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文综历史...

更新时间:2020-03-12 浏览次数:323 类型:高考模拟
一、<b>单选题</b>
  • 1. 春秋中后期,晋、楚、秦等国相继开始推行县制。晋国县制尤为发达,卿大夫都在各自领地内设县,委任有军功者为其长官。春秋中后期,县制的推行(    )
    A . 冲击了传统政治秩序 B . 废除了贵族世袭特权 C .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D . 完善了地方行政制度
  • 2. 如表为六朝和唐代江南地区户均赋税量表(单位:唐匹绢)。据此可知,江南地区(    )

    时间

    六朝

    初唐

    盛唐

    中晚唐

    户均赋税

    0.2

    4.7

    6.9

    7.4

    A . 是国家财税主要来源区域 B . 对国家经济影响力提高 C . 重视对纺织品原料的种植 D . 成为了国家经济的重心
  • 3. 宋初到南宋,宰相事权强化的趋势明显。宰相的事权包括兵权、财权、司法权,出现了由分割到集中的过程,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君主集权体制逐步遭到破坏 B . 适应政治中心南移的形势 C .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得以调和 D . 提高国家机构效能的需要
  • 4. 明朝中后期,很多商贾明确提出,因生活所迫“弃儒从商”本身就是对孝悌、敬长等儒家伦理的一种诠释,在他们看来,所谓名和利都是报答父母的一种方式。这反映出当时(    )
    A . 儒家文化的功利化倾向 B . 儒学正统地位的动摇 C . 知识分子人生理想变化 D . 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 5. 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即行规定:除官方印行宣传基督教教义的三种“真道书”外,“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否则问罪也”、“凡一切妖书,如有敢念诵教习者,一概皆斩”。这些规定的目的是(    )
    A . 扫清西学传入中国的障碍 B . 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 C . 推行切实可行的文化政策 D . 赢得辖区士人的广泛支持
  • 6. 进入近代,江南农村部分传统手工业逐渐陷入困境,相关的市镇也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清末民初,部分市镇开始由传统乡村向近代工商业城镇转变。这凸显出江南地区(    )
    A . 经济区域分工日益加强 B . 经济结构变动剧烈 C . 发展近代企业成为主流 D . 城乡差距日益加大
  • 7. 下表是中国革命档案里收藏的一份文件。这一文件精神的贯彻(    )

    ①组织并巩固苏维埃中央政府,以此作为号召群众与国民党政权相对抗的一面旗帜;

    ②使红军强大到在将来依照军事、政治的环境而能够占领一个或几个工业的、行政的中心城市;

    ③把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斗争浪潮扩大到新的区域去;

    ④加紧组织和推动城市工人的大规模政治斗争。

    A . 阻碍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B . 强化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C . 脱离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实际 D . 巩固了根据地红色政权的地位
  • 8. 西报曰:“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不见各省大吏,徒知画疆自守,视此事若专为直隶满洲之私事者然,其有筹一饷出一旅以相急难者乎?……刘公岛降舰之役,当事者致书日军,求放还广丙一船,书中谓此舰系属广东,此次战役,与广东无涉云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 清朝地方势力各行其是 C . 日本侵略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D . 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 9. 梭伦将雅典城邦的公民大会议事程序由流行的呼声表决法(以呼声高低来判断某一决议或人选是否被通过)改为举手或投票表决法。这一变化(    )
    A . 削弱了雅典贵族的特权 B . 否定了平民的政治权利 C . 提高了公民大会的地位 D . 保障了雅典的政治稳定
  • 10. 1903年梁启超到美国转了一圈,发现先前推崇的美国政治不过是纸面上的概念和主观想象,真实的美国政治则令他大失所望;1950年钱穆在《论中国传统政治》中批评某些近代中国学者,常把西洋现成名词硬装进中国,并不是实事求是;这反映了近代仁人志士(    )
    A . 向西方学习程度在不断加深 B . 逐步消除全盘西化认识 C . 文化自卑心理源于被动挨打 D . 探索救国道路的复杂性
  • 11. 1927年,斯大林发出指示,为有效收购粮食,需要对富农(实际上不只是富农)和破坏农业价格的投机分子采取特别的镇压措施。这说明在当时苏联(    )
    A . 农业集体化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B . 苏维埃政权面临敌对分子的破坏 C .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激化了社会矛盾 D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思维根深蒂固
  • 12. (2019高一上·厦门月考) 1920年,中国的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了创办共产党的准备工作。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创办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上海有《劳动界》,北京有《劳动音》和《工人月刊》,济南有《济南劳动月刊》,广州有《劳动者》等,对工人进行阶级意识的启蒙教育。在此基础上,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积极深入工人群众,举办工人夜校,建立工会组织。这种做法( )
    A . 与当时中国的国情基本不符合 B . 反映了党的创立者缺乏政治经验 C . 使中国革命道路走向中国特色 D . 体现了党的创立者的群众路线观
二、<b>材料分析题</b>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汉代,皇帝会诏令地方对政绩突出、表率一方的地方官按祠祭。桂阳太守许荆“为设丧祭婚姻制度,使知礼禁……桂阳人为立庙树碑”;淮平大尹侯霸政理有能名,“临淮吏人共为立祠,四时祭焉”。政府统一祭祀五岳四渎等名山大川,各地居民祭祀当地山神、水神,华阴有太华山祠、江都有江水祠等。同时,人们为“攘除凶灾,御止疫鬼”祭祀门神,为长生拜祭西王母、司命,为祈福祥与富贵尊荣祭祀灶神。每年春二月秋八月,乡村全体成员都必须参加祭祀地方保护神——社神;腊祭是“岁终大祭”,阖家大小在家长的率领下,洁祀祖先,然后按次序列于先祖之前,依次向尊长进酒祝寿。

    ——摘编自贾艳红《论汉代民间信仰的基本特点》等

    材料二:据统计,河北井陉县原有自然神坛庙14处,到民国年间无一保留;河南滑县原有自然神坛庙22处,到民国年间仅剩1处,有的地方虽然坛庙尚存,但已没有什么祭祀活动。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大都市,东南沿海地区的乡村,“昔年巨族皆建祠堂,今存者什之一”,祭祀活动难以为继。民国实行信教自由政策,1913年全国天主教徒130万,1932年达到250余万。中华民国公布“废除卜筮、星相,巫觋、堪舆办法”,“取缔经营迷信物品办”,视“逃信为进化之障碍”,贵州仁怀跳大神、巫蛊等活动“奉文禁革,其习渐息”;上海法华乡,延巫治病之风“稍戢矣”。

    ——摘编自赵英兰、贾小壮《民国时期社会信仰态势嬗变之缘由》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民间信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间信仰发展的积极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传统民间信仰相比,民国时期社会信仰出现的变化,并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04年,首席军机大臣奕劻奏请试办大清户部银行并参考汇丰银行章程,草拟了《试办银行章程》,得到清廷批准,这是我国近代第一部国家银行法规。章程规定,户部银行为有限公司,归国家保护。章程规定了银行业务项目,主要有:经营存、放款项,买卖荒金荒银,汇兑划拨公私款项,折收未满限期票,代人收存紧要物件等,并享受铸造货币、代理国库、发行纸币的特权。户部银行开办资本由户部认购一半,其余一半准私人自由认购,实际为官商合办。1908年,鉴于“近年来风气开通,官立私立各项银行,日益增多,巫须颁布则例”,度支部特参考东西各国通告章程,揍诸中国商务之风俗习惯,领布了《大清银行则例》。其中规定:“大清银行就户部银行改设,原有资本银分为十万股,股票概用记名式,由国家认购五万股,其余限定本国人承买。”

    ——摘编自孔曼《论清末新政时期的财政法规》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财政改革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财政改革的影响。
  •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化学武器是一种极具实战价值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1914年10月,德军和法军在战场上开创了使用刺激性毒剂的先例,标志着化学武器正式走向历史舞台。起初,毒气弹施放的毒剂浓度也很小,不管是同盟国还是协约国,都不认为使用催泪弹违反1899年禁止使用化学武器的《海牙公约》。

    1915年3月,德军最高指挥部召开秘密会议,制订了一项阻止英法联军的作战计划4月22日上午,在伊普尔前线阵地上,德军用氯气攻击英法联军阵地。英法联军有1.5万人中毒,至少有5000人死亡。一战期间,估计至少有50965吨毒气用于战争。根据官方公布的数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因化学武器制剂而造成的非致命性伤亡约1176500人,至少有85000人死亡,经过一战残忍的毒气战后,1925年,《日内瓦协定书》再次重中禁止使用毒气,各国也都清楚毒气弹的使用只能引起对方同样的报复。因此在二战中,尽管美、英、苏、德等各大国都做了毒气战方面的准备,但大规模毒气战并未在他们之间爆发。

    ——摘编自唐悦《底线被践踏:一战中慘烈的毒气战》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中毒气用于战争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一战中毒气战的认识。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自从被先秦儒家奉为“克己复礼”的先驱,周公的形象在古代思想史上一直享有极高地位,备受古君子的推崇。西汉虽然已经逐步确立大一统政治,但对周公“辅幼归政”的故事仍然保持着宽容和好感,汉武帝授意霍光秉政便是一次成功的尝试。正因为对“周公辅成王”这一历史形象怀有充分信任,西汉末年,王莽依托周公、居摄行权的举动在当时不但没有遭到强烈反对,反而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然而,历史并没有机械地重演。东汉建立以后,王莽作为汉祀中绝的罪魁祸首自然成为东汉朝廷着力批判的对象。为了恢复汉朝的正统地位、巩固君臣之间的尊卑伦理,东汉政权重新塑造世人对“周公辅成王”这一历史形象的认知。于是乎,周公便完全退居到臣子的位置上,他那些“践祚当国”“摄行天子事”的壮举也不再被人们轻易提起,在东汉人眼里,他完全成了一位本分忠臣的代表、温柔敦厚的化身。而这样一个全新的周公形象,也成为了东汉政教文化的历史缩影。

    ——摘编自宋艳萍《汉代画像与汉代社会》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周公备受古君子推崇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汉时期周公形象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三、<b>论述题</b>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国民党自成立起,对太平天国一直采取隐恶扬善的态度,持完全肯定的立场。“太平诸杰,被视为民族革命英雄及革命先进”,与此相反,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与引清兵入关的吴三桂一样,被斥为“汉奸”或“反革命英雄”予以全面否定。

    1930年后,国民党高官和部分受国民党主流观点影响的学者,特别是其中的右翼,面临着“外患内忧”的新形势,在政治上效法曾国藩当年“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思想文化上则采取以保卫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立场,完全背离了自己过去的民族主义革命,(时势不同)否定太平天国运动也就是必然的了。

    历史研究必须坚持以求真求实为根本目的,即要坚持“秉笔直书”、写信史,决不能因政治需要歪曲篡改历史真实,这是国民党对太平天国“始则是之,终则非之”所提供的一条历史启示。历史学不能成为“政治的奴婢”,而应当采取唯物辩证的科学态度。

    ——摘编自方之光等《国民党对太平天国评价转变的历史启示》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