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高峰学校2016-2017学年下学期八年级...

更新时间:2017-06-12 浏览次数:1257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请选择最佳的一项。
  • 1.

    下面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你能推断出他探究的主题是(  )

    A . 近代化的探索 B . 抗日战争的胜利 C .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D . 中共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 2.

    下图中发生的历史事件是(  )

    A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 七届二中全会 C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 开国大典
  • 3. 2014年3月28日,搭载着437具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的专机从韩国飞抵沈阳,离开祖国60多年的烈士英灵终于魂归故里。与此消息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和平解放西藏 B . 北伐战争 C . “九一八”事变 D . 抗美援朝
  • 4. 歌曲能反映时代特征,下列歌词产生于抗美援朝期间的是(  )

    A .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B . “学习雷锋好榜样” C .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D .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 5. 在土地改革中,政府对地主所占土地采取的政策是(    )

    A . 没收 B . 赎买 C . 予以保留 D . 合作经营
  • 6. 1951年1月,山东某农民领取了“土地房产所有证”,其法律依据是(    )

    A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7. 下面是“中国与美国、印度钢和电产量的比较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改变这种状况,从l953年开始采取的措施是(  )


    人均产量

    中国(1952年)

    美国(1950年)

    印度(1950年)

    钢产量

    2.37千克

    538.3千克

    4千克

    发电量

    2.76千瓦时

    2949千瓦时

    10.9千瓦时

    A . 贯彻土地改革政策 B . 实施第—个五年计划 C . 掀起“大跃进”运动 D . 落实改革开放政策
  • 8. 我国在“一五”期间各个部门的投资比例是:工业占58.2%,农林水利占7.6%,运输、邮电占19.2%,文化教育和卫生占7.2%,其他占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是1:7.9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

    A . “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B . 优先发展运输邮电业 C . 优先发展重工业 D . 三大改造稳步推进
  • 9. 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描写第一个五年计划伟大成就的诗句是(    )

    A . “金沙水拍云涯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B .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C .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D .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 10. 刘爷爷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在这次大会中他参与和表决通过的内容是(   )

    A . 第一个五年计划 B .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C .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11. 在中国百年现代化历程中,私营企业在1956年集体消亡,这独一无二的历史现象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原因是(  )

    A .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B . 全国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 C .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D . 农业生产合作社迅速发展
  • 12. 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 . 实行农业合作化 B . 建立国营经济 C .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 D . 恢复国民经济
  • 13. (2017·宜兴模拟)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 14. 中共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 (     )

    A . 新中国成立 B . 三大改造完成 C . 土地改革的完成 D . 中共八大的召开
  • 15. 张艺谋的电影《活着》中有一个场景:小孩找出父亲的用铁皮包裹的箱子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个场景可能发生在(    )

    A . “文化大革命”期间 B . “大跃进”时期 C . 一五计划时期 D . 改革开放时期
  • 16.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共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困难。这是由于(     )

    ①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②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③遵循了客观经济规律;④急于求成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17. “洋布、洋钉、洋马、洋油”这些带洋字的东西已经深深留在过去,我国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结束了“洋油”历史的标志是( )

    A . 大庆油田的建成 B . 胜利油田的建成      C . 主要工业品产量增长 D . “一五”计划完成
  • 18. 追溯历史,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我国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其中被称为“两弹元勋”的模范人物是(    )

    A . 邱少云 B . 邓稼先 C . 焦裕禄 D . 王进喜
  • 19. “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威”等,遭到批斗、迫害。这些现象充分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期间(  )

    A . 没有制定法律 B . 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的践踏 C . “走资派”企图夺取政权 D . 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
  • 20. “文化大革命”是(    )

    A . 发生在中国文化领域的一场革命 B . 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 C . 席卷中国各个领域的一场社会变革 D . 中国历史上成绩与问题并存的革命
  • 21. 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带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口号、标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    )

    A . 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 B .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C .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D . 发展才是硬道理
  • 22. 文革结束后,导致我国在前进道路上出现徘徊局面的原因是(    )

    A . 修正主义 B . 自由主义 C . “两个凡是” D . 坚持社会主义
  • 23. 学习历史,需要分清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

    A . 邓小平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 . 邓小平于1992年到南方视察并发表讲话 C . 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 .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 24.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明确提出的(    )

    A . 十二大 B . 十三大 C . 十四大 D . 十五大
  • 25. 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有人说南方视察“就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它看着船的方向有问题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航船摆正了”。“航船摆正了”的含义是(    )

    A . 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 . 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C . 回归单一计划经济时期 D . 广东设立首批经济特区
  • 2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一个中心”是(   )

    A . 四项基本原则 B . 经济建设 C . 改革开放 D . 自力更生
  • 27. (2016八下·麦积期中) “发展才是硬道理”、“特区姓‘社’不姓‘资’”的观点出自(   )

    A . 马克思主义 B . 列宁主义 C . 毛泽东思想 D . 邓小平理论
  • 28. 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得益于(  )

    A .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 . 民主改革的推行 C . 改革开放的推动 D .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 29. 1997年香港、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时,人民解放军驻港、驻澳部队举行了雄壮盛大的进驻仪式,这最能体现中国政府(  )

    A . 对港澳特别保护 B . 向港澳显示强大 C . 让港澳人民放心 D . 对港澳行使主权
  • 30. 我国《反分裂国家法》中规定“……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

    A . 坚持不动用武力的原则 B .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则 C .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 . 坚持反对外国干涉的原则
二、主观题
  • 31. 许多文学作品取材于生活,反映了实际,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一个窗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主要讲述了农村反封建土地制度的伟大斗争,围绕着工作组领导群众揭露和斗争恶霸地主钱文贵的过程,突出了土改中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只有把最隐蔽的,也是最狡猾、凶狠的恶霸地主斗倒,土改才可能取得真正的胜利。

    材料二:连环画《老孙归社》讲述了孙家庄有个老汉孙志刚,参加互助组很勉强,总觉得“入社不如单干强”。有一次,社员孙元常没和他商量耕了他家的地,老孙就找碴儿退了社。他找了表弟单干,可是遇上春旱,棉苗都枯死了。后来合作社搞拖拉机耕地,让老孙尝到合作社的好处。老孙终于转变了思想,欢欢喜喜归了社。

    材料三:小说《平凡的世界》讲到,1979年春的广大农村百废待兴又矛盾重重。双水村村支书田福堂连夜召开支部会抵制责任制,孙少安却领导生产队率先实行,接着就在全村推广了责任制。头脑灵活的少安又进城拉砖,用赚的钱建窑烧砖(大部分为贷款),成了公社的“冒尖户”。


    1. (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当时的中国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2. (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我国还在哪两个行业进行了类似的改造?

    3. (3) 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土地所有制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4. (4) 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孙少安的做法最早从哪个地方开始的?这种做法为什么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5. (5) 这三则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是什么?农村土地由“分”到“合”,再由“合”到“分”,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说明了什么道理?

  •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胡耀邦)按照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精神,组织和推动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为冲破“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作了理论准备。

                                                          ——选自《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

         材料二:这是一部跨度达30年的惊心动魄的逃亡史。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手、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题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

                                                             ——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

    材料三: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1984年2月24日)

         材料四:中国河北雄安新区由河北省保定市所辖雄县、容城、安新3县组成。2017年4月1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此设立国家级新区。 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中央任命原深圳市委书记许勤为河北省委常委,代省长。


    1. (1) 材料一中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最终结论是什么?这次讨论是为哪一重要会议的召开做准备的?这次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 (2) 据材料二指出当时“逃港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僻决这一问题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了什么政策?

    3. (3) 材料三中的特区“特”在哪里?根据材料概括它的设立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所起的积极作用。

    4. (4) 请你再举出两个和材料四中的“深圳特区”同时期设立的经济特区。其中曾是《南京条约》五口通商之一、见证了中国由落后挨打走向繁荣富强的是哪个城市?

    5. (5) 作为生活在深圳特区的中学生,你能不能为雄安新区未来的发展提些建议?

  • 33.

    毛泽东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材料二: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 一九五四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






                      香港主权回归交接仪式             澳门主权回归交接仪式

        材料四:中国国家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将坚持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巩固两岸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政治基础,保持两岸 关系和平发展正确方向。

           ------摘自新浪专栏 2015两会开启两岸经贸合作新征程

        材料五:曾经有台湾教授称“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在两岸引起哗然。近日,却有台湾媒体报道说北京地铁的人流与环境相较于五年前文明、进步了很多,连找厕所也无需“按味索骥”;前台北副市长李永萍在台湾政论节目中也对大陆互联网金融评价颇高,她称大陆并不是大家10年、15年前以为的落后的样子,大陆的互联网科技超越全世界。


    1. (1) 材料一中西藏获得和平解放的时间和意义是什么?负责此次谈判的西藏首席代表是谁?

    2. (2) 材料二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采取了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的历史意义。

    3. (3) 材料三体现的是哪一构想的成功运用?香港和澳门曾经分别被哪两国占领?

    4. (4) 材料四中 “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请写出历史上台湾和祖国大陆分别成立了哪一民间团体从而“努力推进两岸协商对话”?  中国共产党对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5. (5) 材料五说明什么?为了减少两岸间的隔阂和误解,作为中学生你有什么想法和建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