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

更新时间:2020-10-10 浏览次数:151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
  • 1. 安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6年来,累计全省支出营养膳食补助资金42亿元,切实减轻了贫困家庭经济负担。这说明我们的成长离不开(    )
    A . 社会的精心培育 B . 社会的物质支持 C . 社会的文化发展 D . 社会的精神滋养
  • 2. 近年来,共享经济在全球范围迅速崛起,共享充电宝、共享单车、共享打印机等,世界上好像什么东西都可以共享了。共享经济,是借助互联网技术打造出的新商业模式。这说明(    )
    A . 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B . 互联网为文化传播搭建新平台 C . 互联网打破人际交往时空限制 D . 网络促进我国民主政治的进步
  • 3. 某校开展“网聚正能量,献礼70华诞”主题系列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下列活动中,你认为不能体现传播网络正能量的有(    )
    A . 通过微博转发国庆70周年大阅兵的视频 B . 通过微信转发市政府发布的一则辟谣消息 C . 通过网络转发从朋友圈看到的某影星的隐私 D . 在青年志愿者网站报名参加“垃圾分类·青春先行”主题活动
  • 4. 铁路部门规定:在动车组列车上吸烟或者在其他列车的禁烟区域吸烟的,各铁路运输企业限制其购买车票,有效期为180天。下列对这项规定理解错误的是(    )
    A . 社会生活离不开社会规则的维系 B . 社会秩序明确社会规则的内容 C . 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D . 要求遵守规则,创建美好生活
  • 5. 长期以来,我国香港都以法治社会而自豪。法治给予市民自由和平地表达意见的权利与机会,人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见解与诉求,但是这并不等于肆意妄为、突破底线。下面对这一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

    ①自由就是随心所欲        ②规则保证我们社会生活的有序、安全、和谐

    ③自由受社会规则的约束    ④要遵守规则,并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6. 为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规范登记行为,我国制定了《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新问题的不断出现,2019年3月,国家相关部门对《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部分条文做出适当修改。这说明(    )
    A . 原有规则失去合理性,需要及时废除 B . 社会规则需要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 . 每个人都应该积极为新规则建言献策 D . 社会发展变化,社会规则需不断完善
  • 7.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下列语句与道德品质解读相匹配的是(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将心比心,尊重他人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

    换位思考,宽容他人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文明有礼,道德至上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8. 每年全国由于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引发的交通事故上万起,死亡上千人。如果你是一名文明交通志愿者,劝导行人遵守规则。下列可以采取的做法有(    )

    ①强行拉拽,尽自己全力阻止行人闯红灯

    ②晓之以理,采取对方能接受的方式劝导

    ③大声呵斥、吓唬对方,让其再也不违规

    ④劝导无效,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此情况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 9.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对外发布《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在高考等4大类“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严厉惩治考试作弊犯罪。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行为,其最本质特征是(    )
    A . 是违法行为 B . 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C . 触犯刑法 D . 应受刑罚处罚
  • 10. 一个民族的复兴不仅是物质的丰裕,更是文明的传承和创新。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历久弥新。其中,中华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表示谦虚、恭敬的礼貌用语。下列用语中使用不当的是(    )
    A . 等候客人用“恭候”,宾客来到称“光临” B . 中途先走说“失陪”,起身作别说“久仰 C . 麻烦别人说“打扰”,请人谅解说“包涵” D . 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指点说“赐教”
  • 11. 下列选项中,最符合右表中内容的是(    )

    违法案例

    违法种类

    共同结果

    观看比赛时扰乱秩序

    ①违法行为

    拾得遗失物不归还

    ②违法行为

    殴打他人致重伤

    ③违法行为

    A . ①行政②民事③刑事④承担法律责任 B . ①民事②行政③刑事④承担道德责任 C . ①民事②民事③刑事④承担法律责任 D . ①行政②行政③刑事④承担道德责任
  • 12. 2019年4月3日,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中共安徽省委原常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陈某受贿、滥用职权、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一案,对其数罪并罚,决定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追缴违法所得等。在这一判决中属于主刑的是(    )
    A . 无期徒刑 B . 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C . 没收财产 D . 追缴违法所得
  • 13. 升入初中后,王某迷上了网络直播,结交了一些社会上的“眀友”,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班主任老师多次耐心教育,王某不听,继续我行我素。后来,因缺钱偷窃财物,甚至拦路抢劫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不良心理一定会导致违法犯罪行为

    ②青少年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③预防违法犯罪从拒绝不良行为开始

    ④青少年要提高媒介素养,完善自我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4. 据有关调查显示:全国的公共WiFi有21%存在安全隐患,当你连接了一个陷阱WiFi时,你发出和接收的信息都是通过别人的路由器转换的,往往会出现信息泄露的情况。从个人的角度,这启示我们(    )

    ①果断拒绝使用WiFi

    ②开展绿色清网行动,严厉打击网络黑客

    ③提高警惕,注意保护个人隐私

    ④不随意公开个人信息,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15. 面对歹徒,青少年要学会下图中的做法。这是因为(    )

    ①青少年的心智尚未成熟,容易受到伤害

    ②面对违法犯罪分子,在体力方面可能处于劣势

    ③见义勇为是一种高尚品质,受到全社会肯定和褒扬

    ④见义勇为更适合青少年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5分,5小题)
  • 16. 观察漫画,回答问题。

    1. (1) 结合所学,上面两幅漫画共同反映了什么良好品质?
    2. (2) 在社会生活中,为什么大力提倡培养这种良好品质?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当前,手机等电子产品日益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沉迷手机、电脑的人随处可见,他们终日微信聊天、刷微博、玩游戏……甚至很少与人交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屏幕依赖”,“屏幕依赖”给青少年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已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1. (1) 请谈谈“屏幕依赖”可能带来的危害。
    2. (2) 请为同学们减少“屏幕依赖”献出你的金点子。
  • 18. 以下是强强生活中的三个情境,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
    1. (1) 情境一:晚上写作业时,强强总是通过手机上某搜题软件搜答案,很少独立思考完成。

      强强应该

      理由

    2. (2) 情境二:为了方便,强强常将共享单车骑进小区,并擅自停放在小区自行车库里。

      强强应该

      理由

    3. (3) 情境三:公安机关号召市民积极行动起来,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强强认为自己还未成年,没有这个能力和义务。

      强强应该

      理由

  • 19. 【社会文明践行诚信】

    【诚信记录】滴滴打车的爽约记录、网店贩卖假货、久欠不还的贷款……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有可能被记录到你的信用报告中,可能给你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诚信宣传】由中央网信办主办的第四届全国网络诚信宣传日活动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围绕诚信制度建设、行业诚信自律、诚信文化宣传、网民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工作,第四届网络诚信宣传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活动。

    【诚信思考】浙江饶先生的儿子高考考上某知名大学。学校却来电称:饶先生存在失信行为,请立即处理,否则不予录取。原因是饶先生欠银行20万贷款不还已两年多。

    【诚信约定】一位母亲给13岁的儿子买了部手机做生日礼物,与儿子“约法三章”:①接听电话时要认真倾听、文明交谈。在图书馆、影剧院等公共场合将手机调至静音状态;②不能用手机传播他人私密信息或侮辱别人的语言;③不能沉迷手机。用手机上网时,不准浏览不健康信息,尽量下载一些经典的作品,拓展自己的视野。如果你不能做到以上约定的话,妈妈只能将这部手机收回!

    1. (1) 结合日常生活,列举一件自己或同学的不诚信记录。
    2. (2) 根据材料,请你谈谈此次宣传活动的积极意义。
    3. (3) 针对某知名大学的做法,请谈谈你的看法。
    4. (4) 如果儿子答应母亲的约定,他将如何践行他的承诺?
  • 20. 【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护能力】

    某班召开以“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护能力”为主题的班会,通过对案例的剖析,对学生进行法治安全教育。

    【案情回放】八年级学生小明和小亮正骑着自行车一同行进在上学的路上。突然,一辆轿车拐进自行车道,将小明碰倒在地。轿车司杋下车后发现被碰倒的是一名学生,便驾车逃走。

    【学法懂法】经诊断,碰撞造成小明手臂骨折。交警通过查看监控视频,找到了肇事司机。肇事司机私下找到小明的家人,提出和解。小明的家人同意由交警部门调解,双方协商解决。但在赔偿金额方面双方产生分歧,小明及家人在律师的帮助下,将肇事司机告到法院。最终,肇事司机按法院判决承担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1. (1) 面对突如其来的事故,小明受伤,你认为同学小亮应该如何机智灵活地去做?
    2. (2) 联系材料,我们维护权益最有力的武器是什么?
    3. (3) 联系材料,小明及家人分别运用了哪些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 (4)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此案件启示我们如何做到有勇有谋应对犯罪。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