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2017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九年级第二次调研测历...

更新时间:2017-08-31 浏览次数:671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
  • 1.

    下图是哪一古人类的复原图(    )


    A . 元谋人 B . 北京人 C . 山顶洞人 D . 半坡人
  • 2. (秦朝)尽管朝代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这一帝国结构在政治上表现为(    )

    A . 中央集权制 B . 推恩令 C . 科举制 D . 行省制
  • 3. 观看(阅读)下列材料,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三国时期历史的是(    )

    A . 电视剧《三国》 B . 司马迁的《史记》 C . 小说《三国演义》 D . 二二一十四史中的《三国志》
  • 4. 德国数学家康托尔说过:“历史上一个国家所算得的圆周率的精确程度,可以作为衡量这个国家当时数学发展水平的指标。”要衡量南北朝时期中国数学发展水平,要找谁的研究成果?(    )

    A . 祖冲之 B . 关汉卿 C . 李时珍 D . 李自
  • 5. 《唐掂言》:“绍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写出了文人对哪一制度的重视?(    )

    A . 科举制 B . 宗法制 C . 郡县制 D . 公九卿制
  • 6. 农业无疑是带动中国传统社会历史运转的一根“中轴”,下列选项所述事件中属于带动这根“中轴”向前发展的有(    )

    ①秦国商鞅变法②三国时魏国注重兴修水利

    ③唐朝创制曲辕犁和筒车④宋代从越南引进占城稻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7. 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

    朝时中央政府派驻什么人管理西藏事务?(    )

    A . 宣政院使 B . 驻藏大臣 C . 达赖 D . 班禅
  • 8. 在1919年以前,人们还不大注意动员起来的群众力量之中所蕴藏的政治力量。这

    种情况在什么事件中得以改变?(    )

    A . 辛亥革命 B . 新文化运动 C . 五四运动 D . 中共成立
  • 9. 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的纪念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先生的伟大,不仅仅在于他领导了辛亥革命,而且在于他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与时俱进完善自己的革命理念和斗争方略。一下列选项符合孙中山先生“与时俱进完善自己的革命理念和斗争方略”的是(    )

    A . 创立同盟会 B . 提出三民主义 C . 成立中华民国 D . 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
  • 10. “毛泽东被评价为一位杰出的共产党的领袖,他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里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

    A . 城市暴动夺取政权 B . 农村包围城市 C . 攘外必先安内 D . 资产阶级革命
  • 11. 2016年10月,央视播出八集纪录片《长征》,下列说法与节目内容相符的是(   )

    A . 节目纪念了长征胜利70周年 B . 八路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开始长征 C . 长征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出发 D . 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 12. 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是与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的过程相联系的两个概念。八年抗战是指从___年开始的全国性抗战,十四年抗战是包含从____年开始的局部抗战在内的整个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划线处应填的时间依次是(    )

    A . 1937  1933 B . 1938   1931 C . 1939  1945 D . 1931  1937
  • 13.

    我们可以从下图《西北文化日报》的报道中得到的信息是(    )

    A . 中共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 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 C . 七七事变的爆发 D . 重庆谈判的成功
  • 14. 张纯如,美国著名的华裔女作家,在她的一部著作里记载了二战期间日军在金陵古都犯下的暴行。这本著作的名称最有可能是(    )

    A . 《平型关大捷》 B . 《台儿庄战役》 C . 《南京大屠杀》 D . 《百团大战》
  • 15. 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解放的城市中,解放的先后顺序是(    )

    A . 徐州一沈阳一天津一北平 B . 沈阳一徐州一北平一天津 C . 沈阳一徐州一天津一北平 D . 沈阳一天津一北平一徐州
  • 16. 回顾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开国大典  ②抗战胜利  ③中共一大  ④五四运动一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①②④ C . ④③②① D . ④①③②
  •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随着毛泽东的庄严宣告(    )

    A . 中华民族实现了伟大复兴 B . 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命运 C . 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D . 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 18. 在新生政权得以巩固的基础上,1953年,全国性的经济规划开始了。下列的国家行动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

    A . 抗美援朝 B . 一五计划 C . 大跃进运动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
  • 19.

    某一年,《人民日报》曾刊登署名为“新华社记者于澄建”拍摄的一组照片《欢跃在早稻“卫星”上》,图片说明中有这么一段文字:“孩子们站在稻穗上,就像站在软绵绵的沙发上似的。”该期人民日报发刊于(    )

    A . 三大改造时期 B . 大跃进运动时期 C .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 改革开放时期
  • 20.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考察广东时说:“这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伟大觉醒”从什么会议开始(   )

    A . 遵义会议 B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 中共八大 D . 十一届三中全会
  • 21. 某项事业的发展不仅使我国的国防实力发生了质的飞跃,而且使我国成为有重要影响的大国,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反映一个民族的力量,是我国兴旺发达的标志。请问这一事业是(    )

    A . 人民公社化运动 B . 大跃进运动 C . 两弹一星 D . 文化大革命
  • 22.

    观察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图反映的是古巴比伦的文明成就 B . 该图所示制度维护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 C . 该图反映的是一种严格的等级制度 D . 该图所示的人们生活在尼罗河流域
  • 23. 在一次公民大会上,一个不识字的农民请马拉松战役的英雄米泰雅得帮自己在陶片上写上米泰雅得的名字。米泰雅得一边帮他写一边问他为何这么恨这个人?农民说,不,我不认识他,只不过听大家都说是他拯救了我们城邦,所以觉得他很讨厌。上述材料发生在(    )

    A . 古印度 B . 古雅典 C . 斯巴达 D . 古罗马
  • 24. 它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那就是:用和平变

    革的方式实现社会进步。“它”是指(    )

    A . 工业革命 B . 资产阶级改革 C . 光荣革命 D . 殖民扩张
  • 25. 1787年5月,费城制宪会议经过激烈争论终于达成如下共识:每个部门权力相对独立;任何一项权力都要受到另外两项权力的制约,在权力的天平上任何一项权力都不允许大于另外两项权力。没有最大,只有相互牵制。上述材料涉及的国家及该国随后建立的制度是(    )

    A . 英国  君主立宪制 B . 美国  三权分立的共和制 C . 法国  议会共和制   D . 中国  人民代表大会制
  • 26. 17世纪到19世纪初,资本主义已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在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叱咤风云的政治杰出人物。下列人物属于这一时期的有(    )

    ①克伦威尔  ②华盛顿  ③林肯  ④罗伯斯庇尔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7. 有学者认为,救济工人困苦的方法除了劳工立法和工人运动三种外,还有一个极重要的理论,这一理论指的是(    )

    A . 人文主义 B . 理性主义 C . 空想社会主义 D . 马克思主义
  • 28.

    观察下图,它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前的国际形势(   )

    A . 一战 B . 二战 C . 冷战 D . 欧洲联合
  • 29.

    请你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判断这是哪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    )

    A . 美国 B . 中国 C . 英国 D . 苏联
二、综合运用题
  • 30.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随着生产工具的革新、科技的进步,人类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引发了生产关系

    的变革、社会的进步。

    材料一:春秋以来,……一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到了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摘自人教版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有册改

    材料二:“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一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砰,指南钎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役,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摘目马克思《机械、自然力和科学的运用》

    材料三: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摘自《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总第407期

    材料四: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88年9月5日,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说

        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一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科教投资的使用要改进,这也是改革的重要内容。要把“文化大革命”时的“老九”(即知识分子)提到第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嘛,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嘛。

    一一摘自1988年9月12日邓小平听取关于价格和工资改革初步方案汇报时的谈话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的科技背景是什么?在各国确立封建统治的过程中,哪一事件的效果最为显著?由于当时社会的急剧变化,推动了什么学术繁荣局面的形成?

    2. (2) 许多历史概念在形成的时候,往往加入了人们对这一事物的价值判断结合材料二,用自己的话归纳出马克思把“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合称为“三大发明”的原因。我们今天常说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比材料中的“三大发明”多了哪一发明?该发明何时出现?

    3. (3) 材料三中,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例发生怎样的变化了(请对各行业进行具体分析)这些变化与哪些历史事件直接相关?类似的变化陆续在世界其他许多国家出现,从产业的角度来看,人类文明产生了怎样的进步?

    4. (4) 邓小平在材料四的两段发言中都提出了哪一观点?该观点提出的科技背景是什么?除生物工程外,人类还在什么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文化大革命中”时的“老九”受到怎样的待遇?综合上述四则材料,请你为我国将来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 31.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大国之间的关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每个国家外交政策的背后,都牵涉着本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利益。

    材料一:“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一联军统帅瓦德西

    材料二:

    材料三: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邓小平

    材料四:第一条:联合国之宗旨为:一、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二、发展国际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并采取其他适当办法,以增强普遍和平;三、促成国际合作,……

        第二条:为求实现第一条所述各宗旨起见,本组织及其会员国应遵行下列原则:……三、各会员国应以和平方法解决其国际争端,避免危及国际和平、安全及正义。四、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或以与联合国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

    ——摘自《联合国宪章》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瓦德西是哪支部队的统帅?列强扶植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哪一条约的哪一条款体现了这一点?

    2. (2) 材料二中,战争A和美国总统B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的时候,中美苏三国都属于哪一同盟? “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请你归纳年代尺所示历史时期,美苏关系的变化历程。

    3. (3) 材料三中的“时机已经成熟了”主要指的是什么?香港问题最初出现与哪一文件有关?香港回归以来,一直践行哪一方针?

    4. (4) 哪一会议决定成立材料四所提及的国际组织?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东亚地区的哪一事件明显违背了材料所述文件的要求?梳理近代以来大国外交历史,你发现的发展规律是什么?

  • 32.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在近代化的浪潮下,东西方国家的命运相互交织在一起。

    材料一:……如我们已知道的那样,工业化的欧洲需要为它的剩余资本和制造品寻找原料来源和市场。

    一一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有删改

    材料二:近代化也叫现代化,即从封建专制社会(或殖民地、半殖民地)转化为近代民主社会。近代化有三个主要特征: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商品化;政治上的法制化、氏王才匕;思想上的人性化、理性化。

    材料三: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提倡“自强”“求富”的______,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一亡,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

    _____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旧的思想、道德和又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一一摘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删改

    材料四:某国近代化措施一览表

    一一摘自人教版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工业化”最早从哪一国家开始出现?请举出一个案例,

      证明材料所述观点。

    2. (2) 美国通过哪两件事完成政治近代化?这两件事对美国都起到了哪一共同的历史作用?

    3. (3) 材料三中划线部分依次应一该填写什么内容?根据材料,你认为中国近代化一系列探索的共同目标是什么?请从社会性质的角度说明这一系列探索是否完全达到了目的?

    4. (4) 材料四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对比同一时期的中国,该国的近代化呈现出什么特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