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于里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0-06-01 浏览次数:194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5道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注意每题只有一个答案)
  • 1. (2019·大庆) 589年,中国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又一次实现了统一。这个重新统一的朝代是杨坚建立:(   )
    A . 汉朝 B . 隋朝 C . 唐朝 D . 清朝
  • 2. 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如图)。这一伟大工程(   )

    A . 中心是①﹣﹣长安 B . 最南端到达②﹣﹣今天的扬州 C . 是隋文帝的政绩之一 D . 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 3. (2019·内江) 621年,魏征归顺唐朝,受到太子李建成重用。“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器重他的才干和耿直,不计前嫌,委任为谏议大夫,这说明唐太宗(    )
    A . 轻徭薄赋 B . 简法轻刑 C . 选贤任能 D . 恩威并施
  • 4. (2019·恩施) 盘点中国古代繁荣强盛的时代,唐朝当位列其中。唐朝之盛始于贞观年间,开元时达极盛。下列关于“开元盛世”的相关表述不准确的是(    )
    A . 姚崇、宋璟、杜如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能干廉洁、办事效率高 B . 全国各地兴修水利,耕地面积扩大 C . 召集县令进行考试,结果有40多人因不合格而被淘汰 D . 倡导节俭,抑制奢侈风气
  • 5. 据统计,唐朝宰相共有369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士为24人,占6%。这在历代汉人建立的王朝中是较为罕见的。这说明唐朝(   )
    A .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B . 避免了民族间的战争 C . 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D . 致力于商业贸易发展
  • 6. 诗仙李白诗句豪迈奔放和诗圣杜甫诗句沉郁悲,导致两人创造风格不同的原因是(   )
    A . 所受教育不同 B . 个人前途不同 C . 所处社会现实不同 D . 对祖国山河认知不同
  • 7. (2019·南京) 唐太宗、高宗时,“各国或派使臣来朝见进贡,或送子弟到长安留学,以及民间的自由往来,……域外交通,非常发达”。材料陈述的是(    )
    A . 诸子百家争鸣 B . 大运河的开通 C . 中外交流频繁 D . 都市生活繁华
  • 8. (2018九上·仪征期末) 唐朝的对外交流中佛教僧侣的活动引人注目,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都成为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请问这两个历史事件的共同之处是(  )
    A . 都学习了外国文化回到大唐 B . 都发生在唐太宗时期 C . 都促进了中外的友好交往 D . 都有利于日本学习中国文化
  • 9. (2019·滨州) 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
    A . 开凿运河 B . 安史之乱 C . 黄巢起义 D . 靖康之变
  • 10. (2019·乐山) 归纳法是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下列对隋唐时期阶段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 .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 繁荣与开放 D .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 11. 宋时,宰相往往不止一人,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得若干人,还设置多种机构,分化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这些措施(   )
    A . 加强了宰相的权利 B . 加强了中央集权 C . 加强了皇权 D . 危及皇帝统治
  • 12. 《宋史》中记载:“夏之境土,方二万余里,其设官之制,多与宋同。朝贺之仪,杂用唐、宋,而乐之器与曲则唐也。”材料反映了西夏(   )
    A . 效仿唐宋制度 B . 向宋朝臣服 C . 创立了文字 D . 全面汉化
  • 13. 自古以来,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有“战”也有“和”。1004年宋辽澶州之战中,宰相寇准力劝下列哪位皇帝亲征( )

    A . 宋太祖 B . 宋太宗 C . 宋真宗 D . 宋神宗
  • 14. “辽国号的意思是镔铁,显示它们的坚硬,但镔铁也会锈坏,只有金永不变质,我们国家就称大金吧。”你认为说这段话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

    A . 阿保机 B . 阿骨打 C . 元昊 D . 赵构
  • 15. 《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之一丘处机为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取名郭靖和杨康,并各赠一剑。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国耻”是指(     )

    A . 金灭北宋 B . 辽灭北宋 C . 辽灭金 D . 蒙古灭南宋
  • 16. 如果我生活在宋代时期,可以做到的事情是(   )

    ①在浙江一带吃到当地产的占城稻

    ②在泉州坐海船出海

    ③在黄河流域种植大片棉花

    ④带纸币在四川经商。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17.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要编排有关成吉思汗的课本剧,设置了以下场景。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 铁木真被推为蒙古各部共同的大汗 B . 蒙古军队传递军报时使用蒙古文字 C . 成吉思汗登长城察看军情 D . 营帐内挂着一幅元代疆域图
  • 18. 他被俘后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著名诗句,从容就义,他就是(   )
    A . 陆秀夫 B . 戚继光 C . 岳飞 D . 文天祥
  • 19. 面对辽阔的疆域,元朝统治者设置专门的机构对台湾和西藏进行有效管理,它们分别是(   )
    A . 宣政院  澎湖巡检司 B . 伊犁将军  驻藏大臣 C . 澎湖巡检司  宣政院 D . 枢密院    御史台
  • 20. 宋元时期的大都市景象繁华,文化生活十分丰富。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 B . “瓦子”是宋代政府创办的商业管理机构 C . 元朝时,杂剧才开始形成 D . 宋朝经商的时间有着严格的限制
  • 21.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下列史实能在此书中查到的是(   )
    A . 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B . 战国七雄 C . 元灭南宋 D . 宋辽和议
  • 22.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 . 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B . 北宋末年,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 C . 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D . 宋代发明火药
  • 23. 现代社会,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达,网购成为了时尚,各种物流快递公司纷纷兴起,如顺丰快递、圆通速递等。我国宋元时期为使臣和商旅往来提供食宿和交通工具方便的场所是(   )
    A . 驿站 B . 澎湖巡检司 C . 宣政院 D . 都护府
  • 24. (2018·东营) “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明初的科举制度成为中国文化“厄运”的原因是(    )
    A . 注重考查诗赋 B . 打破门第限制 C . 采用八股取士 D . 考生任意发挥自己的见解
  • 25. 我国的国外引种历史悠久,目前栽培的600种农作物中约有一半是国外引进的。下列农作物哪些是明朝时从国外引进的(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葡萄   ④小麦   ⑤向日葵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①②③④ C . ②④⑤ D . ①②⑤
二、非选择题(50分)
  •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贞观三年……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赍粮,取给于路。

    ﹣﹣吴兢《贞观政要》

    材料二:“无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

    材料三:这是元代开始设置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元朝的行省实际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它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就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材料四:

    材料五: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原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 (1) 材料一记载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的情景?他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才出现材料一所述的“频致丰稔”?
    2. (2) 材料二中的“陈桥驿站披旒冕”“杯酒之间销兵权”分别指什么事件?“杯酒之间销兵权”之后,在军事上,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元代开始设置的一级行政区划是哪一制度。这一制度的设置有什么意义?
    4. (4) 材料四图中是什么机构的印章?该机构设立于何时,主要职责是什么?明朝里斯的机构还有哪些?
    5. (5)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动”与“不变”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盛唐时期,农业生产工具不断改进(如图)。

    材料二: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当然,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中国前所未有的经济生产率、航海技术的改进﹣﹣其中包括指南针、带有可调节中心垂直升降的平底船,以及代替竹帆的使用,也很重要……因而,宋朝时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材料四:宋朝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淮河以南地区,《宋史》中有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 (1) 请写出材料一中生产工具的名称。
    2. (2) 依据材料二指出,促使“宋朝时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 (3) 材料三中的“苏湖熟,天下足”及材料四中的“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4. (4) 通过对唐宋时期经济的学习,我国今天的经济建设可从中得出哪些启示?
  •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二: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烦繁,屡战不胜,最终与辽、西夏、金分别议和。这使得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友好交往。

    材料三:洁白的哈达、温驯的藏羚羊、雄伟的布达拉宮…这就是我们美丽而圣洁的西藏。虽然当前“藏独”分子猖獗,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 (1) 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请用具体的史实加加以说明。
    2. (2) 宋朝时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怎样的特点?请说出辽、西夏、金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3. (3) 你怎样理解“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 (4) 通过上述史实,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