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22 智取生辰纲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1课《智取生辰纲》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19-11-12 浏览次数:213 类型:同步测试
一、积累运用
  • 1.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 望(kuì)行(zǎn)气(òu)噪(guō) B . 怒(chēn)得(shěng)地(nèn)干(xì) C . 当(gòu)下(piē)怨(chàng)计(jiǎo) D . 自(wù)尴(gà)辩(chéng)刀(pō)
  •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 明火执仗  仗义执言  因才施教  别出心裁 B . 似水流年  流连忘返  嘘寒问暖  虚席以待 C . 披星戴月  披阅群书  大器晚成  气宇轩昂 D . 慷慨陈词  陈陈相因  退避三舍  蜕化变质
  • 3. 下列各句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总有一天会变老,变得老态龙钟 B . 北京的地下水一旦被大量污染,其结果不堪设想 , 所以必须抓紧对北京城市污水的治理。 C . 人类能生存和发展多久,归根结底取决于地球上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能撑多久。 D . “宏志班”的学生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们却不以为然 , 一心扑在学习上。
  • 4. 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六月的黄泥冈正是炎热的时节。 B . 在热烈的掌声中,胡锦涛主席发表了题为“推动共同发展,共建和谐亚洲”的主旨演讲。 C . 食品是否安全,是人们身体健康的基本保障。 D . 校门口安装红绿灯以后,大家进出校门的交通安全和事故隐患都有了保障。
  • 5. 在《智取生辰纲》一文中,对杨志失败原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①杨志性格粗暴,不善于笼络人

    ②杨志与都管、虞候各怀私心

    ③黄泥冈地势险恶,天气炎热

    ④生辰纲是奸臣所获的不义之财

    ⑤杨志刚愎自用,不能体恤下属

    ⑥押送生辰纲的兵马太少,寡不敌众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③④⑤ D . ④⑤⑥
  • 6.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 . 农夫心内如汤煮。 B . 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职,值得恁地逞能! C . 这般天气热,兀的不晒杀人! D . 你便将我千刀万剐,其实去不得了。
  • 7.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施耐庵,元末明初人。宋江等人的故事,宋代就在民间流传,后在宋元话本和元杂剧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在这个基础上,施耐庵又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从明末农民起义中得到的实际感受,进行艺术加工,创作了《水浒传》。 B . 《水浒传》是一部反映封建社会阶级矛盾,歌颂农民起义斗争的长篇小说。它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 C . 《水浒传》是一部古代白话小说,保留着宋元时期的一些口语。比如“休恁地说(不要这么说)”“在路上趱行(赶紧走)”等等。这些口语和现代汉语在词义和句式方面都有区别。 D . 《水浒传》是长篇章回体小说。“章回体”,即长篇小说的一种体裁,全书分成若干回,每回有标题,概括全回的故事内容。我国的四大古典小说都属于章回体。
  • 8. 下面的话得体的一项是(    )
    A . 当同学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有何见教?请说吧。” B . 当朋友邀请你看球赛时,你说:“都快中考了,没空!” C . 当老师到你家家访时,你说:“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 D . 当你骑车碰了一下别人的车时,你说:“对不起,没碰坏哪里吧?”
  • 9. 填空。

    ①《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也被称为“赛诸葛”,他与一伙儿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

    ②杨志的绰号是,《水浒传》中写杨志的情节,除了本文的“押送金银担”外,还有

二、现代文阅读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正在松树边闹动争说,只见对面松林里那伙贩枣子的客人,都提着朴刀走出来问道:“你们做甚么闹?”那挑酒的汉子道:“我自挑这酒过冈子村里卖,热了在此歇凉。他众人要问我买些吃,我又不曾卖与他。这个客官道我酒里有甚么蒙汗药。你道好笑么?说出这般话来!”那七个客人说道:“呸!我只道有歹人出来,原来是如此。说一声也不打紧。我们正想酒来解渴,既是他们疑心,且卖一桶与我们吃。”那挑酒的道:“不卖!不卖!”这七个客人道:“你这汉子也不晓事!我们须不曾说你。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一般还你钱,便卖些与我们,打甚么不紧?看你不道得舍施了茶汤,便又救了我们热渴。”那挑酒的汉子便道:“卖一桶与你不争,只是被他们说的不好。又没碗瓢舀吃。”那七人道:“你这汉子忒认真!便说了一声,打甚么不紧?我们自有椰瓢在这里。”只见两个客人去车子前取出两个椰瓢来,一个捧出一大捧枣子来。七个人立在桶边,开了桶盖,轮替换着舀那酒吃,把枣子过口。无一时,一桶酒都吃尽了。七个客人道:“正不曾问得你多少价钱?”那汉道:“我一了不说价,五贯足钱一桶,十贯一担。”七个客人道:“五贯便依你五贯,只饶我们一瓢吃。”那汉道:“饶不得,做定的价钱!”一个客人把钱还他,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兜了一瓢,拿上便吃。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走。那汉赶将去。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酒。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罗唣!”

    1. (1)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说一声也不打紧。(不打紧:不要紧) B . 你这汉子也不晓事!(晓事:明事理) C . 左右将到村里去卖。(左右:不久) D . 不说价。(一了:向来,从来)
    2. (2) 指出文中划线的词所指代的内容。

      ①“七个客人”是指

      ②两处“一个客人”中,前一处指;后一处指

      ③“那汉”指

    3. (3) 对这段话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白胜挑酒装作路过,故意不卖,只是为了增强诱惑力。 B . “贩枣人”买下一桶酒,当面吃尽,以此来显示酒中无药,借以迷惑杨志。 C . “贩枣人”故意在另一桶舀酒,一面吃一瓢以此来消除杨志的疑虑,另一人再来舀酒,已巧下蒙汗药。 D . “贩枣人”与“卖酒汉”假戏真做,把杨志撇在一边,让他当观众。这一幕精彩的表演,不由杨志不信,终于上了圈套。
    4. (4) 读了此段,你认为是哪一个人什么时候将蒙汗药放进桶里的?
    5. (5) 这段文字向我们刻画描写了一个群像,请简要概述一下选段中群像所体现出来的性格特点。
    6. (6) 《智取生辰纲》有两条叙事线索,一条是,另一条是,这两条线索没有明、暗之分,因为两股势力的斗智斗勇始终在正面进行着,而两条线在相交合,就形成了故事的高潮。
  • 11.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那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风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问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

        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籁籁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 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气力捺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进出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棒撅,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撅又打了一回。眼见气都没了,方才丢了棒。

    1. (1) 文段中打虎三个回合动作描写极为传神。请将第二,三回合描写武松打虎的主要动词填在下表中的空格处。

      动作描写的主要动词

      描写对象

      第一回合

      第二回合

      第三回合

      老虎

      扑、掀、剪

      扑、搭

      武松

    2. (2) 文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3. (3) 文章本意是要突出武松的神武,但是文段第一自然段却具体描写老虎“一扑、一掀、一剪”,把老虎“拿人”的本领写得十分生动。文章为什么要这样写?
    4. (4) 面对气势汹汹的老虎,武松并不立即迎上去捕杀,而是“一闪”“一闪”“又闪”。这样写对表现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5. (5) 第二自然段写武松“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联系上下文分析“打折哨棒”的原因和结果,说说这个细节描写对情节发展所起的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