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北碚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

更新时间:2019-10-29 浏览次数:233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加下划线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zhāo)   嶙(xún)     砖(qì)      眼(zhuó) B . 同(léi)    丘(hè)      空(lóu)     薇(qiáng) C . 榭(xuān)   俗(yōng)    样(mú)      松(bǎi) D . 酌(zhēn)   一画(fù)    对(chèn)    干(lán)
  • 2.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回廊      蔓廷        玲珑          高低屈曲 B . 堆叠      檐漏        简朴          自出心材 C . 明艳      宽敞        布置          因地治宜 D . 鉴赏      工细        雷同          惟妙惟肖
  • 3. 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每个有抱负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祖国现代化建设有贡献的人。 B . 通过阅读活动,人们能更好地了解生活,认识生活,并得到生活的审美享受。 C . 北海海滨水温净,浪轻柔,是天然的一个海水浴场。 D .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的充分作用。
  • 4. 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 .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它是继唐传奇小说之后,中国文言小说的又一高峰。课文《狼》就选自其中。 B . 与人交往中使用敬辞或谦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用 “尊君”“令堂”称对方的父亲,用“家严”“家慈”称自己的父亲。 C . 安徒生是丹麦著名作家,代表作有《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D . 《金色花》和《荷叶·母亲》都是以表达对母亲的爱恋为主题的散文诗。前者以儿童的视角表达对母亲的依恋;后者以荷叶比喻母亲,赞颂伟大的母爱。
  •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中国民间,最深广的文化,莫过于“年文化”了。中国人过年,与农业关系较大。                                                                        。年,实际是一种努力生活化的理想,一种努力理想化的生活。

    ①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过年是非要强化不可的了

    ②这生活与迷人的理想混合在一起,便有了年的意味

    ③年在农闲时,便有大把的日子可以折腾

    ④一切好吃好穿好玩以及好的想法,都要放在过年上

    ⑤在过年的日子里,生活被理想化了,理想也被生活化了

    ⑥年又在四季之始,生活的热望熊熊燃起

    A . ②⑤④③⑥① B . ⑤③④②⑥① C . ③⑥①④⑤② D . ①④③②⑥⑤
二、新添加的题型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词的意思。

      ①临河

      石兽

      ③转转不已

      石性坚重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 (3)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 . 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 . 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 . 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 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4. (4) 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三、名著阅读
  • 7. 名著导读
    1. (1) 《骆驼祥子》中,主人公祥子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想,他经历了三次买车的经历,先后买了辆车,可他的梦想最终还是落空。
    2. (2) 下面一段文字节选自《骆驼祥子》,读一读,指出A、B两处的人物是谁。

         A   心里有数儿。他晓得祥子是把好手,即使不拉他的车,他也还愿意祥子在厂子里。有祥子在这儿,先不提别的,院子与门口永远扫得干干净净。  B  更喜欢这个傻大个儿,她说什么,祥子老用心听着,不和她争辩;别的车夫,因为受尽苦楚,说话总是横着来;她一点不怕他们,可是也不愿多搭理他们;她的话,所以,都留给祥子听。

      A;B.

四、综合性学习
  • 8. 综合性学习

    目前北碚区正在迎接国家级卫生区复审工作,某学校开展了一次关于“拒绝垃圾食品”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请回答下题:

    1. (1) 健康生活我宣传

      活动中,班级进行“拒绝垃圾食品”宣传,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警示语。

    2. (2) 垃圾食品我了解

      健健同学从网络上摘抄了有关“垃圾食品”的文章。下面是文章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油炸食品是垃圾食品中的一种。油炸食品能量密度高,经常进食易导致肥胖;油炸食品含有较高的油脂和氧化物质,[甲]是导致高脂血症和冠心病的最危险;在油炸过程中,[乙]一定产生大量的致癌物质。已经有研究表明,(        ),其癌症的发病率远远高于不吃或极少进食油炸食物的人群。

      ①两处画线句子都有语病,[甲]处画线句子有成分残缺的语病,应在句末加“”;[乙]处画线句子有不合事理的语病,应将“”改为“”。

      ②在文中括号处补写一个句子,使上下文连贯,过渡自然。

    3. (3) 助人为乐我践行

      过度食用垃圾食品会导致儿童出现肥胖、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症状,但4岁的小明很喜欢吃垃圾食品。请你给小明的妈妈出两条主意,她该怎么办?

五、情景默写
  • 9. 默写填空。
    1. (1) 《竹里馆》中用拟人化的手法,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表达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的心情的是:
    2. (2) 《晚春》中写暮春时节,花木仿佛知晓春将逝去,所以特别珍惜春光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的句子是:
    3. (3) 《贾生》中笔锋一转,借古讽今揭示唐晚期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现实,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的句子是:
    4. (4) 小明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习有些松懈了。请你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两句诗告诫他:
    5. (5) 赵师秀《约客》一诗中,表达诗人候客时长而失望焦躁情绪的两句是:
六、现代文阅读
  • 10. (2019八下·北碚期末) 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小题。

        材料一:在国家博物馆举行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充分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华大地上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标示“国内生产总值排位”的红柱上,中国的排位一路超越,最终超过日本、上升到世界第2位……40年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乘坐日本新干线高速列车时感慨道:“就像风一样快!”如今,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复兴号”高铁,在神州大地上飞驰。40年来,改革开放的东风,激发了人们建设美丽家园的斗志,神州大地上每棵绿树的年轮,都见证着一场场“绿色革命”。40年来,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7.4亿人。截至2017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6853万人,153个贫困县摘帽,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最好成绩。

        材料二: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版图上具有地标意义的城市,深圳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从鲜为人知的小渔村,到充满活力的大都市、被誉为全球经济特区的“头号成功典范”;从1979年开始,深圳以“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创造了人类历史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的奇迹,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实现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生动缩影,也成为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生动写照。

        材料三:下面是一副关于改革开放“民生‘获得’”的图片。

       

        材料四:“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激励人民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的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40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在中国人民手中,不可能成为了可能。我们为创造了人间奇迹的中国人民感到无比自豪、无比骄傲。”

        ——选自党建网微平台

    1. (1) 下列说法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国家博物馆举行的大型展览主要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至今日新月异的变化。 B . “复兴号”高铁是在我国引进国外的高科技技术的基础上才研发生产的。 C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民生有了极大的发展,减贫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D .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实现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生动缩影。
    2.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未来我国贫困人口还将会逐步减少。 B . 脱贫攻坚使民生得到改善、国家得到发展。 C . 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离不开人民的辛勤劳动。 D . 在未来中国的发展道路上,我们仍然任重道远,还需人民努力、国家发展。
    3. (3) “材料三”是一幅有关改革开放的漫画,请描述画面内容并说明其寓意。
    4. (4) 根据材料内容,概括改革开放之后,哪些领域都得到了长足发展。
    5. (5) 根据“材料四”,谈谈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 11.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轮廓

    袁哲生

        ①父亲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

        ②每当母亲用一些类似“牙青没有从最尾端挤出”“冰箱门没关紧”“看电视超过半个小时”等小事向我兴师问罪,并且总是将矛头转向我的成绩上时,我便知道,夜里,父亲又会来到我的房间。

    ③父亲个性中有一种非常腼腆的特质。他总是等我和母亲都睡着以后,才蹑手蹑脚地轻轻扭开门把,走进我的房间,在小书桌的台灯底下压一张纸条。偶尔,在情况较糟的时候,父亲会在纸条上用歪斜支离的字述写下“忍一时,凤平浪静”与我共勉;这句话成了我们彼此之间的默契,那表示父亲知道在我和他一样敏感而容易受伤的心灵中,又遭受了一次无情的考验。在父亲要来的那个晚上,临睡前,我总是记得检查一下房门是否上锁了,从来没有失误过。

        ④曾经有过几回,父亲来的时候我并未睡着,我听到父亲用力握住门把,再缓缓转开的声音,便立刻翻过身去面向墙壁球着眼睛。尽管父亲极力不愿发出声响,我还是听到一双塑胶拖鞋在黑暗中静静地走向书桌,然后是纸张摩擦桌面的客本声,父亲沉重的呼吸……有时,父亲会拉开椅子,把台灯扭开一一点点亮,然后坐在我的书桌前沉默不动,过了好一会儿,才靠上椅子,离去前,父亲会替我把桌上的书本和作业簿摆放整齐,然后才扭熄台灯。在那一刻,我的眼前又恢复成一片黑暗。

    ⑤我从不知道父亲坐在我的椅子上时,心里在想些什么;我也从来不敢抬起头来,用一声叫唤,或者两道清醒的日光来打破沉默。也许我没有勇气,怕自己会在父亲面前哭起来;更让我恐惧的是,若不幸看见父亲的眼角也含着泪光,默默地坐在我的书桌前,我该如何面对那种时刻?

        ⑧高三那年,是我生命中的第一个难关。当时,在我不觉生命有何可喜的脑海里,的确曾经生起过轻生的念头。我不知道父亲是否经历过高考的压力,不过,在那没完没了的一年里,的确只有父亲曾经察觉到我失去生活勇气的念头,

        ⑦接近高考的某个夜晚,我正在教室里做考前冲制,日光打管把救室照得明亮而冷清、同学们都埋首书桌、互不交谈。我进了一个邻接走廊靠窗的座位,设法让自己专。心在书本上,突然,我听到一阵用手指关节轻轻敲打玻璃的声音,抬起头来,父亲的脸出现在窗格里面。我悄悄绕到教室的后面出去和他会合。

        ⑧我永远记得和父亲并肩坐在空荡、黑暗的体育馆长椅上,而心里渴望着时光永远停止的情景。父亲先是取出温热的蒸饺和我一起吃,他细心地把饭盒批开,然后为我撕开获子的封套。我知道那是父亲在夜市入口的小摊上买的,老板娘是个扎着一条蓝国裙的胖女人.父亲取出口袋里的餐巾纸放在我面前各用,他像面对一位长辈似的对待我,令我终生感激。我知道父亲拙于古峰,在面对生命中难以省略的伤痛时,更无力打破沉默。

    ⑨吃蒸饺的时候,我想起那些蒸饺原先排列在小蒸笼里冒着蒸汽的模样;我想起那个卖蒸饺的老人坐在圆凳上,被一团团白色水汽模糊了脸孔的形象;我仿佛看见父亲孤独地走上前去,老人从圆凳上站起来,剥下一只饭盒,再给它穿上一层透明的塑料袋,然后掀开其中的一个蒸笼盖……我想到那些落饺原先蹲在竹笼子里高兴地窃窃私语着的样子 , 我想到这个世界上必定还有类似蒸笼那样温热且快乐的角落。那天晚上,是个寒冷的夏夜,父亲和我相对无语,临走前,他时我说了一句话:“好好活下去,不一定要在意别人的话,人生有时候要走自己的路。”

        ⑩那句话同时把我和父亲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父亲成了我心目中的无名英雄,我永远忘不了,那天晚上,他为了避过校门口警卫的询问,索性爬墙离开的那一幕。在淡蓝色的月光映照下,他奋力攀上因墙,骑坐在墙顶上向我挥手,并且很诚恳地将手掌划向眉梢,向我行了一个军礼,然后才纵身跳落校外的小路上。

        ⑪我站在墙内,听到父亲落地的一声轻响,领时热泪盈眶。我紧握双拳,叮嘱自己永远不可再有绝望的念头,要好好活下去。

         (有删改)

    1. (1) 为什么说“父亲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 ?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2. (2) 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

      ①我也从来不敢抬起头来,用一声叫唤,或者两道清醒的目光来打破沉默。(句中“从来”不可删去,理由是什么?)

      ②我想到那些落饺原先蹲在竹笼子里高兴地窃窃私语着的样子。(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

    3. (3) 第③段详细描述了父亲夜里来“我”房间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 (4) 仔细揣摩第⑩段中画线的句子,说说父亲当时是怎样的心理?
    5. (5) 文章标题为“父亲的轮廓”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请你对“轮廓”的理解.
七、材料作文
  • 1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材料一:3月30日晚,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发生森林火灾。31日下午,30名扑火人员失去联系。4月1日晚,30名失联扑火人员的遗体全部找到,包括27名森林消防队员和3名地方干部群众。4月4日上午10:30,社会各界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送别牺牲的30位救火英雄。

        材料二:2014年以来,我国先后五批迎回589具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让他们可以安眠在祖国的怀抱。4月4日,第六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安葬,在异国他乡长眠了60多年志愿军烈士终于回到祖国入土为安。

    要求:阅读上述两则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