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甘肃省2020年历史初中学业水平阶段测试卷(1)中国古代史部...

更新时间:2019-12-16 浏览次数:444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1. (2019七上·深圳期中) 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烧骨和炭屑。这说明当时北京人已经懂得(    )
    A . 钻孔技术 B . 采集食物 C . 磨制石器 D . 使用火
  • 2. 文物承载历史。下列文物反映的是( )

    A . 河姆渡人的生活 B . 禅让的传说 C . 炎黄的传说 D . 治水的传说
  • 3. 每年清明黄帝公祭日,在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都有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华人华侨近万人参加典礼。我们祭祀黄帝是因为( )
    A . 他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文字 B . 他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 C . 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 . 他传位于禹
  • 4. 旷世珍宝“何尊”上的青铜铭文记载,武王灭商后告祭于天:“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意为:我将中国作为统治地,亲自统治那里的民众)这是“中国”二字作为词组首次出现。下列关于何尊的相关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 . 当时中国实行分封制 B . 当时中国的统治区域包括今新疆地区 C . 何尊上的文字被称为铜文 D . 何尊属于农业生产工具
  • 5. (2019·黄石)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他曾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思想,其思想的核心是(    )
    A . 无为而治 B . C . 仁政 D . 兼爱
  • 6. “秦始皇灭六国后,觉得到处都有驻兵镇压的必要,就要分天下为三十郡。”由此秦实行(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刺史制度 D . 行省制度
  • 7. 秦末由陈胜和吴广所领导的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地点是在( )
    A . 巨鹿 B . 大泽乡 C . 咸阳 D .
  • 8. 为解决下表所反映的问题,汉武帝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中央人口

    450万人

    中央辖郡

    15个

    封国人口

    850万人

    封国辖郡

    39个

    A . 实行“推恩令” B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 统一铸造五铢钱 D . 实行盐铁专卖
  • 9. 2019年4月下旬,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2 000多年前对丝绸之路具有开拓性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
    A . 玄奘 B . 张骞 C . 郑和 D . 蒙恬
  • 10. 《汉书》称《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对《史记》这一评论可以窥见司马迁著史( )
    A . 偏离客观事实 B . 讲究秉笔直书 C . 忽略实地考察 D . 重视典籍查阅
  • 11.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群雄并起,战争不断,出现很多大的战役,其中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的是( )
    A . 巨鹿之战 B . 官渡之战 C . 赤壁之战 D . 淝水之战
  • 12. (2019·荆州) 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在民族心理上,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可见孝文帝改革(   )
    A . 实现了南北统一 B . 提升了洛阳的地位 C . 促进了民族交融 D . 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 13. 隋朝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表明运河的直接作用是( )
    A . 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 B . 有利于边疆经济开发 C . 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 . 加速了隋王朝的灭亡
  • 14. 曲辕犁的发明,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是农业生产进步的重要表现。曲辕犁出现于( )
    A . 汉朝 B . 隋朝 C . 唐朝 D . 宋朝
  • 15. (2019·镇江) 唐玄宗统治前期“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
    A . 文景之治 B . 贞观之治 C . 开元盛世 D . 开皇之治
  • 16. (2019·岳阳) 为避免武将专横导致割据分裂局面的出现,北宋统治者确立的国策是(    )
    A . 重农抑商 B . 重武轻文 C . 重文轻武 D . 休养生息
  • 17. 2019年4月23日,习近平主席明确提出了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从历史的角度看,下列不能成为海洋文化共生共存有力见证的是( )
    A . 海上丝绸之路 B . 郑和七下西洋 C . 国外使臣来华 D . 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 18. 他是一位著名的军事家,著有《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等兵书;他又是一位工程学家,富有创造性地修缮了长城;他还是一位民族英雄,在抗倭历史上书写了壮丽的诗篇。“他”指的是( )
    A . 岳飞 B . 戚继光 C . 郑和 D . 鉴真
  • 19. 文化古籍中蕴含着中华文化精髓,故宫馆藏的《丝路山水地图》是一幅以青绿山水风格绘画的粗本手卷地图,该画作绘制于16世纪上半叶,早于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因此成为了中国古代具有实际科学意义的最早地图。和此图产生处于同一世纪的是下列哪部典籍( )
    A . 《天工开物》 B . 《齐民要术》 C . 《伤寒杂病论》 D . 《本草纲目》
  • 20. 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费正清在评论中国明清时期的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他们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评论的是( )
    A . 闭关锁国政策 B . 重农抑商政策 C . 民族和亲政策 D . 文化专制政策
二、读图题(共16分)
  • 21. 美丽的淮安是我们的家乡,它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结合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老子雕像 河下古镇 沈坤状元府  明祖陵

    1. (1) 老子雕像坐落于洪泽老子山镇。老子是春秋时期哪一学派的创始人?到了战国时期,我国形成了怎样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
    2. (2) 河下古镇位于淮安区西北隅,见证了大运河的兴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大运河开通的历史作用。
    3. (3) 沈坤是淮安历史上第一位状元。“状元”的产生与我国古代哪一选官制度直接相关?
    4. (4) 盱眙明祖陵是朱元璋为其祖先修建的陵墓。1368年明朝定都于何地?明朝历史上,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堪称世界航海史上壮举的是什么事件?
三、材料解析题(共30分)
  • 22.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对人类历史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统一是秦汉时代的社会主题,思想学术的统一,也势在必然,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学者,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不断改造儒术,使儒学更具实用性,这促使统治集团向儒家倾斜,选择以尊儒来统一思想。

    ——滕福海《董仲舒与罢黜百家》

    材料二 ……朝鲜、日本用简和帛,印度用白树皮和棕榈叶,埃及用纸草的内皮压成“纸草纸”,欧洲则用羊皮,这些书写材料,有的笨重,有的脆弱,有的昂贵,都不适于大量使用。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天宝末,扬州僧鉴真,始往倭国,大演释教……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上

    材料四 激发人们创新创造活力,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走入不同文明,发现别人的优长,启发自己的思维。

    ——2019年5月15日,习近平在亚洲文

    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 (1) 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统治集团选择以尊儒来统一思想”的具体措施,该措施有何深远影响。
    2. (2) 据材料二分析“这些书写材料都不适于大量使用”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改变这种状况的古代技术及其影响。
    3. (3) 材料三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传播了哪一宗教文化?请举一例印证唐与天竺的友好往来。
    4. (4) 结合材料四,说说如何才能使中华文明焕发新的生命力。
  • 23. 秦汉、隋唐、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时期,都曾出现过盛世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不出10年之内一个新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400年。汉朝在公元前后各经历约200年,全盛时管辖的人口约6 000万,足可与罗马帝国相比拟,就是从所控制地域和存在的时间上讲,两个帝国也可以相提并论,只是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右图为陕西乾县唐朝章怀太子墓壁画《客使图》(部分)。大唐盛世,四海升平,万国来朝。该壁画展现了三名唐朝官员(左)在接见使节时的“大国外交”场景,这些使节可能来自东罗马帝国、日本(或新罗)和唐朝东北少数民族地区,他们在向唐朝的代表表达敬意。

    材料三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明初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大大强化了皇权。明朝一度出现强盛局面,郑和下西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清朝统一全国后,加强君主专制,并对西藏、新疆、台湾及附属岛屿、南海诸岛等进行有效的管辖。

    ——部编(五·四学制)《中国历史》

    1. (1)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的理由。(答出两条即可)
    2. (2) 材料一中“罗马帝国”的建立者是谁?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方面分析为什么汉朝时“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
    3. (3) 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二中唐朝时出现的一个“盛世”局面。“东罗马帝国”又被称为什么?
    4. (4)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明初统治者在地方上采取的“大大强化了皇权”的措施。“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1684年,清朝设置的什么机构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
    5. (5)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三个时期出现盛世局面的主要原因。
四、简答题(共14分)
  • 24.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原因。依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哪一朝代?是谁在哪一年建立的?
    2. (2) 元朝统一了全国且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对全国进行有效统治,元朝开创了哪种政治制度?元朝时我国加强对台湾地区管辖的措施是什么?清朝时谁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了台湾?
    3. (3) 西藏是何时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请举出清朝加强对西藏地区管辖的措施两项。
    4. (4) 近代史上,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英勇抗争,维护国家主权,尽显英雄风采。请举出近代史上中国人民英勇抗争的史实两例。
    5. (5) 20世纪90年代,我国成功运用“一国两制”的构想,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重大步骤是什么?
    6. (6) 纵观中国历史,结合当前形势,谈谈你对祖国统一大业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