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18-2019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1-05-17 浏览次数:64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基础运用</b>
  • 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1) 晴川历历洱阳树,。(崔颢《黄鹤楼》)
    2. (2) 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化静为动,表现诗人过荆门入楚地的壮阔景象,含喜悦开朗的心情、朝气蓬勃活力的语句是
    3. (3)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吴均《与朱元思书》)
    4. (4)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5. (5) 请把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默写完整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致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父亲怕茶房不妥帖:颇chòu  chú了一会。

    ②胸中有qiū  hè色,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问。

    ③他的皮肤cáng  wū  nà  góu,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④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dān  jīng  jié  lǜ,青丝变白发。

  • 3.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他们疲倦至极,已不再抱任何希望。只是靠着迷迷糊糊的直觉支撑着身体,迈着蹒跚的步履。 B . 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譬喻 , 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 C . 赵之行能获得《汉语桥》总冠军,离不开他对读书不求甚解的追求。 D . 周末参加下乡志愿者服务的高州医院的医生们表示,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微不足道的。
  •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国民阅读率的与口俱增和个人对阅读的“不知足”,说明对读书更在乎了。(在“说明”后面加“人们”) B . 《大国外交》全诵展现了中国外交领域的巨大成就,塑造了“全球发展贡献者”。(将“塑造”改为“成就”) C . 限酒令施行半个月内,茂名共查处洒后驾驶事件300起,较去年同期下降了一倍多。(把“一倍”改为“一半”) D . 网络词语“刷朋友圈”表达的其实是“看朋友圈”的意思,“刷”这个动词形象地表现了“看”的动作,加火了表达的趣味性。(把“加大”改为“增加”)
  • 5.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新华网广州8月31日电。8月31日上午,广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四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决定自2018年秋季开始,在全省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

    广东省“戏曲进校园”活动将按照坚持政府主导、梯次有序推进、分类分级实施,强化兴趣引导、严格质量把关等基本原则,采取戏曲演出、戏曲教育、戏曲实践等形式,分“三步走”逐步推开,力争三年内实现全省大中小学校所有学生每年免费欣赏到一场优秀戏曲演出的目标,给师生们带去精彩纷呈的传统文化盛宴。

    据悉,广州市已将“戏曲进校园”活动纳入学生美育提升工程.并争取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戏曲演出、师资培训、学生戏曲社团组建等相关工作·

    1. (1) 请为这则新闻拟写标题。
    2. (2) 广州市某中学邀请广东省著名粤剧员来学校演了,请你这这次活动拟写一则标语。
二、<b >阅读理解</b>
  • 6.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润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略无

      ②回倒影

      引凄异

    2.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 (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 . 文章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 . 作者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写出三峡的美,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D . 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 7.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哀公益宅

    鲁哀公欲西益宅,史争之,以为西益宅不祥。哀公作色面怒。左右数谏不听。乃以问其傅宰折睢,曰:“吾欲益宅,而史以为不祥。子以为何如?”宰折睢曰:“天下有三不祥,西益宅不与焉。哀公大悦而喜顷复问曰何谓三不祥?对曰。不行礼义不祥也;嗜欲无止二不祥也;不听强谏三不祥也。”哀仅能默然,深念愤然自反,遂不西益宅。无史以争为可以止之,而不知不争而反取之也。

    (选自刘安《淮南子·人间训》)

    1. (1) 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西益宅不/始一反 B . 鲁哀公西益宅/夕日 C . 夫史以争为可以之/一狼得骨 D . 哀公作而怒/征于发于声而后喻
    2.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哀公大悦而喜顷复问日何谓三不祥

    3. (3) 结合选文,说说鲁哀公为什么放弃了向西扩建住宅的想法。
  • 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西礼节的差别

        ①我国传统礼节和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礼节,从根本上说是相通的,都强调人际交往要友善,要礼让,举止要文明等。但是,由于传统、信仰、习俗的影响,二者不论是形式还是内涵都有明显差别。

        ②先说见面礼。我国传统礼节,基本上都属于非肢体、非肌肤接触性礼节。如跪拜、作揖、拱手、鞠躬等等。施礼时,双方身体保持一定距离,特别强调男女授受不亲,如果出现男女肢体、肌肤接触,就会有伤风败俗之嫌。西方则不同,不论男女,其礼节多属肢体、肌肤接触性的,如拥抱、吻手、接吻以及握手等。西方人认为,以肢体、肌肤接触对方,更能直接表达自己的亲密、亲热的情感,而我国传统认为,礼、德互为表里,即“礼发诸外”,“德辉动于内”(《:礼记》),征人与人交往中,强调礼要发自内心,强调礼是内心敬意的自然流露。

        ③再说座次。我国古代是非常讲究座次的,因为座次要分尊卑。我国古代建筑通常是前堂后至,“堂”是举办活动的地方,最尊贵的座位是南向(坐北朝南),其次是西向,再次是东向,最后是北向。例如,古代帝王召见群臣议事,都是坐在北边朝南的位置上,因此,古人常说“南?称帝”。“室”是用来居住的,一般为长方形,东西长而南北窄,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至于“左”与“右”谁尊谁卑的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周朝规定,诸侯朝见天子,宴饮时以左为尊;用兵打仗,则右边为尊。左右尊卑,要视科场合而定。直到明朝建立之后,才固定“左尊右卑”,一直延续到今天。在西方,人们通常把主人右边的座位看成贵宾席,这种习俗的来源很有意思。正好像西方人见面握手总是先伸出右手一样,这些习俗的背后,又常常出于某种具体的需要,在每个人都佩戴武器的时代,伸出右手表明。我不会向你施加武力,这种朴素的表达友好的方式,久而久之,就成了西方表示礼节的一种习俗。

        ④最后说说用餐。中国餐桌上绝大多数菜是一桌人共享,而西方人习惯“各吃各的、各人一份”。在中国人的餐桌上,从倒酒、敬酒到饮酒,都有自己的一套相应的规则和礼仪。其中敬酒是最重要最讲究的一环,规则也是最复杂的。通常,中国人还习惯频繁敬酒以表示热情、尊重等意。对西方人而言,酒是饮食的陪衬,作用在于衬托饮食的美味,什么时候喝,要喝多少都由个人自己决定。频繁敬酒在他们看来是一种勉强他人,不尊重他人自主意识的行为。

    1. (1)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 . 中西礼节虽然在形式和内涵上有不同,但都注重人际交往时要友善、礼让、文明。 B . 中国传统用餐礼仪中,人们常常通过频繁敬酒来表示对客人的热情、尊重之意。 C . 西方人习惯在见面时拥抱、吻手、接吻以及握手等,来直接表达自己亲密、亲热的情感。 D . 我国古代建筑通常是前堂后室,在堂屋举行活动时,一般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
    2.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礼节和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礼节差别。 B . 中国人全都习惯频繁敬以表示热情、尊重等意。 C . 本文先总的介绍中西礼节在形式和内涵上有差别,然后分别介绍在见面礼、座次、用餐时礼节的不同。 D . 第②段我国的传统礼节,基本上都属于非肢体、非肌肤接触性礼节,如跪拜、作揖、拱手、鞠躬等等“一句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3. (3) 请你根据上文有关中西礼节的知识,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旅居海外多年的广州人李艳,和她的英国丈夫一起回乡探亲,受邀前往昔日恩师黄老师夫妇家吃饭,共叙师生情谊。

      ①作为主人的黄老师准备按照西方礼节招待客人,安排座位时,他应该把李艳的英国丈夫安排在自己的左边还是右边?为什么?

      ②黄老师提醒妻子席间不要劝菜劝酒,理由是什么?

  • 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九岁的病榻

    苏童

        ①我最初的生病经验产生于一张年久失修的藤条躺椅上,那是一个九岁男孩的病榻。

        ②那年我9岁,我不知道为什么会得那种动不动就要小便的怪病,不知道小腿上为什么会长出无数红色疹块,也不知道白血球和血小板减少的后果到底有多严重。

        ③那天父亲推着自行车,我坐在自行车后座上,母亲在后面默默扶着我,一家三口离开医院时天色已近黄昏,我觉得父母的心情也像天色一样晦暗。我知道我生病了,我似乎有理由向父母要点什么,于是在一家将打烊的糖果铺里,父亲为我买了一只做成蜜桔形状的软糖,桔子做得很逼真,更逼真的是嵌在上方的两片绿叶。我记得那是我生病后得到的第一件礼物。

        ④生病是好玩的,生了病可以吃到以前吃不到的食物,可以受到家人更多的注意和呵护,可以自豪地向邻居小伙伴宣布:我生病了,明天我不上学!但这只是最初的感觉,很快生病造成的痛苦因素挤走了所有稚气的幸福感觉。

        ⑤生病后端到床前的并非是美食。医生对我说,你这病忌盐,不能吃盐,千万别偷吃,有人偷吃盐结果就死了,你偷不偷吃?我说我不会偷吃,不吃盐有什么了不起的?起初也确实漠视了我对盐的需要。

        ⑥母亲从药店买回一种似盐非盐的东西放在我的菜里,有点咸味,但咸得古怪,还有一种酱油,也是红的,但红也红得古怪,开始与这些特殊的食物打交道,没几天就对它们产生了恐惧之心,我想我假如不是生了不能吃盐的病该有多好,世界上怎么会有不能沾盐的怪病?

        ⑦生了病并非就是睡觉和自由。休学半年的建议是医生提出来的,我记得当时心花怒放的心情。唯恐父母对此提出异议,我父母都足信赖中医的人,他们同意让我休学,只是希望医生用中药来治愈我的病。于是后来我便有了我的那段大谈草药汁炖破三只药锅的惨痛记忆,对于一个孩子的味蕾和胃口,那些草药无疑就像毒药,我捏着鼻子喝了几天,痛苦之中想出一个好办法,以上学为由逃避喝药,有一次在母亲倒药之前匆匆地提着书包蹿到门外,我想与其要喝药不如去上学。但我跑了没几步就被母亲喊住了。母亲端着药碗站在门边。她只是用一种严厉的目光望着我,我从中读到的是令人警醒的内容,你想死?你不想死就回来给我喝药。于是我又回去了。

        ⑧9岁的病榻前时光变得异常滞重冗长。南方的梅雨滴滴答答下个不停,我的小便也像梅雨一样解个不停,我恨室外的雨,更恨自己的出了毛病的肾脏,我恨煤炉上那只飘着苦腥味的药锅,也恨身子底下咯吱咯吱乱响的藤条躺椅.生病的感觉就这样一天坏于一天。

        ⑨有一天班上的几个同学相约一起来我家探望,我看见他们活蹦乱跳的里竟然是一种近似酸楚,我把他们晾在一边,跑进内室把门反锁上,我不是想哭,而是想把自己从自卑自怜的处境中解放出来。面对他们我突然感受到了无以言表的痛苦。也就在门后偷听外面同学说话的时候,我才真正意识到我是多么想念我的学校,我真正明白了生病是件很不好玩的事情。

        ⑩半年以后我病愈回到学校,我记得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在操场上跳绳。不知疲倦地跳,充着各种花样跳,直到周围站了许多同学,我才收起了绳子 。

        ⑪我离开了9岁的病榻,从此自以为比别人更懂得健康的意义。

    1. (1) 根据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

      情节发展

      生病之初

      克制饮食

      生病休学

      病愈归校

      我的心理

    2. (2) 分析第⑪段在文中的作用。
    3. (3) 品味下列句子,按要求答题。

      ①南方的梅雨滴滴答答下个不停。(分析此句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②我记得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在操场上跳绳。不知疲倦地跳,变换着各种花样跳,直到周围站了许多同学,我才收起了绳子。(我为什么不停地、变换花样的跳绳?)

    4. (4) 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三、<b >作文</b>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鲜嫩可口是美食的味道,清新和谐是自然的味道,絮叨爱抚是妈妈的味道,睿智哲思是佳作的味道,酸甜苦辣是生活的味道,厚重沧桑是历史的味道……只要你细细咀嚼,用心感悟,人间真昧尽在其中。

    请以“                         的味道”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自选文体;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四、<b >附加题</b>
  • 11.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A)我父亲读过两年书,认识一些字,足够记账这用。我母亲完全不识字。两人都是农民家庭出身。我是家里的“读书人”。我熟读经书,可是不喜欢它们。我家看的是中国旧小说,特别是关于造反的故事。我很小的时候,尽管老师严加防范,还是读了《精忠传》、《水浒传》、《隋唐》、《三国》和《西游记》。这位老先生讨厌这些禁书,说它们是坏书。我常常在学堂里读这些书,老师走过来的时候就用一本正经书遮住。大多数同学也都是这样做的。许多故事,我们几乎背得出,而且反复讨论了许多次。关于这些故事,我们比村里的老人知道得还要多些。他们也喜欢这些故事,常常和我们互相讲述。我认为这些书大概对我影响很大,因为是在容易接受的年龄里读的。……

        这些事情接连发生,在我已有反抗意识的年轻心灵上,留下了磨灭不掉的印象。在这个时期,我也开始有了一定的政治觉悟,特别是在读了一本关于瓜分中国的小册子以后。我现在还记得这本小册子的开头一句:“呜呼,中国其将亡矣!”这本书谈到了日本占领朝鲜、台湾的经过,谈到了越南、缅甸等地的宗主权的丧失。我读了以后,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沮丧,开始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B)由于修筑川汉铁路而兴起了反对外国投资的运动。立宪成为广大人民的要求。皇帝的答复只是下旨设立一个资政院。在我的学堂里,同学们越来越激动。为了发泄排满情绪,他们反对留辫子。我的一个朋友和我剪去了我们的辫子,但是,其他一些相约剪辫子的人,后来却不守信用。于是我的朋友和我就出其不意强剪他们的辫子,总共有十几个人成了我们剪刀下的牺牲品。就这样,在一个很短的时间里,我从讥笑假洋鬼子的假辫子发展到主张全部取消辫子了。政治思想是怎样能够改变一个人的观点呵!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1. (1) 文中“这些事情接连发生,在我已有反抗意识的年轻心灵上,留下了磨灭不掉的印象”这些事是指哪些事,试从原著中概括出两件。
    2. (2) 毛泽东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结合选文加以分析。
    3. (3) 选文出自《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哪一篇?该篇有什么写作特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