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化...

更新时间:2021-07-07 浏览次数:8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将钠和碳分别置于下图所示的两个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完毕冷却至室温后,打开 装置中的两个活塞,这时观察到(   )

    图片_x0020_100001

    A . 水进入左瓶 B . 水进入右瓶 C . 水同时进入两瓶 D . 水不进入任何一瓶
  • 2. (2016高一上·黑龙江期中) 下面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在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B . 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C . 非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做氧化剂 D . 某元素从化合物变为单质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 3. FeS2的结构类似于Na2O2 , 是一种过硫化物。与酸反应时首先生成H2S2 , H2S2类似于H2O2 , 易分解:H2S2=H2S+S↓。实验室制取H2S时,某学生误将FeS2当作了FeS,反应完后,不可能生成的物质为( )
    A . H2S B . S C . Fe2 D . Fe3
  • 4. 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与化学反应有关,下列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
    A . 铜器出现铜绿[Cu2(OH)2CO3] B . 铁制菜刀生锈 C . 大理石雕像被酸性较强的雨腐蚀毁坏 D . 铝锅表面生成致密的薄膜(Al2O3)
  • 5. 下列除去杂质的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
    A . 除去CO中少量O2 , 通过灼热的铜网后收集气体 B . 除去K2CO3固体中的少量NaHCO3 , 置于坩埚中加热 C . 除去FeSO4溶液中混有的CuSO4 , 加入适量Zn粉后过滤 D . 除去四氯化碳和水的混合物中的水,实验室可采用分液法
  • 6. 在下列试剂中,可以一次性将氢氧化钡、盐酸、碳酸钠三种溶液区别开来的试剂的是(   )
    A . 稀硫酸 B . 氯化钡溶液 C . 硝酸银溶液 D . 稀硝酸
  • 7. (2019高一上·颍上期末) 镁、铝能够在空气中稳定存在的原因是( )
    A . 性质不活泼,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B . 镁、铝与氧气反应的速率极慢 C . 经过了特殊工艺处理 D . 与氧气反应在表面形成了氧化物保护膜
  • 8. 在下列变化中,需要加入合适的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 . HCl→H2 B . CO2→CO C . Fe2O3→Fe D . Br→Br2
  • 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Na2SiO3是硅酸盐,但不能溶于水 B . 电影银幕用水玻璃浸泡,主要是为了防腐 C . 建筑工业常用水玻璃作黏合剂 D . 用水玻璃浸泡铁道的木制枕木,主要是为了防火
  • 10. 下列变化,需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
    A . H2SO4→SO2 B . H2S→SO2 C . S→SO2 D . →SO2
  • 11.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 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B . 常温常压下的67.2 L氯气与27 g铝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3NA C . 1 L 1 mol·L-1的稀硝酸中,含氧原子数为3NA D . 1 mol CO和CO2混合气体中含C原子数为NA
  • 12. (2016高一上·呼和浩特期中) 标准状况下,质量相等的下列物质中体积最大的是(   )
    A . N2 B . Cl2 C . H2 D . CO2
  • 13. 在一密闭容器中盛有a L Cl2和H2的混合气体,用电火花引燃后,恢复到原来状态,发现气体仍为a L。用足量的NaOH溶液吸收燃烧后的气体,结果无气体剩余。由以上条件,推知原混合气体中Cl2和H2物质的量之比一定是(   )
    A . Cl2∶H2=1 B . Cl2∶H2<1 C . Cl2∶H2≥1 D . Cl2∶H2≤1
  • 14. 实现下列转化,必须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是( )
    A . NO2→HNO3+NO B . →NH3 C . NH3→NO D . P2O5→H3PO4
  • 15. 不锈钢通常不与酸、碱、盐反应,是因为加入了( )
    A . Ni和Cr B . Ni和Au C . Cr和 Au D . Cr和Pt
  • 16. 关于氧化铁、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三种氧化物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铁元素化合价不完全相同 B . 氧元素的化合价完全相同 C . 氧化亚铁俗称铁红,为红棕色固体 D . 铁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为黑色固体
  • 17.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常温常压下,11.2  L氧气所含的分子数为NA B . 1.8  g 的NH4+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1NA C . 22  g二氧化碳与标准状况下11.2  L H2含有相同的原子数 D . 2.3  g金属钠与O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 18. 下列有关一氧化氮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是一种无色无毒的气体 B . 实验室常用排水法收集 C . 与空气混合后很快变为红棕色 D . 是一种具有还原性的气体
  • 19. 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
    A . 胶粒直径小于1 nm B . 胶粒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 C . 胶粒带正电荷 D . 胶粒不能通过半透膜
  • 20. 下列关于二氧化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二氧化硅是一种非金属氧化物 B . 二氧化硅不存在单个的分子 C . 二氧化硅中硅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8 D . 二氧化硅分子由一个硅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 21. 下列转化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完成的是( )
    A . H―→H2 B . ―→Mn2 C . CO2―→ D . S2―→
  • 22. 已知1.505×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8 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
    A . 32 B . 32 g C . 64 g·mol-1 D . 32 g·mol-1
  • 23. 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 . 1.5 mol H2O和2.5 mol水 B . 2 mol H2SO4和5 mol硫酸 C . 1.2 mol H2和1.6 mol氢 D . 10 mol Ne和12 mol氖原子
  • 2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自然界中硅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存在 B . 二氧化硅有结晶形和无定形两种存在形态 C . 石英、水晶、玛瑙都是结晶形的 D . 无定形的二氧化硅主要存在于硅藻土中
  • 25. 下列各选项中,前者属于电解质,后者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 . 二氧化碳、硫酸钡 B . 盐酸、蔗糖 C . 硝酸钾、酒精 D . 氢氧化钠、氯气
  • 26.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荣获了诺贝尔奖。已知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2O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青蒿素的摩尔质量为282 g·mol1 B . 青蒿素中C、H、O的质量之比为15∶22∶5 C . 1 mol青蒿素的体积约为22.4 L D . 1 mol青蒿素中含11 mol H2
二、实验题
  • 27.                 
    1. (1) 工业上通常利用SiO2和碳反应来制取硅,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工业上还可以利用镁制取硅,反应为2Mg+SiO2=2MgO+Si,同时会发生副反应:2Mg + Si=Mg2Si。如图是进行Mg与SiO2反应的实验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2. (2) 由于O2和H2O(g)的存在对该实验有较大影响,实验中应通入气体X作为保护气,试管中的固体药品可选用________(填序号)。
      A . 石灰石 B . 锌粒 C . 纯碱
    3. (3) 实验开始时,必须先通一段时间X气体,再加热反应物,其理由是 ;当反应引发后,移走酒精灯,反应能继续进行,其原因是
    4. (4) 反应结束后,待冷却至常温时,往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可观察到闪亮的火星,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副产物Mg2Si遇盐酸迅速反应生成SiH4(硅烷)气体,然后SiH4自燃。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两个反应①,②
  • 28. 下图为浓硫酸与铜反应及其产物检验的实验装置

    图片_x0020_78335705

    回答下列问题:

    1. (1) 指出试管a、b、c中产生的实验现象:

      ①a中

      ②b中

      ③c中

    2. (2) 将a试管中的溶液慢慢倒入水中,发生的变化是
    3. (3) 写出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9. 某同学为测定一定质量的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氢气的体积,设计了图装置进行实验。

    1. (1) 实验开始,欲使钠与水接触反应,应如何操作?;反应开始后,试管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2. (2) 已知有关物质的密度ρ(K):0.86 g·cm3ρ(Na):0.97 g·cm3ρ(煤油):0.8 g·cm3。如果将钠换成相同大小的钾进行上述实验,结果钾反应完所用时间比钠反应完所用的时间(填“长”或“短”),其原因是
    3. (3) 从实验的安全考虑,比较金属钠、钾与水反应的实验操作图A、图B,请指出图B表示哪种金属与水反应

  • 30. 某同学利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铁跟水蒸气反应的实验,并继续研究铁及其化合物的部分性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硬质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该同学欲确定反应后硬质试管中固体物质的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待硬质试管冷却后,取少许其中的固体物质溶于稀硫酸得溶液B;

      ②取少量溶液B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色则说明硬质试管中固体物质的成分一定有,可能有,若溶液未变红色则说明硬质试管中固体物质的成分是

    3. (3) 该同学按上述实验方案进行了实验,结果溶液未变红色,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 (4) 该同学马上另取少量溶液B,使其跟NaOH溶液反应。若按图所示的操作,可观察到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的现象,请写出上述白色沉淀变成红褐色的化学方程式:

    5. (5) 一段时间后,该同学发现(3)中未变红的溶液变成红色,

      说明Fe2+ 具有性。由此可知,实验室中含Fe2+的盐溶液现用现配制的原因是,并且配制含Fe2+的盐溶液时应加入少量

  • 31. 某学生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氯气,并收集氯气进行实验。

    请完成下列问题:

    1. (1) 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 (2) 装置B如图中所示正放,则连接A的接口是(填序号)。
    3. (3) 实验中可观察到装置C中紫色石蕊溶液的现象是,其原因
    4. (4) 取出B中的集气瓶进行氯气与铜的反应实验,应该进行的操作是,然后立刻放入充满氯气的集气瓶中。实验中有同学提出应该在集气瓶底先放少量的水或细沙,你认为(填“需要”或“不需要”)放,理由是
三、推断题
  • 32. 根据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写出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
    2. (2) 推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E;I
    3. (3) 在上述转化过程中,B、C、F、H的氧化能力由弱到强的顺序为(写化学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