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丽水四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10月份(...

更新时间:2019-11-27 浏览次数:203 类型:月考试卷
一、<b >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b>
  • 1. 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商代(    )
    A . 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B . 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C .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 . 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 2. (2018·浙江会考) 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    )
    A . 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B . 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 C . 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 . 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 3. 武王克商之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此举(    )

    ①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

    ②传播了周的文化形式

    ③大大削弱了周天子权威

    ④构成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4. 周初,“天下未集”。有商朝遗民“作乱叛周”,“周公讨之,三年而毕定”。之后,部分商朝遗民被指令继承商的祖宗祭祀体系,封于(    )
    A . 燕地 B . 鲁地 C . 宋地 D . 楚地
  • 5. 每至清明,陕西黄陵都会隆重举行公祭轩辕黄帝的典礼,海内外炎黄子孙满怀虔诚与崇敬之情拜谒黄帝。与这一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
    A . 禅让制 B . 世袭制 C . 宗法制 D . 分封制
  • 6. (2018高二下·嘉兴期末) 有学者认为,秦国与匈奴战争期间,每消耗192石粮食才有1石供应到军队,完全可以说“运输决定战争”。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在征服南越的战事中,秦修建了(    )
    A . 郑国渠 B . 灵渠 C . 都江堰 D . 直道
  • 7. “有夜郎国(今贵州黔西南),东接交阻,西有古滇国,北有邛都国,各立君长。”夜郎在秦朝时期属于(    )
    A . 岭南地区 B . 河套地区 C . 西南夷地区 D . 临洮地区
  • 8. 观察下表,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其标题的是(    )

    刺史部

    今地

    刺史部

    今地

    司隶

    洛阳市东汉魏故地

    并州

    山西太原市晋源镇

    冀州

    河北柏乡北

    凉州

    甘肃张家川自治县

    青州

    山东淄博市临淄故城

    扬州

    安徽和县

    ……

    ……

    ……

    ……

    A . 秦朝地方行政区划表 B . 汉代十三州部分布表 C . 元朝地方管理表 D . 清朝地方行政区划表
  • 9. 唐《通典》载:“三省旧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唐高宗永淳年间,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此材料说明(    )
    A . 政事堂初设于门下省 B . 永淳年间中书省地位下降 C . 三省六部制遭到破坏 D . 政事堂迁中书省利于皇权
  • 10. 著名学者黄仁宇在其《中国大历史》中提到:“从(宋朝)政府的组织上来看,为保持门面上之前后一致,(它)几乎恢复了唐朝所有衙门职司,同时也创立了许多新的机构,这些新机构功能上更具有弹性,在业务上超越旧有组织……”。宋朝创立的新政府机构有(    )

    ①三公九卿制

    ②枢密院

    ③三司

    ④三省六部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1.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处理得当与否关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下列机构或官职负责对少数民族管理的有(    )

    ①秦朝的“道”

    ②宋朝的“三司使”

    ③元朝的“帝师”

    ④清朝的“军机章京”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12. 吏部掌管全国文职官吏的任免、考课、勋封等事,它直接向皇帝负责始于(    )
    A . 西汉 B . 唐朝 C . 北宋 D . 明朝
  • 13. 明神宗万历年间张居正任内阁首辅大学士,明朝内阁的权力达到了顶点。下列关于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入阁当值的官员始终官位较低 B . 内阁首辅拥有决策权 C . 标志着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 . 内阁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
  • 14. 清代军机处有官而无吏,故其中洒扫庭院、勤杂送水等工作皆由15岁以下不识字的儿童若干人充任。这说明清代军机处(    )
    A . 独掌政务决策权 B . 重视保密较为封闭 C . 理政人员素质低 D . 职官简练事务清闲
  • 15. 下列史料记载最为典型地体现了清朝设立军机处根本目的的是(    )
    A . “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B . “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 C . “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D . “军机大臣……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 16. 观察下图,该图从根本上反映了(    )

    A . 完善中央集权 B . 强化君主专制 C . 提高行政效率 D . 弥合君相矛盾
  • 17. 英人习惯上把第一次鸦片战争(First Opium War)称为“通商战争”(Trade War),其原因可能包括(    )

    ①鸦片贸易涉及的道德问题

    ②对战争根源的思考

    ③对战争首先发动者的争议

    ④对战争影响的预期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8. (2018·浙江会考)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    )
    A . 领事裁判权 B . 开放通商口岸 C . 片面最惠国待遇 D . 居住及租地权
  • 19. (2018高一上·长春期末) 以下为近代前期列强发动的主要侵华战争,其中遭到北洋水师英勇抵抗的是(  )

    A . B . C . D .
  • 20. 爱国诗人邱逢甲率绅民上书清政府:“和议割台,全台震骇。……臣等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台誓死守御。……如倭酋来收台湾,台民唯有开仗。”以下符合邱逢甲践行其誓言的行动是(    )
    A . 驾舰撞向“吉野”,不幸中炮弹与舰同沉 B . 率领黑旗军,在台中附近的大甲溪伏击日军 C . 组织领导义军,在新竹、台南等地痛击日军 D . 淞沪抗战,多次击退日军进攻
  • 21. (2018高一上·浙江月考) 1935年,有学者发表文章说,“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在的事实”。然而这些天里,平津一带‘空穴来风’,有所谓自治运动。……在平津者有教育界(宣言见上星期日《大公报》),其他各界虽未宣言,居心无二。这个宣言,初签名者数十人,到了第二天,几有千人,这才是民意的负责表示。宣言中指明这是破坏国家领土完整的阴谋”。上述言论的背景是(    )
    A . 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 B . 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C .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亡扩展为群众运动 D . 工、农、兵、学、商各界形成全民族抗战的浪潮
  • 22. (2018高二下·嘉兴期末) 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发动了某战事。该战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主要作战目标是破坏日军主要交通线正太路,第二阶段的重点转向破坏铁路两侧日军建立在根据地范围内的据点,第三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反击日寇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发动这一战事的中国军队的番号是(    )
    A . 国民革命军二十九军 B .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C . 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D .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 23. 下图为抗日战争时期某次会战的概况,这场会战(    )

    日军:总兵力约14万人

    中国军队:共6个集团军(包括第十八集团军)约28万人

    时间:从1937年9月13日大同失守到11月8日太原陷落

    A . 体现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合作 B . 呈现出国共两党合作抗战的特征 C . 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D . 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 24. 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日军步步紧逼,中国军民奋起反抗。下列历史事件按照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②南京大屠杀

    ③《自卫抗战声明书》发表

    ④八一三事变

    A . ④③①② B . ③④①② C . ①④③② D . ①③④②
  • 25. 抗日战争期间白崇禧致蒋介石电:“重庆委员长蒋:卷密……会战,屡挫凶锋,仰仗德威,欣闻捷报。惟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躬亲督战,英勇异常,卒以弹尽被围,慷慨就义,捐躯报国,允足矜式……拟恳钧座于此次会战结束时,均予明令宣扬,以资激劝,而慰英灵。”电文所指的重要战役是(    )
    A . 平型关大捷 B . 台儿庄大战 C . 枣宜会战 D . 百团大战
  • 26.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下列表述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

    ①坚持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②陕甘宁边区政府成为全国抗战的总后方

    ③促成抗日民族统战线的建立

    ④领导抗战以来首战的胜利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27. 吴玉章先生曾写下诗句“廿世纪初零五年,东京盛会集群贤”以纪念辛亥革命。诗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兴中会建立 B . 同盟会成立 C . 武昌首义 D . 中华民国成立
  • 28. 武昌起义之后,未到月余,全国已有十几个省区宣布独立;而此时的清廷仍保留着强大的武装。这说明(    )
    A . 辛亥革命只是偶然的事件 B .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 清廷仍有稳固的政治基础 D . 清廷的覆亡有其必然性
  • 29. 有学者指出,辛亥革命是一场理性的革命,因为当革命初具话语权不久,革命党人便已采取暴力与和平兼备的方法来争取实现预期目的,从而减少因战争带来的破坏力。下列史实最能为此观点提供证据的是(    )
    A . 同盟会的成立 B . 武昌起义 C .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D . 清帝退位
  • 30. (2018高一上·西湖月考) 陆游诗《纵笔》:“行省当年驻陇头,腐儒随牒亦西游。”有同学据此认为行省制度开始于宋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较低,不宜采信 B . 宋代行省与元代行省同名异物,没有任何联系 C . 利用以诗证史的方法可以证明行省制度源头在宋代 D . 元代吸收了前代地方统治经验
二、<b >非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b>
  • 31. 阅读下列有关中国政治制度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历史上的山东行政图

    材料二:据文献记载:

    ①齐等诸侯在其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收赋役的独立性。

    ②秦代官吏必须经过国家委任才能就职;官吏调任时,不得带随员;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违者要依法治罪。

    材料三: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二,图三反映的山东大地出现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分别是什么?两者有何相同的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材料一中所示图一,图二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有何不同?
    3. (3) 依据材料三,概括作者的观点。
  •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所属家眷,寄居大淸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1842年8月29日

    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1895年4月17日

    材料三:大清国国家……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1901年9月7日

    1. (1) 指出三则材料各出自哪一条约?
    2. (2) 比较材料一,二所反映条约内容的异同。
    3. (3) 结合材料三说明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 33.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从1840年起,中华民族为实现中国梦,整整走过了109年,才迈出了赢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第一步。在这一百余年的前80年间,中国人民始终在黑暗中探索。只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奋斗,才把中国从黑暗引向了光明。

    1. (1) 根据图1,图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两次战争中国一败一胜的最主要国内因素各是什么?
    2. (2) 从2017年开始,教育部要求各级各类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请你根据相关史实对“十四年抗战”概念加以说明。
    3. (3) 近代中华民族在反抗外来侵略,追求民族独立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最伟大的事件是什么?它有什么重要国内意义?
  • 3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朕钦奉隆裕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

    ——《清帝退位诏书》

    材料二: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可决弹劾之;对于国务员认为失职或违法时……可决弹劾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总统)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任免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经参议院之同意,得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得宣告大赦、特赦、减刑,但大赦须经参议院之同意。

    ——摘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民军起事”的具体事件和时间(具体到日)。根据材料一,概括“南北”争论的焦点。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立法权是如何限制行政权的?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进步性。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