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第九中学校2018-2019学年九年级历史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19-12-19 浏览次数:253 类型:中考模拟
一、<b>选择题</b>
  • 1. “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
    A . 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 .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 . 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 2. 为纪念抗美援朝,一位志愿军老战士到学校给学生讲课时说:“为了不暴露潜伏地点,邱少云硬是在火海中咬紧牙关,纹丝不动,直到壮烈牺牲!同学们,这是怎样的一种毅力,怎样的一种精神啊!”老战士所说的这种“精神”包括(    )

    ①爱国主义精神

    ②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③艰苦创业的精神

    ④集体主义精神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3. (2017八下·相城期末) 美军高级将领在分析一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时说:“我们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一个错误的地点,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这场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战争被称为(    )

    A . 抗日战争 B . 解放战争 C . 抗美援朝 D . 镇压反革命
  • 4. (2017八下·盐都月考) 祖国统一一直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其中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事件是(    )

    A . 新疆和平解放 B . 青海和平解放 C . 西藏和平解放 D . 云南和平解放
  • 5. (2017八下·孝南月考) 辛亥革命从政治上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从经济上废除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是(    )

    A . 土地改革 B . 抗美援朝 C . 三大改造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
  • 6. (2018八下·乌审旗月考) 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A . 农业合作化运动 B .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包产到户”的实施
  • 7. (2018八下·乌审旗月考)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大约7亿亩土地和一定的生产资料。这次土地改革的完成对经济的影响是(  )
    A . 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 B . 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C . 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D . 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 8. 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分六集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下列是其前四集的名称,其中“新中国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可能集中在(    )
    A . 《千年巨变》 B . 《峥嵘岁月》 C . 《中国新生》 D . 《伟大转折》
  • 9. (2018八下·响水月考) 下列制度属于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是(    )
    A . 民主集中制 B .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 社会主义公有制 D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10.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某中学准备举办一场“一五”计划成果图片展,下列哪一图片不适合采用(    )
    A . B . C . D .
  • 11. 1949~1956年,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化的趋势是(    )
    A . 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 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C . 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经济 D . 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 12. (2018八下·乌审旗月考) 中共八大对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果,历史证明这些成果对于党的事业的发展有长远的重要意义。下列关于这次会议的表述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A . 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B . 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C . 确立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主要任务 D . 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 13. (2017八下·深圳月考) “从一九七四年到一九七六年,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全国大约损失工业总产值一千亿元,钢产量两千八百万吨,财政收入四百亿元……”。这则材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

    A . 民主法制遭到践踏 B . 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C . 经济结构极不合理 D . 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
  • 14.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科技成就的是(    )
    A . 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B .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 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 . 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 15.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于1956年正式建立(见下图),简称黔东南州。黔东南州的设立体现了我国的政治制度是(    )

    A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C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 16. (2018八下·江津月考)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山此水此地。百姓谁汪爱好官?……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习近平总书这首词作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
    A . “两弹元勋”邓稼先 B . “铁人”王进喜 C .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D . 敬爱的总理周恩来
  • 17. 邓小平说:“1977年和1978年,中国处于徘徊状态。”其主要原因是(    )
    A . “两个凡是”方针仍占主导地位 B . “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未得到平反 C .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被压制 D .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没有恢复领导职务
  • 18. 中国改革开放经历了三次思想大解放:1978年第一次思想解放冲破个人的崇拜,1992年第二次思想解放冲破计划经济的崇拜,1997年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破了所有制的崇拜。“第二次思想解放”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 .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提出 B . 重申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C . 邓小平南方谈话 D . 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战略的提出
二、<b>材料分析题</b>
  • 19. 历史图片是历史场景的形象呈现,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结合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 (1) 图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讲话的是谁?
    2. (2) 图二这个事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 (3) 图三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的什么事件?指导这一事件进行的法律文件是什么?
    4. (4) 图一图二与图三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二:

    材料三:为了按照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大多人的最大利益……根据过度时期总路线,从1953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的“赎买’政策。……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客观形式的推动下……到(1956年)1月底,全国大城市以及50个中等城市,先后全部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1. (1) 根据材料一,为了改变毛泽东所说的状况,党中央在1953年制定并实施了什么规划?请例举出这一规划取得的一个主要成就。
    2. (2) 材料二中,由A到B有哪两个主要原因?由B到C变化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内容回答,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外,国家还进行了哪两个方面的改造?
  • 21. 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一百多年来,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在曲折中前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时期既有许多成就,也出现了严重失误。

    1. (1) 材料一图片反映了社会主义三大运动,三大运动是什么?它的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
    2. (2) 材料二三幅图片是我国发生的三次重大失误,如何正确看待这个问题?
    3. (3) 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这一段历史?
  •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律作为一种人定的制度,自产生之日起首先便是实然的制度存在,与之相对应的应然的法或日法的价值存在,则是一种精神的特质,无法分析其长短,只能价值评价其好坏。因此,法律是在不断的修改中不断完善的,因为法律本身存在其自身的局限性。探析法律的局限性就不能只从其应然价值本身去寻求原因,必须把法律作为一种实然的制度存在物放到整个社会机制中去观照。

    材料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它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维护宪法的稳定,就是维护国家根本制度的稳定,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宪法的稳定是国家稳定的基础。同时,宪法也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生活发生的变化,对适当修改宪法的某些规定提出了客观要求,相应地对宪法有关规定进行修改是完全必要的。

    材料三:我国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和2018年五次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行修改。修改内容涉及序言、总纲、公民基本权利、国家机构、国歌等内容。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经投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1.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哪一文件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2. (2)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是什么时间颁布的?性质是什么?
    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谁?我国的根本制度是什么?
    4. (4) 结合上述材料,对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经投票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你认为有何意义?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

    “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实行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人民日报》1979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在边远地区、落后地区和贫困地区,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在一般地区,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当允许继续实行。”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9月

    1. (1) 材料一中“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而起?请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重心分别是什么?
    2. (2) 据材料二回答:为了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面貌,农民作出了何种尝试?通过这些尝试而逐步形成的农村改革制度叫什么?这种制度的全面推行,使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