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枣阳市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更新时间:2017-08-14 浏览次数:555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书写</b>
  • 1.

    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米字格中。

    雾霾消声匿迹,大地五彩斑澜。

  • 2. 根据语境,给下面一段话中划线的字注音。

    上下3000年,襄阳一直是群雄逐的重要战场,战争的硝烟不断弥漫在它的上空。但襄阳城城墙坚固、城高池深、易守难攻、固若金汤,素有“铁打的襄阳”之美称。而现在绕城泛舟而游,但见城高筑、垛堞处处;垂柳掩映、灌木葱茏,仿佛置身于画中,美不胜收。

二、<b >选择题</b>
  • 3.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让历史成为最好的爱国主义教师,在学生心中打下厚重饱满的精神底色 B . 源自广西南宁一小哥的网络词汇“蓝瘦香菇”一时爆红网络,又很快杳无音讯了。 C . 我看到一些家长纵容孩子攀枝折花、乱刻乱画,颇不以为然 D . 要想领略文学作品的深刻内涵,就必须养成深度阅读的习惯,切不可浮光掠影
  •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充满功利色彩的教育,只能培养出只有小聪明而无大智慧。 B . “一带一路”建设是沿线各国开放合作的宏大愿景和愿望,需各国携手努力,相向而行。 C . “感动中国”展示的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脊梁,彰显的是一个民族的集体意志。 D . 云南旅游之所以经常出现“宰客”乱象的原因,是由于个别导游素质低下造成的。
  • 5.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构建着人生的坐标,在书写着人生的底蕴,在指引着人生的航向

    ②然而,现实中,正是这些千古不朽的社会理念在支撑着人生的框架

    ③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会丧失很多优秀品质

    ④甚至可能会从字典中删除,黯然“下岗”

    ⑤胆识、进取、意志和坚韧等一串串闪光的字眼便没有任何社会意义

    A . ③④②①⑤ B . ②①⑤④③ C . ③⑤④②① D . ②①④③⑤
三、<b >名著导读</b>
  • 6.        “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

    这里描写的是(填人名)的一次精神危机,本来他是人们崇拜的英雄,而选文却用大量内心独白描写他的精神危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

四、<b >默写</b>
  • 7. 古诗文默写。

    1. (1)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 (2) 某画家作了一幅名为《塞上壮观》的画,欲将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诗句题在画上,你以为哪一联最合适,请写出来:“。”

    3. (3) 面对困难,我们要拥有远大的抱负,正如杜甫在《望岳》中所表达的“,一览众山小”;面对逆境,我们要拥有自信的情怀,正如李白在《行路难》中所抒发的“长风破浪会有时,”;面对坎坷,我们要有旷达的情怀,正如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所感慨的“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面对挫折,我们要拥有坚定的信念,正如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中所吟唱的“”。拥有这些,便会走向成功。

五、<b >语言表达</b>
  • 8. 在学习《诗经》两首中的《关雎》时,刘强对小组同学说:“这首诗是缠绵的情歌,不健康,我们不要读了!”针对他的看法,你将怎样劝导他正确学习古诗词?

六、<b >综合性学习</b>
  • 9. “中学生一定不能用手机阅读吗?一定要读纸质名著吗?”这些问题一直困绕着众多同学。为了交锋观点,统一认识,某中学八(2)班举行了一场以“数字化阅读”为论题的辩论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 (1) 【对对联】为彰显活动氛围,语文老师在黑板上书写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从备选项中选择一幅合适的下联,补充完整(填序号):( )

      上联:辨天下是非        下联:           

      备选项:

      A . 明是非功过 B . 论人间道理 C . 谈五湖四海 D . 论观点对错
    2. (2) 【拟规则】如果你是本次活动的评委,请在已给出的“选手辩论表现评分标准”中再补充两条,使评判更加科学。

      ①观点明确         ②材料充实

               ④

    3. (3) 【提建议】在辩论赛中,甲方选手正在陈述本方观点,乙方一位选手突然打断甲方发言,大声进行反驳。针对这种情况,事后你对乙方选手这样提建议:

    4. (4) 【探材料】结合下面材料的内容,写一段话来表达你对数字化阅读的思考。要求: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可只谈一个方面)。②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③不少于50字。

             某校八年级的李明同学最近喜欢上了数字化阅读,他常用课余的零碎时间来浏览新闻,了解科技知识,偶尔也读读名著,看看喜欢的微博,常与同学交流阅读心得,很受大家欢迎。赵亮同学最近也喜欢上了数字化阅读,他热衷明星八卦,沉迷网络小说,对繁杂的信息不加分辨地接受,现在上课总走神,也不爱跟同学交流了。

七、<b >诗歌鉴赏</b>
  • 10. 阅读诗词,回答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1) 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后两联着力表现的是

    2. (2) 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从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八、<b >文言文阅读</b>
  • 1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大道之行也》

         【乙】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

    ——节选自荀子《礼论》

         【注释】①穷:困境。②分:区分、辨别。③屈:竭尽。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女有

      ②以养人

    2. (2) 请用 “/”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限两处)。

      是 故 谋 闭 而 不 兴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4. (4) 甲文首先对“大同”社会的纲领进行说明,接着具体阐述,最后指出“大同”社会的美好;而乙文则主要阐述了

    5. (5) 根据乙文,说说荀子是从哪几个角度对“礼”进行阐释的?

九、<b >现代文阅读</b>
  • 1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让日子如同纸烟灰

           ①年少时,寒暑假时天天闭门练书法,两三年后,便有了一些长进。用奶奶的话说,“清儿的字不再伸胳膊蹬腿的,也是有模有样了”。那是父亲让我练的柳公权《玄秘塔》。看到自己写出的字果然还有些柳体的韵味:内敛外拓,紧密,挺劲,我虽说表面上不动声色,内心却如那些柳体字,剑一般是满满的硬气了。

           ②然而,毕竟年少稚嫩,所谓的硬朗只不过如质量不好的墨块一般,只要经水一泡就软乎乎的了。一天,父亲让村里的木匠师傅做了一根扁担,要我在上面写上我的名字。在家乡,扁担、箩筐等家具用毛笔写上主人的名字,这样的事以前都是由村中本家叔公、人们称作“老先生”的来做的。每当我看到“老先生”戴上玳瑁边眼镜,在门前亮堂处挥洒自如地运笔,而后刚劲中含秀润、圆厚中见锋利的字,氤氲着淡淡的墨香呈现在眼帘时,一股敬佩之情便油然而生。我拿着木扁担想,一定将这字写好,也要让乡人们将佩服的眼光投向我。

           ③然而,当我要写了,握毛笔的手却似乎僵硬了,写着写着,手竟然又微微颤抖起来。本想写得生动一些,一笔一画却如一些干枯的树枝;本欲写得平稳一些,那些字却宛然一个个醉汉,身子倾斜,步履踉跄。叔公写了字的扁担,人们拿在手里,因为那字清新劲健、爽爽有神,也会令人神清气爽,担起担子来力气也似乎倍增。而我写了字的这根扁担,不说去担东西,就是将它拿在手上,也沉重得厉害!

           ④最终,我没敢将那些字予以保留,而是找了一块瓷片,把那些字全部刮去。由此灰心丧气地以为,自己实在没有担负起乡人们在扁担、箩筐等家具上写字的能力。

           ⑤这件事过后不久的一天,我走进了“老先生”的家,适逢叔公正在一根扁担上写字。看到那结体劲媚、苍劲浑穆、气象雍容的字,我不禁脱口说道:“叔公,您的字写得真好!”叔公把写好字的扁担平放好,我知道那是以便让浓郁的字迹晾干。叔公转过身来问我:“还在练毛笔字吗?”我不好意思回答,因为那时已经不练了。叔公却对我这些年来坚持练字的事予以称赞,并说,“你爸已对我说了,你的毛笔字应该说已拿得出手了。这次在扁担上没写好,那是你过于紧张。”

           ⑥叔公大约是刚刚会过客人,屋子里还有着一股淡淡的纸烟味----叔公自己是不抽烟的,他那是用纸烟招待过客人。这时,叔公指着书桌上的烟灰缸对我说:“你今天来到我这儿,叔公有一句话送给你,记住,你一定要像烟灰一样松散。”见我不解,叔公又说,“你把烟灰缸拿动一下。”

           ⑦当我把手伸过去时,还没接触到烟灰缸,那缸中的烟灰就飞了起来,如同翩翩起舞的小精灵。叔公又说:“你看这烟灰,松松散散,几乎没有重量,也没有固定的形状,它们随意地趴在那里,好像一点儿也不在意自己的存在。其实,烟灰中蕴藏着许多精灵,它们就像高度警觉、机敏的蝶儿,当有一只手或一袭衣角轻轻拂动,哪怕是带起微微的风,甚或只是嘴角极轻微的翕动,它们都会不失时机地腾空而起。它们的力量来自于放松,来自一种飘扬的本能。”

           ⑧我点了点头。叔公伸出手来,拍了拍我的肩,说:“不要灰心沮丧,_____________。这样,一个人付出的任何心血,都能驭风而行,飞扬起自己的一片天空。”

           ⑨尽管后来我的兴趣又转向了写作,书法最终也只是初入门道。可叔公的话让我明白,放松如神,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放松,就能如同有神助一般。让日子如纸烟灰,燃烧和火焰只是曾有过的经历,在燃烧过后,火焰过后,便是安静,便是放松。由此,在哪怕只是微风一样的机会来临时,人生事业都会乘风而起,释放出全部的潜能量,在阳光和春风中吟唱着骄傲的歌!

    1.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 (2) 在文中第⑧段横线处补充一个比喻句,要求与上下文衔接顺畅。

    3. (3) 对语言的敏感会让你品出平淡中的深味,请按要求品析下面句子。

      你看这烟灰,松松散散,几乎没有重量,也没有固定的形状,它们随意地趴在那里,好像一点儿也不在意自己的存在。(从修辞角度品味划线词语)

    4. (4) 你觉得文章中的叔公除了字写得好之外,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文中的相关内容,作简要分析。

    5. (5) 文章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

  • 1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严冬漫话热对流

           ①刚入冬那会儿,网上流传着一个段子:北方使用率最高的问候语,不是“吃了吗”,而是“你家来暖气了吗”。暖气一来,严冬就不叫事儿了。在享受温暖的同时,不知道您有没有注意那些热乎乎的暖气片,很多都是安装在窗户下面的。这是为什么呢?

           ②暖气能让我们的家温暖如春,与空气热对流的原理有关。在自然界中,如果温度不均,热量就会从较热部分向较冷部分传递,使温度趋向均匀,这主要可以通过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的方式实现。其中,热对流是人们生活中液体或气体进行热量传递的主要方式。热量从温度高的暖气片向室内空气传递,室内空气被加热后,人们就会觉得很暖和。在热对流过程中,冷热空气温差越大,对流速度越快,传热速率也就越快。窗户处于室内与室外“交界”,是家里隔热保温最薄弱的地方,同时,从窗户缝隙也会渗入少量的冷风。如果将暖气片安在窗户下方,暖气边上的热空气和窗户边上的冷空气温差大,密度差也大,因此冷空气不断下沉,热空气不断上升,冷热空气热对流速度加快,单位时间内由暖气片散发出的热量也随之增加。

           ③热对流的例子有很多,且再举一例:去过海边的人都曾感受过海风的魅力,海风是如何形成的呢?咱们先来说一个概念——比热容,它是热力学中常用的一个物理量,表示物体吸热、散热的能力。热量=比热容×物体质量×温度差。质量相同的两种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比热容小的物质升温快。在相同的光照强度下(热量一定),由于地表的比热容比海水要小很多,所以地表升温比海洋快。陆地表层空气和地表进行对流换热后,受热膨胀变轻而上升,使低空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而海洋则正好相反,下层空气受冷收缩,密度变大,气压升高。在海陆交界区域,海面冷空气随即吹向陆地,形成了海风。同时,陆地高层热空气吹向海洋,二者也在进行着热对流,使温度趋于均衡,这也是为什么沿海城市普遍“冬暖夏凉”。

           ④以上说的是热对流的“好处”,最后再和大家分享一个抑制热对流的例子:房屋窗子的玻璃如果是双层的,冬天保温效果要比单层玻璃的窗子好很多,这可不仅仅是因为多了一层玻璃。当采用双层玻璃时,室外的冷空气只能和外层玻璃发生对流换热,外层玻璃温度下降很快,而玻璃夹层中的空气由于无法流动,和内外层玻璃都不会发生对流换热。因此,仅依靠空气较小的热导率传输冷量,室内温度自然就不会下降得很快。

                                                                                                                                                                               (选自《今晚报》2017年1月9日)

    1. (1)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 (2) 本文在说明对象时举了哪三个例子?

    3. (3) 第②段中划线的“主要”不能去掉的理由是什么?

      其中,热对流是人们生活中液体或气体进行热量传递的主要方式。

    4. (4) 第②、③、④段除举例子外,所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何作用?

    5. (5) 第④段所举例子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十、<b >命题作文</b>
  • 14.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生活中传递的现象很多,如传递火炬、传递快乐、传递爱心……传递的方式也多样,这一切都给你诸多感受和启迪。传递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个过程。也许你曾经是现在仍是传递的组织者,或是参与者。

    请以“传递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驴得水》是中戏05表演班任素汐第一次拍的电影,她说,她太了解自己了,比如就是爱演戏,纵使表演情节对自己有伤害,她也欣然接受,因为她将演戏当成了人生,秉承着千百年来中国演员的匠人精神----专注于剧本、专注于人物塑造。她将自己完全融入了角色,她是张一曼,张一曼也是她,这是每一个看过《驴得水》的观众对她专注最高的褒奖。任素汐,凭借着专注的精神,坚实的演技,终会踏向更灿烂的未来。

    要求:①若选题一,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③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