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3月份)

更新时间:2020-04-20 浏览次数:316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0·安徽模拟) 周王将贵族连同他们的宗族分封到新征服土地上,而不像商代在原部族居地就地册封,这样各封国内就逐渐融合成以地缘为基础的新族体。这说明周初分封(   )
    A . 导致宗法制趋向瓦解 B .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 . 促进了国家形态的进步 D . 淡化了血缘关系的政治作用
  • 2. 汉末以来许多世族聚族而居,形成“坞堡”。南北朝时北方农民为维持生计大量依附于“坞堡”中,仅关中就有“坞堡”三千多个,这种耕战兼备的生产模式被史家称作“坞壁经济”。南北朝“坞壁经济”的出现(   )
    A . 导致了农耕经济的衰落 B . 遏制了士族门阀政治的发展 C . 不利于大一统局面形成 D . 加速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
  • 3. (2020·安徽模拟) 北宋程颢提出“定心”的修养方法,“所谓定心者,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崇尚切身感受的内心直觉体验。这一学说(   )
    A . 对心学的兴起有启发作用 B . 反映出程颢是心学的开创者 C . 指明了修养最高境界是仁 D . 强调了格物致知的重要意义
  • 4. 明朝设立了五军都督府,都督由皇帝亲选,官居正一品。各都督府负责某一部分军队的管理、操练等事务。都督府有兵但无调谴权,兵部有调遣权但无兵,而且调兵必须有皇帝的命令方可。这反映了明朝(   )
    A . 废除了宰相制度 B . 君主权力的强化 C . 边患的日益严重 D . 军权的分化制衡
  • 5. (2020·安徽模拟) 大生纱厂“举措董事,稽察进退,考核功过,等差赏罚”均由总理张謇自己亲自掌握,他还可以决定企业的一切方针大计,“规便益之利,去妨碍之弊,酌定章程”。这一个案折射出(   )
    A . 洋务企业移植了封建官僚体制 B . 民族企业政企不分的特点 C . 落后的管理阻碍民族工业进步 D . 近代工业管理的集权性
  • 6. (2020·安徽模拟) 清代长期以来禁八旗宗室子弟娶汉女,以“保种族纯洁”。1902年,清廷“开除此禁,所有满汉民人等,著准其彼此结婚”。这说明(   )
    A . 突发性是习俗变革的主要特征 B . 政治形势影响清廷社会政策 C . 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渐占上风 D . 满汉之间实现社会地位平等
  • 7. (2020·安徽模拟) 1938年初,当国民党军向黄河以南大撤退、日军继续向中国腹地进军时,八路军采取“敌进我进”的策略,发动游击战,占领广大农村,形成犬牙交错的战争形态。八路军的这一战略(   )
    A . 推动了抗日战争转人相持阶段 B . 迫使日军放弃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C . 说明敌后战场成为抗日主战场 D . 表明游击战成为抗战的主要作战方式
  • 8. (2020·安徽模拟) 如图是1953年创作的宣传画《农业机械化是我们的希望》。据此可知,当时(   )

    A . 传统耕作方式仍在延续 B .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 C . 农民支持家庭联产承包 D . 农业集体化出现“浮夸风”
  • 9. (2020·安徽模拟) “雅典人以完全独立的主体存在于城邦社会之中。他们在行动上是自由的,在思想上也是自由的,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思考,他们能够摆脱神学教条和权威的束缚,对国家大事,他们能以自己的理解作出独立的判断”。 材料旨在说明古代雅典(   )
    A . 个人的自由高于城邦利益 B . 自由人的参政权完全平等 C . 理性精神推动城邦政治发展 D . 参政方式问题导致权力滥用
  • 10. (2020·安徽模拟) 伏尔泰将公正视为自然法的核心价值,他说:“从自然法的观点来看,现有的关系通常作为非自然的、不合理的关系而被摒弃”。由此可知,伏尔泰(   )
    A . 批判民主的滥用 B . 认识到浪漫主义的危害 C . 抨击了封建制度 D . 划清了与君主制的界限
  • 11. 阅读如图“苏联第三个五年计划的目标与 1938﹣1940 年的实现情况(增长,百分比)”。据此可知(   )

    A . 苏德战争爆发降低了工业劳动生产率 B . 计划经济建设中存在高指标现象 C . 重工业发展迅速的同时经济结构失衡 D . 斯大林体制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
  • 12. (2020·安徽模拟) 近年来,美国注重实施“多伙伴世界”计划,分议题有选择地发展与其他大国的伙伴关系。与此同时,欧盟加紧拉拢俄罗斯,与中国增强合作关系,提升与印度的关系。这反映了(   )
    A . 大国关系在战略上相互借重 B . 大国决定世界格局发展方向 C . 美欧主导“一超多强”格局 D . 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形成
二、综合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山西一地在明代276年间曾37次出现灾疫,且多在成化十八年(1482年)之后,尤以万历、崇祯两朝为甚。疫灾常常与水、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同时发生,尤与饥荒并发的频率最高。战祸一起,疮痍满目,疫疠丛生。面对频发的灾疫,朝廷常常发布诏令减免税粮田租,也常发帑赈济直接救济灾民,减缓灾情。在疫病流行时期,军营将士会食用特定草药预防疫病,并将染病患者与健康士兵隔离开来,以免扩大传染。地方官府常常采取施医送药的救疗手段,扩大救疗面。明时对疫病发生虽已有较为科学的认识,但仍然存在以天命解释灾难和疫病发生的情况,认为天意不可违,因而一些地方官也常采用斋戒祈祷的方法驱避疫气。一些深怀济世思想的医生不避疫气,不辞劳苦,施医送药。深受儒家爱民思想的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也主动出资出力,救助于民。

    ﹣﹣摘编自张丽芬《明代山西疫灾特点及救疗措施述略》

    材料二:14至17世纪中期,伦敦先后爆发过20多次大小瘟疫。面对最初的黑死病疫情,教皇亲自设计弥撒驱逐瘟疫,教会则通过教堂担负起医疗救治的责任。政府规定严禁暴尸街头,死者必须深埋;限制出入病疫区。许多地方当局还规定有传染嫌疑的房屋及家具要通风熏蒸、曝晒消毒,并向民众普及医学和公共卫生知识。英王对疫病重灾区免除征税,同时发布公告严控伦敦城内的屠宰活动,禁止污血流入街道或泰晤士河。随着疫病的扩散,政府进一步制定卫生法规,管制医药行业,推进医疗的正规化进程,并新建或重建多家医院。城市也开始设置清道夫清扫街道。到了16世纪,关注公共健康成了欧洲各大城市普遍的现象。这些医学上的变化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卫生革命”。

    ﹣﹣摘编自魏晨光《从黑死病反观14﹣17世纪英国的社会生活和医疗状况》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山西地区防治疫情的措施和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4﹣17世纪英国应对疫情措施的背景并说明“卫生革命”的意义。
  • 14. 有史以来,人们试图以各种方式认识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纵向发展

    横向发展

    (注:“横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进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替;“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用到逆步开放,由做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最终发展成为一部体的世界历史。)

    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世界历史的认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出现很多新事物,六部制度陈腐落后,无法应对新的形势。郑观应等人意识到铁路及电报局等为“利国要政”。1906年,清廷设立专门中央机构﹣﹣邮传部,负责铁路、电政、邮政及航运。以铁路为例,邮传部致力于筹措资金创办铁路,发展铁路营运,推动铁路与电报局之间的路电接线,开展路矿联营活动。其成立包含着晚清政府签合数治资源的诉求,“以便把以往各省兴办之事,皆行集中于中央”。邮传部统筹规划,相继默回京汉铁路的创办权,接管外人掌控的邮政,等等。此外,随着新式交通的兴起,“男女杂坐不以为嫌”,“父母在,不运游”的社会心理也发生变化。

    ﹣﹣榜编自[加]卜正民等《哈佛中国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邮传部设立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邮传部设立的意义。
  • 16. 【历史一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19 年,德国政府宣称德国是“为了自卫而战斗”,为“民族生存”而战,并且把兴登堡、鲁登道夫等战犯奉为为祖国而战的“民族英雄”,抵制对他们的审判。1924 年德国加入国联的四大条件之一,就是必须不再以任何方式使德国承认战争罪责。民族主义者继续宣扬“德意志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有权支配世界。德国的军队、大中学校成了梦想通过战争实现复仇、恢复昔日荣耀的精神家园。军方“宣称德国军队从未被真正打败过”,军事家伯恩哈迪构建了“总体战”理论,认为在和平时期必须做好战争准备,特别是民众的战争准备,泽克特、古德里安等将领提出机动灵活原则是军队作战的关键。

    ﹣﹣摘编自张国臣《试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对一战的反思》

    1. (1) 根据材料,指出一战后德国对战争反思的特点,并概述其表现。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后德国对战争反思的特点形成的原因。
  •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958年,黄旭华被选中参与中国核潜艇的研制准备工作。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二年,中央批准核潜艇研制工作立项上马。黄把华后来被任命为核潜艇研制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成为我国核潜艇研制的主持人。黄旭华和同事们克服了自然条件恶劣、生活资料短缺等困难,研究了国内外大量资料和学术论文,通过反复试验获取大量科学数据,排除各种学术干扰,长期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地工作。197l年,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试航,1974年正式交付海军使用。其研制周期之短,建造速度之快,在世界核潜艇发展史上是罕见的。

    ﹣﹣摘编自叶取源《上海交通大学校友院士风采录》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旭华团队能够成功研制中国核潜艇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黄旭华的主要贡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