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甘肃省天水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19-08-20 浏览次数:477 类型:中考真卷
一、<b >积累与运用(30分)</b>
  • 1. 请将下面的句子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腹有诗书气自华

  • 2.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pīng)婷     (zhēn)言      宽(yóu)      拘(ní) B . (qí)       (rú)养        脚(huái)     (qǐ)首 C . (zǐ)       (jié)难       (xuān)染     (huàn)养 D . (tù)       戏(xuè)       (lún)巾      游(yì)
  • 3.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孜孜不倦    馨竹难书    相得益彰    附庸风雅 B . 断章取义    娇揉造作    形销骨立    如雷贯耳 C . 佝偻提携    取义成仁    千钧之力    朝朝暮暮 D . 置之不理    锐不可当    信手拈来    战战兢兢
  • 4.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观赏日出的人们,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巧夺天工 B .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 , 异彩纷呈,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C . 我们坚信教育是一件美好的、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急功近利的做法违背了教育的原则。 D . 走进故宫博物院,满目的雕梁画栋 , 仿佛向游人诉说着当年的繁华。
  •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看了媒体的报道,我们才知道电影“流浪地球”到底有多火。 B . 上海的迪士尼乐园的设计方案,融入了海洋、森林、沙漠……等六大元素。 C . 没有实力,信心不过是无源之水;没有信心,拼搏只能是无本之木。 D . “进化论嘛!”鲁迅先生笑着说:“我懂得你的意思。”
  • 6.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核心素养是个人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 B . 走进人民公园,看到的是美丽的花海和沁人心牌的花香。 C . 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毕业典礼。 D . 通过对古典诗文的朗诵,让学生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
  • 7. 下列各项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赠序,即临别赠言。《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给同乡后学马生的临别赠言。 B . 《天下第一楼》是何冀平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创作的话剧,每一幕都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没有密切联系。 C . 中国“酒”文化中,“射”是宴饮时的一种游戏;“觥”是酒杯;“筹”是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白”是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D .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作品,雨果的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 8. 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人方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

    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A . ②①③ B . ③①② C . ③②① D . ②③①
  • 9. 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1. (1) 本段文字节选自《西游记》,文中的“裙钗”指的是,她因何“为子怀仇恨泼猴”?

          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若相持不罢休。

    2. (2) 诗中的“它”指的是。本诗蕴含着诗人艾青对的向往和追求。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蜇的虫蠕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 10. 默写填空。
    1. (1) ,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2. (2) 秋草独寻人去后,。(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3. (3) ?英雄末路当磨折。(秋瑾《满江红》)
    4. (4) 《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是
    5. (5) 杜甫《秦州杂诗(七)》中描写当时秦州山区特有的自然现象的诗句是
    6. (6) 时间都去哪儿了?它在孔子“逝者如斯夫,”的感叹中;它在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惋惜与欣慰中;它也在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的感悟中。
二、<b>阅读理解(30分)</b>
  • 11. 阅读《故乡》和《孔乙己》选段,完成小题。

    【甲】

        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乙】

        中秋之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一九一九年三月

    1.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乙】选段的内容。
    2. (2) 【甲】文中的“厚障壁”指什么?这样的比喻写出了我怎样的心情?
    3. (3) 【乙】中画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该句有什么表达作用?
    4. (4) 结合总文,回答问题。

      ①“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中“欢喜”和“凄凉”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

      ②“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一大的孔乙己的确死了”中“大约”和“的确”是否矛?为什么?

    5. (5) 【甲】文中闰土和【乙】文中孔乙己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外貌、语言、动作上。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各是什么?
  • 12.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岳阳楼记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通:“俱”)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一作:“隐耀”;“淫雨”,通:“霪雨”)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予作文以记之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③连月不

      ④春和

    2.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寥寥几笔就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浩渺的景象。 B .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是作者对滕子京虽遭贬谪却政绩显著的充分肯定。 C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表明古仁人已无悲喜之情,心中唯有天下。 D . 文中第③段所描绘的阴冷萧然之景,与第④段所描绘的晴朗明丽之景形成鲜明对比。
    4. (4) 有人认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伟大的事,与我们普通人无关。对此,你怎么看?
三、<b >写作(40分)</b>
  • 13. 下面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一)走向田野,看蝶舞花飞,你会发现自然是一幅充满诗意的画卷;停下脚步,听虫吟鸟鸣,你会发觉生命像一首流淌诗意的乐曲;独坐书房,与书晤对,你会感受到阅读如一趟诗意的文字旅行;手棒香茗,细细品尝,你会咀嚼出岁月有一缕诗意的苦涩清香……

    请以“____________,让生活充满诗意”为题作文。

    (二)请以“青春的味道”为题作文。

    要求:①如选(一)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四、<b >古诗词赏析(10分)</b>
  • 14.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 (1) 从内容上看,上片用来烘托“孤鸿”的孤独形象,下片用它的行为来表现它的卓尔不群。
    2. (2) 简要赏析“缥缈孤鸿影”的意境。
    3. (3) 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b>课外阅读与理解(15分)</b>
  • 1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涵养几分静气

    宋威

        ①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②这就是“心静”的力量。“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一语道破“静”的重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那么,“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

        ③“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求学时,特意到最喧闹的地方读书,目的就是锻炼意志,让自己能够胸怀静气,心绪不受外界所扰。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有人给自己定下“静坐”的“日课”,坚持每天独坐两小时,终于改掉了身上浮躁的毛病。严格的自律,助人逐渐养成宁静、专一的心态,让人虽得意而不忘形、处困顿而不沉沦、临诱惑而不摇摆,也因静而明志,因静而生慧。

        ④有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苏轼《书舟中作字》记载,一次乘船途中,滩险舟危,舟中士子面无人色,唯独他“作字不少衰”。这份从容盖因其“更变亦多矣”,所以能临事不惧,处变不惊。可见,不惮于在难事、烦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炼,就能将内心打磨得成熟豁达,沉稳有定力,不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多经历几番雨疏风骤的洗礼,耐得几回兴衰荣辱的打磨,就能在大事来临之时,气定神闲、沉着冷静,抵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⑤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静心功夫”,还可从读书中来。寂寞忧愁时读一阙《定风波》,心会变得豁达敞亮;委屈不平时读一卷《宽容的哲学》,能收获“既忍且耐”的智慧。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得意之时,时常读书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端起沉甸甸的书本,走进书中的世界,浮躁之气便能荡涤一空,久而久之,自然能寻得“此心安处”。

        ⑥古人云:“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何地无真境,何物无真机。”涵养几分静气,绝非暮气沉沉,而是多一些沉潜、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从容不迫、少一些进退失据。“静心”的功夫,助人眼界开阔,胸襟豁达,挺过如磐风雨,包容万千气象,寻得生命真谛。

    (选自2018年1月16日《人民日报》)

    1. (1) 请概述本文的中心论点。
    2. (2) 阅读全文,谈谈如何才能做到“涵养静气”。
    3. (3) 首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4. (4) 文中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 (5)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再写出一个“涵养静气”的方法。
六、<b>综合性学习(15分)</b>
  • 16.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某校九年级开展“家·国梦”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小题。
    1. (1) 【家】幸福的家

      感受亲情、孝亲敬老,让爱住我家。请捕捉家庭生活中一个温馨感人的镜头,用简洁的语言描绘。

    2. (2) 【国】强盛的国

      无悔青春,无憾人生,挺起国之脊梁。请根据下面的材料,补写对联。

      黄大年,著名地球物理学家。2009年,他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赤胆忠心,殚精竭虑,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推动了我国的“深探”(地球深层探测)事业,用5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20年的道路。项目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技术研发实现弯道超车,完成了跨代飞跃,书写了地球深层探测领域的传奇,展示了归国科学家至诚报国的风采。2017年1月,他不幸因病去世,年仅58岁。

      上联:忆往昔,邓稼先鞠躬尽瘁“两弹”扬国威

      下联:

    3. (3) 【梦】复兴的民族

      细流汇江,江河成海,我们凝聚力量,描绘民族复兴的蓝图。厉害了,我的国!作为追梦少年的你,写一句座右铭,激励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要求:不得借用名人名言)

  • 17. 《魅力中国行》栏目让素有“陇上江南”之称的天水火遍全国。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天水,激发大家对天水的热爱之情,学校准备开展“书香人生,魅力天水”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小题。
    1. (1) 【策划板块】本次活动共有四个板块,两个板块内容已确定,请再策划两个。

      板块一:天水人物赞

      板块二:美丽乡村行

      板块三:

      板块四:

    2. (2) 【推荐诗句】在“美丽乡村行”活动中,策划组征集到以下诗句,准备写在出行队伍的旗帜上。请在下面选项中,选择你认为合适的一项推荐给策划组,并从诗歌鉴赏的角度写出推荐理由。

      A.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D.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七、<b>写作运用(10分)</b>
  • 18. 人的一生要走过许多“驿站”,每个“驿站”既是前一段旅途的结束,也是新征程的开始;回首往昔,我们挥洒汗水,收获成功;展望未来,我们不忘初心,奋力前行。相信,在远方,你一定会遇见更美的风景,成就更好的自己。亲爱的同学,此时此刻,你一定有许多感想,请拿起你的笔,给同学、老师、母校……写下你的毕业赠言。

    要求:①力求写出真情实感,可以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②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③不少于1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