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南平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

更新时间:2019-12-23 浏览次数:327 类型:期末考试
一、<b>选择题</b>
  • 1.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普希金,俄国诗人,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 B . 杨绛,作家、翻译家,代表作有散文《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等。 C .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南朝的一首长篇抒情民歌,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 D . 《陋室铭》的“铭”和《爱莲说》的“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
二、<b>综合题</b>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2019年4月15日,(甲)(A.有目共睹  B.家喻户晓)的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大火迅速将圣母院塔楼的尖顶(乙)(A.吞噬  B.吞食)。巴黎圣母院久负盛名的玫瑰花窗,在此次大火中也遭受损坏。花窗是哥特式大教堂中特有的圆形玻璃窗,内呈放射状,镶①(A.qiàn  B.qiànɡ)着美丽的彩绘玻璃,设计高度繁复像多瓣的玫瑰花。当阳光照射到玫瑰窗,教堂内呈现出五彩斑lán②(A.澜  B.斓)的效果。

        如今,大火造成塔尖坍塌、窗花焚毁,这些损失让人无比心痛!让我们为巴黎圣母院祈祷,愿她浴火重生,重新迸射出绚丽的光彩!

    1. (1) 为①处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②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②

    2. (2) 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乙

    3. (3) 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重新迸射出绚丽的光彩!

三、<b >文言文阅读</b>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节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河中石兽》)

    【乙】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 , 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

    (选自《正午牡丹》)

    【注】①精粗:精良和粗劣。这里指古画水平的高低。②姻家:儿女亲家。③披哆(chǐ):文中指花朵完全开放、花瓣散开。④黑睛:瞳孔。⑤房敛:花冠收拢。⑥笔意:这里是指绘画的乐趣。

    1. (1) 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转转不

      ②如是再

      得一古画

    2. (2)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猫 眼 早 暮/则 睛 圆 日 渐 中 狭 长/正 午 则 如 一 线 耳 B . 猫 眼 早 暮 则 睛 圆/日 渐 中 狭 长 正 午/则 如 一 线 耳 C . 猫 眼 早 暮/则 睛 圆 日 渐 中 狭 长 正 午/则 如 一 线 耳 D . 猫 眼 早 暮 则 睛 圆/日 渐 中 狭 长/正 午 则 如 一 线 耳
    3.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②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

    4. (4) 从“老河兵找到石兽”“丞相吴公一眼看出画面上是正午牡丹”两件事中,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四、<b>句子默写</b>
  • 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
    2. (2)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 (3) 落红不是无情物,。(龚自珍《己亥杂诗》)
    4. (4) 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5. (5) 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
    6. (6) 有约不来过夜半,。(赵师秀《约客》)
    7. (7)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8. (8) 商女不知亡国恨,。(杜牧《泊秦淮》)
    9. (9) 《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
五、<b>诗歌鉴赏</b>
  • 5. 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1) 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蓬勃的朝气。 B . “齐鲁青未了”是作者近望泰山,写出了泰山的雄伟高大和历史悠久。 C . “决眦”写出诗人想把一切看个明白,睁大眼睛张望,眼眶好似决裂。 D . 尾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 (2) “阴阳割昏晓”一句突出了泰山怎样的特点?
六、<b>现代文阅读</b>
  • 6.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紫藤萝瀑布

    宗璞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④“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⑤“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⑥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⑦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⑧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是稀落的,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⑨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⑩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⑪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是什么让“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呢?首段引人遐想,制造悬念引出下文。 B . ②至⑥段,对花之“盛”的描摹从整体到局部,依次描写花瀑、花朵、花穗。 C . 第⑧段回忆十多年前花的稀零,和眼前的繁茂形成对比,为下文写生命的思考铺垫。 D . 从全文看,作者的感情发生了变化:焦虑悲痛→宁静喜悦→振奋向前。
    2. (2) 结合语境,请从用词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的划线词语。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3. (3) 文章托物言志,作者由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感悟到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见闻谈谈你的理解。
  • 7.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快乐单车

    紫陌

        ①骑自行车上下班有一段时间了。骑自行车出行,环保健身不用说,我还可以更深切地感受四季的温暖寒凉,体验春风、夏雨、秋叶、冬雪细致入微的变化与静美,一路走一路欣赏着它们给我的惊喜。

        ②我小时候学骑自行车,还是偷着学会的。那时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说,买辆新自行车可是件大事,车子也是家里添置的大件。父亲在乡中学教书,每天两个来回上下班,都是步行,地里还有一大摊活儿等着父亲下了班去干呢。为了节约时间,父母权衡再三,决定买辆自行车。父亲托在县里棉麻公司上班的舅爷给搞到了一张自行车票,用去家里的全部积蓄,推回了一辆“燕山”牌大“二八”自行车。

        ③这辆大“二八”自行车结实,载重量大,农忙时,一星半点的,可以往家驮粮食。哥哥、姐姐先后在父亲教书的学校上初中,上学下学,风风雨雨,父亲用这辆自行车将儿女们驮着送入了高中、师范。哥哥、姐姐初中毕业,我又上了初中,父亲自行车的后座又坐上了我。

        ④后来,小舅舅把他的一辆自行车给了我,虽然不是新的,但总算可以自己骑行上下学,不用再搭爸爸的车子。每个清晨,每个黄昏,骑行在乡间的土路上。春天,两侧高高的白杨吐绿长叶,巴掌大的树叶在风中“哗哗”作响,一望无际的麦田绿油油铺向天边,新鲜泥土的气息伴着庄稼的清香一阵阵沁人心脾。夏天,浓荫蔽日,蝉儿藏在树叶下不知疲倦地高叫着,忽尔一阵雨过,骑车可就难行了,车轱辘和瓦圈当中塞满泥,车轮转动不得,还得从路边捡根棍,一边走一边捅泥,寸步难行,一身泥水。秋天,树叶凋零,落叶铺满土路,骑车从落叶上碾过,“沙沙”作响。冬天,一场大雪过后,骑车上学就显得艰难,天冷地滑,稍不留神,就会连人带车摔倒路边。

        ⑤有坦途、有风雨、有艰难,这辆二手自行车陪我度过了初中生活,也发挥了巨大作用,每天上学放学后座上都会载着一个同学,有时甚至是两个——前边大梁上也坐一个。有一次三个人一辆车,又说又笑,又打又闹,一不小心冲进了路边的排水沟,一人一身土一身泥,却仍然“哈哈”大笑。我们在风中,在雨中,在阳光里,在白杨下,一路高歌,一路欢笑,从家到学校,从学校到家,六里地距离成了最快乐的旅程。

        ⑥我上高中时,哥哥姐姐都已工作了,高中学校在县城,离家三十多里地。哥哥姐姐共同出资,给我买了辆“梅花”牌“二六”大链盒自行车,小巧精致,这是真正意义上属于我的自行车。从此,这辆车风风雨雨陪伴我辛苦、充实、不断成长的高中生活,然后把我送离了高中,送离了县城,让我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⑦每当骑车而行,风儿掠过耳畔,似又回到青春飞扬的少年时光,回到泥土飘香的乡间土路,回到那回不去的从前……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8年第3期,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以自行车为线索,回忆了有关自行车的几件往事,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B . 第②段中,父母权衡再三才决定买辆自行车,表明了“我”家境的贫穷,父母的吝啬。 C . 第④段生动地展现了乡间土路上一年四季不同的风景,表现了“我”骑车上下学的兴奋与烦恼。 D . 第⑤段在叙述基础上抒情,骑车上学的路上有坦途、有风雨、有艰难,但更是充满了少年的快乐。
    2. (2) 请简要概括与自行车有关的三件事。
    3. (3) 结合语境,从修辞角度品析下列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这辆车风风雨雨陪伴我辛苦、充实、不断成长的高中生活,然后把我送离了高中,送离了县城,让我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4. (4) 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简要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
七、<b>综合性学习</b>
  • 8.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近年来,国学大热,以《汉字听写大会》为代表的汉字类节目火热,一些久未提及和使用的生僻字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中。有很多家长选择用生僻字给孩子起名字,既独一无二,不易重名,又有好的寓意。可以说,生僻字正受到人们的更多关注。

    生僻字并非生而生僻。产生生僻字最主要也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某个文字所代表的东西不再重要甚至消失了。语言文字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当某种旧的事物、方法、观念消失之后,相应的语言文字也随之慢慢退出历史舞台,渐用渐少。汉字生僻字的增多也与汉语的书面语变革相关。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书面表达一直使用文言文。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白话文才终于代替文言文成为了汉民族的共同书面语,许多汉字也就沦为生僻字了。还有一些汉字,因为少见、难认,渐渐被人们舍弃。譬如“芈”原本有“羊鸣”的意思,可是后来人们新造了一个“咩”字,占据了“芈”字的读音和意义,导致现在的人们认识“咩”的多而认识“芈”的少了。

    材料二:常用汉字与生僻字的数量及使用频率的对比图

    1. (1) 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 . 以《汉字听写大会》为代表的汉字类节目火热,一些生僻字重回人们视线。 B . 一些家长选择用生僻字给孩子起名字,源于它独一无二,寓意美好。 C . 伴随着某些旧的事物、方法、观念的消失,相应的语言文字也消失不见了。 D . “芈”原本有“羊鸣”的意思,后来逐渐被新造的“咩”字取代,就沦为生僻字。
    2. (2) 阅读材料二,用简洁的语言写出结论。
八、<b>名著阅读</b>
  • 9. 判断正误。
    1. (1) 虎妞死后,祥子想到了两个可以依靠的人,他们是刘四爷和小福子。
    2. (2) 在南极,鹦鹉螺号被困在厚厚的冰层下,船员们通过凿冰、浇沸水、冲撞等方法摆脱了困境。
  • 10.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什么也没有了,连她也入了土,已作了吊死鬼!一领席,埋在乱死岗子,这就是努力一世的下场头!回到车厂,他懊睡了两天。决不想上曹宅去了,连个信儿也不必送,曹先生救不了祥子的命。睡了两天,他把车拉出去,心中完全是块空白,不再想什么,不再希望什么,只为肚子才出来受罪,肚子饱了就去睡,还用想什么呢,还用希望什么呢?

    选段中,什么事使祥子失去了希望?

九、<b>命题作文</b>
  • 1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肯定代表的是一次认可,一份赞许,一种尊重。它能给人信心,给人以勇气,给人以奋进的动力。老师的一个肯定的眼神,父母的一句肯定的话语,陌生人的一个肯定的举动,总能使我们备受鼓舞。在你的成长历程中,一定也有被他人肯定或给予他人肯定的经历。

    请以“感谢那次肯定”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不套作,不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代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