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内江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0-02-18 浏览次数:20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题
  • 1.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补(jiào)    古(gèn)    午(shǎng)   而不舍(qì) B . (huì)    红(yīn)    琐(wěi)     颠流离(pèi) C . (zhuì)    热(zhì)    修(qǐ)      为人知(xiǎn) D . 立(zhù)     祈(dǎo)   告(qìng)    息凝神(bǐng)
  •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硕果   烦燥  海市蜃楼  一反既往 B . 屏嶂  俯瞰  断章取意  深恶痛绝 C . 吞噬   烦琐  气冲斗牛  语无伦次 D . 愧作  矜持  妇儒皆知  悲天悯人
  • 3. 下列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坐在身旁的记者突然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B . 王懿荣与“龙骨”第一次相遇,就刮目相待 , 从中发现了甲骨文。 C . 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防汛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将暴雨警报广而告之,做到家喻户晓 D . 他是个计算机专家,又会两种外语,我们初学计算机的人要虚心向他求教,不耻下问
  •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凭借着“山之峻,江之险”的先天优势,使古老的重庆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B . 遭受挫折的人得到鼓励,眼里的天空会蔚蓝起来,干涸的心田会润泽起来。 C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青年一代健康成长配备了根本理论指导。 D . 思维对于作文审题无比重要,运用正确思维审清材料是能否打开作文视野之窗很关键的一步。
  • 5. 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孙权劝学》就选自《资治通鉴》。 B .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 C .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中“都”“各种各样”“不幸”分别是副词、并列短语、名词。 D . 《老王》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是女作家、翻译家杨绛,她的代表作有散文《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等。
  • 6. 阅读《河中石兽》,完成下面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 (1) 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山门于河(圮:倒塌) B . 十余岁(阅:看) C . 尔辈不能究物理(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D . 于沙上(湮:埋没)
    2. (2) 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山门圮河    尝射家圃 B . 言        及家穿井 C . 当求于上流  又数刀毙 D . 石性坚重    待君久不至,
    3. (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以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善于制造波澜,引人入胜。 B . 由“设帐寺中”,却要指出寺僧“不能究物理”的错误,可见“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中讲学家的笑是友善的笑。 C . 文章寓意于事,立意高远。作者的兴趣所在,不是渲染寻找石兽的神奇过程,而是引出最后的深层思考。 D . 作者认为,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的错误,老河兵则因为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才提出了正确的看法。
    4. (4) 翻译《河中石兽》中划线的句子。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 7. 用古诗文原句填空.
    1. (1) 草树知春不久归,。(韩愈《晚春》)
    2. (2)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3. (3) 予独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周敦颐《爱莲说》)
    4. (4) 《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 8. 阅读陆游的《游山西村》,完成下面小题。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 (1) 一个“”字,表达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一个“”字,写出了山路曲折景色多变,点明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所致。
    2. (2) 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 9. 阅读《老山界》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②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③“不要掉队呀!

        ④“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⑤“我们顶着天啦!”

        ⑥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⑦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⑧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鸣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⑨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⑩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忙了一会,再向前进。

        ⑪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就是所谓的雷公岩,果然陡极了,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崖下已经聚集了很多马匹,都是昨晚不能过去、要等今天全纵队过完了再过去的。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

        ⑫很小心地过了这个石梯。上面的路虽然还是陡,但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一路走,一路检查标语。我渐渐地掉了队,顺便做些鼓动工作。

        ⑬这很陡的山爬完了。我以为三十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恰巧来了一个瑶民,同他谈谈,知道还差得远,还有二十多里很陡的山。

        ⑭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一路上,看见以前送上去的标语用完了,就一路写着标语贴。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

        ⑮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碑,写上某年某月某日,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坐在山顶上休息一会儿。回头看队伍,没有翻过山的只有不多的几个人了。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1. (1) 选文第①段中“奇观”奇在哪里?“奇观”一词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2. (2) 选文第⑮段中“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个纵队每个人的心中”,这个“坚强的意志”指的是什么?“我们”用了哪些方法把它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的心中”?
    3. (3) 选文第⑧中既说“寂静”又写出许多声响,这里用了什么写法?其作用是什么?请再写出你学过的运用了这种方法的一句古诗。
  • 10.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碧艾香蒲,牵挂了谁的端午

    王洁

        阳光渐渐攀爬到耸立的水杉枝头,蝉鸣叫醒了个夏天的生机。随着夏日一起被唤醒的,还有渐渐临近的端午节。赶在雨季到来前,勤恳的人家早已采摘好了艾草和粽叶,将艾草成捆束好,挂在中堂一侧,以示庄重。而粽叶则晾在厨房案板上,只等白净的糯米躺上,包裹成软糯可口的粽子了。

        屋外细雨飘飞,屋内把酒言欢,便是端午节的光景了。“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的童谣一唱响,便意味着这一年走到了中间的当口,甜润可口的粽子似乎稍稍缓和了这半年来的忙碌,给人们小憩的机会。雨水滴檐,妇人们围坐在不大的厨房里,一边叙着家长里短,一边娴熟地将棕黄色的叶子团裹成瓷实的立体三角,用丝线绕上几匝……艾草的香云蒸雾绕着庭院,雄黄的醇香则让人想起一个个动人的遥远传说。

        说来包粽子这件事,常常是母亲一手包揽。许是她孩提时代对这一节日寄托着深深的情感,以至于成家之后,依旧热衷于操办此类琐碎而庄严的事。端午来临的前夜,她就忙碌了,第一步便是将粽叶浸入水中,泡过后的粽叶会变得温软,第二天又在沸水中重新洗过。其次就是将糯米泡上一夜,时间加上水的作用,次日的糯米便颗粒分明,色泽饱满。母亲对待包粽子一事的认真,从此便可见一斑。屋顶上方升起的袅袅炊烟,粽叶在沸水中翻覆的声响,在鸡鸣日升的清晨,都让人期待而激动。

        这种兴奋主要来自于母亲对我的宽容,允许幼年的我参与到包粽子这项神圣的工作中来。母亲说她同我一般年龄时早已能在厨房独当一面了,而那时的我却只能按图索骥,东施效颦,如今想来不免惭愧。只见母亲先捡出三片形状大小类的粽叶,去除其中两片的根茎,以迅疾的速度将其叠成漏斗状,放入适量的材料,匀力压平,这时第三片叶子登场,糯米红枣等细碎的食材便以一种和谐的姿态躺在三片粽叶之间,细丝线绕过几匝,便是成品粽子了。不仅如此,母亲还能在粽子上做出各种花样,精致的各类动物头像,妙趣横生。相比之下,我却是眼高手低的,糯米常常不听话地溜出粽叶,断掉的丝线,难以折叠的粽叶,都使我沮丧。这时候母亲就会一遍遍地耐心教导我,反复练习包粽子的动作……日后人生遇到困难时,我总会不自禁地回忆起无数个同母亲一块包粽子的清晨,正如她所教导我的,耐心走下去吧,一切都会好起来。

        中午的暑气溜进闷热的厨房,母亲一边用围在脖子上的毛巾擦着将落的汗水,一边在红彤彤的灶火前坐定。热烈的火苗象征着生生不息的希望,而只有它们,才能与母亲寄托在粽子里的情意相配。长时间的水煮,我便在咕噜不停的水声中焦急等待。四五个小时之后,眼看着日落西山,在众人期待中出锅的粽子,自带着夏目的燥热。它要求每一个人耐心地剥开那厚重的衣衫,第一口先尝那糯米的软,深入进去,再细品豆沙、红枣的甜……

        又是一年端午节,如今就着仲夏的初阳细说从头,不免感慨。想起去年还趁着端午节回了一趟老家,同叔叔婶婶们围坐少时的厨房里包粽子,过多年的锻炼,我已深得母条真传。而母亲布满老茧的双手,却不再利落如年轻时。只觉岁月匆匆,小小的粽子里包裹的是两代人对时令更迭的情分,更多的是母亲对我们这群游历在外的孩子们深沉的牵挂。每每端午过后离家,母亲总会精挑选塞一大包粽子让我带上,说是留着路上吃。回城路上车内似有滚烫的热风,不禁伸手摸了一下里还带有热气的粽子,没能控制得住夺眶而出的泪水。许是年岁的增长让我愈发煽情,但此生母女一场已是上苍恩赐,与其说我痴恋粽子的甜糯,不如说是痴恋故土,和母亲的疼爱。

        时光在不经意间画下横竖撇捺,人生的篇章也早已翻过几页。可只有记忆中的粽香飘远,带回到那片热土,让我感受久违的温情。

    1. (1) “艾草的香云蒸雾绕着庭院,雄黄的醇香则让人想起一个个动人的遥远传说”,你想起了哪一传说呢?
    2. (2) 下面语句在描写上有怎样的特点,其作用是什么。

      只见母亲先捡出三片形状大小类似的粽叶,去除其中两片的根茎,以迅疾的速度将其叠成漏状,放入适量的材料,匀力压平,这时第三片叶子登场,糯米红枣等细碎的食材便以一种和谐的姿躺在三片粽叶之间,细丝线绕过几匝,便是成品粽子了。

    3. (3) 下面语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经过多年的锻炼,我已深得母亲真传。而母亲布满老茧的双手,却不再利落如年轻时。

    4. (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阳光渐渐攀爬到耸立的水杉枝头,蝉鸣叫醒了一个夏天的生机”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季节的变化。 B . “日后人生遇到困难时,我总会不自禁地回忆起无数个同母亲一块包粽子的清晨,正如她月教导我的,耐心走下去吧,一切都会好起来”拓展了文章的内涵。 C . “热烈的火苗象征着生生不息的希望,而只有它们,才能与母亲寄托在粽子里的情意相配”情景交融,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母亲的希望。 D . “回城路上车内似有滚烫的热风,不禁伸手摸了一下包里还带有热气的粽子,没能控制得仁夺眶而出的泪水”中,流出的是感动的泪,“没能控制”突出了情感的强烈。 E . “时光在不经意间画下横竖撤捺,人生的篇章也早已翻过几页”运用拟人、比喻,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岁月的流逝,人生的变迁,也淡化了怀念之情。
  • 11.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地名他很熟悉,即使有时候绕点儿远也没大关系,好在自己有的是力气。拉车的方法,以他干过的那些推、拉、扛、挑的经验来领会,也不算十分难。……及至人们问到,“认识呀?”他就又像装傻,又像耍俏地那么一笑,使人们不知怎样才好。

    文中的“他”指的是,“他”的妻子叫。在文段中,“他”的理想在经历多次打击之后破灭,从而使他成为了一个的人。

  • 12. 简明,就是要简要,明白。下面这段话不够简明,请加以修改。

        篮球比赛结束后,比赛完的队友们一个个都坐上大巴走了。大巴是学校的车,学校有好几辆巴和小轿车。我没有上车,而是一个人默默地走回家。我在回家的途中,紧锁着眉头,无奈地叹息我心里很难受,不禁为比赛的失利感到难过。

    改为:

  • 13. 求作文。

        梁启超在《最苦与最乐》说:“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马云经历了无数的失败,最终,打造了中国最大的B2B平台阿里巴巴、C2C平台淘宝和B2C平台,他收获了成功与快乐。

    同学们,你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或感受吧?请以“我的苦与乐”为题,写一篇文章与大家分享。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不使用不规范的语言文字;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不得出现泄露本人信息的真实人名、地名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