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2019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4月份)

更新时间:2020-03-09 浏览次数:341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 1. (2019七上·吉林期中) 夏商周是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时期。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纣灭夏建立商朝 B . 启开启了世袭制 C . 周武王建立东周 D . 西周实行郡县制
  • 2. (2019九下·南山模拟)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12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关。监察制度,我国古已有之,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
    A . 刺史 B . 丞相 C . 太尉 D . 御史大夫
  • 3. (2017·盐城) “载初元二月,策问贡人于洛城殿 ……殿前试人自此始”。“殿前试人”这一考试形式的开创者是(  )

    A . 隋炀帝 B . 唐太宗 C . 武则天 D . 唐玄宗
  • 4. 假如你想在《资治通鉴》中查下列四个历史事件,不可能查到的是(   )
    A . 秦始垒统一全国 B . 雅克萨之战 C . 玄武门之变 D . 黄巾起义
  • 5. (2016七下·曲靖期中) 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  )

    A . 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 . 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 . 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 . 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 6. (2018·济宁) 细心研读材料,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挖据其内在含义。阅读材料,从中不能提取到的信息是(    )

    A . 张骞出使西域 B . 郑和下西洋 C . 体现了古代的对外开放和友好交往 D . 体现了我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既有反抗外来侵略,也有友好往来
  • 7. 2018年4月19日至26日,济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团走进台湾,携鲁绣、剪纸、面塑、皮影4个非遗项目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互动,活动受到台湾居民的交口称赞。历史上,将台湾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的民族英雄是(   )
    A . 康熙帝 B . 郑和 C . 郑成功 D . 戚继光
  • 8. (2018·济宁) 图示法是研究和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之一。下面空白方框处应填(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洋务运动 C . 义和团运动 D . 戊戌变法
  • 9.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下列民族精神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五四精神

    ②抗战精神

    ③小岗精神

    ④井冈山精神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③ C . ②①④③ D . ①④②③
  • 10. (2018·成都) 口述史料是史料的表现形式之一。下列研究抗日战争的史料中,属于口述史料的是(    )
    A . 《卢沟桥事变形势图》 B . 《义勇军进行曲》 C . 《吕正操(抗日名将)回忆录》 D . 《论联合政府》
  • 11.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不当的是(   )
    A . 《双十协定》的签订,维护了国家的和平与稳定 B .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 . 1992年“九二共识”的达成表明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重要一步
  • 12.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规定:“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这说明(   )
    A . 《十二铜表法》十分严酷野蛮 B . 此法典保护了雅典人民的利益 C . 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 D . 重视良好道德培养
  • 13.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为顺应时代潮流,世界上许多国家不约而同地进行了改革或革命。某班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并得出结论,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中国戊戌变法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

    日本明治维新

    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

    美国南北战争

    实现了美国的独立

    D

    罗斯福新政

    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A . A B . B C . C D . D
  • 14. 下表为李一涵同学在复习中总结的重大历史事件。据此判断,他复习的主题是(   )

    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

    法国颁布《人权宣言》

    A .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B . 整体世界的形成 C . “蒸汽时代”的到来 D . 步入近代的主要国家
  • 15. 2019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5周年,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80周年。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以下关于它们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都是帝国主义争夺殖民霸权的非正义战争 B . 都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C . 中国都参与了,也是战胜国之一 D . 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的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1分、第17题7分、第18题10分,第19题7分,共计35分)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要既讲法治又讲德治,重视发挥道德教化作用,把法律和道德的力量、法治和德治的功能紧密结合起来……树立良姸道德风尚,防止封建腐朽道德文化沉渣泛起。

    ﹣﹣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材料二:读图说史

    材料三: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发表讲话,其中说到:中共十九大到二十大的5年,有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

    ﹣﹣2019年,我们马上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2021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据此回答

    1. (1) 材料一中习总书记提出的“要既讲法治又讲德治”是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发扬光大。春秋时期,为“德治”这一理念提供来源的思想家是谁?战国时期,秦国践行法治”思想的改革家是谁?举一例说明西汉文帝、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的措施。
    2. (2) 材料二中的两位伟人在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你知道该理论主要有哪三部分组成吗?20世纪初的哪场革命将《共产党宣言》中的理论变为了现实?
    3. (3) 形成这些“时间节点”的标志性事件各是什么?
    4. (4) 你知道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十九大确立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吗?
  • 17. 改革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它与历史的发展相始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材料一:“废井田,开阡陌”是中国土地史上的重大变革,就是把标志土地国有的阡陌封疆去掉,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

    ﹣﹣2014年6月4日《大众日报》

    材料二:“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在赎地时农民必须先付赎金的20﹣25%,其余的75﹣80%由政府从国库拨款垫付给地主,农民在以后的四十九年内每年以“赎地费”形式偿还。……赎地费大大高出了当时的实际地价。”

    ﹣﹣摘编自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近代部分》

    材料三:1921年10月28日,(苏俄)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在克里姆林宫正式签署,23岁的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

    ﹣﹣以上摘自《大国崛起》

    1. (1) 材料一反映的内容与战国时期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关系密切?材料反映的是哪项改革的内容?
    2. (2) 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改革?你知道开启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吗?
    3. (3) 材料三与苏联实施的哪一政策有关?证据何在?
    4. (4) 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看法。
  • 18.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自2012年11月以来多次在国内外不同场合阐述“中国梦“战略,被视为中共治国理政的新指导思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87年,在谈到中日关系时邓小平说:干对不起中国人民的事情,第一个要数日本。…日本是世界上欠中国的账最多的国家。

    材料二:下面是《复兴之路》展览基本陈列“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中的几位人物图片之一

    材料三:《复兴之路》基本陈列第四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观察下列历史图片

    1. (1) 运用所学知识举出日本在19世纪和20世纪对不起中国、发动侵略中国的两次战争的名称。
    2. (2) 假如你是博物馆的讲解员,请你根据下面的示例向观众介绍另外一位历史人物的中国梦”。

      示例一:陈独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或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他创办了《新青年》杂志,举起了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在近代中国掀起了思想解放的风暴(或者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贡献)。

    3. (3) 结合材料三说明,三大改造在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材料四:图四是阐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本书的封面

    4. (4) 图片说:1978年中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什么?
    5. (5) 综上所述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共同的中国梦是什么?
  • 19. 全球化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科技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

    材料三: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国际社会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 (1) 材料一中,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第一次科技革命把人类带入到了什么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最显著的成就分别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的“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指的是什么?为此中国提出的方案是什么?
    4. (4) 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局势,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请你提至少一点良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