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1...

更新时间:2021-03-17 浏览次数:87 类型:月考试卷
一、 选择题 (1--15题)
  • 1. (2019·石景山模拟) 抗美援朝是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其主要依据是(   )
    A . 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 B . 美国出兵朝鲜,干涉朝鲜内政 C . “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 D . 美军发动上甘岭战役
  • 2. 从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和特产税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中国的农民来说无疑都是重磅好消息。1950~1952年中国农民也收到一个重磅好消息,它是(        )
    A . 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B . 实行土地改革 C . 推行农业生产合作社 D . 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 3. (2019八下·柳州期末) 下列一组图片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这一时期是(    )

    A . 改革开放时期 B . 大跃进运动时期 C .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 “一五”计划时期
  • 4. (2019八下·永春期中) 与下图的历史信息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B . 成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 . 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 .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 5. (2019·甘肃模拟) 标语口号体现了时代特色。“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反映的是( )
    A . “一五”计划 B . 三大改造 C . “大跃进”运动 D . “文化大革命”
  • 6. (2016八下·启东期末)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对中共八大的继承和发展,其“发展”主要体现在(    )

    A . 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 B . 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 . 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 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 7.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收获是( )
    A . 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B . 农民获得更多的自主性 C . 农村经济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D .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 8. (2019·百色模拟)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的分水岭。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是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提出(   )
    A .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 B . 扩大企业自主权 C .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 . 设立经济特区
  • 9. 1988年3月,国务院把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环渤海地区的一些市、县和沿海开放城市的所辖县列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潍坊作为环渤海地区的重要城市枢纽,迎来了史上最快的发展阶段;而我国也在其后不久初步形成了(    )的对外开放格局。
    A .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内地 C . 沿海经济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 . 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 10. (2019八下·阳东期末)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它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A . 中共七大 B . 中共十五大 C . 中共十八大 D . 中共十九大
  • 11. 我们大致可把新中国经济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①1949~1956年;②1957~1966年;③1966~1976年;④1977年至今。以下描述符合第④阶段的是(        )
    A .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国民经济顺利恢复和发展 B . 开始全国社会主义建设,国民经济曲折前进 C . “文化大革命”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但仍取得进展 D . 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国民经济稳步、迅速而健康地发展
  • 12.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之一。下列做法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是(        ) 

    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 

    ②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 

    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在国家机关统一使用汉字与普通话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3. (2019·宿迁) 2019年是澳门回归20周年,这是澳门繁荣稳定发展的20年。澳门回归祖国(   )
    A . 是“一国两制”成功实践 B . 标志祖国统一大业已完成 C . 贯彻了“求同存异”方针 D . 体现民族区域自治优越性
  • 14. 下列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发生的几个重大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B .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C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D .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实施,使港澳台顺利回归祖国
二、 简答题
  • 1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一直重视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结合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 (1) 以上三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请你将它们的序号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正确排列。 

      排序:

    2. (2) 图 中工作人员向农民宣传政府法令的全称是什么? 
    3. (3) 图 发生巨变的原因是实行一种什么新的生产变革?产生了什么影响?
三、  材料分析题。
  • 16.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请跟随以下图片足迹,重温不同时期党和政府在农业建设方面的重大举措。 

    材料一

     

    材料二 这一时期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生产队及社员家庭的一些财产被无偿地收归公社所有,由公社统一调配。这导致了“共产风”盛行,劳动纪律废弛,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 

                                                            ——岳麓版八年级下册

    1. (1) 图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 (2) 图二反映的是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造中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3. (3) 材料二反映了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的哪一失误?
    4. (4) 图三契合了我国哪次重要会议的精神?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实行了什么制度?
    5. (5) 哪个地方的农民率先进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尝试,实行包产到户?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人民解放军在解放西南各省以后,一方面向西藏进军,一方面力争西藏和平解放。中央政府多次希望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到北京谈判(如图)。

     

    材料二: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 (1) 1951年到北京谈判的西藏首席代表是谁?西藏是通过什么方式解放的?他的解放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 (2) 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于哪一年?
    3. (3) 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在地理分布上呈现出什么特点?
    4. (4) 我国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策具有怎样的意义?(答出一点即可)
  • 18.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材料二:经过对建国50多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总结和对世界经济发展认识的深化,以2000年10月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形成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思路和方针政策,完成了关于工业化认识上的转变。 2002年9月,中共十六大将“新型工业化”道路正式概括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两段材料皆据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与实践》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具体是指什么?
    2. (2)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为了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中国共产党在工业建设方面采取了什么重要举措?结果如何?
    3.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工业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