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上饶市2020年高考历史三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0-08-17 浏览次数:207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商朝把祭祀和军事,视为国家的两件大事,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商朝除与所属盟邦联合行动外,商王还亲自或派人到各地举行祭祀典礼等活动,并接受方国的贡献或对朝贡者予以报偿。这说明(    )
    A . 早期王权主要通过神权来表现 B . 商朝与所属方国重视礼尚往来 C . 商王与方国首领地位完全平等 D . 中央对地方实现了有效的控制
  • 2. (2019高二下·滨州期中) 秦统一六国后对官吏实行严格的上计制度,即下级官员须定期把自己所辖范围的户籍、钱谷、刑狱狱状等汇编成册,呈送上级,报告治理状况。据此可知,这一制度旨在(   )
    A . 完善选官制度 B . 增加政府收入 C . 强化君主权力 D . 加强中央集权
  • 3. 唐玄宗时期,姚崇、宋璟都是宰相,著名大臣。他们当宰相时,朝政由原来的三省合议逐渐向宰相专权化方向发展。这种改变(    )
    A . 形成了君相和谐的决策体制 B . 完善了三省六部的运作流程 C . 隐藏着国家治理的严重危机 D . 标志着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
  • 4. 乡约在中国古代的乡村社会秩序构造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一项有特色的法律文化传统。宋代由理学家撰写的乡约是很多士人用儒家思想教化乡民的重要工具。明清时期,地方官广泛推行乡约制度,宣讲皇帝的“圣谕”成为乡约的重要内容。这反映出明清时期(    )
    A . 儒学丧失了社会道德教化功能 B . 国家权力全面深入了基层社会 C . 理学逐渐成为了官方哲学 D . 皇权借助儒学进一步扩张
  • 5. 郑观应是中国晚清最早具有完整维新思想体系的理论家、启蒙思想家。郑观应强调,在与外国协定税率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在外交交涉中“异帮客商,一切章程,均由各国主权自定,实与公法吻合”郑观应的这一观点(    )
    A . 体现了近代国家观念 B . 开启了外交观念的近代化 C . 以突破“中体西用”观点 D . 接受了西方民主理论
  • 6.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他指出世界上的政治制度分为多君为政之世、一君为政之世、民为政之世三个阶段,中国也必定会发展到民为政之世。据此,梁启超强调(    )
    A . 变革政治制度要立足于国情 B . 维新思想主张铲除君主制度 C . 实行民主政治符合历史规律 D . 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势在必行
  • 7.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枪声掀起了全民抗战的巨浪,漫画家们纷纷投身抗日烽火,拿笔做刀枪,创作抗战漫画,揭露日寇的暴行,唤起民众,鼓舞士气,是那个时代的一股清泉。如图是一副抗战时期的漫画,此漫画主要反映了(    )

    A .  日军速亡中国企图的破产 B . 中国抗战急需国际支援 C . 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D . 中国军队已经扭转战局
  • 8.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走过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辉煌成就。这些成就离不开中国外交官们的辛勤努力和默默奉献。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    )
    A . 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的发表 B . 1954年中印、中缅联合声明的分别发表 C .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D . 1955年万隆会议上的“求同存异”方针
  • 9. 罗马法,一般泛指罗马奴隶制国家法律的总称,存在于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整个历史时期。罗马法将保护未成年人及其他社会弱者的利益看成是一种义务,一种社会公职,强调国家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责任。由此可知,罗马法(    )
    A . 强调法律至上 B . 蕴涵人文主义 C . 维护公民平等 D . 追求司法公正
  • 10. (2019·丹寨模拟) 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列宁曾说“增加财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这一思想(   )
    A . 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B . 是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的理论阐释 C . 说明列宁对资本主义完全认同 D . 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
  • 11. 工资指数反映不同时期职工工资水平变动情况的指数,生产指数是反映产品产量增减变动方向和幅度的一种动态指标。如图反映了1920﹣1929年美国工资指数和生产指数的变动情况。据此可知,当时美国(    )

    A . 工人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 . 经济危机爆发的因素日积月累 C . 政府适度干预推动了生产发展 D . 工人生活水平未获得提高
  • 12.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席卷全球,美国总统特朗普针对新冠肺炎发表的一些言论遭到人们的热议,因为总统的言行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国家的意志。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签署《教育和文化相互交流法案》。法案在维持原有的对外文化交流基础上,增加了图书翻译、展览、美国研究等项目方面的活动,并在世界范围内成立新的美国文化中心。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
    A .  缓和同苏联的外交关系和文化冲突 B . 促进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与文化发展 C . 增加美国经济发展活力 D . 积极争夺对外战略空间
二、非选择题共52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题~第14题为必考题。第1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长城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这些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交汇和交界的地区、长城往往就出现在那些文化梯度最大的自然过渡地区:在北方,长城是我国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过渡的交界地区,南方长城建筑在云贵高原边缘,是历史上“生苗”和“熟苗“的分界。……北方长城是“牛文化”和“马文化”这两种异质文化在中华大地上长期冲突的结晶,南方长城是汉文化和苗文化长达数千年矛盾冲突的结果。……由于它的封锁和阻隔作用,使长城两边文化差异并在一定时期内更加明显,特色更加显著,比如“生苗”区使用苗语,而“熟苗”区则用汉语交流。……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交流不是山川湖海所能阻隔,也不是长城兵营所能分隔的,凤凰作为历史上的边疆重镇和大湘西的统治中心,成为了汉文化、苗文化和土家文化融合的交点,正是这种民族文化融合的魅力,造就了今天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摘编自王亚力《从南方长城看长城文化》

    材料二: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其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的居民逃往西柏林。1989年11月9日晚柏林墙在民主德国居民的压力下被迫开放。1990年6月,民主德国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并入联邦德国,东西柏林的道路、铁道及桥梁在围墙倒塌后迅速接连在一起。

    材料三:2006年,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授权修建美墨边境墙的法案,到2009年1月为止,已经完成580英里,只剩120英里待修。特朗普以继续修墙为主打竞选口号赢得大选,成为美国第45任总统。2019年2月21日,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宣布,美国联邦政府当天启动了美墨边境墙的修建工程。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归纳王亚力关于中国长城的基本观点。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柏林墙拆除带来的影响。据材料三简要概括特朗普政府重启修建美墨边境墙工程的原因。
    3. (3)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历史和现实中存在的“城墙”现象的认识。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早期中国社会出现的主要口号

    时期

    口号

    1861﹣1899

    中体西用;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实业救国;变法自强,君主立宪

    1900﹣1909

    预备立宪;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10﹣1919

    尊孔复古; 民主与科学;打倒孔家店;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1920﹣1929

    打倒列强除军阀;以俄为师;打土豪,分田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对表中这一时期口号的变化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三、【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15. 材料:府兵制创立于西魏北周。起初,府兵是职业兵,是兵农分离的。早期府兵,不是六镇鲜卑,便是关陇豪右,后来地方豪强私家武装的乡兵也被纳入府兵系统,这是加强中央集权的直接障碍。隋朝在府兵制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开皇十年,隋文帝颁布诏令,军人和普通农民一样,也可以按均田令分得土地。在管理体制上,设置十二卫,各卫置大将军,为府兵最高将领,总隶于皇帝。隋炀帝时,十二府有领兵权,而无调动军队的权力;兵部掌管军令和军官的除授等,却不具体领军。隋朝在府兵制度上的这些改革,巩固了府兵制,加强了封建政府的武装力量。

    ﹣﹣摘编自漆侠《中国改革史》

    1. (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府兵制的特点。
    2.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朝兵制改革的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