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统编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更新时间:2020-03-31 浏览次数:206 类型:单元试卷
一、人教统编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测试卷
  • 1. 下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6个重点项目的比例分布图。它表明当时我国(   )

    A . 优先发展农业 B . 优先发展重工业 C . 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D . 各行各业均衡发展
  • 2. (2020·广东模拟) 从1953年到1956年,全国工业值平均年19.6%,农业总产值每年递增4.8%,这种增长速度是相当高的;1956年,工业总产值第一次超过农业总产值,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一五”计划的实施 B .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 . “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D . 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 3. (2019·菏泽) “到1957年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初的八年是一个大创新、成绩斐然的时代。”下列成就属于这个时代的是(  )
    A . 工业化基础初步奠定 B . 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C . 中国重返联合国 D . “一国两制”的实践
  • 4. (2018·广东) 1953年,周恩来在谈到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时说:“所谓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周恩来讲话的主旨是(    )
    A . 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B . 剖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得失 C . 强调国民经济稳步协调发展 D . 反思“大跃进”出现的问题
  • 5. 对表1解读正确的是(   )

    表1:1952年和1957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

    产量
    年份

    粮食(百万吨)

    棉花(百万吨)

    煤(亿吨)

    钢(百万吨)

    1952

    163.42

    1.30

    0.66

    1.35

    1957

    195.05

    1.64

    1.31

    5.35

    A . 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业迅速发展 B . 大跃进运动片面发展重工业 C . 一五计划实施使重工业迅速发展 D . 三年自然灾害影响农业发展
  • 6. (2018八下·东台月考) 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毛泽东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
    A . 中共“一大” B . 中共“七大” C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7. (2017·娄底) 如果要拍摄一部以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主题的影片,最合适的素材是(  )

    A . 上甘岭战场,黄继光舍身堵枪眼 B . 兰考盐碱地,焦裕禄带病治风沙 C . 紫竹林租界,义和团抗击侵略军 D . 北京菜市口,谭嗣同慷慨赴刑场
  • 8. (2019·福建)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他助人为乐的大爱行动,回答了‘怎样做人,为谁活着’这个根本问题,赋予了自己22年生命以无限的长度”。这讴歌的是(    )
    A . 邓稼先 B . 王进喜 C . 雷锋 D . 焦裕禄
  • 9. (2019·呼和浩特) 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这八字方针是为了(   )
    A . 恢复建国初遭破坏的经济 B . 开展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 . 缓和文革造成的社会混乱 D . 应对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
  • 10. “到1956年底,全国私营工业户数的99%,私营商业户数的82.2%,被分别纳入了公私合营或合作商业的轨道。”以上内容反映的是(   )
    A .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 .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D .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 11. (2020·百色模拟)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 )
    A . 促进了国民经济有恢复 B . 保障了土改革的完成 C . 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D . 标志着三大改造的结束
  • 12. (2020·河池模拟) 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规模的的基层选举,选举地区的人口为5.7亿全国各地共选出500多万名基层人大代表。材料说明(    )
    A . 人民对国家民主建设的支持 B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C .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 D . 我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
  • 13. (2019·百色) 尊崇劳动,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热情高涨,斗志昂扬,形成了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社会风貌。这一时期,工人阶级模范人物的代表是(   )
    A . 邓稼先 B . 焦裕禄 C . 雷锋 D . 王进喜
  • 14. (2018·济宁)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B . 新中国的成立 C . 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 D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15. (2020·百色模拟) 组图为1956年1月拍摄的照片。它反映了当时我国进行的(   )

    A . 土地改革运动 B .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 全行业公私合营 D . “大跃进”运动
  • 16. (分析数据﹣﹣解释历史现象)

    1. (1) 分析图一,说明 1921﹣1925 年苏联粮食产量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 (2) 分析图二,说明 1937 年苏联工业在世界上处于什么地位,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17.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建国之梦)

    材料一: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

    ——中国起死回生。

    (强国之梦)

    材料二: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指出,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材料三: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

    ——2013年3月17日新华网

    (圆梦设想)

    材料四:2013年3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1. (1) “建国梦想”实现于何年何月何日?其标志是什么?
    2. (2) 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实现“强国梦”的主要成就是什么?哪些事件让我们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
    3. (3) 中国是由多少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实现“中国梦”,为实现“中国各民族人民大团结”,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什么政治制度?
    4. (4) 材料中的“中国梦”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领导中国人民实现这一伟大梦想的核心力量是什么?
  •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下面是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一个资本家的表白:“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那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

    1. (1) 材料一反映了三大改造中哪个行业改造的热烈场面?该项改造运动结束于哪一年?其改造方式是什么?
    2. (2) 材料二反映了这位资本家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什么态度?他失去了“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后,其身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3) 三大改造的完成有哪些重大意义?
  • 19.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是某班同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围绕“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个主题进行的探究,请你参与其中,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同学们了解到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时期既有许多成就,也出现了严重失误,并把几个严重失误列举出来:

    ①“大跃进”②人民公社化运动③“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

    同学们还通过上网查找资料的途径,找出了以下三张图片:

    1. (1) 请将三张图片的英文字母代号与代表严重失误史实的序号对号入座,填于下表空格中。

    2. (2)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学习历史的目的之一是以史为鉴,通过对“③‘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的探究,你认为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3. (3) 通过对这个主题的探究,你认为怎样总结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历程最为全面恰当?
  • 2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1年,中国现代化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5%,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只占35.5%。

    材料二:“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1. (1) 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的什么现状?
    2. (2) 为改变上述现状,我国政府做出了什么决定?这一决定中发展的重点是什么?这个决定的结果如何?
  • 21. 中苏两国都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但结局迥然不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年到1933年这次全球经济危机……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也充分暴露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而苏联却在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1928﹣1932年)的指导下,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时,欧美……开始转向苏联寻找出路。……(苏联)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计划”成了最时髦的名词。

    ——《大国崛起》

    材料二:苏联的“袖们并没有像罗曼•罗兰期待的那样,及时发现和纠正包括高度计划经济体制在内的一些政策弊端,以至于积重难返,丧失了让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机会。

    材料三: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了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领导全国人民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同时期,我国进行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四: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我党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1. (1)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的原因。
    2. (2) 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苏联“高度计划经济体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这种体制的弊端积重难返,它产生的最严重后果是什么?
    3. (3) 材料中“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
    4. (4) 请指出新时期我党在理论上伟大觉醒的最重大贡献。在进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国政府不断探索市场的作用,积极融入世界经济。请指出新时期中国主动融入世界市场的三个阶段。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