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2017学年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花山中学八年级下学期...

更新时间:2017-08-17 浏览次数:766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如图是用来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当探头的薄膜浸入水中10cm的深度时,下列做法能使压强计U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减小的是(   )

    A . 将压强计的探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B . 将压强计的探头在原处转动180° C . 将压强计的探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D . 将压强计的探头改放在同样深度的盐水中
  • 2. 如图所示,在小瓶里装一些带颜色的水,再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在它上面画上刻度,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就制成了一个简易气压计.小明把气压计从水平地面移到高楼楼顶的阳台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变小,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小 B . 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变小,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大 C . 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变大,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小 D . 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变大,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大
  • 3. 对下图所示的情景解释正确的是(   )

    A . 踢出去的足球“飞行”一段路程后停下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B . 跳远运动员助跑可以提高成绩,是利用了身体的惯性力 C . 男孩水平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是因为他的推力小于车所受的阻力 D . 蹦蹦杆跃到最高点时,弹性势能最大
  • 4. 如图甲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用沿水平方向的力拉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匀速滑动,图乙是他两次在同一桌面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木块两次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相等 B . 木块第1次受到的拉力较大 C . 木块在两次运动时的机械能相等 D . 两次运动时拉力对木块做功的功率一样大
  • 5. 如图所示,关于吊扇的重力与其对天花板的拉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吊扇不转动时,拉力大于重力 B . 吊扇不转动时,拉力小于重力 C . 吊扇转动时,拉力大于重力 D . 吊扇转动时,拉力小于重力
  • 6. 下图是北京奥运会运动项目的图标,对图片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A . 把弓拉弯的过程中,弓的弹性势能变大 B . 运动员游泳时,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C . 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时,没有对杠铃做功 D . 曲棍球被击打离开球棍后,因为惯性向前运动
  • 7. 如图所示,为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一次实验时让小车从棉布表面滑过,第二次实验时去掉棉布,让小车直接从木板表面滑过,观察小车滑行的距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两次实验应将小车从斜面上不同的位置释放 B . 第一次实验中应在斜面和水平木板上都铺上棉布 C . 两次实验中运动的小车都会停下来,说明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 . 从实验可以看出,运动的小车所受的阻力减小,向前滑行的距离变小
  • 8. 小汽车已经进入普通家庭,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汽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 . 系上安全带的作用是减少小汽车被追尾时给乘坐人员带来的伤害 C . 小汽车上坡时机械能越来越大 D . 汽车高速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力
  • 9. 如图所示,两手指用力挤压铅笔的两端使它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 B . 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和铅笔的重力大小相等 C . 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力大于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力 D . 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强小于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强
  • 10. 如图所示,将同一枚新鲜鸡蛋分别浸入盛有水和盐水的容器中,静置一会儿,出现如图所示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水的密度比鸡蛋的密度大 B . 左图中鸡蛋对杯底一定有压力 C . 两种情况下鸡蛋所受的浮力相等 D . 往浓盐水中再加一些盐,鸡蛋静止后所受的浮力比原来的大
  • 11. 如图为某试验中的太阳能汽车,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B . 太阳能汽车行驶时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机械能 C . 太阳能汽车在快速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力比静止时小 D . 太阳能汽车表面光滑有利于减小空气阻力
  • 12. 如图所示,2012 年11月20日,我国自行研制的歼﹣15舰载机,在“辽宁舰”上成功着舰和起飞,当舰载机降落时,为了使飞机能尽快停下来而不滑出跑道,需要放下尾部的挂钩,让挂钩钩住航空母舰上的阻拦索;同时,又为了防止没有钩住阻拦索而出现意外,舰载机着舰后需要保持起飞时的推力.下列关于“辽宁舰”和舰载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辽宁舰”的惯性一定比舰载机大 B . “辽宁舰”的动能一定比舰载机大 C . 当舰载机刚着舰没有钩住阻拦索时,舰载机受到的合力为零 D . 舰载机起飞前后,“辽宁舰”受到的浮力不变
  • 13. 如图所示,不计绳重和摩擦,吊篮与动滑轮总重为450N,定滑轮重力为40N,人的重力为600N,人在吊篮里拉着绳子不动时需用拉力大小是(   )

    A . 218 N B . 220 N C . 210 N D . 236 N
  • 14. 某深海探测器利用“深海潜水器无动力下潜上浮技术”,其两侧配备多块相同的压载铁,当其到达设定深度时,抛卸压载铁,使其悬浮、上浮等,并通过探测器观察窗观察海底世界.这种深海探测器在一次海底科考活动中,经过下潜、悬浮、上浮等一系列操作后,顺利完成任务.如图所示为该探测器在理想状态下观察窗所受海水压强随时间变化的p﹣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探测器在AB,CD两个阶段,在竖直方向的速度大小关系是vAB>vCD B . 探测器在BC阶段处于悬浮状态,只受到重力、浮力 C . 探测器在CD阶段处于上浮过程,探测器所受的浮力不变 D . 探测器在AB,BC,CD三个阶段,所受重力的大小关系是GAB<GBC<GCD
  • 15. 如图所示,将重为6N的小球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当小球的 体积浸在水中时,测力计示数为3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小球的体积为500cm3 B . 小球的密度为1.25g/cm3 C . 缓缓向下移动弹簧测力计,小球对测力计的拉力最小可达到1N D . 剪断悬吊小球的细线,小球在水中稳定时受到的浮力为5N
二、<b >解答题</b>
  • 16. 2011年7月28日,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创造了5188m的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

    1. (1) 潜水器下潜得较快时,10min下潜了420m,这段时间内潜水器下潜的平均速度为 m/s.
    2. (2) 此次试验到达最大下潜深度时,潜水器受到海水的压强约为 Pa.
    3. (3) 质量约为22t的“蛟龙号”潜水器匀速下潜时,受到的浮力约为 N.到达最大下潜深度时,潜水器抛弃压载铁,潜水器减小的重力它减小的浮力,潜水器开始上浮.

      (ρ海水=1.03×103kg/m3 , g=10N/kg)

  • 17. 在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时.某同学按下图所示的顺序进行实验:

    1. (1) 你觉得最合理的实验顺序是
    2. (2) 图乙所示的步骤中、石块部分浸入水中时所受的浮力该时刻桶中水所受的重力;石块匀速向下移动时不慎碰到烧杯底部,此时石块所受的浮力该时刻桶中水所受的重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 (3) 他紧接着探究漂浮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水所受重力的大小的关系,为了完成该实验,他至少还要使用次弹簧测力计.
  • 18. 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下挂着一个实心圆柱体逐渐浸入装有水的烧杯,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随圆柱体下表面浸入的深度h变化如图乙所示.(g=10N/kg)

    1. (1) 当圆柱体下表面浸入深度h为1.5cm时,其下表面所受的压强为 Pa.
    2. (2) 圆柱体的质量为 kg.
    3. (3) 圆柱体的密度为 kg/m3
  • 19. 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让小车每次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每次测量时都观察小车右端所对刻度线的位置),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接触面

    毛巾

    棉布

    木板

    阻力的大小

    较大

    小车运动的距离s/cm

    18.30

    26.83

         

    1. (1) 第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木板上滑行时的停止位置如下图所示,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则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为

    2. (2) 分析表中内容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
    3. (3) 根据实验结果推理可得:若接触面完全光滑,且轨道足够长,小车将一直做运动.可见,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 (4) 小丽同学通过上面的探究学习了解到的知识,思考了一个问题:当自己荡秋千运动到最高点时,如果自己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将会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呢?她做出了以下猜想,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图中的黑点表示小丽同学)

  • 20. 下面是小王利用刻度均匀的匀质杠杆进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每个钩码重0.5N)
    1. (1) 实验前出现图甲所示情况,该杠杆处于(选填“平衡状态”或“非平衡状态”).此时,应将杠杆两端的螺母向调(填“左”或“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

    2. (2) 如图乙所示,在B点处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拉力F=3N时,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当拉力F向右倾斜时,仍要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拉力F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 (3) 如果小王又进行了如图丙所示的探究,考虑杠杆重力的影响,发现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竖直向上拉使杠杆仍然处于水平位置平衡时,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大于 N.

    4. (4) 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图丁所示的情况,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应将左边的钩码向(填“左”或“右”)移动格.

    5. (5) 实验中,要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得到多组实验数据,这样做的目的是
  • 21. 下图是某小组同学测量斜面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实验时,用木块将带有刻度的平木板垫起.构成一个斜面.

    1. (1) 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车从底端位置A沿斜面匀速运动到位置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25N,此时斜面的机械效率为.小车与斜面的摩擦力为 N.
    2. (2) 若将木块向右移,使木块左端与长木板80cm处对齐,重复(1)中的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8N,此时斜面的机械效率为.比较(1)、(2)可知,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有关.
    3. (3) 若将小车四轮朝上倒置,重复(2)中的实验,则弹簧测力计示数变,机械效率变.比较(2)、(3)可知,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接触面的有关.
    4. (4) 请在图中画出小车在斜面上所受的重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图.
  • 22. 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某小组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 (1) 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的特点,并通过调整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2. (2) 实验时发现,当F1稍大于F2时,木块依然能保持平衡状态,原因是,改进该小组的实验方案是
    3. (3) 保持F1与F2相等,用手将木块扭转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松手后瞬间,木块不能保持平衡状态.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 23.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关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序号

    钩码重/N

    钩码上升的高度/m

    绳端的拉力/N

    绳端移动的距离/m

    机械效率

    1

    4

    0.10

    1.8

    0.3

    2

    6

    0.10

    2.5

    0.3

    3

    6

    0.15

    2.5

    1. (1) 实验中,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应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
    2. (2) 第三次实验中,绳端移动的距离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3. (3) 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的重力变大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24. 如图甲所示,一名工人进入到一根竖直打入海底的圆柱形钢护筒的底部作业时,因海水涨潮,钢护筒上部水面以下2米深的位置突然变形,最窄的地方只有3﹣5cm,工人被困钢护筒底部.

    1. (1) 图甲中钢护筒最窄处受到海水的压强是多少?
    2. (2) 为了将工人救出,救援人员将与钢护筒下端连在一起的水泥桩切断,已知钢护筒连同切割下来的水泥桩和工人等的总重为2.0×106N、浸入水中的体积为40m3 , 现用起重机吊起它们,起重臂滑轮组上的钢缆绕法如图乙所示,则钢缆承受的拉力变化范围为多少?(海水的密度取1.0×103kg/m3 , g取10N/kg.不考虑风浪、水流等的影响,动滑轮、吊钩、钢缆重及摩擦都忽略不计)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