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绥化市2018-2019年中考语文三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0-01-31 浏览次数:376 类型:中考模拟
一、<b>选择题</b>
  • 1.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旧时每晚六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B . 表,古代文体的一种,是古代臣子给君主的上书,内容多是谢恩、劝进、辞免、庆贺、贡物等。它与一般上书奏章的不同在于,上表常含有秉忠陈情、倾诉心曲的意思。如《出师表》。 C . “二十四节气歌”是: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D . 《变色龙》的作者是俄国作家、戏剧家契诃夫。《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
  • 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B . 中国科学家对北极开展了多学科科学考察,为科学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奠定了知识。 C . 能否自觉学习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D . 改革开放40年来的生动实践启示我们“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 3. (2018·自贡)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研究中国文化、探究中国文化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注重田野调查

    ②而要植根大地、连通地气

    ③为此,要坚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④切不可坐在书斋里

    ⑤一双脚丈量写在大地上的中华文化血脉

    A . ③②⑤①④ B . ③④②⑤① C . ④②③①⑤ D . ④③②①⑤
  • 4. 下列语法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 “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中的“一切”在句中做主语。 B . “我国的石拱桥有着悠久的历史”中的“悠久”是形容词。 C . “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与其说盼望着回家,毋宁说更害怕回家”,这是一个递进复句。 D . “自吹自擂”“丰功伟绩”“诚惶诚恐”“家喻户晓”四个短语结构相同。
二、<b>基础知识综合</b>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汉字书法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甲骨文之神秘美,钟鼎大小篆之古朴美,隶书之端庄美,楷书之俊秀美,行书玉树临风之飘yì美,草书笔走龙蛇之旷世奇美,难以用言语形容。王羲之的行书匀称俊峭、潇洒流丽,颜真卿的楷书结构缜密、挺拨遒……书法负载了文人千年的松风梅骨。

    1. (1) 用音序检字法查“旷”字:先查音序,再查音节
    2. (2) 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

      改为改为

    3. (3)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三、<b>名著阅读</b>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二)那猴道:“你可是东土大王差往西天取经去的?”……三藏闻言,满心欢喜,道:“你虽有此善心,又蒙A教诲,愿入沙门,只是我又没斧凿,如何救得你出?”那猴道:“不用斧凿……”

    1. (1) 语段(一)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文中描写的人物是
    2. (2) 语段(二)选自《西游记》,A是(人物),三藏救得那猴出来的方法是
四、<b>句子默写</b>
  • 7. 古诗文默写。
    1. (1) 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2) ,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 (3) 海日生残夜,。(王湾《次北固山下》)
    4. (4) 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四海之内皆兄弟,即使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的诗句是:
    5. (5) 西方的哲人康德说:“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这句话与孔子的“”(《十二章》)可以说是惊人的一致,都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6. (6)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请写出连续的两句心系国家命运的古诗词:
五、<b>诗歌鉴赏</b>
  • 8.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 (1) 下列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二句以古战场的遗物想到周瑜在赤壁一战的胜利。 B . 后两句是假设的一种情况,第三句前省略了一个“如果”。 C . 全诗隐含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心情。 D . 这首咏史怀古诗客观地反映了赤壁之战的史实。
    2.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b>综合性学习</b>
  • 9. 没有“和”的滋养,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没有“和”的润泽,就没有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班级开展以“以和为贵”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 (1) 【揭秘“和”文化】请用一句话概括你从下面材料中获得的主要信息。

      对于中国人来说,以和为贵、与人为善,信守和平、和睦、和谐,是生活习惯,更是文化认同。习近平同志说:“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

    2. (2) 【探究“和”文化】为了介绍“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某同学找到了以下几则材料,请你帮他去掉不符合要求的两项:。(只写序号)

      ①故宫的三大殿被命名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②商人们常说“和气生财”。

      ③蔺相如受命带和氏璧去秦国换15座城池,他见秦王没有诚意,可和氏璧已经在秦王手里,他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终于使和氏璧完好回归赵国。

      ④国人拜年时互道“大吉大利”。

      ⑤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⑥贺人新婚要讲“和和美美”“琴瑟和谐”。

    3. (3) 【践行“和”文化】在食堂排队买饭时,刘晖不小心和一位同学撞到了一起,饭菜洒了那位同学一身。那位同学气得满脸通红,说:“没长眼呀你!你怎么不看着点儿!”本着“和为贵”的处事原则,刘晖会怎么说?
七、<b>课内文言文阅读</b>
  • 10.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无从书以观

      其欣悦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 (3) 下列划线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送之 B . 沃灌 C . 故余虽 D . 冬烈风
    4. (4) 请用原文语句回答:宋濂遇到了无书的困难,他是如何克服这一困难的?
八、<b>现代文阅读</b>
  • 11.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苏州园林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④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和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⑤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

    1. (1) 本文是一篇介绍园林建筑艺术的说明文。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2. (2) 文章中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
    3. (3) 文章第③段“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中的划线词语“往往”能否删掉?为什么?
    4. (4) 文章第②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 12.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跳出心灵的“井口”

        ①人生需要参照系。没有参照就没有比较,缺乏比较就容易迷失自我。

        ②《庄子》里讲了一则寓言故事:有一位河伯,以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欣然自喜;等到看见茫茫大海后,才发现自己的可笑。类似故事还有“井底之蛙”,由于坐井观天,目力所及怎么也超不过井口。这启示我们,自觉拓宽思维与行动的边界,才能跳出“井口”。

        ③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一把标尺,既衡量着自己,也丈量着他人。这把标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生格局、发展后劲。格局在井中,心灵便容易被点滴成绩或些微挫折填满,要么骄傲自大,要么畏葸不前。从井底跳出来,努力拓展格局,成长的半径才会不断延伸,一切也就皆有可能。

        ④现实中,自我设限的“井口”时常可见。有的人吃不得苦,经历一些艰辛挫折就难以承受,殊不知美好生活总是来之不易;有的人经不住夸,稍微取得一些成绩、得到一点赞赏,就开始飘飘然;有的人沉不住气,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缺乏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坚韧……凡此种种,往往是因为看不到山外有山,也不懂得止于至善。类似“井口”心态一旦固化,就会在无形中为成长进步设置了天花板。

        ⑤跳出心灵的“井口”,应该始终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科学家牛顿曾自喻为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不时为拾到比通常更光滑的石子或更美丽的贝壳而欢欣鼓舞”,却对不远处的“真理大海”一无所知;国画大家李可染晚年自称“白发学童”,仍然保持一种孩童般的“空杯”心态。他们深知,世界无比广阔,有无垠的疆域等待自己去开拓,因而保持着谦逊、进取的姿态。目光高远,向着地平线不断迈进,一个人就不会在意眼前的波涛。

        ⑥跳出“井口”,并不意味着跳到另一口“更大的井”里。因而,还应明确奋斗的方向,校准人生的参照系。实际上,对一个人来说,比所处位置更重要的,往往是正确的方向。一旦参照错了对象,规划错了路径,无异于缘木求鱼,达不到超越自我的目标。譬如,为官者与商人比财富,求学者与富人比安逸,就是南辕北辙,越用力反倒陷得越深。

        ⑦智者总是努力在正确的道路上找寻各种可能性,庸者只会安于现状、消极懈怠。人生的“井口”,某种意义上也会营造出一个“舒适地带”,如同“温水煮青蛙”一般,逐步令人失去进取心,阻塞向上跃升的通道。诚然,每个人都有资格对业已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但切不可因此而自满,更不能困于功劳簿的“井口”之下。砥砺实干家的姿态、睿智者的心态,胸怀天下、登高望远,我们才能不断书写人生的新篇章。

        ⑧有人说,错的并不是我的身体,而是我对自己的人生设限,因而限制了我的视野,看不到生命的种种可能。从即刻出发,让自己动起来,勇敢跳出心灵的“井口”,你会发现,世界正绽放不一样的光彩。

    (选自2018年7月2日《人民日报》)

    1. (1)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2) 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 (3) 简述文章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4. (4)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的邹忌能否作为本文的论据?请说明理由。
  • 13.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父亲与车

        ①父亲是位地地道道的庄稼人,脱贫致富是他的追求。

        ②父亲也不是生来就愿意与土坷垃打交道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藏在父亲心中的一个梦想。年轻时,父亲曾告别故乡,怀揣梦想,远去沈阳当铁路工人,天天和火车打交道。但没过几年,父亲就响应国家号召,自愿回乡当起农民,这一当就是一辈子。

        ③父亲左眼眼眉上有颗黑痣,村里的文化人戏称父亲是有志(痣)之人。父亲生性要强好胜,过日子从来不甘落在乡亲们后面。在生产队吃大锅饭时,一家老小九口人的日子过得还是非常紧巴。为改善家人生活,父亲用积攒的给孩子们买自行车的钱,买了一辆独轮手推车。这辆车自然成了父亲致富的好帮手。后来,我从母亲口中得知,买房子和翻盖房子的钱,都是父亲用独轮车推出来的。

        ④说来也怪,父亲的命运与车有不解之缘。记得1979年初春的一个清晨,父亲在带领村民打深水机井时,两条腿和一只胳膊被倒塌的井架和转盘重重砸压住。时间就是生命,多亏包村的县领导,派吉普车及时将父亲送到德州的一所大医院,才使父亲获得新生、保全四肢,这车也自然成了父亲的“救命车”。常言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身残志坚的父亲深知人勤地不懒的朴素道理,一瘸一拐下地干活,顶着烈日收拾庄稼,披星戴月拔草拾粪,乡亲们都夸赞他能干。

        ⑤父亲一生最钟爱的,要数他的小驴车啦。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在我的老家推开。家中分了十几亩责任田,独轮推车显然已不能满足耕种的需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于是父亲说服母亲,拿出家中全部积蓄买了一头驴,置办了一辆两轮的小拉车。父亲常说,当农民的不怕吃苦受累,就怕一辈子总受穷,要想脱贫致富,就必须舍得投入,购买先进的生产工具。父亲是全村公认的“种田能手”,自从有了小驴车,父亲种起田来格外起劲儿。春耕、夏管、秋收、冬藏,交公粮、卖余粮、赶集市、串亲戚,小驴车几乎天天都和父亲形影不离。特别是每到农忙时节,父亲的小驴车和乡亲们的小驴车,都会在希望的田野上,汇聚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父亲爱车更爱驴,和驴成了无言的好朋友,就是寒冬腊月也坚持每天起夜给驴喂料,平时从来舍不得用鞭子抽打驴。小驴也懂得回报主人,很听父亲使唤,干起活来特卖力气,从不使性子、尥蹶子。现在想来,当年,父亲是把对家人的爱,都寄托到小驴车上去啦,因为小驴车承载着全家人过上好日子的大梦想啊!

        ⑥小驴车用处很多,也是家里重要的交通工具。1996年春节,我和爱人带着女儿从石家庄回衡水老家过年。父亲一大早就赶着小驴车到汽车站迎接我们,恐怕到晚了让我们挨冻。我们坐上小驴车后,父亲一声“嘚———驾”,小驴车载着满车的欢喜向家中驶去。一路上,生来就沉默寡言的父亲,兴奋地说个不停:“家里装了土暖气、换了大彩电、通了自来水,也过上了像城里人一样的小康生活。”“咱家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你们只管安心工作,不要总牵挂家里的事。”听着父亲的话语,我们感到小驴车赛过豪华车,心里暖融融、美滋滋的。

        ⑦2012年春节前,我开着自己家买的“途观”回老家,接年近八旬的父亲到省城过年。望着停在家门口的车,父亲转了一圈又一圈,看着稀罕。坐在开着暖风的车里,父亲异常兴奋,打开了话匣子:“我想都没想过,这辈子还能坐上自己家的小汽车”“当年你们回家过年,坐的是四面透风的小驴车;现在我去省城过年,坐的是有暖风的小汽车”“有党的富民政策,现在的日子真好,活着比嘛都强”。

        ⑧父亲几年前走了,他心爱的小驴车早已被现代农机具替代,家中的土地也已被来城里打工的姐姐流转给种田大户。但每每回想起父亲的小驴车,总会勾起我对故土浓浓的乡愁和对他老人家的深深思念。

    (选自2018年6月6日《人民日报》)

    1. (1) 通读全文,梳理情节,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写恰当内容,以展示父亲与车有关的命运。

      →吉普车使父亲获得新生、保全四肢→→父亲坐着“途观”小汽车去省城过年

    2. (2) 文章第④段采用了何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3. (3) 作者笔下的父亲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 (4) 文章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请你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
九、<b>课外文言文阅读</b>
  • 14.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嘉祐、治平间,有中官杜渐者,好与举子同游,学文谈,不悉是非。居扬州,凡答亲旧书,若此事甚大,必曰“兹务孔洪”,如此甚多。苏子瞻过维扬苏子容为守杜在坐。子容少怠,杜遽曰:“相公何故溘然?”其后子瞻与同会,问典客曰:“为谁?”对曰:“杜供奉。”子瞻曰:“今日不敢睡,直是怕那溘然。”

    (选自《古今笑话》)

    【注】①嘉祐:宋仁宗的年号。治平:宋英宗的年号。②中官:宦官太监。③兹务孔洪:为宦官生造的词。客套话,指承受别人的好处。兹,这。务,事。孔,甚。洪,大。④维扬:扬州的别称。⑤少:稍,略微。⑥溘然:突然去世。⑦典客:官名,掌管接待、交往的事务。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与举子同游

      此事甚大

    2. (2)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画两处)

      苏 子 瞻 过 维 扬 苏 子 容 为 守 杜 在 坐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学文谈,不悉是非。

    4. (4) 本文讽刺了什么学习态度?
十、<b>作文</b>
  • 15. 请从下面的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一)有位哲人说过:“如果你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条小路;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当一颗星星,决定成败的不是尺寸的大小,而在于每天都要做一个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就是要让自己的今天比昨天做得好,明天要比今天做得好,天天都在做最好的自己……

    请以“做最好的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是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的诗句。诗人告诉我们: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当越过坎坷,蓦然回首时,你往往会发现,那些过去了的都已成为人生宝贵的财富,成为你“亲切的怀恋”。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不得套写、抄袭。②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