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黄冈市2020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0-07-10 浏览次数:219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 1. 2019年3月1日,千呼万唤的2018年度十位“大国工匠”闪耀央视舞台,适应了新时代国家的需要。我国自古以来注重人的才能的培养。周朝时期,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艺”是指(    )
    A . 礼、乐、画、御、书、数 B . 舞、御、射、数、修、乐 C . 诗、礼、数、书、舞、射 D . 礼、乐、射、御、书、数
  • 2. 关于中共党史从何处讲起,毛泽东认为,“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A . 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B . 掀起了新一轮中国革命高潮 C . 是中国革命阶段发展的产物 D . 为中国革命运动指明了方向
  • 3. 下列各项是对近代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的排列,正确一组的是(    )
    A . “二次革命”    护国战争    护法运动    五四运动 B . 护国战争    “二次革命”    护法运动    五四运动 C . “二次革命”    护法运动    护国战争    五四运动 D . 护法运动    “二次革命”    护国战争    五四运动
  • 4. 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 B . 20世纪30年代在抗日救亡的高潮中,聂耳谱写了《义勇军进行曲》 C . 戊戌变法时期,中国民营出版企业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出现 D . 1947年6月底,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开辟了鄂豫皖解放区
  • 5. (2018·宿迁) 了解重大历史事件并正确认识其影响,是初中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下列对相关历史事件的影响,认识正确的是(    )
    A . 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 B .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 C . 《辛丑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 D .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 6. 1871~1891年法、美、德、英四国生铁、钢、煤产量变化表

    生铁产量(单位:千吨)

    钢产量(单位:千吨)

    煤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

    1871

    860

    1665

    1564

    6600

    80

    69

    521

    600

    13.529

    29.5

    37.9

    127

    1891

    1987

    9203

    4641

    7499

    740

    4277

    2352

    3200

    26.025

    14.09

    94.2

    186

    据表可知(    )

    A . 大国经济实力趋于平衡 B . 老牌强国工业生产能力下降 C . 国际格局面临重大变动 D . 传统行业技术革新能力丧失
  • 7. 有学者认为: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之间的一场核赌博。苏联虽退却了,但随之大力扩充核力量,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与美国的核均势。美国取得了遏制战略和威胁战略的胜利,却也基于这次胜利而误认为自己能够有效地解决世界上各种问题,进而卷入了越南战争。该学者强调古巴导弹危机(    )
    A . 导致了美国全球战略重心的转移 B . 加剧了美国与苏联间的大国对抗 C . 显示了美国在美苏争霸中的优势 D . 揭开了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的序幕
  • 8. 下图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经济全球化主要受益者为发达国家

    ②经济全球化完全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③经济全球化发展不平衡

    ④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22题8分,第23题7分,第24题9分,共24分。)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务使天下共享……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它的发生……必然是在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给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围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中国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地存在的地方,……曾经有过很广大的工会和农民协会的组织,有过工农阶级对地主豪绅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许多经济的政治的斗争。……现在中国革命形势是跟着国内买办豪绅阶级和国际资产阶级的继续的分裂和战争,而继续地向前发展的。所以,不但小块红色区域的长期存在没有疑义,而且这些红色区域将继续发展,……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还须有一个要紧的条件,就是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

    ——摘自《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材料三:“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没收地主的土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总结土地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中共中央又规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即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摘编自《中国土地法大纲》

    1. (1) 材料一体现了一种什么思想?《天朝田亩制度》设想为什么不能实现?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红色政权存在的原因有哪些?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土改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伟大发明的传入,对现代世界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清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了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舞台。

    ——美国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材料二:德美两国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站在了世界的前沿。全民教育为德国培了高素质的国民,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发明。19世纪的德国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经济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1910年德国的工业总量超越了所有欧洲国家。美国第一次把专利权写进了宪法,用国家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也保护和激发了整个社会的创造热情,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以重大科技发明为基础,迅速赶上并超过了欧洲各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

    ——电视纪录片《大国强起》解说词

    1. (1) 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中任选两项发明成果,概括其对世界文明产生的影响。(不得抄材料原文)
    2. (2) 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出德国和美国科技发展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各举出一项发明成果。
    3. (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 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35年,曹禺在天津创作了他的第二部著作《日出》,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20世纪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故事发生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交际花陈白露住在上海一家大旅馆,靠大丰银行的经理潘月亭的供养生活。当时都市又陷入经济恐慌:工厂停工,银行倒闭,地皮跌价,公债投机盛行。好友方达生闻知陈白露堕落了,从家乡跑来“感化”她,让她跟自己结婚并随自己回去。但对社会和生活都已失望的陈白露拒绝了他。陈白露虽全力救助同楼的孤女“小东西”,但终于还是被黑帮头子金八手下的人卖到妓院里,不堪凌辱而死。而潘月亭也被金八吞噬挤垮,银行倒闭。陈白露慑于黑暗之浓重,看不见出路,日出之前,黯然自杀。方达生则表示要与黑暗势力抗争,迎着日出而去。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小说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20世纪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叙述或简介)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叙述或简介〉和评价比较准确全面。)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