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衡水市景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2...

更新时间:2020-03-16 浏览次数:164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 1. 读句子,根据拼音写汉字。
    1. (1)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自己 shàn cháng的事情找回成功的喜悦,找回失去的信心。
    2. (2) 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迷失方向,也比漫无目的原地 pái huái的人走得快。
  • 2. 请给下列句子中的加下划线字标注拼音。
    1. (1) 西瓜圆溜溜的像一个篮球表皮愚绿和嫩绿相
    2. (2) 无论他画什么都画得惟妙惟、栩栩如生。
  • 3.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袁隆平为研究杂交水稻技术而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B . 生长在阿拉善西部的胡杨林是一种特别耐旱的树种,尽管那里干旱少雨,但一到夏季,胡杨总是郁郁葱葱的。 C . 好读书,读好书,形成了习惯你就可以与智慧结伴同行,与高尚朝夕相处。 D . 行走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能使每一个人都看到水草丰茂的湿地,开满鲜花的草原,以及长满各种灌木的山冈。
  • 4.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抓好十八大精神宣讲工作,确保让十八大精神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B . 我会学习他们做事认真的长处,做任何事情都精益求精 , 力求完美。 C . 有了甘于吃苦的理念和心态就不会在工作中拈轻怕重 D . 张先生如往常一样漠不关心地上网核对前天下午买的5注福彩双色球机选号码。
  • 5. 名句默写。
    1. (1)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2. (2) 九万里风鹏正举。。(李清照《渔家做》)
    3. (3) 黑云压城城欲摧,,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4. (4) 在《春望》中作者移情于物,表达感时伤世的两句诗是:
  • 6. 希望中学于7月1日到你校开展以“结对帮扶”为主题的活动,为营造活动氛围,学生会要出一期黑板报,请你在横线上再设计三个栏目名称。

    栏目一:帮扶快讯栏目二: 栏目三: 栏目四:

  • 7. 名著阅读。
    1. (1)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是国记者的不朽名著。
    2. (2) 红军给战士规定了三条简明的纪律,分别是:行动听指挥,,打土豪要充公。
二、阅读理解、
  • 8. 读诗歌,回答问题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1. (1)     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恬淡惬意的词语是““和”“。
    2. (2) “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你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3分)
  • 9. 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节选)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亼京城氏辶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署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下划线字。

      ①惩山北之

      ②杂然相

      ③遂率子孙担者三夫

      我之死:

    2. (2) 翻译句子。

      ①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②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3. (3)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吾与汝毕力平险 B . 始一反焉 C . 汝之不惠 D . 河曲智叟亡以应
    4. (4) 我们今天应该怎样看待“愚公移山”的行为?请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 10.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碎暖

    包利民

        ①一个午后,阳光透窗而入,照在一地的书上。我一边整理着杂乱的书籍,一边随着每一本书的入目而在心里生长着往事。忽然便从一本书里落下一张纸条,那是一本十多年前的密初中语文教材,正奇怪它怎么进入到我藏书的行列中。

        ②那张纸条已经泛黄,是从大笔记本上撕下的一条,蓝色的字迹已经极淡,“老师,我很喜欢听你讲课!”这温暖的字句。一下子撞开了岁月深处的一扇门。那个时候我刚刚到一个小镇的初中当语文老师第一堂课讲得紧张无比,很是有些语无伦次,下课的时候,我简直羞愧难当有一种巨大的挫败感。这个时候,一个女生走到我身边,把一张纸条递给我。仿佛刹那间春暖花开,心中涌动着感动还有希望在生生不息。

        ③上大学时,我在学生会的宣传部有一次在布置一个会场时,我往黑板上写美术体大字。下面有一些学生在自习,会议快开始前他们纷纷离开,忽然,一个女同学走到我身边把一张纸条塞到我手里。我一看,上面写着“誓言的“誓错了!快改过来!”我一惊,仔细看黑板上的字,一时又惭愧又感动。

        ④我刚读初中的时候班主任是一个很年轻的男老师开始的时候,我们并不了解他,也不怎么怕他。况且他教我们地理在他的课上,我们常会有一些小动作。有一次下午地理课他在前面板书的时候,我便写了张纸条给前面隔了几排的一个好友:“放学去河边的草地上踢球,多叫几个人!”趁老师转身的时候,我抛了过去,好友接过后,便回抛了一个给我:“你再问要问别人。看有多少人去!”于是我又炮制了多张纸条,团成团四处抛飞。

        ⑤谁知很不巧,向最前排抛去的那个纸团由于用力过猛,竟落在了老师的讲台上。而恰好老师转过身来。他很好奇地打开纸条看了看却没说什么,继续讲课。过了一会儿他让我们答自行把课文默读一遍,记住一些数据。正低头读着,忽然发现老师走到我身边。悄悄地把一个纸条放在我桌上,上面写着:“我也去踢球,放学后记得叫上我!”那一瞬间,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而自那以后老师便融入我们之中他也让我们明白,一个老师也完全可以不用绷着脸就能让学生从心里听从敬服。

        ⑥我坐在一堆书中间,沐浴着暖暖的阳光任思绪飘飞于一张又一张纸条的往事之中。曾经在一个幼儿园的墙上,看到许多纸条粘贴在上面是父母写给自己孩子的只言片语。祝比如说:“宝贝,妈妈不求你以后能大富大贵出人头地,只要你一生平安就好!”每一字每一句都浸润着父母浓浓的爱,这家幼儿园把这些纸条都精心地收藏着,说等孩子们长大以后。让他们回来看。我想当长大的孩子们重回幼儿园找到父母当年写给自己的纸条,心里该是怎样的温暖和感动。

        ⑦我的一个朋友被亲生父母抛弃,她却从不悲伤黯然,也从没有怨恨过抛弃自己的父母,她说她也有亲情,她同样在母亲的爱中成长。有一天在她家里,她小心地拿出一张纸条,成上面已经塑了封,急促的字迹仿佛临时匆匆写就。开始是一串年月日时,估计是她的生曰,然后有几句话:“妈妈会心痛一生,会爱你一生,你永远是妈妈最珍贵的宝

        ⑧记得一个高中同学跟我讲过有一次他和家人呕气,便选择了离家出走,让他伤心的功是父母并没有阻拦他。及至在另一个城市走投无路,他偶然在衣服最里面的一个口袋里,发现一些钱和一张纸条,是母亲的笔体;走够了就回家吧!"短短的几个字,瞬间消融了心里的坚冰,流淌着暖暖的感动。

        ⑨我常常流连于那些让人难忘的只言片语,那样的时刻,仿佛时光都走得那么轻缓。那些点点滴滴的暖,汇聚成爱的海洋,无时无刻不在包围着我们,生命,才会于变迁中而不苍凉, 生活,才会于坎坷中依然那么多情而美好。

    1. (1) 请阅读选文②-⑧段依据示例按顺序填人恰当内容。

      温暖地鼓励————温暖地融入——————温暖地召唤

    2. (2) 分析第②段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这温暖的字句,一下子撞开了岁月深处的一扇门。

    3. (3) 选文第③段画线句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 (4) 结合选文第⑤段内容,请概括出老师让“我”敬服的优点并用自己的话写出依据。
    5. (5) 结合选文,试从结构、主题两个方面分析题目“碎暖”的妙处。
  • 11. 读文章,回答问题。

    燃烧的月亮

    迟子建

        ①大阳是不大懂得养生的,只要它出来,水远圆圆的脸,没心没肺地笑。它笑得适度时,花儿开得繁盛,庄稼长势喜人,人们是不厌弃它的;而有的时候它热情过分了,弄得天下大早,农人们就会嫌它不体恤人。月亮呢,它修行有道,该圆满时圆满着,该亏的时候则亏。它的圆满,总是由大亏小亏换来的。所以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着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

        ②故乡的夜晚,一本书,一杯自制的五味子果汁,就会给我带来踏实的睡眠。可是到了月圆的日子,情况就大不一样。穿窗而过的月光,进了屋后,招呼也不打,仰面躺在我身旁空下来的那个位置。它躺得并不安分,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睫毛,将几缕月光送入我的眼底;一会儿又揉揉我的鼻子,将月华的芳菲再送进来。被月光这样撩拔着我只能成睡睡醒醒了。

        ③月光和月光是不一样的。春天的月光,像一片刚钻出些叶芽的草地;夏日的月光,流泻在空中,你抓一下,手上就像有满把的膏脂;秋天的月光,像平镜般的湖水,又如古琴弹出的功   声音;冬天的月光虽然薄而白,但落到雪地上像刚印刷出来的年画。相比较,冬春之交的月光,就没什么特别动人之处了。雪将化未化,草将出未出,此时的月光,也给人犹疑之感,瑟瑟缩缩的。

        ④就是在这样的乍暖还寒时节,一个满月的日子。回到自己的住处时,月亮已经升起来了。微醺的缘故,未及望月,就熄灯睡了。大约凌晨三点,我被渴醒了。床畔的小书桌上,通常放着一杯白开水。宝内似明非明,我起身取水杯的时候,发现杯壁上晃动着迎春枝条般的鹅黄光影。心想月光大约太喜欢玻璃杯了,在它身上作起了画。喝过这杯被月光点化过的水,无比畅快

        ⑤回床的一瞬,我有意无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立时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天哪,月亮怎么掉到树丛中了?我见过的明月,不是东升时蓬勃跳跃在山顶上的,就是夜半时高高吊在中天的,我还从没见过栖息在林中的月亮,仿佛伸伸手就能捉到。月亮也许因为走了一夜。被磨蚀得不那么明亮了,看上去毛茸茸的,但皎洁而不耀眼,清澈中散发着温热,更像一盞挂在树梢的灯,默无声息地燃烧着。那些还未发芽的树,原本一派萧瑟之气,可是掖在林间的月亮,把它们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树木一夜之间回春了。丫杈的树枝上有如开满了粉白的鲜花,而圆月、树林、斜枝、光影像随意泼洒点染的一幅画,又如意境幽雅的一首诗。

        ⑥看过了这样的月亮,我再回到床上时,又怎能不被美给惊着呢!虽然接着睡了,可是睐上一段时间,又惦记着什么似的,醒来了。只要睁开眼,朦胧中会望一眼窗外——啊,月亮还在林间,只不过更低了些。再睡,再醒来,再望,也不知循环往复了多少次。月亮终于沉在林地上由灯的形态,变幻成篝火了。这是那一夜的月亮留给我的最后印象。

        ⑦第二天彻底醒过来时,天已大亮,哪还有满月时的圣景。消尽了白雪而又没有返青的树,看上去是那么的单调。虽然寻不见月亮的踪迹,但我知道它因为燃烧得太忘我了,动了元气,此后的半个月,它将一点点地亏下去。待它枯槁成弯弯的月牙儿,才会真正复苏,把亏的地方,再一点点地盈满。它圆满后,不会因为一次次地亏过,就不燃烧了。而且月亮懂得,没有燃烧,就不会有涅槃再生,就不会有新一轮的蓄养生长,也就不会有再一次痛快淋漓燃烧的精彩。

        ⑧我怎么能想到,在印象中最不好的赏月时节,却看见了上天把月亮抛在凡尘的情景呢。假使我彻头彻尾醒着,这样的风景即使入了眼,也不会摄人心魄。正因为我所看到的一切在黎明与黑夜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那团月亮,才美得夺目。

    1. (1)     作者笔下的春夜满月“美”在何处?
    2. (2)     从全文看,作者在第③段中描述了“冬春之交”月光的特点这种写法及其作用是什么?
    3. (3)     概括第③段中四季月光各自的特点,并说明写四季月光与写“燃烧的月亮”有什么关系。
    4. (4) 作者对于月亮“盈满”与“亏过”以及“燃烧”与“蓄养”的阐述,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三、写作
  • 12.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站点,既是匆匆而过的憩息处,也是暂时的落脚点;既是旧行旅的终点,又是新行程的起点……

    人生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的站点组成了一个人生命的完整链条。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样的联想或感悟请以“每个站点都有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不得抄袭和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600字以上。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