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地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19-10-24 浏览次数:261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选出下列加下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 太丘去    魂不守 B . 断肠人在天涯   浪迹天涯 C . 入门不    三茅庐 D . 而去       以重任
  • 2. 下列选项中没有运用比喻的一项是(  )
    A . 我捅掉的那个马蜂窝,好像一只大莲蓬头。 B . 他看上去好像生病了一样。 C . 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 D . 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
二、字词书写
  • 3.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我喜欢在春风穿过的小径上,欣赏树梢尖尖的嫩芽yùn酿一片新绿;我喜欢夏日的黄昏独坐在阳台上,看绚丽的云霞造fǎng远方;我喜欢看秋风里烂màn的花朵随风摇曳;我喜欢看冬日的暖阳,没有喧哗的光热,安shì宁静。

三、情景默写
  • 4. 古诗文名句填空
    1. (1) 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
    2. (2) 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
    3. (3) ,受降城外月如霜。(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4. (4) 子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
    5. (5) 《次北固山下》中描写长江潮平岸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气象阔大的诗句是:“ ”。
    6. (6) 花开花落自有情,古人以花入诗,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诗人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吟“ ”;岑参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叹“ ”。
四、其他
五、现代文阅读
  • 6. 现代文阅读

    五猖会

    文/鲁迅

        ①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往往伸着颈子等候多时,却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跑过去。于是,完了。

        ②我常存着这样的一个希望:这一次所见的赛会,比前一次繁盛些。可是结果总是一个“差不多”;也总是只留下一个纪念品,就是当神像还未抬过之前,花一文钱买下的,用一点烂泥,一点颜色纸,一枝竹签和两三枝鸡毛所做的,吹起来会发出一种刺耳的声音的哨子,叫作“吹嘟嘟”的,吡吡地吹它两三天。

        ③现在看看《陶庵梦忆》,觉得那时的赛会,真是豪奢极了,虽然明人的文章,怕难免有些夸大。因为祷雨而迎龙王,现在也还有的,但办法却已经很简单,不过是十多人盘旋着一条龙,以及村童们扮些海鬼。那时却还要扮故事,而且实在奇拔得可观。他记扮《水浒传》中人物云:“……于是分头四出,寻黑矮汉,寻梢长大汉,寻头陀,寻胖大和尚,寻茁壮妇人,寻姣长妇人,寻青面,寻歪头,寻赤须,寻美髯,寻黑大汉,寻赤脸长须。大索城中;无,则之郭,之村,之山僻,之邻府州县。用重价聘之,得三十六人,梁山泊好汉,个个呵活,臻臻至至,人马称娖而行……”这样的白描的活古人,谁能不动一看的雅兴呢?可惜这种盛举,早已和明社一同消灭了。

        ④赛会虽然不像现在上海的旗袍,北京的谈国事,为当局所禁止,然而妇孺们是不许看的,读书人即所谓士子,也大抵不肯赶去看。只有游手好闲的闲人,这才跑到庙前或衙门前去看热闹;我关于赛会的知识,多半是从他们的叙述上得来的,并非考据家所贵重的“眼学”。然而记得有一回,也亲见过较盛的赛会。开首是一个孩子骑马先来,称为“塘报”;过了许久,“高照”到了,长竹竿揭起一条很长的旗,一个汗流浃背的胖大汉用两手托着;他高兴的时候,就肯将竿头放在头顶或牙齿上,甚而至于鼻尖。其次是所谓“高跷”、“抬阁”、“马头”了;还有扮犯人的,红衣枷锁,内中也有孩子。我那时觉得这些都是有光荣的事业,与闻其事的即全是大有运气的人,——大概羡慕他们的出风头罢。我想,我为什么不生一场重病,使我的母亲也好到庙里去许下一个“扮犯人”的心愿的呢?……然而我到现在终于没有和赛会发生关系过。

        ⑤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一是梅姑庙,就是《聊斋志异》所记,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篡取别人的丈夫的;现在神座上确塑着一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与“礼教”有妨。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就奇特。据有考据癖的人说:这就是五通神。然而也并无确据。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列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谨严。其实呢,这也是殊与“礼教”有妨的,——但他们既然是五猖,便也无法可想,而且自然也就“又作别论”了。

        ⑥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⑦“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⑧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⑨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⑩“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⑪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⑫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⑬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⑭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⑮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⑯“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⑰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⑱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⑲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⑳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选自《朝花夕拾》)

        链接材料一:

        从福建菜馆叫的菜,有一碗鱼做的丸子。海婴一吃就说不新鲜,许先生不信,别的人也都不信。因为那丸子有的新鲜,有的不新鲜,别人吃到嘴里的恰好都是没有变味的。许先生又给海婴一个,海婴一吃,又是不好的,他又嚷嚷着。别人都不注意,鲁迅先生把海婴碟里的拿来尝尝,果然是不新鲜的。鲁迅先生说:“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

        链接材料二:

        据许广平(鲁迅妻子)与周海婴(鲁迅孩子)回忆,鲁迅基本上是采取“顺其自然”的教育方针。海婴喜欢拆玩具,便随他去,海婴要看商务印书馆的《少年文库》,许广平以为太深,要大些再看,鲁迅站在海婴一边,“任凭选阅”。

        ——杨早(大家专栏)

        链接材料三:

        对于孩子的教育,一是理解:若不先行理解,会阻碍孩子的发展;二是指导: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三是解放: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鲁迅《我们怎样做父亲》

    1. (1)   在鲁迅的《朝花夕拾》中,除了本文的父亲,我们还认识了许多人。有为人公正,诲人不倦,对研究一丝不苟的;有身材高大,眼球白多黑少,追求自由而终归无法实现理想的同乡;有大字不识,却为鲁迅买来了《山海经》的。(填人名)。
    2. (2) 一场五猖会,让“我”的心情跌宕起伏。阅读文章,梳理“我”的心理变化。

       →扫兴→着急→

    3. (3) “文学的一部分生命就存在于它的声音里,存在于轻重缓急的语气里。”

      ①《五猖会》一文中,父亲一共说了三句话。根据你的阅读体会,第一句话和第三句话分别应该用什么语气朗读?请选择最合适的选项。

      第一句:“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我选

      第三句:“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我选

      A.激动欢快        B.平静严肃        C.冷静沉着        D.赞许欣慰

      ②在朗读父亲所说的“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这句话的时候,重音应该落在“”一词上,原因是

    4. (4) “修辞常给我们想说的话提供有效的方式,比直接叙述的方式更好。”联系上下文,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的划线句。

      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5. (5) 在《朝花夕拾》的读书分享会上,有两位同学对文中1—4段“迎神赛会”这一片段看法不同,请你根据文章的内容,将他们的对话补充完整。

      甲:本文描写的主要内容是五猖会,作者却用了大半篇幅去谈迎神赛会,我觉得没有必要,可以删去。

      乙:“迎神赛会”这部分内容看似无用,其实在全文起着重要作用。因为

    6. (6) 《五猖会》的背后是鲁迅对儿童教育的体验和看法,请你结合本文及链接材料,联系生活,谈谈他的儿童教育观是否有值得你父母学习的地方?
六、诗歌鉴赏
  • 7. 古诗文阅读

    《天净沙·秋思》和《天净沙·秋》运用了许多类似的手法,请借鉴《天净沙·秋思》的阅读方法,自读《天净沙·秋》,完成赏析。

七、文言文阅读
  • 8.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①,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物: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1. (1) 为句中加下划线字选择最合适的义项。

      原文

      义项

      正确选项

      月下

      A.曾经      B.经历      C.品尝,辨别滋味

      令月中无物

      A.好像      B.你        C.如果

      A.…的样子  B.这样      C.然而,可是      

    2. (2) 选出与“人语之曰”中的“之”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 . 学而时习 B . 者不如好之者 C . 曲肱而枕 D . 日月
    3. (3) 翻译文中划线句。

      ①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4. (4) 言语,指会说话,善于言谈应对。甲文和乙文均选自《世说新语》中的《言语》篇,请结合选文,说说谢道韫和徐孺子的回答有何共同的“妙处”?
八、命题作文
  • 9.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面对温晴暖和的济南冬日,老舍想说:“谢谢你,济南!”面对强忍病痛,悉心照料自己的母亲,史铁生想说:“谢谢你,母亲!”面对耐心善良,给自己带来光明和希望的莎莉文老师,海伦凯勒想说:“谢谢你,恩师!”在成长的道路上,会有许多值得我们铭记和感谢的人、事、物……

    请以“谢谢你,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④不少于500字;⑤不得套写,抄袭;⑥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