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理综生物高考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19-09-29 浏览次数:248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下列有关真核细胞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自由基学说认为,自由基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致使细胞凋亡 B . 控制细胞器进行物质合成的指令,主要是通过核孔从细胞质到达细胞核的 C . 人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相同的两个细胞的染色体数相同 D .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逆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
  • 2. 半乳糖凝集素3(Gal3)是某种吞噬细胞合成分泌的糖蛋白,可与胰岛素竞争结合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研究发现,某些患糖尿病的实验小鼠血浆中Gal3水平过高。据此推测,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 . 吞噬细胞分泌Gal3时需载体蛋白协助并消耗ATP B . Gal3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后促进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 C . 该实验小鼠胰岛B细胞不能正常合成分泌胰岛素 D . 抑制Gal3基因表达能缓解该实验小鼠的糖尿病症状
  • 3. 物质甲作为抑制剂能与蔗糖酶结合或分离,从而改变蔗糖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pH等条件下,某同学将蔗糖酶和物质甲的混合液均分为若干份,分别加入到不同浓度的等量蔗糖溶液中,检测发现,蔗糖的水解速率随蔗糖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大。下列分析与该实验相符的是(  )
    A . 物质甲与蔗糖酶的结合使酶降低活化能的能力增强 B . 物质甲与蔗糖酶的结合能改变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C . 蔗糖溶液浓度的升高能导致物质甲与蔗糖酶的分离 D . 反应体系中没有甲时,蔗糖溶液的浓度会改变酶活性
  • 4. 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过程称作共同进化。在共同进化的过程中,通常不会发生的变化是(  )
    A . 突变和选择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 . 捕食者与被捕食者间存在信息传递与相互选择 C . 群落的演替可改变环境对某生物种群的容纳量 D . 种群个体之间的基因交流与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 5. 拟南芥超矮生型突变体有激素合成缺陷型和激素不敏感型两种。研究者以野生型和某种超矮生型变体拟南芥为材料,分别用不同浓度赤莓素和生长素处理,实验结果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甲表明,野生型拟南芥的赤霉素浓度始终高于该超矮生型突变体 B . 图乙表明,高浓度的生长素对野生型拟南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C . 实验表明,超矮生型突变体细胞表面一定缺乏赤霉素和生长素的受体 D . 实验表明,该种超矮生型突变体对赤霉素和生长素不敏感
  • 6. 目前已发现T4噬菌体有数千种突变型,这些突变来自同一个基因的突变或者不同基因的突变。科学家利用T4噬菌体的两种突变型A和B进行了如下实验(突变型A和B分别与野生型相比,基因组成上只有一处差异)。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实验1:用突变型A侵染大肠杆菌,噬菌体不增殖

    实验2:用突变型B侵染大肠杆菌,噬菌体不增殖

    实验3:突变型A、突变型B同时侵染同一个大肠杆菌,噬菌体增殖(A、B型组成)

    (注:噬菌体不发生新的突变和基因重组)

    A . T4噬菌体DNA复制所需原料和酶来自宿主细胞 B . 基因突变中的碱基对缺失不会导致基因数目减少 C . 突变型A和突变型B的突变发生在不同的基因内 D . 突变型A与突变型B的突变基因共同决定其增殖
  • 7. 水通道蛋白位于部分细胞的细胞膜上,能介导水分子跨膜运输,提高水分子的运输效率.如图是猪的红细胞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红细胞体积和初始体积之比的变化曲线(O点对应的浓度为红细胞吸水胀破时的NaCl浓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是提取细胞膜的良好材料,根据图示可知,稀释猪的红细胞时应选用浓度为mmol/L的NaCl溶液.在低渗溶液中,红细胞吸水胀破释放内容物后,剩余的部分称为“血影”,则“血影”的主要成分是.
    2. (2) 分析如图,将相同的猪的红细胞甲、乙分别放置在A点和B点对应浓度的NaCl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甲的吸水能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红细胞乙,原因是.
    3. (3) 将猪的红细胞和肝细胞置于蒸馏水中,发现红细胞吸水胀破所需的时间少于肝细胞,结合以上信息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 8. 园林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艺术形式,受“礼乐”文化的影响很深,通过地形、山水、建筑群、花木等作为载体衬托出人类主体的精神文化,请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园林建筑中生物既有本地常见的品种,又可引入外来的“奇珍异宝”,但引种时在考虑生物自身特点的同时,还要考虑对当地生物及环境的影响,避免造成当地的降低。
    2. (2) 景观建筑修建时,往往要与环境的颜色等协调,如小桥桥基、假山往往打洞,避免建筑物的出现导致生物出现,从而导致对原有物种造成影响。
    3. (3) 园艺设计时不同物种高低有致,相得益彰,有时还要形成各种特殊的图案,体现了群落的,在满足观赏需要的同时,可以提高对的利用率,从而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其中很多生物除观赏外,还可以供人们进行生态等科学研究,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4. (4) 很多园林至今已有百年历史,面貌在原有基础上已大为改变,除了环境的改变,还发生演替现象,这其中除了自然环境及生物的变化,还主要受到了的影响。
    5. (5) 目前园林主要由自然改造和人工修建,自然改造的园林往往人类的调节作用很少,就可以保持稳定,原因是,抵抗力稳定性较高。
  • 9. 人和动物进食后可通过迷走神经支配胃黏膜壁细胞和幽门黏膜G细胞的分泌活动,从而调节食物的消化,其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 (1) 哺乳动物进食时,食物刺激信号通过①②和③④分别引起相应细胞分泌胃泌素和胃酸,图中①是反射弧结构的(传出/传入)神经,③④间实现信息交流的信号分子是
    2. (2) 胃泌素通过运输作用于多个靶器官,促进胰液和的分泌。胃黏膜壁细胞分泌活动的调节方式是调节。
    3. (3) 切断③,发现胃泌素分泌并未停止。请你做出一个合理的假设解释这一现象:
    4. (4) 胃酸在胃液中显酸性,请从酶的作用和免疫的角度,写出胃酸的主要作用:①;②
  • 10. 某种雌雄异株植物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XY型,现将来自不同地域该种植物的两个品系进行杂交,让长枝、有刺、白花品系接受短枝、无刺、紫花品系花粉,控制三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F1均为短枝、有刺、白花。F1自由交配,F2中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其中未发现紫花雌性植株。

    表现型

    长枝、有

    刺、白花

    长枝、有

    刺、紫花

    短枝、有

    刺、白花

    短枝、有

    刺、紫花

    短枝、无

    刺、白花

    短枝、无

    刺、紫花

    比例

    3/16

    1/16

    6/16

    2/16

    3/16

    1/16

    回答下列问题:

    1. (1) 若白花和紫花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由上述过程可知,控制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该基因位于(填“X”或“Y”)染色体上,判断基因位置的理由是
    2. (2) 就长短枝(相关基因用A、a表示)和有无刺(相关基因用B、b表示)这两对相对性状而言,在F1产生F2的过程中(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 ,亲本的基因型为
    3. (3) 若上述两个品系经过一段时间后形成了一个性比为1:1的种群,在此种群中,若白花的基因频率为0.52,该种群中紫花雄株的基因型频率为
  • 11. 秸秆回收利用是变废为宝的新兴工艺。如图是从土壤中筛选分解纤维素的细菌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 (1) 初次对土壤样品做实验,应该将土壤稀释的范围放一些。某同学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在三个培养基平板上,均滴加一定稀释倍数的土壤溶液0.1mL,若最终统计结果平均值为560,结果是否合理,最可能原因是
    2. (2) 图中选择培养时,一般采用培养基,好处是。培养基中加入酵母菌的作用是。鉴别培养基还需要添加作为指示剂,以确定选出分解纤维素的细菌。
    3. (3) 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在三种酶的作用下,将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