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二)

更新时间:2020-05-14 浏览次数:164 类型:单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 1. 看拼音,写词语。

    nuó   dòng

    pái   huái

    zhēng   fā

    yī   wēi

    míng   mèi

    dān   gē

    jīng   huáng

    duǒ   cáng

    zhàn   kāi

    kǒu   wěn

  • 2. 下面下划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头涔(cén)   泪潸(jīn) B . (gē)   渺(piāo) C . 放(dìng)    赤裸(luǒ) D . 移(nuó)  倒(pàn)
  • 3. 选字组词。

    明(媚 湄)     (娜 挪)移     (排 徘)徊      (耽 眈)

    (淀 绽)开     (惘 愁)怅     消(浙  逝)     (绊 拌)

  • 4. 下面下划线的“薄”与“薄雾”的读音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势单力
  • 5. 选择下面的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填序号。

    A.排比    B.比喻    C.反问     D.设问

    1. (1)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
    2. (2)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3. (3) 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4. (4) 走吧,你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
  • 6. 对下面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

    A .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很会玩耍的孩子。 B .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在耐心等待母亲忙完。 C . 这句话表达了“我”等待时“焦急又兴奋”的情感。 D .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当时等待时的开心。
  • 7. 下面对课文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散文。 B . 《匆匆》紧紧围绕“匆匆”一词,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C . 《那个星期天》记叙了母亲答应带孩子出去玩,但由于家务繁忙而一次次爽约的事。 D . 《那个星期天》一文中运用大量的外貌描写和环境描写,表现“我”等待时的无聊。
  • 8. 对“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可以白白走这一遭。 B . “我”不想白白走这一遭。 C . “我”不想虛度此生。 D . “我”会珍惜时光,努力干一番事业。
  • 9.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大量的课外阅读,使我们增长了知识和写作水平。 B . 同学们都要树立起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习惯。 C .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充满智慧的历史人物,晏子就是其中的一位。 D . 言行不一是一种极坏的行为。
  • 10.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1. (1) 《匆匆》是一篇,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文章紧扣“”二字,细腻地刻画了,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我能写一句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
    2. (2) 《那个星期天》是我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的一篇文章,文章从儿童视角出发,以为线索,表现了“我”的失落和母亲的无奈,以及这种失落和无奈背后蕴藏着的深深的
二、阅读与欣赏
  • 11. 阅读《匆匆》片段,回答问题。

        (    )去了,有(    )的时候;(     )枯了,有(     )的时候;(    )谢了,有(     )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    那是谁    又藏在何处呢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    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们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 (1) 按原文在括号中填空,并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标点。
    2. (2) 画横线句子在选文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 (3) 作者在文中写道:“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请你估算一下,已经有日子从自己的手中溜去。
    4. (4) 在选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把比作,还把比作
  • 12. 阅读欣赏,回答问题。

    飘香的生命

        突然,觉得办公室内流动着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香味。开始,还以为是某个同事身上的香水味。可一个个挨着猛嗅了一番,却都不是。这时,有人提醒:“这是桂花香吧。”

        这才恍然醒悟,这确实是桂花香啊!于是,赶到室外,走到立在人行道旁的桂树旁。果然,一股浓烈的幽香沁人心脾,激荡魂魄。再仔细瞧去,在那密密的树叶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黄的花儿正如天空的星星闪烁,却又十分静谧,毫无张扬之意。

        瞧着瞧着,我的眼睛就湿润了。这些惹人怜爱的小东西,竟在偷偷地飘香,飘香了还像什么都发生似的,静静地立在枝头,等着悄悄的凋零。我们如不仔细瞧,还不知道它已经到过这个世界,已经香过这个世界。这时,我的思绪触到一个最温柔的记忆,那是上中学时一个同学讲的故事。

        当时,这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钟才回家,而那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缓缓地关上。他一直以为大门是要到那个时候才关的,因此春夏秋冬,他天天如此,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他才知道学校大门是十点钟就关的,而原来关门的老大爷生病住院了。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老大爷一直在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品去看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因为在那一刻,我们才醒悟,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着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

        他们不张扬,是因为他们的生命本就是如此啊!

    1. (1) 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人心脾      零       静

    2. (2) 把下面的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

    3. (3) 照样子把成语补充完整

      例:口是心非

            扬      若      严

    4. (4) 第三自然段中画线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5. (5) “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和“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6. (6) 《飘香的生命》写出了作者对生命的什么感悟?
  • 13. 习作与表达。

    习作:同学们,在你的记忆中,有没有被别人爽约的事情呢?当时你的心情怎样?对这个人的感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请你仿照《那个星期天》中作者的写法,写一写这件事。题日自拟,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重点体现出你当时的心理活动,450字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