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9年中招历史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19-08-27 浏览次数:361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
  • 1. 关税收入是一个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中国近代史上,失去关税自主权开始于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2. 学习历史可以采用想象的方法来构建历史情境。假如穿越历史时空回到1913年的上海,最有可能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
    A . 革命党人纷纷开展推翻清朝的起义 B . 在大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 C . 《申报》刊登北伐进军的消息 D . 《新青年》杂志宣传十月革命胜利
  • 3. “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是转瞬即逝的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材料中的“黄金时代”主要发生在(    )

    A . 洋务运动期间 B . 戊戌变法期间 C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 . 解放战争期间
  • 4. 黄仁字在《中国人历史》中写道:“民国成立后的二十年是一段令人愁丧的开始。……体制既已拆卸,新的尚未产生,只有私人军事力量可以在青黄不接之际维持短期团结”其中的“旧体制既已拆卸”指的是(   )
    A . 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 B . 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 C . 辛亥革命解放了人民的思想 D . 辛亥革命后产生的军阀割据的局面
  • 5. (2017九下·盐都月考) 民国时期有人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他”是(    )

    A . 林则徐 B . 李鸿章 C . 康有为 D . 陈独秀
  • 6. “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的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致对日抗战。这兵变的目的既达,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这里“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是指(   )
    A . 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B . 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战的序幕 C . 全民族抗战正式打响 D . 开启了中国局部抗战
  • 7.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集团,同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新时期的斗争,集中表现在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的问题上。”分析材料可知,当时广大人民的主要愿望是(   )
    A .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C . “要求和平、反对内战,要求民主、反对独裁” D .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 8. 有人这样评价某文献:它总结了中国人民百余年来斗争的经验,特别是近2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革命斗争的经验,被称为新中国的大宪章,它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该文献是(   )
    A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 《共同纲领》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 《中华民国约法》
  • 9. 新中国成立时,工业十分落后,连“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短短几年时间,就生产出了第一批新中国自己的汽车一一“解放牌”汽车,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这主要得益于(   )
    A . 成功推行了土地改革 B . 实现了全国大陆的统一 C . 实施了“一五”计划 D . 发起了“大跃进”运动
  • 10. 小明同学查阅资料时,发现由于印刷问题,下列一段文字有几个字看不清楚:1959年六、七月间,国务院秘书厅的干部在自由议论学习中,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看,认为进行(办)口口口口的条件根本不成熟,发展也太急太猛。你认为“口口囗囗”应该是(   )
    A . 人民公社 B . 土地改革 C . 三大改造 D . “一五”计划
  • 11. 邓小平说,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人才培养离不开教育发展 B . 中国的教育水平世界最高 C . 社会发展需要人才、教育 D . 邓小平十分重视科教兴国
  • 12. (2018·无锡) 傅雷评价《蒙娜丽莎》时说:“吸引你的,就是这神秘。因为她的美貌,你永远忘不掉她的面容,于是你就仿佛在听一曲神妙的音乐,对象的表情和含义,完全跟了你的情绪而转移。”这说明该画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什么精神?(    )
    A . 现实主义 B . 浪漫主义 C . 人文主义 D . 蒙昧主义
  • 13. “18世纪的英国恰好是煤炭价格低廉而人力成本昂贵的国家。在逐利的工厂主看来,推广机器生产可以利用廉价的煤炭替代昂贵的劳动力,从而产生更大的利润。”据此可知工厂主推广机器生产的原因是(   )
    A . 煤炭资源缺乏 B . 劳动力严重不足 C . 内燃机广泛应用 D . 追逐更大的利润
  • 14. 下列各项是某班举行历史知识竞赛的题目,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 14世纪,欧洲人喜欢购买原产美洲的马铃薯、玉米 B . 16世纪,欧洲人到亚洲可以坐火车,也可以坐汽船 C . 19世纪末,到美国会发现大量的黑人奴隶在田间劳作 D . 19世纪初,在日本很少能看到穿西服的日本人
  • 15. 历史事件之间往往有着内在联系。下列史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A . 新航路开辟﹣资本原始积累——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B . 工业革命——《权利法案》——光荣革命 C . 斯大林模式——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 D . 美苏争霸——苏联解体——北约成立
  • 16. 列宁是苏俄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建者和苏联的缔造者,他在20世纪20年代解释新经济政策时说:“退一步,进两步。退是为了进,为了进必须退,不退就不能进。”新经济政策的主要作用是(   )
    A . 开始农业集体化运动 B . 形成“斯大林模式” C . 巩固政权发展经济 D . 实行余粮收集制
  • 17. 有一位记者于1848年到欧洲旅游,他可能带回的最大新闻是(   )
    A . 拿破仑建立第一帝国 B . 珍妮机的问世使棉纱产量大幅上升 C . 瓦特改进蒸汽机,工业生产大提速 D . 《共产党宣言》发表,欧洲思想界大地震
  • 18.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随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这句话形象地反映了(   )
    A . 生态环境的恶化 B . 霸权主义的猖獗 C . 经济危机的蔓延 D . 恐怖主义的泛滥
  • 19. 联合国成立以来,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者重要的作用。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是(   )
    A . 巴黎和会 B . 华盛顿会议 C . 慕尼黑会议 D . 雅尔塔会议
  • 20. 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2002年,欧元在欧盟大多数成员国投入使用。这表明欧盟(   )
    A . 各国政治联系日益密切 B . 各国的经济差异不复存在 C . 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加深 D . 力求在外交方面步调一致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 21. 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汉代置大济区分者墨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人类文明的发展却无可置疑地是多线条的。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过程…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又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融合。

    1. (1) 材料一属于大河文明,材料二属于海洋文明。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其突出经济特征。并说明造成这种古代文明差异的主要因素。
    2. (2)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东、西方文明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3. (3) 人类文明呈现多样性(多元化),又有相对独立性。面对不同文明,我们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时人(1846年)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材料二:1895﹣1898年,新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万元以上的有60多家,棉纺织厂最多。由于日本棉纱的大量倾销,以及资本雄厚的英、美、德等国纱厂在上海相继设立加上清政府的苛捐杂税和官吏勒索,沪、苏、杭一带的华资纱厂从1898年起就开始亏损,其他各地纱厂也难以维持。

    材料三:《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放弃高官厚禄,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张謇的企业获得进一步发展。

    1. (1) 根据材料一和历史背景,说明当时“农民和手工业者”为什么会纷纷破产?
    2. (2) 材料二反映了1895﹣1898年间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材料指出1898年以后纱厂亏损的国内、国外原因。
    3. (3) 材料三中张謇代表当时中国社会哪个阶级的利益?概括指出该阶级对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影响。
  • 23.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640年,英国国王召集议会开会,希望能够筹集军费,镇压苏格兰发生的人民起义,会议期间,议员们对国王的独断专行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利揭开了革命的序幕。经过反复、曲折的斗争,资产阶级统治最终在英国确立下来。

    材料二:18世纪20年代,苏格兰启蒙运动开始传播“自由”幸福”等具有潜在反奴倾向的观念。在几乎同时期的法国,与专制制度严重衰败景象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新兴进步力量的壮大,他们强烈要求冲破旧制度在各方面的束缚,启蒙运动在法国迅速发展。

    材料三: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相同之处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1. (1) 联系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资产阶级统治最终以什么形式(制度)在英国得到了确立?
    2.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法国的“新兴进步力量”是指什么?这种“进步力量”是如何用实际行动打破旧制度的束缚?
    3. (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英、法、美革命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所颁布的法律性文献。
  • 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漫画)

    材料二:(下表)

    苏联解体后的部分世界主要力量

    美国

    凭借经济、军事的超强地位,试图建立由他领导的“单极世界”。

    西欧

    主张在世界新秩序中和美国平起平坐,为此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日本

    成为经济大国后,力图成为政治大国,提高日本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

    俄罗斯

    国土辽阔、资源丰富、军事力量强大,反对美国单独称霸。

    中国

    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材料三: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是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截止2017年5月,成员国增至77个,涵盖了主要西方和东方国家。“亚投行”旨在树立双赢、共赢的新理念,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

    1. (1) 观察材料一图片,说明二战后世界格局的主要特征。并指出其互相敌对的两大军事集团。
    2. (2) 依据材料二,说明世界格局在苏联解体后的状况。
    3. (3) 依据材料三概括“亚投行”的主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 25. 2019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阅读下列图片,结合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写篇120字左右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