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江门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10月月考...

更新时间:2019-12-19 浏览次数:24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b >30</b>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b >60</b>分)
  • 1. 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的是( )
    A . 机器人 B . 向日葵 C . 钟乳石 D . 钟表
  • 2. 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说明它具有下列哪项特征(  )
    A . 能进行光合作用 B . 能进行呼吸 C . 能生长和繁殖 D . 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 3. (2016七上·永定期中) 下列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 . 池塘中所有的鱼 B . 池塘中的水 C . 池塘中所有的植物 D . 一个池塘
  • 4. 对于生活在田野里的一株玉米来说,影响其生活的环境因素有(    )
    A . 阳光、空气、土壤、温度、水等因素 B . 田野里的动物、其他种类的植物、微生物等 C . A和B的总和 D . A和B的总和再加上这片田野里的其他玉米
  • 5. (2018七上·慈利期中) 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 . 阳光→草→羊→狼 B . 庄稼→鼠→蛇→鹰→细菌 C . 鹰→蛇→青蛙→昆虫 D . 草→兔→鹰
  • 6.    综合运用:

    几年前,一群青少年正聚在花园里庆祝生日。他们忽然注意到一只蛞蝓( 又名鼻涕虫,身体长梭型,柔软光滑,体内有退化的贝壳) 从草地上爬过。这群少年立马兴奋了起来,有人大声问:“谁敢吃掉它?”Sam第一个回应:“我来!”19岁的“勇敢”少年Sam二话不说拿起虫子把它吞了下去,引来同伴们的阵阵惊呼和佩服的目光。可当时没人知道,这一吞,让Sam 和他的家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吃下蛞蝓没多久,Sam就觉得身体不舒服,到医院进行了全面检查后,发现他已经被一种叫做鼠肺线虫的寄生虫感染了!为什么会感染鼠肺线虫呢?原来Sam 吞下的那种蛞蝓看似无害,却含有大量病菌和寄生虫。因为它们会吃掉老鼠粪便,而老鼠粪便中经常含有寄生虫。Sam 的病情迅速恶化:寄生虫直接感染了他的脑部,并且导致了嗜酸性脑膜炎。随后,他陷入了昏迷状态,一睡就是420 天,醒来后依旧无法正常生活……2018年11月,Sam 在和病魔斗争了8年后不幸去世。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与蛞蝓属于同一类群的生物还有(例举2-3种动物),它的体表有,既可以保护柔软的身体,又可以分泌物质形成贝壳。

    2. (2) 鼠肺线虫和Sam之间的关系是,与该生活方式相适应的特点是(选填字母代号)。
           a.身体呈圆柱形   b.消化系统结构复杂    c.体表有角质层

    3. (3) 以上这个事例给你的启示是:
  • 7. 沙漠中的仙人掌,块茎可贮藏水分,刺状叶可减少水分的蒸腾散失,它说明了(  )
    A . 生物影响环境 B . 生物适应环境 C . 生物依赖环境 D . 生物与环境无关
  • 8. 小明在实验课上观察完黑藻后,将黒藻放进了生物角的鱼缸里,他认为这样可使小鱼和黑藻都生活得更好。在这个小生态系统中,小鱼和黒藻分别承担的角色是:(    )
    A . 消费者分解者 B . 生产者消费 C . 消费者生产者 D . 分解者消费者
  • 9.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 . 生物圈 B . 陆地生态系统 C . 城市生态系统 D . 海洋生态系统
  • 10. 蝗虫身体的颜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几乎融为一体,这个现象说明(  )
    A . 生物适应环境 B . 生物影响环境 C . 生物改变环境 D . 生物与环境互相影响
  • 11. (2015七上·满城期末)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  )

    A . 大气圈、海洋圈、岩石圈 B . 大气圈、海洋圈和陆地圈 C . 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表面 D . 大气圈底部、水圈大部和岩石圈表面
  • 12. (2017七上·太平期中) 在草原生态系统中,能正确表示草、羊、狼三种生物数量多少的图是( )
    A . B . C . D .
  • 13. (2019七上·临沂期中) 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草盛豆苗稀”描述的是寄生关系 B . “蚂蚁齐筑巢”描述的是合作关系 C . “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生物适应环境 D . “春风又绿江南岸”说明生物影响环境
  • 14. (2017八下·蒙阴期中)

    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食物链的四种生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相对数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个体内的DDT含量最高 B . 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丙←乙←丁 C . 甲是生产者,乙、丙、丁消费者 D . 该生态系统只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
  • 15. (2018·湛江模拟)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制造氧气最多的是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的是生态系统。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
    A . 海洋,森林,湿地 B . 海洋,草原,农田 C . 生物圈,海洋,湿地 D . 生物圈,森林,湿地
  • 16. (2018八上·肇庆期末) 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

    A . 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B . 缺少生产者 C . 没有消费者 D . 分解者很少
  • 17. 除      外,生物体都是由     组成的。(   )
    A . 病毒、细菌 B . 细菌、细胞 C . 病毒、细胞 D . 病菌、细胞
  • 18. (2015·潍坊模拟) 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生物圈就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非生物成分 B . 生物圈包括所有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C .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人类及人类生活的环境 D .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
  • 19. 环境的变化会影响生物的生活,蛇的冬眠主要与下列哪一种环境因素有关?(  )

    A . 阳光 B . 温度 C . 空气 D . 水分
  • 20. (2018七上·安达期末) 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弱的是(    )
    A . 亚马孙热带雨林 B . 千山风景区 C . 撒哈拉沙漠 D . 呼伦贝尔大草原
  • 21. 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残留的有机汞情况如下表所列,那么该生态系统中最可能的食物链(网)构成是 (    )

    生物体

    A

    B

    C

    D

    E

    有机汞浓度(ppm)

    0.05

    7

    0.51

    68

    0.39

    A . D→B→C→E→A B . C . D . A→E→C→B→D
  • 22. (2019·天水)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物的哪种特征(    )
    A .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 .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 . 能生长和繁殖 D . 能进行呼吸
  • 23. 关于显微镜使用的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并用凹面镜对光 B . 低倍物镜换用高倍物镜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 C . 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便于让光线透过 D . 观察物象一般用左眼,同时要求右眼睁开
  • 24. 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为确定污点的位置,他移动了一下装片,发现视野中污点不动;又转动了一下目镜,发现污点还不动。该同学最后确定污点在(       )
    A . 装片上 B . 反光镜上 C . 目镜上 D . 物镜上
  • 25. 如果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一个“↗”,那么载物台上所放的载玻片上画的是(  )
    A . B . C . D .
  • 26. 生物探究课上,王华同学边用眼观察用右手记录实验现象,如图能表示她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正确方法是(   )
    A . B . C . D .
  • 27. (2017七上·朝阳期中) 下列组合中观察到细胞数目最少的是(  )
    A . 目镜5×,物镜10× B . 目镜10×,物镜10× C . 目镜5×,物镜40× D . 目镜10×,物镜40×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实验探究、读图理解、资料分析、综合应用<b>4</b>小题,共<b>40</b>分)
  • 28. 关于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报告。
    1. (1) 实验内容: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提出问题:

      做出假设: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设计方案:材料用具:10只鼠妇,湿润的土壤,纸盒一个,纸板、玻璃板各一块。

    2. (2) 实验装置:在纸盒里放上一层湿润的土壤,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一侧盖上纸板。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两种环境。像这种试验我们称为试验,其原则是变量。
    3. (3) 方法步骤: ①将鼠妇放入纸盒中,两侧的中央放入数量(填“相等”或“不相等”) 的鼠妇,静置2分钟(min)。 ②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黑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实施计划:按照上述实验方案做实验。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4. (4) 实验记录: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鼠妇数目:

      结论: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 的环境中生活

    5. (5) 这个实验的变量是 ,实验中两侧不能只用一只鼠妇的原因:
    6. (6) 如果你重复做了5次试验,为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5次的试验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 29. 下图中,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回答:

    1. (1) 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鼠、兔等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

    2. (2) 图一中,食物链有条,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
    3. (3) 若图一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能力。
    4. (4) 图二中,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鹰与此生物的关系是
  • 30. 请根据以下显微镜实验回答。

    1. (1) ①;②;④;⑥
    2. (2) 在对光过程中,转动[],可以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3. (3) 观察洋葱内表皮时,要使观察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
    4. (4) 若选用目镜5×、物镜10×的镜头组合,则此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倍。
    5. (5) 几个同学围着一台显微镜时,视野有时会变暗,这是因为
  • 31. 梅雨季节,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表面很容易发霉,这是空气中的霉菌孢子在食品和衣物表面大量繁殖导致的。霉菌的生活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呢?小明对此进行了探究,他的实验过程如下:

    组别

    A

    B

    C

    方法

    将烤干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将湿润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将①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②环境里

    实验结果(一周后观察)

    不发霉

    发霉

    不发霉

    1. (1) 通过A组与B组的对照实验,小明想探究的问题是:

      这一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分析实验结果,小平得出的结论应该是:

    2. (2) 为了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小平设计C组实验的与B组实验形成对照,C组中的①、②的条件分别是。此时的C组和A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吗?,(填“是”或“不是”)理由是
    3. (3) 霉菌容易传播,这是因为其产生的轻而小、易飘散。
    4. (4) 通过小平的实验,请你说出两种防止食品发霉的方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