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潮州市2018-2019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0-02-28 浏览次数:356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现代人过快的生活节奏和过重的工作压力往往造成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 B . 导游提醒大家,接着是一段嶙峋的山路,要格外留意脚下以免滑倒。 C . “这些网络游戏就是化了妆的魔鬼,是在教唆犯罪。”一位参加过网络游戏测评的教育界人士义愤填膺地说。 D . 对于各种网络游戏,一些年轻人沉溺其中,乐此不疲 , 浪费了宝贵的青春时光。
  • 2.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都挺好》这部话题感十足的都市情感剧,因为关注了是否重男轻女、啃老等中国家庭中的现实问题,频频登录热搜榜。(删去“是否”) B . 来到美丽的滨江长廊,我禁不住停下脚步驻足观赏。(删去“停下脚步”或“驻足”) C . 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改“无论”为“不论”) D . 多数人操劳了半辈子,为的就是健健康康地享受儿孙满堂、其乐融融。(在句末加上“的天伦之乐”)
二、句子默写
  • 3.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1)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
    2. (2) 杜甫的《春望》中“”表达思亲人、盼音讯的心情。
    3. (3) 何当共剪西窗烛,。(李商隐《夜雨寄北》)
    4. (4) 我欲乘风归去,。(苏轼《水调歌头》)
    5. (5) 把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默写完整。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三、字词书写
  • 4.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1) 凡是由人工孵卵器养出的小凫,总是极其xiū qiè,难以接近。(
    2. (2) 冬季南北温度xuán shū,夏季却相差不大。(
    3. (3) 他对杜小康带着哭腔的请求,zhì zhī bù lǐ,只是不停地撑着船,将鸭子一个劲儿赶向前方。(
    4. (4) 绝不是xiù shǒu páng guān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四、综合性学习
  • 5.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和谐校园需要美丽的校园环境,花草树木需要同学们一起呵护,但校园有些绿化区经常被部分同学随意踩踏,同学们觉得需要立一块牌子,以提醒大家要爱护花草。所以,学校决定开展一次宣传标语征集活动。

    1. (1) 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20个字。
    2. (2) 请你从下列词语中选出四个词语,并将其组成对偶句,作为牌子上的宣传语。

      行人 花草 文明 爱护 踩踏 绕道 彰显 含笑

五、课内阅读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风烟净(

      ②泉水石(

      ③鸢飞天者(

    2.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既用人的感受衬托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B . 第二段写“异水”,抓住江水清澈、湍急的特点,动静结合。 C . 第三段写“奇山”,抓住了山陡峭高耸和山间景色优美的特点来写,依次从形、色、声等方面侧面写出了山的特征。 D . 同样写到猿的啼叫,《三峡》是为了展现三峡秋季凄婉美的特点,本文则是为了衬托富。春江两岸连山之“奇”美。
六、课外阅读
  •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于仲文,少聪敏,髫龀就学,耽阅不倦。其父异之曰:“此儿必兴吾宗矣。”九岁,尝于云阳宫见周太祖,太祖问曰:“闻儿好读书,书有何事?”仲文对曰:“资父事君,忠孝而已。”太祖甚嗟叹之。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当时号为名公子。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有任、杜两家各失牛,后得一牛,两家俱认,州郡久不能决。益州长史韩伯俊曰:“于安固少聪察,可令决之。”仲文对曰:“此易解耳。”于是令二家各驱牛群至,乃放所认者,遂向任氏群中。又阴使人微伤其牛,任氏嗟惋,杜家自若。仲文于是诃诘杜氏,杜氏服罪而去。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其父之曰/渔人甚 B . 起家赵王属/或异二者之 C . 于是令二家各驱牛群/色愈恭,礼愈 D . 杜家自/无兴德之言
    2. (2) 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及 长 倜 傥 有 大 志 气 调 英 拔 当 时 号 为 名 公 子。

    3. (3) 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说说于仲文如何认定牛不是杜氏家的。
七、现代文阅读
  • 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别让速成毁了匠心

        ①在快节奏生活的当下,不少物事的生产创造似乎也加速起来。比如各类技能培训,只要有钱,到处都是班,两三个月就能拿到一本证书。写书、拍电视剧等等,也无不可以速成。

        ②现代社会,时间就是生命,办事讲效率没有错。随着科技的进步,很多事情确实可以做到事半功倍。但实践也告诉我们,有些时候欲速则不达,一味地追求速成不是好事。正所谓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事物的成长发展往往有其规律,那些违背规律的速成,往往就会先天不足,无异于拔苗助长。一些以次充好的假冒伪劣速成产品,一些偷工减料的速成工程等等,多是以牺牲质量或成效,乃至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样的速成就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③常言道:慢工出细活,文火煲靓汤。很多事急不得,更速成不得。古人对事物的创造,往往是匠心独运,不尚速成。如丝绸、瓷器、漆器、金银器等各类技艺精湛的手工艺品,饱蘸着匠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创造的虔敬、对工序的苛求。有多少巨匠们一生默默无闻,远离名利场,只为了完成一件作品、办好一件事情。盛于魏晋时期的百炼钢之术,其制作过程需工匠把精铁加热锻打一百多次,一锻一称,直到斤两不减,如此千锤百炼,最终锻出高纯度的器具。这一丝不苟的工序、精湛的技术、专注的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正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工匠精神。

        ④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只有沉得下心,才会创造出经得起时间检验和考验的产品。高凤林作为一名特种熔融焊接工,35年如一日,一心专注于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被称为焊接火箭心脏的人,0.08毫米是高凤林焊接生涯里挑战过的最薄纪录。载人潜水器有十几万个零部件,其组装对精密度要求达到丝级,顾秋亮作为一名焊工,40多年来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追求卓越,一次又一次挑战极限,成功把蛟龙送入海底,他也被称为有钻劲儿的螺丝钉。没有那种精细入微的追求,没有那种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体认,就很难有过硬的高精尖技术。

        ⑤其实,不管是科技研究、手工制造、养殖种植,还是行医执教、著书立说,行业千万种,从业者至少都应该有一颗基本的匠心。这颗匠心,不仅是对规律的尊重,对创造的敬畏,更是一种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精神。        。有此匠心,才会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生出一种宁静致远、潜心于事的定力。涵养工匠精神,容不得浮躁,容不得唯利是图,容不得急功近利的速成。

        ⑥速成是匠心的克星,欲养匠心,必戒速成心。多少粗制滥造、速生速朽的物事告诉我们,急于求成于事无益,急功近利更难立身。唯养一颗匠心,不迷于声色,不惑于杂乱,沉潜自己、专注一事,方能有所成、有所立。

    1. (1)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从社会现象写起,自然引出论题,激发读者生活体验,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B . 文章告诉我们,别让速成毁了匠心,我们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要沉潜自己,专注一事,涵养工匠精神。 C . 文章第④段主要采用举例论证,列举高凤林、顾秋亮的事例,具体典型地论证了只要专心一事,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做出杰出的贡献,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 .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写作结构,论述有理有据,思路条理清晰。
    2. (2) 在文段⑤空白处补充一个论据,你认为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    )
      A . 荣氏集团的奠基人荣德先生从一名学徒做起,成为当时蜚声中外的实业巨子,拥有亿万财富,而在他的居室里却挂着一幅亲书的横幅:“立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B . 著名作家二月河在谈到“成功秘诀”时,曾说过:“我没什么才气——我写小说基本上是个苦力活,不信你试试,一天写上十几个小时,一写就是二十年,怎么着也能够弄点东西出来。” C . 法拉第要求弟子每天记录实验结果,弟子觉得这事枯燥无味,不久就离开了。凭着强大的决心和毅力,法拉第却矢志不移地坚持了10年,最终法拉第在电磁学方面有了重大的发现。 D . 一部《战争与和平》,草婴整整翻译了6年。他一生始终追求像原著一样的艺术标准,翻译作品始终遵从六道工序:研读原著、译文、读译文、请人朗读、交编审、打磨求“神韵”。
    3. (3) 文章第③段论证思路清晰,请简述第③段的论证过程。
  • 9.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乡村鱼事

    李德霞

        大寒在村头的公路边开了个农家鱼馆,生意很是兴隆。

        因为每天要用不少新鲜的鱼,大寒就在鱼馆门前砌了个敞口的大水池。水池里注满了水,养鱼人送来的鱼都投放进水池里。大寒要用鱼了,就去捞几条,方便得很。

        可最近一段时间,大寒发现,水池里的鱼隔三差五的就会丢一条,而且都丢在晚上。一条鱼虽说不值几个钱,可这事让大寒很窝火。

        很窝火的大寒打定主意,一定要把这个偷鱼的人揪出来。

        以前,鱼馆打烊后,大寒把卷帘门一拉,就和媳妇回了家。有了这个想法后,大寒不回家了,他要守夜。大寒在鱼馆靠窗的地方支了张床,晚上就睡在上面。可一连守了三个晚上,也没丢一条鱼。媳妇说:“别守啦,不就一条鱼吗?不值当!”

        大寒说:“你懂个屁!这单单是一条鱼的事吗?”

        大寒不听媳妇的,他只想知道那个偷鱼的人到底是谁。

        这天晚上,已过了下半夜,月牙儿也西沉了,迷迷糊糊中的大寒,突然听到外面“哗啦哗啦”的搅水声。大寒一激灵,翻身坐起,瞪着两眼往外一看,就见一个人正趴在水池边上,撅着屁股在捉鱼,弄得水花四溅。

        大寒下了床,挪到门边,正要拉开门冲出去,可转念一想,便停下了脚步。大寒想,都一个村里住着,低头不见抬头见,该给对方留点脸面才是。

        直到那人捉到一条鱼,装进编织袋,转身离开的时候,大寒才轻手轻脚地撵出门去。

        那人进了村。大寒也随后进了村。

        村里,立时响起一片狗叫声。

        那人穿过一条窄窄的村巷,左拐右拐,然后朝村西奔去。走几步,那人还回头瞅瞅身后,很谨慎的样子。

        很快就来到村西头。直到这时,大寒才认清了那人。那人竟是村里的大哑巴。

        大哑巴从小死了爹娘,三十多岁了,还光棍一根,就住在村西头爹娘留下的一间破土窑里。大哑巴的日子过得凄惶,常常饥一顿饱一顿,赶上饭点,村里人就给他端一碗饭吃……

        这么想着,大寒就站下了,媳妇说得对,不就一条鱼吗?权当献爱心了。

        大寒正要折身往回返,就见大哑巴没进自家的院门,而是大步朝隔壁的破土屋走去。

        大寒眼巴巴看见,大哑巴推开那扇破败不堪的院门,小心地把鱼挂在里面的门闩上,然后小心地退出来,再把院门轻轻地关上……

        那一刻,大寒的脸颊火烧火燎的烫,就像被人重重抽了一巴掌……

        第二天中午,等客人散尽,大寒精心做了一条红烧鲤鱼,然后拎着出了门。

        大寒径直来到村西头那间破土屋门前。有多久没来过这里了?一年?或者两年?大寒也说不清楚。大寒低着头,情绪复杂地推开屋门,边进屋边说:“娘,儿子来看你了……”

        从此,大寒水池里的鱼再没丢过一条。

        从此人们看到,大寒鱼馆门前的藤椅上,时常端坐着一个笑眯眯的老太太……

    (选自《天池小小说》)

    1. (1) 请根据小说的情节,以大寒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

      发展

      跟踪偷鱼人,发现他将鱼悄悄送到被冷落的老母亲家里。

      高潮

    2. (2) 文章多处巧设悬念,请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
    3. (3)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两个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大寒才轻手轻脚地出门去。

      ②那一刻,大寒的脸颊,火烧火燎的烫 , 就像被人重重抽了一巴掌……

    4. (4) 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深刻含义?阅读本文后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八、作文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就像茨威格所说,勇气是逆境当中绽放的光芒一样,它是一笔财富,拥有了勇气就有了改变的机会。勇气有时候是一瞬间的闪念,有时候是一辈子的执念。勇气是在你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是我们生命当中最鲜艳的一抹颜色,如果人生失去了勇气,那很多日子就会变得苍白无力……

    请以“勇气”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九、名著阅读
  • 11. 阅读下列名著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A)他慢慢地掏出了手枪来,大声对自己说:“谁想到你会有今天?”

        枪口轻蔑地直视着他的眼睛。他把手放到膝上,恶狠狠地骂了起来:“这算什么英雄,纯粹是冒牌货,老弟!任何一个笨蛋,随便什么时候,都会对自己开一枪。这样摆脱困境,是最怯懦、最省事的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对懦夫来说,也不需要更好的出路。你试过去战胜这种生活吗?你尽一切努力冲破这铁环了吗?你忘了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枪藏起来吧,永远也不要对任何人提起这件事。就是到了生活已经无法忍受的时候,也要善于生活下去,要竭尽全力,使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

        (B)一间四四方方的小屋里,陆军医院的见习医生尼娜·弗拉基米罗夫娜正坐在小桌子后边,翻看她那本厚厚的淡紫色封面的笔记本。里面是她用纤巧的斜体字写的日记:

        9月10日

        今天我替柯察金写了第一封家信。他说他受了点轻伤,很快就会治好,然后一定回家去看看;实际上他流了很多血,脸色像纸一样苍白,身体还很虚弱……

        10月14日

        柯察金出院了。我们十分亲切地互相道别。他眼睛上的绷带已经去掉,只是前额还包扎着。那只眼睛是失明了,不过从外表上看不出来。同这么好的同志分手,我感到十分难过。向来就是这样:病人好了,就离开我们走了,而且希望不再回来见我们。临别的时候,柯察金说:“还不如左眼瞎了呢,现在我怎么打枪呀?”

        他仍然一心想着前线。

    1. (1) 选文(A)保尔差点自杀的原因是,主要运用了描写方法。
    2. (2) 联系原著,说说选文(B)中实录实习医生日记有什么作用?
    3. (3) 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保尔的人物形象。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