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0-04-26 浏览次数:148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20分)
  • 1. 《全球通史》中写道:“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近两千年之久;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这一制度”是指( )
    A . 分封制 B . 科举制 C . 行省制度 D . 三省六部制
  • 2. 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绵延2700多千米,是一条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2014年在卡塔尔首都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隋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
    A .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B . 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C . 促进民族间的友好往来 D . 防洪灌溉,促进农业的发展
  • 3. 隋炀帝乘“龙舟”从洛阳巡游到扬州,要经过大运河的哪几段(    )

    ①通济渠     ②永济渠     ③邗沟     ④江南河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 D . ①④
  • 4. 中共中央发布了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勤俭节约。中国古代有一位“居安思危,戒奢从简”的皇帝,他在魏征劝谏后,即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这位皇帝是( )
    A . 隋文帝 B . 唐太宗 C . 唐玄宗 D . 宋太祖   
  • 5. (2017七下·蚌埠月考) 毛泽东曾说:“唐明皇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说“前半辈会做”主要是基于他统治前期的(    )

    A . 贞观之治 B . 开元盛世 C . 房谋杜断 D . 开创科举
  • 6. (2017七下·蚌埠月考) 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都实行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盛世的到来。唐朝各“盛世”的相同点是(    )

    ①政治比较清明  ②边疆得到巩固  ③大力发展殿试  ④国力比较强盛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7. 唐代陶瓷器中闻名于世界的工艺珍品是( )
    A . 白瓷 B . 唐三彩 C . 青瓷 D . 景德镇瓷器
  • 8. (2017七下·广饶期中) 唐朝时期社会风气的突出特点是(    )

    A . 高度繁荣、盛世景象 B . 比较民主、重用人才 C . 崇尚平等、自由观念 D . 比较开放、兼容并蓄
  • 9.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这位“伟大僧人”是( )
    A . 阿倍仲麻吕 B . 鉴真 C . 玄奘 D . 李白
  • 10. “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 )

    A . 对外开放 B . 经济繁荣 C . 政治清明 D . 交通发达
  • 11. (2017七下·灌南月考) 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认的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唐朝的建立者和灭亡唐朝的分别是(   )    

    A . 李渊、黄巢 B . 李世民、朱温 C . 李渊、朱温 D . 李世民、黄巢
  • 12. 下列不属于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的是( )
    A . 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日益紧张 B . 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C . 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D . 节度使权力越来越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 13. 下面是小明整理的唐朝灭亡后的历史信息。其中,正确的是( )

    ①五代十国中的“十国”都是南方政权    ②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武将

    ③《韩熙载夜宴图》描绘的是南唐时候的情景    ④政权更迭与分立是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14.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这一诗句中的“唐宗”“宋祖”分别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两位皇帝。( )
    A . 唐高祖、宋太祖 B . 唐高宗、宋太宗 C . 唐太宗、宋太祖 D . 唐太宗、宋真宗
  • 15. 为解决唐末五代以来的地方割据问题,北宋采取的措施是( )

    ①分割相权    ②地方知州实行三年一换制
    ③文臣执掌州县    ④控制地方财政⑤设通判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②③④⑤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③④⑤
  • 16. 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危害之大。宋太祖这一政治理念实施后产生的影响是( )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    ②使得军队战斗力增强
    ③士人更加受到尊重    ④提高了官僚集团的整体素质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③④ D . ②③
  • 17. (2017七下·淅川期末) 下列关于澶渊之盟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他是北宋战败后与辽达成的盟约 B . 盟约有辽撤兵的内容 C . 北宋答应送给辽岁币 D . 盟约签订后,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
  • 18. 某班举行辩论会,同学们的辩论题目中哪一个准确概括了两宋时期的特征( )
    A . 盛世危机 B . 短暂繁荣 C . 帝国中兴 D . 政权并立
  • 19.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民族之间有战有和,在交流与碰撞中不断融合。两宋时期,曾出现了宋与辽、西夏、金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下列能正确反映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 B . C . D .
  • 20. 南宋和北宋相比,其政治特点的相同之处有(    )
    ①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 ②皇帝重文轻武,靠议和苟安  ③投降派占上风,主战派受排挤 ④被少数民族政权所灭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4题,共30分)
  •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宗)谓侍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

    ——《贞观政要》卷八

    材料二:武周时期,搜罗人才,尝“十道使人,天下选残明经、进士,及下村教童蒙博士,皆被搜扬,不曾试练,并与美职”。重视农业生产,规定州县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则予以升奖。社会经济继续发展,表现在户数增长上,从永昌(689年)时的三百八十万户,到她去世时增至六百一十五万余户。

    ——摘自《隋唐五代史纲》

    材料三:(开元时)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青、齐间斗才三钱;绢一匹,钱二百……天下岁入之物,租钱二百余万婚,粟千九百八十余万斛,庸调绢七百四十万匹……布千三五万余端。

    ——《新唐书》卷五十一

    1. (1) 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谁在位时期的统治局面?材料一、三反映的统治局面在历史上分别称为什么?
    2. (2) 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指出这些局面的共同点。
    3. (3) 想一想,这些局面的出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处于什么时代?
  •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二:天竺戒日王对玄奘说:“弟子闻彼国有《秦王破阵乐》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复有何功德,致此称扬?”

    1. (1) 在材料一中,日本人眼中的唐朝是怎样的?为此日本是怎样做的?
    2. (2) 根据材料二,“天竺”是现在的哪里?请你告诉戒日王“秦王”是谁?
    3. (3) 玄奘是在何时西游天竺的?回国后他写了一部什么书?这部书有什么重要的价值?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他重用宦官高力士,又把朝政交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还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宰相。这些人把持军政大权,营私舞弊,排斥贤能之人,致使朝政黑暗腐败。

    材料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杜甫《无家别》

    材料三:武夫悍将……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

    ——《新唐书》

    1. (1) 材料一写出了“安史之乱”的原因,请加以概括。
    2. (2) 除了材料一所述原因外,“安史之乱”的爆发还有什么原因?
    3. (3) 根据材料二指出,“安史之乱”有何历史影响?
    4. (4) 材料三反映“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了什么局面?
  •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二: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辽)与朝廷和好”指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该事件的积极作用?
    2. (2) 材料二中的“靖康耻”发生在哪一年?该材料反映了岳飞抵抗哪一少数民族侵扰的决心?
    3. (3) 结合所学知识和两则材料,概括指出两宋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