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