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滦南县城南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阶段...

更新时间:2020-06-04 浏览次数:175 类型:月考试卷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6分)
  • 1. 根据诗文原句填空
    1. (1) ,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2. (2)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3. (3) 留连戏蝶时时舞,。(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4. (4) ,长郊草色绿无涯。(欧阳修《丰乐亭游春》)
    5. (5) ,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
    6. (6) 过桥分野色,。(贾岛《题李凝幽居》)
  • 2.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彩(hē) 红(fēi) 名(nì) 高远瞩(zhān) B . (cù) 盼(qí) 吹(fú) 循循善(xiù) C . 息(qī) 落(yǔn) 容(xiù) 咄逼人(duō) D . 予(cì) 解(pāo) 取(jí) 难以下(yàn)
  • 3.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 标致  芦荟  不逊  诘责 B . 繁衍  茁壮  疲惫  工课 C . 私塾  严厉  淡泊  狗吠 D . 杂沓  嗜好  筑巢  咳嗽
  • 4.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B . 生活对于任何一个男女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忍不拔。 C . 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们最能敞开心扉,一下子减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D . 通过她把对我的启蒙同大自然联系起来,使我同花同鸟结成愉快的伙伴。
  • 5. 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B . 双方谁也没说一句话,但又分明是进行了一阵“对话”。 C . 你们这伙没胆量的下流东西!不要跑!来跟你们厮杀的只是个单枪匹马的骑士! D . 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
  • 6. 综合性学习

    八(一)班开展名著导读主题活动,作为小组一员,请你完成下面问题:

    1. (1)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伤残、孤独、用痛苦造就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给予世界!……他以自己的苦难铸就欢乐!”

      句中“他”指是的法国作家的《名人传》中三个艺术家之一

    2. (2) 成长不可无书,走近名著,与大师的心灵对话,与高贵的精神同行,其乐无穷。请结合所给句子进行仿写。

      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西游记》,;读《格列佛游记》,我们可以了解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朽与罪恶;读《童年》,;读《水浒》,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是义盖云天。

    3. (3) 用名著中的人物补写歇后语

      示例:李逵打宋江——过后赔礼。

      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二、阅读理解(34分)
  • 7. 阅读下面诗句,回答问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1. (1) 诗中评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周郎指
    2. (2) 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
    3. (3) 本诗构思别出心裁,请结合诗句内容作具体分析。
  • 8. 根据《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

    〔明〕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1. (1) 本文是篇,属临别赠言,以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辛来告诫年轻人要认真刻苦地学习。
    2. (2)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

      ①录毕,送之    

      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叫问 

      ③色愈恭,礼愈    

      白玉之环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支最,岂他人之过哉?

    4. (4) 对“同舍生”的穿戴作了详细的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5. (5) 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学为乐,这种求学精神对你有何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认识。
  • 9.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读书不妨多一些“慢阅读”    耿银平

        ①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了让读书活动成为更多人的精神爱好,品味到读书的快乐和雅趣,不妨多一些“慢阅读”的意识。

        ②所谓“慢阅读”,是指虽然当下进入了“加急时代”、“超音速发展时代”,读书,却仍需要优哉游哉的慢节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调。因为只有在“慢”中,与生俱来的机智情趣,才能和书香琴韵达成自然衔接,读书应该完成的精神活动,“体验”、“思考”、“质疑”、“沉淀”才能完成得从容不迫、饱满自在。最重要的是,只有“慢”,兼收并蓄才能得到充分实现,让厚重书香成为人格发展的重要构成。人因为爱书,所以智慧不断提高,书因为有了人的青睐赏爱,而陡增诸多妙趣。

        ③其实,从思维发展规律方面认识慢阅读,也是很有科学性的。思维是活生生的精神活动,是一种灵感的产物,所以,就需要给予它足够的时间积蓄、思考余地和宽松环境。

        ④遗憾的是,电子阅读提高了阅读效率,也陷入了不少误区。其一,读书速成化,不论看什么书籍,都喜欢速战速决,蜻蜓点水,错过了“品味”的好时机。其二,就是俗浅化,满足于走马观花,比如很多人热衷于读图和漫画,宁愿让幽默化的图画牵着“思维鼻子”,也不愿主动探究、提出质疑和深度思考。其三,就是功利化。对有用的图书非常着迷,而对于那些所谓的名著和闲书置之不理,正如读书推广大使白岩松所言,“走到新华书店,全是一些有用的书,考试类的健康类的工具书啊。这个社会都在倡导有用,什么叫有用呢?跟钱、权、名利有关,就有用!”

        ⑤上述读书看似有成就,轰轰烈烈,其实不然。因为思考不够深入,印象不够深刻,往往会成为“速朽”,陷入“快速、快感、快扔”的读书模式中。

        ⑥这种阅读倾向更容易让人们的精神气质变得非常浮躁和极端功利化,而将最应该坚守的情趣、品格和高尚人格忘掉一边;干什么事情都喜欢急于求成,不愿意等待和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很多中学生“无心读名著”,不正是这种浮躁心态的表现吗?

        ⑦因此,更多人读书的时候,应该慢阅读。注重心灵和图书的微妙互动,多培养恬淡闲适、从容独立、质疑探索、自由发展的读书性格,从高品质文字中寻觅乐趣和意义,真正闻得到书香,为自己带来更多的精神愉悦、发展进步!

    1. (1)     关于阅读,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2. (2)     作者在文中提到的“慢阅读”中的“慢”,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3. (3) 文章第④至⑥段从哪两个方面对电子阅读进行了分析?是从哪个角度进行论述的?
  • 10.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网络中如《梦幻西游》《QQ水浒》《QQ三国》等与古典名著有关的游戏令中学生逐渐沉迷。当家长与老师规劝沉迷其中的学生时,他说:“我玩游戏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名著的情节,读名著太枯燥乏味了,玩游戏就知道书中有哪些人,多好啊!”

    材料2   目前,很多网络游戏为了提高人气,增加点击率,不惜将古典名著的真实内容篡改,使很多名著原貌“失真”,导致学生对名著情节认识扭曲。甚至有日本人研发的《三国无双》游戏,使很多青少年玩过之后认为《三国演义》出自日本人之手。

    请你结合第二则材料,对材料1中沉迷游戏的中学生进行劝解。

三、作文(40分)
  • 11. 岁月如梭,你已走过一段人生路,途中一定有许多让你受益的东西。也许是一处风景、一段真情、一次活动,也许是一次愉快的合作,也许是一次痛苦的选择……再回首,那些刻骨铭心的画面,一定会带给你非同寻常的感悟。请以“再回首”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诗歌除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