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市2018-2019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0-03-31 浏览次数:208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基础与运用</b>
  • 1. 下列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juàn)    鸡(zōng)     邪(bì)     精竭虑(dān) B . (qí)      两(xī)       簌(sù)     风雪途(zài) C . (miù)     临(bīn)      阻(yè)     毛骨然(sǒng) D . 尬(gān)     潮(xī)       强(juè)    在劫难逃(jié)
  • 2.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 田筹    联结    交头接耳    浑为—谈 B . 狼藉    烦躁    荡然无存    消声曝述 C . 折皱    茸毛    无动于衷    因地制宜 D . 星辰    典质    铸剑为犁    穿流不息
  • 3.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餐桌上,他把昨天看到的故事惟妙惟肖地讲给爸爸妈妈听。 B . 元宵夜,在公园赏灯的人摩肩接踵 , 节日氛围十分浓厚。 C . 在人民大会堂的迎客厅里,各省劳模正襟危坐地等待中央领导人的接见。 D . 爷爷八十多岁了,视力越来越差。看什么都眼花缭乱
  •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聋侍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自我保护。 B . 我们要确保这次课外活动的安垂。防止万无一失。 C . 中国火箭军在渤海湾进行的反制萨德新型导弹作战检验,达到了预期效果。 D . 谁也不能否认家长的这种做法不是对孩子的关爱,但结果也许适得其反。
  •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 . “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也可以是新闻的“六要素”。 B . “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刘祯是“建安七子”之一。 C . 诗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演化出许多不同的形式,诗词曲赋从文学的角度看,都是诗歌。 D . 《白杨礼赞》的作者茅盾,姓茅名盾,字雁冰,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 6. 八年级(1)班正在开展以“我看诚信”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1) 【新闻点击】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选票、欠税、欠费、阎红灯……这些都将被记入你的“个人信用库”。昨天,扬子晚报记者从南京市发改委了解到.南京即将出台社会诚信体系实施方案,今后凭身份证号就能查到个人税收欠缴、乘车欠缴费、交通违章等“失信记录”。同时,企业欠薪、专利侵权、拖欠贷款等不良信用也将被记录到“企业信用库”中.可凭组织机构代码自查。这两个库的信息将在市政府各部门共享.并接入省里的“诚信库”,这意味着有失信记录的企业和个人今后在南京将“无处藏身”。

    2. (2) 【拟写座右铭】请你以“诚信”为主题给自己写个座右铭。要求紧扣主题,起到激励、警醒的作用,至少采用一种修辞手法。
  • 7. 按要求填写诗文。
    1. (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作者认为造成一个国家灭亡的原因是:
    2. (2) 自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西湖早春华夏美景的诗句是:
    3. (3) 《饮酒(其五)》中表现诗人悠闲自在的千古名句是:
    4. (4) 李清照《渔家傲》中,表达诗人渴望自由生活的词句是:
    5. (5) 晏殊《浣溪沙》中,无奈与欣慰交织.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6. (6) 芳草长堤,。(欧阳修《采桑子》)
    7. (7)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二、<b >阅读理解</b>
  • 8. 阅读诗歌,完成下列问题。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 (1) 秋风本无形,诗人为什么用“见”?请说说你的理解。
    2. (2) “行人临发又开封”是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请结合全诗分析这一细节描写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jī  běn)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惟叟一人而昏。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 , 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 , 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州名,在今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③囊:以往、过去。

    1. (1) 下列各句中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聚室而           谋:商量 B . 汝之不           惠:同“慧”,聪明 C . 甲翁之妻子乡     去:到 D . 吾远游冀、雍     向:先前
    2. (2) 下列句子中“之”的意思或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汝心固,固不可彻。

      A . 何老 B . 已而细柳军 C . 实是欲界仙都 D . 丈夫冠也,父命之
    3.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
      A . 甲文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说的话角度不同。对移山的态度也不同。 B . 乙文讲述的是两个年近六十的老翁不以年老而互勉壁泰山的故事。 C . 甲乙两文都证明了“有志者.事竞成”的道理。 D .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4. (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②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 10. 名著阅读。
    1. (1) 昆虫记是①国昆虫学家②的杰作,记录了他对昆虫的观察和回忆,全书共有③卷。作者根据观察将昆虫的生活习性生动的描写出来,如“有一种外貌漂亮而内心奸恶的虫子,它的身上穿着金青色的外衣,腹部缠着‘青铜’和黄金织成的袍子,尾部系着一条蓝色的丝带。”这种虫子的名字叫④
    2. (2) 《红星照耀中国》是①国著名记者②的不朽名著。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作者对③的评价。
  • 1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

        ①雨后,我们常能闻到泥土的清香味儿。这些清香从哪儿来呢?据专家研究,它来自泥土中一种叫“放线茵”的细茵。

        ②土壤是种类繁多的细菌的乐园。在显微镜下,你会观察到这样一类与众不同的细茵:别的细菌多是田形、椭圆形的,而它们看起来却是丝状的。那些丝状细菌有的像一棵树。树上有时还结着“果实”:有的像一根草,仿佛还开着花,煞是好看。这类细菌生物学上就称为放线菌。

        ③放线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所以你看到它长得像一棵树也好,一根草也罢,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那些奇形怪状的丝,是它的菌丝。菌丝覆盖了很大的空间。这对于寻找食物大有好处。放线菌能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正是这种物质,让我们能闻到一股泥土的清香。

        ④为何雨后泥土的清香让人感受更明显呢?

        ⑤因为放线菌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细茵,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声。当土壤干旱的时候。它的菌丝就会在头部长出孢子。放线菌渐渐枯死后,留下的这些孢子只要遇到合适的条件,又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⑥下雨时,雨水冲开了土壤。这些晴天时埋在土中的孢子长成的放线菌随着潮湿空气中的小液滴四下弥漫。当它们被吸入鼻孔。我们就能感觉到一股泥土的清香。土地干旱越久,就有越多的放线菌抱子存在,所以雨后泥土的清香在久旱之后尤其明显。

        ⑦放线菌的作用当然不只是让人闻到清香,它也是生产抗生素的宝库。时至今天。人类已经发现了5000多种抗生素。其中就有4000多种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如链霉素就是从土壤中一种叫“灰色链丝菌”的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四环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了都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

        ⑧放线菌的作用还不止于此,我们平常烹饪时调味用的味精,:也是通过它们制造的。如今。它们还是科学家研究生物发育、细胞分化的便利材料。

    1. (1) 阅读全文,说说放线菌具有哪些作用。
    2. (2) 文章第二段划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 (3) 第⑤段中的划线词语“一般”能否删去,为什么?
    4. (4) 文章以“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为题有哪些好处?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母亲的文化

    迟子建

        ①母亲血压居高不下,我怀疑是故乡的寒冷气候使然,劝她来哈尔滨住上一段,换换水土,她来了。说也怪,她到后的第二天,血压就降了下来。恢复正常。她的气色一天天好看起来,指甲透出玫瑰色的光泽。她在春光中恢复了健康,心境自然好了起来。她爱打扮了,喜欢吃了,爱玩了,甚至偶尔还会哼哼歌。每天她跟我出去散步,看待每一株花的眼神都是怜惜的。

        ⑦白天,我看书的时候。母亲也会看书。她从我的书架上选了一摞书,《红楼梦》《毛泽东的晚年生活》《慈禧与我》《文化大革命十年吏》等。受父亲影响,她不止一次读过《红楼梦》,熟知哪个丫鬟是哪一府的,哪个小厮的主子又是谁。大约一用后,她把《红楼梦》放回去,对我说,后两卷她看得不细。母亲说《红楼梦》好看的还是前两卷。写的都是吃呀喝呀玩呀的事情,耐看。而且。宝玉和黛玉那时天真着,哥哥妹妹斗嘴斗气是讨人喜欢的。母亲对高鹗的续文尤其不能容忍,说他不懂趣味,硬写,把人都搞得那么惨,读来冷飕飕的。她对《红楼梦》的理解令我吃惊,起码,她强调了小说趣味性的重要。

        ③母亲对历史的理解也是直观朴素的。那段时间,我正看关于康有为的一些书籍。有天晚饭同她聊起康有为。她说,这个人不好啊,他撺掇着光绪闹变法,怎么样?变法失败了,他跑了。要是不听他的,光绪帝能死吗?为了证明她的判断是正确的。地拿来《慈禧与我》,说那里面有件事涉及康有为,也能证明他的不仁义。母亲翻来翻去,找不见那页了,她擞下书。对我说:“不管怎么着,连累了别人的人,不是好人啊。”康有为就这样被她给定了性。

        ④“刘老根大舞台”在哈尔滨每晚都有演出,场面很火爆。我约母亲一同去看,她说:“那东西有什么看头?就是耍嘛!”她说她受不了这个。不过她没有拗过我。有一天。我还是把她拉到剧场。虽然不是周末,但上座率还是很高。母亲说的没错。演出一开始,演员就朝观众要掌声,有的还蹦下台,在观众席中怂恿观众鼓掌。高分贝的音乐震耳欲幸,母亲再次堵起了耳朵,一副痛苦状。演出只到半程,当又一位演员出场后耸着肩膀嬉皮笑脸地要掌声时。母亲终于忍不住了。她几乎是用命令的口气大声对我说:“咱走吧!”我也没有料到演出是这样,赶紧跟着她出来了。出了剧场,她长吁了一口气。对我说:“怎么样?我说就是个‘耍’嘛。再坐下去。我都要犯心脏病了!”

    ⑤有一天,我和母亲黄昏散步时路过文化宫,看见王全安导演的《图雅的婚一副》在上映,立刻买了两张票。我知道这部电影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拿了奖。按照票上的进间,它应该开演5分钟了,我正为不能看捌开头而懊恼呢。谁知道了小放映厅门口却吃了闭门羹。原来,这场电影只卖出这两张票,放映厅还没开呢。我找来放映员,他打开门,这我和母亲放了专场电影。故事很简单。一个女人征婚。要带着“无用”的丈夫嫁人,而这个丈夫之所以“废”了,是因为打井所致的。

        这背后透视出的是草原缺水的严峻现实。影片拍得朴素、自然、苍凉而又温暖,我和母亲被吸引住了。完整地把它看完了。出了影厅,只见大剧场里刘老根大舞台的演出正在高潮,演员在台上热闹地和观众做着互动,掌声如潮。

        ⑥我和母亲有些怅然地在夜色中归察。快到家的蛙候,母亲忽然吧息了一声对我说:

        “我明白了。你写的那些书,就跟咱俩者的电影似的,没多少人看啊。那些花里胡哨的书,就跟那个刘老根大舞台一样,看的人多啊。”

        ⑦母亲的话,让我感动,又让我难过。我没有想到,这场两个人的电影,会给她那么大的触动。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因为有母亲在,我生命中的电影永远不会是一个人的啊。

    1. (1) 文章叙述了母亲的四个生活片段,请依照示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②母亲和“我”聊康有为。认为做人要有仁义。

      ④母亲观赏获奖电影,感悟好的艺术作品却少人问津。

    2. (2) 文中第五段划线句能否删去,为什么?
    3. (3) 联系上下文,简析第⑥段划线句“我和母亲有些怅然”的原因。
    4. (4) 文章的结尾作者说“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因为有母亲在。我生命 中的电影,就永远不会是一个人的啊”该如何理解?
三、<b >写作</b>
  • 13.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唐代诗人李商隐曾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但是近代文学家《背影》的作者朱自清却道“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其实相同的景物会因为观察者心境的不同也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有没有哪一刻。你也被夕阳的美丽所感动过呢?

    请以“那一刻,我发现夕阳也很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不得套作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